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风寒袭肺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祝由师 2023-11-12 22:04:19

风寒袭肺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口服,1次6g,1日2~3次。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炙麻黄9g,前胡9g,荆芥穗12g,杏仁9g,陈皮9g,桔梗6g,百部9g,款冬花9g,炙甘草3g。加减:头痛明显,加白芷9g,藁本6g以散寒止痛;身痛明显,加羌活9g以除湿止痛;痰多,加浙贝母9g以增加化痰之功。

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初期常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而全身症状较为轻微,但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并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早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2~3日后痰液可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患者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患者晨起时或夜间咳嗽常较显著。咳嗽也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咳嗽剧烈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胸部、腹部肌肉疼痛。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一般而言,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4~5天内消退,但咳嗽有时可延长数周。

查体有时可发现干性啰音,咳嗽后消失;肺底部偶可听到湿性啰音,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听到哮鸣音。通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各种原因后,患者每年慢性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并连续二年。并不一定伴有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黏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患者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

(4)反复感染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患者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患者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患者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啰音。有时在咳嗽或咳痰后可暂时消失。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肺气肿的征象。

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气肿、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慢性支气管炎与慢阻肺和肺气肿关系密切,临床上患者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并不能立即可诊断慢阻肺。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的临床表现,而无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慢阻肺,患者仅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但是,如果患者肺功能提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则诊断为慢阻肺。某些患者在患支气管哮喘的同时,也可以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常暴露在刺激性物质中,如抽烟,也会发生咳嗽和咳痰,而咳嗽和咳痰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项重要特征。这类患者可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治疗 - 检查 支气管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X线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深。在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并不增高,淋巴细胞相对轻度增加,细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痰涂片或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有时能发现致病的病原体。

支气管炎治疗 - 治疗 治疗方法支气管炎治疗1.患者有全身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和保暖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检查诊断

编辑?语音

支气管炎治疗

支气管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X线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深。在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并不增高,淋巴细胞相对轻度增加,细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痰涂片或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有时能发现致病的病原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疾病名称 4 英文名称 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别名 6 分类 7 ICD号 8 流行病学 9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1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1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 13.1 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 13.2 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15 鉴别诊断 16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 16.1 对症治疗 16.1.1 呼吸困难 16.1.2 咳嗽 16.1.3 祛痰 16.1.4 支气管痉挛 16.1.5 发热 16.2 抗菌药物 16.3 去除诱因 17 预后 18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 19 相关药品 20 相关检查 21 参考资料 附: 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已经自动替换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jí xìng qì guǎn -zhī qì guǎn yán

2 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 *** 或过敏等致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感染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可并发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理化因素诸如冷空气、粉尘、 *** 气体;过敏物质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质、药物等[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各种年龄人群都可发生[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一个独立病症,与慢性支气管炎不存在内在联系,亦非病程上的区分。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当常见,在门诊患者中比肺炎病例多20倍,比支气管哮喘多10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小儿和老年多见。多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受凉为主要原因,秋冬为本病多发季节,寒冷地区也多见,在流感流行时,本病的发生率更高。另外经常与理化 *** 因子接触人群,均易罹患本病。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在成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有发热,伴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状,而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常无这些表现。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则出现咳嗽、咳痰,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者,流感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导致严重缺氧或通气不足时,需住院接受呼吸支持和氧疗。对症治疗主要是止咳祛痰,剧烈干咳患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全身不适及发热为主要症状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服用阿司匹林等退热剂。对于未明确病原者,抗生素不宜作为常规使用。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但少数治疗延误或不当,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因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3 疾病名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4 英文名称 acute tracheobronchitis

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别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 分类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7 ICD号 J22

8 流行病学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的一生中几乎都难免多次发生本病,尤以小儿和老年多见。由于本病多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受凉为主要原因,故秋冬为本病多发季节,寒冷地区也多见,在流感流行时,本病的发生率更高。另外经常与理化 *** 因子接触人群,均易罹患本病。

9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生物性病因中最重要的是病毒感染,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2l、鼻病毒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也可以是本病的病原体,常见于年轻成人。早年认为百日咳为儿童疾病,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家在年长儿童和年轻人中本病增加,旧金山市的一项研究表明咳嗽≥2周的153例成人中有12%证明为百日咳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亦常怀疑为本病的致病菌,但除非在新生儿、人工气道或免疫抑制患者,至今没有“细菌性支气管炎”的确切证据。

