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纵隔气肿的治疗方案(自发性纵隔气肿)

佚名 2023-11-12 22:50:01

纵隔气肿的治疗方案

纵隔气肿的治疗关键在于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原发疾病,如控制哮喘发作以缓解气流受限,对外伤所致气道损伤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的纵隔气肿应立即拆除皮肤和皮下组织缝线,使气体可外溢。对合并气胸的纵隔气肿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许多患者随着胸腔内压力下降,纵隔气肿的程度亦可明显减轻。对纵隔气肿本身应根据积气量多少和临床症状轻重决定治疗方案。对积气量少,症状不明显者不需特殊治疗,气体在1~2 周内常可自行吸收。对积气量大,压力高,致使纵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者,可经胸骨上切口行排气减压术。伴有大量皮下气肿者可行多部位针刺排气或小切口排气。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自发性纵隔气肿

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当胸腹腔压力加大时,肺内压突然升高,肺泡或小支气管破裂,空气逸出,沿肺间质、血管鞘至肺门,入纵隔形成气肿。本组患者发病诱因主要为咳嗽,严重时纵隔破裂,气体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当纵隔积气达到一定压力时,气体经过筋膜间隙进入颈胸部皮下组织,临床上出现头面部、会阴和大腿内侧皮下气肿,严重时双下肢均可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如气体进入胸膜腔或腹膜腔可形成气胸或气腹。

  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多有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组10例),且症状易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故早期易漏诊。较重者表现为原发病加重,如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常规治疗无效。胸痛、胸闷见于所有患者,以胸骨后为著,需与心肌梗塞、食管炎、胸膜炎等鉴别。皮下气肿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常见部位为颈部、臂部、胸部、腹部,严重时头面部、会阴、大腿内侧亦可出现。皮下气肿之局部触之有握雪感,如颈部皮下气肿张力大时,可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导致瞳孔散大(本组1例曾因此而误诊为脑疝)。心脏浊音界缩小和心音遥远较常见,与皮下气肿和胸骨后气体增加传导距离以及传导不良有关。少数胸骨后可听到与呼吸心跳相关的捻发音。部分患者纵隔内组织撕裂,出现Hamman氏征阳性。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如出现颈胸部皮下气肿,在排除皮肤、口腔、咽喉及食管外伤、手术创伤后,应考虑本病。有人认为Hamman氏征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条件。因本组多数患者无比征,加之此体征亦可见于左侧气胸、胃和食管下段扩张、室壁瘤等疾病,故我们认为其特异性不高,不能作为本病诊断的必备条件。X线正侧位片是检查本病的重要方法,文献认为侧位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位片,本组胸片检查结果支持这一看法。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决定于原发疾病的轻重、纵隔积气量、速度和治疗情况。一般原发病严重、积气量多、发展快者预后差。

  自发性纵隔气肿多为急性发病。应于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兼治本病。轻者无须治疗,3~5天气体可自行吸收。对出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者应紧急处理,患者取半坐位,吸入高浓度氧气;在胸骨上凹插入多个针头排气;必要时需在胸骨上窝切迹1厘米处切开皮肤,分离组织至纵隔上部排气,但应避开血管和神经。

什么是气胸,怎么治疗?

气胸

【概述】

气胸(pneumothorax)指胸膜腔内蓄积有气体。从早产婴到少年儿童均可见。可为自发性气胸或继发于疾病、外伤或手术后。

【病因及发病机理】

当胸膜腔和外界大气有交通时如胸廓外伤或手术,空气经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空气从气道或肺泡逸入胸膜腔均可造成气胸。

自发性气胸原因不明,较常见于青年及年长儿童,容易复发,有报告复发率高,约有1/3-1/2病人在同侧再次自发气胸。偶可呈家族性。

继发性气胸多发生于下列情况:①穿通性或非穿通性外伤,由于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小儿胸外伤多发生于车祸或自高处摔下。外伤伴有肋骨骨折及穿通性损伤累及脏层胸膜时多伴有血胸。②各种穿刺如胸膜穿刺或肺穿刺时,针灸时进针太深均可引起气胸发生。③手术后可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伴发气胸。④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如部位过低穿破胸壁时。⑤机械通气特别是终末正压比间歇正压更易引起气胸。近年来国外由于用机械呼吸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他肺疾患愈益经常,故新生儿发生气胸者有增多趋势。那些有广泛肺泡损伤伴肺顺应性变严重减低的新生儿,用人工机械通气最易合并气胸。同时空气进入纵隔引起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严重者同时合并腹腔或心包积气。⑥呼吸道严重梗阻时(如新生儿窒息、百日咳、气道异物吸入、哮喘等)也可使肺组织破裂发生气胸。⑦继发于肺部感染之气胸,最多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又可继发于肺脓肿,肺坏疽,都是由于感染致肺组织坏死穿破脏层胸膜发生气胸或脓气胸。⑧继发于肺弥漫病变如粟粒性肺结核(图20-20),空洞性肺结核,郎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先天性肺囊肿等病。北京儿童医院曾见1例先天性肠原性肺囊肿(胃重复畸形)由于溃疡破溃,与肺及胸膜相通,引起双侧气胸(图24-25)。⑨偶见气胸并发于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儿成骨肉瘤、肺结核等。⑩吞咽苛性药物可致食管溃烂使空气逸入胸腔。

