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外耳道异物的描述(耳朵进异物怎么办)

佚名 2023-11-12 20:06:00

外耳道异物的描述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小儿喜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亦可发生,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小虫侵入等。异物种类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等)、植物性(如谷粒、豆类、小果核等),及非生物性(石子、铁屑、玻璃珠等)3类。

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塞紧外耳道者,可用耵聍钩直接钩出。或者用外耳道冲洗法冲出。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氯仿、油类、酒精或杀虫剂等滴入耳内。或用浸有乙醚的棉球塞置于外耳道数分钟,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去除或冲洗排出。被水泡胀后的豆类异物,先用95%究竟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在行取出。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者,须于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必要只还须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取出异物。幼儿患者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以免因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耳朵进异物怎么办

【概况】 外耳道异物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儿童故意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亦可发生,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小虫侵入等。 【病因】 1.飞虫侵入耳内。 2.儿童玩耍时将玩物放入耳内。 3.成人挖耳时将小物体掉在耳内。 4.工作或劳动时异物进入耳内。 【后果】 较大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耳鸣、耳痛、反射性咳嗽等,触及鼓膜可发生头晕,甚至堵塞耳道、影响听力、继发外耳道炎、中耳炎。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楚和噪声,甚至可使病人惊恐不安。尖锐性异物进入可使患者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而出血。因此,应及时将异物取出。 【治疗方法】 以下是家庭应急处理方法: 1.若小昆虫飞入耳中,可将病人带到黑暗处用手电筒向耳中照射,或将患耳对向灯光,昆虫往往自行向亮处飞出或爬出。若未能使小昆虫退出,可将植物油类灌满外耳道,令小虫窒息死亡。然后把有虫体的耳朵朝下侧卧,虫体可从耳道内流出。 2.若珠子、玩具、钮扣之类入耳,可用单脚顿跳几次,可能令异物蹦出来,也可以用耵聍钩经异物周围空隙绕过异物的深处钩出,切忌将异物推入深处。 3.若黄豆、植物种子、花生米等可膨胀的异物入耳,可先滴入95%酒精,使之缩小,再倒出或取出。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4.若泥块入耳不便取出时,可用温开水或温生理盐水冲洗,中耳炎鼓膜穿孔者不宜冲洗,可用棉花棍头之纤维扫出,或用挖耳、小匙小心挖出。 5.扁形和棒形状异物可用耳镊夹出。 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后,仍不能将异物取出者,应尽快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来取。因异物在耳内存留过久,可引起外耳道炎等。 【预防与护理】 1.禁止小儿玩耍可能入耳的东西,并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小东西向耳朵里乱塞。 2.不要用木棒、火柴棒掏耳。 3.野外露宿时,加强防护,以防昆虫入耳。 4.消灭蟑螂,以防睡眠时进入耳内。 5.预防耳部外伤。 6.取出异物之后的耳道应消毒,要注意保持其干燥与洁净。三联阅读

外耳道进入异物如何处理

  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

  1、异物位置未越过外耳道峡部、未塞紧外耳道者,可用耵聍钩直接钩出。或者用外耳道冲洗法冲出。

  2、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氯仿、油类、酒精或杀虫剂等滴入耳内。或用浸有乙醚的棉球塞置于外耳道数分钟,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去除或冲洗排出。

  3、被水泡胀后的豆类异物,先用百分之九十五的酒精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再取出。

  4、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者,须于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必要时还须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取出异物。幼儿患者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以免因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4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