非生物性致病因子有矿、植物粉尘, *** 性气体(强酸、氨、某些挥发性溶剂、氯、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溴化物等),环境 *** 物包括臭氧、二氧化氮、香烟和烟雾等。

10 发病机制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黏膜下层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一般仅限于气管、总支气管和肺叶支气管黏膜,严重者可蔓延至细支气管和肺泡,引起微血管坏死和出血。损害严重者黏膜纤毛功能降低,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有人注意到急性支气管炎与气道高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复发性急性支气管炎的病人轻度支气管哮喘发作较正常人群为多。反之,急性支气管炎病人既往亦多有支气管哮喘或特异质病史,提示支气管痉挛可能是急性支气管炎病人咳嗽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1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在成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有发热,伴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状,而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常无这些表现。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则出现咳嗽、咳痰。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为 *** 性干咳,3~4天后鼻咽部症状减轻,咳嗽转为持续并成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晚睡或体力活动时咳嗽加剧。咳嗽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剧咳时可伴恶心,呕吐及胸、腹肌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左右,吸烟者则更长。半数病人有咳痰,痰为黏液性,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性痰,偶可痰中带血。气管受累时,深呼吸及咳嗽时可有胸骨后疼痛。伴发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喘鸣、气急和程度不等的胸部紧缩感。有慢性阻塞性病及其他损害肺功能的基础疾病者可有发绀和呼吸困难。胸部体检发现两肺呼吸音粗,黏液分泌物潴留于较大支气管时可闻及粗的干性啰音,咳嗽后啰音消失。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哮鸣音。无并发症者不累及肺实质。胸部影像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加深。

患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1~2天后咳嗽加剧,痰液增加,从黏液痰转变为黏液脓痰;咳嗽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胸腹肌肉疼痛;发热少见;体格检查多无特别发现,偶有呼吸音粗糙。患者全身性症状可在3~5天消退,但咳嗽可持续较长时间。[1]

1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严重并发症较为少见,只有相当少的患者会发生肺炎。偶尔严重的咳嗽可造成肋骨骨折,有时会发生晕厥、呕吐、尿失禁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升高。

1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通常根据症状、体征、X线表现、血常规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则可作出病原学诊断。可将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和百日咳杆菌等,由于这些病原检查耗费较高,对轻、中度病人的常规检查并无必要。对重症、继发细菌感染则应积极做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13.1 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

患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1~2天后咳嗽加剧,痰液增加,从黏液痰转变为黏液脓痰;咳嗽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胸腹肌肉疼痛;发热少见;体格检查多无特别发现,偶有呼吸音粗糙。患者全身性症状可在3~5天消退,但咳嗽可持续较长时间。[1]

13.2 实验室检查

血象大多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可能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X光胸片正常[1]。

外周血象:多数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严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痰液检查:痰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4 辅助检查 胸部X线多数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常表现。

15 鉴别诊断 许多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原体肺炎、肺癌和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等在发病时常伴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症状,均可引起咳嗽。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暴露于毒性物质,有否吸烟史,是否有其他系统症状,疫苗接种史等,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详加检查,以资鉴别。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急性支气管炎颇为相似,但前者常呈规模不一的流行性暴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有高热、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依据病毒的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确诊。

少数儿童有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应注意排除囊性肺纤维化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16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无需住院治疗。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者,流感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导致严重缺氧或通气不足时,需住院接受呼吸支持和氧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大多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1]。

16.1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止咳祛痰。

16.1.1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者需吸氧[1]。

16.1.2 咳嗽 咳嗽可用喷托维林(25mg,每日3次)或复方甘草(10ml,每日3次),剧烈干咳者可短期口服可待因[1]。

剧烈干咳患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对久咳不愈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10~30mg,4次/d,或苯佐那酯100mg,3次/d,可试用。

16.1.3 祛痰 祛痰可口服溴己新(8~16mg)或氨溴索(30mg),每日3次[1]。

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30mg,3次/d,或溴己新16mg,3次/d。

对有家族史的患者,如查体发现哮鸣音,可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如沙丁胺醇(喘乐宁)或特布他林等,每4小时 2喷。

16.1.4 支气管痉挛 有支气管痉挛者可加用氨茶堿口服(0.1g,每日3次)[1]。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用氨茶堿或β2受体激动剂。

16.1.5 发热 发热过高者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1]。

全身不适及发热为主要症状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服用阿司匹林等退热剂。

16.2 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大多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1]。

合并细菌感染者适当应用抗菌药物,一般选用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按阿莫西林计0.5g,每日3次)、头孢氨芐或头孢拉定(0.5g,每日3次)、阿奇霉素(第1日,0.5g顿服;第2~5日,0.25g顿服)等口服[1]。

对于未明确病原者,抗生素不宜作为常规使用。盲目应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等一些严重后果。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脓性痰和重症咳嗽,则为应用抗生素的指征。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应用针对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每天1g,分4次口服,也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在老年人、患有心肺基础疾病者可以应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口服抗菌药物。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对红霉素和多西环素甚为敏感。

16.3 去除诱因

对有明显诱因者,需要加以去除,如粉尘、有害气体防护[1]。

17 预后 多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预后良好,但少数治疗延误或不当,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因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18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 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应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冬季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戒烟。做好环保工作,治理空气污染。改善劳动卫生条件,生产车间要防止有害气体、酸雾和粉尘的外逸。对有慢性心、肺疾病等易感者可试用免疫增强剂。

19 相关药品 氧、可待因、苯佐那酯、氨溴索、溴己新、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堿、茶堿、阿司匹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20 相关检查

是急性支气管炎,是肺寒还是肺热呢.我就是搞不明白

肺寒肺热大多属于实症。肺寒又可分为:风寒束肺、寒邪客肺;肺热也可分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和燥邪犯肺。具体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证候鉴别如下:
(一) 风寒束肺
[临床表现]本证以咳嗽,痰稀白为主证,兼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症状。
[证候分析]风寒袭表,内舍犯肺为本证病因。风寒束肺,津液遇寒既而为痰,气道受阻,使肺失宣降,故咳嗽痰稀白;风寒束表,故兼风寒表证。
[证候鉴别]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两者病因相同,均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但病理变化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症状有别。
风寒束肺:邪由表而入,病变重点在肺,故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
风寒表证,邪气在表为主,故以风寒表实为重点,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轻微或不兼风寒犯肺症状。
(二) 寒邪客肺
[临床表现]呼吸系主症为咳喘,痰稀白,伴见实寒象,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以突然发作咳喘气急,且寒象明显为要点。
寒邪客肺,阳气郁遏,气逆则咳喘;失于温煦则形寒;寒凝气血阻滞,则舌淡苔白,脉迟而缓。
[证候鉴别]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共症,咳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其症状较重,咳兼喘,伴实寒象;风寒束肺其症较轻,兼风寒表证。此外,前者病程长,后者病程短。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共症,咳嗽,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痰少;病史呈急性发作;性质属实证。钦停于肺,痰多呈泡沫稀水样;呈慢性反复发作病史;性质属本虚标实证。
(三)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热咳嗽,痰黄稠和风热表证为要点。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稠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卫受病。风热灼伤,痰质稠黄,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为咳喘、鼻塞浊涕;邪犯肺卫,阳气郁遏,故见表热证;热盛津伤,则口干咽痛。
(四) 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以咳喘里实热症状为主。咳喘气粗,痰稠黄,热象为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不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即肺痈病。
[证候分析]湿热邪气入于口鼻,或风寒、风热入里化热,热邪灼伤肺金,炼液为痰。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有咳喘息粗,甚至鼻翼扇动危候;里热蒸腾,津亏不足,心神不宁,故有明显壮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里实热象;热伤血络则咯、衄血;痰热壅滞,气血不畅,又可化腐为肺痈病证。
[证候鉴别]热邪壅肺与风热犯肺证。
共同点:两证均有肺热症状,邪气皆为外感。
不同点:前者主里实热证,病程较长,病情铰重;后者为表里同病,病位虽在肺系但伴见风热表证,病程短,病情轻线。
(五) 燥邪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系症状干燥少津为要点。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不易咯出,甚咯血;唇、舌、口、咽、鼻等官窍干燥。
每可兼寒热表证,但因有倔寒、倔热不同,所以有温燥、凉燥之分:
温燥: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
凉燥:表证偏风寒,津亏铰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外感燥热之邪,或风温化燥,烧伤肺津,清肃失令,故见干咳,痰少而粘稠难咯。燥盛则干,濡润不足,故诸症干涩。凉燥偏寒,温燥偏热,故又有偏寒、偏热之不同表证,其伤津亦有轻重区别。
[证候鉴别]燥邪犯肺与邪热壅肺证。
共同点:二者均有津亏不足症。
不同点,前者多发秋季,主症以干咳少痰粘搁及官窍干燥为特点,兼有寒热表证;后者多发于冬春两季,主症高热咳喘,痰黄稠,兼证以里热津伤,甚动血、化腐为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