如支气管裂口处形成活瓣机制,空气能吸进胸腔而不能排出,形成张力性气胸,在整个呼吸周期胸腔内压力均高于大气压,对心肺功能影响极大,不只有严重通气障碍,更因正压传到纵隔引起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由于有严重缺氧及休克,张力性气胸属小儿严重急症,应立即正确诊断及治疗。

【临床表现】

气胸症状及体征依胸腔内气量大小及是否张力性而异。多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窕??鱿趾粑?涌旒熬狡龋?蛉毖跣《?砬榛炭植话病?

婴幼儿气胸发病多较急重,大都在肺炎病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小量局限性气胸可全无症状,只有X线检查可以发现。如果气胸范围较大,可致胸痛、持续性咳嗽、发憋和青紫,出现呼吸减弱,胸部叩诊鼓音及病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如果用两个钱币在背上相击,在胸前听诊可闻空性响音。如果支气管瘘管继续存在,呼吸音可成空瓮性。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为张力性气胸时,可见肋间饱满,膈肌下移,气管与心脏均被推移至健侧,同时气促加重,严重缺氧,脉甚微、血压降低,发生低心博出量休克,都是张力性气胸所致的危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不难。X线正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可见萎缩之肺边缘即气胸线,压迫性肺不张的肺组织推向肺门呈一团状。气胸部分呈过度透明,不见任何肺纹理,但在新生儿气胸可位于前及内方而将肺组织推向后方。后前位照不见气胸线,或仅在肺尖可见肺外缘有少许气胸影像,而气胸呈一透明弧形影,凸面向外,在透亮弧形圆边外,可见到致密的萎陷肺阴影。张力性气胸时可见气管及心脏被推向健侧,横隔下移(图24-26)。新生儿气胸有时诊断困难,用透光法可查出患侧透光度增加以协助诊断。

气胸应与肺大泡,大叶性肺气肿,先天性含气肺囊肿或横隔疝相鉴别,可参阅各该疾病专节。

【治疗说明】

小容积的气胸如气胸占胸腔容积不到20%,不治疗经过1~2月空气即自行吸收。大容积的气胸可吸纯氧1~2小时造成胸膜腔及血液的氧梯度差增大,有利于气胸吸收。气胸量较大引起呼吸困难时,应行胸腔穿刺抽气急救,然后采用闭式引流。对于张力性气胸如果一般闭式引流仍不能奏效,则可施行胸腔连续吸引法引流。当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时,吸出空气不宜太勤,以便瘘管早日愈合。

【预后说明】

预后依病因有否支气管胸膜瘘及是否张力性气胸而异。限于局部的气胸,空气能逐渐吸收。大量的气胸如能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皆可治愈,唯张力性气胸属重危急症,处理不当可致死亡。有支气管胸膜瘘时气胸或持续日久或合并脓胸,预后较差。
参考资料:http://aya168.vicp.net/lcyl/ek/200505/12003.htm

我的气胸是不是有复发了?

分类: 医疗健康 >> 内科
问题描述:

本人16岁,去年12月在北京自发性气胸,用管子插入胸口进行排气,在 *** 医院治疗的,然后出院后在家修养了半年,现开始读书国防专业。

现在每天早操3公里,上课2公里,有时候打倒功、举杠铃之类的,最近发现胸部和肾发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去医院检查过又没有问题,请知情人事告诉我下,谢谢!

解析: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肺和脏层胸膜破裂,气体由肺经裂孔进入胸膜腔所致。其原因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也有原因不明者,常在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等情况下发病。

(1)临床表现 自发性气胸起病急骤、病情严重。

1) 症状 突起胸痛,显著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烦躁不安,严重时出现休克。

2)体征 气胸较明显时,病侧胸部饱满膨隆,呼吸运动消失,语颤消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2)治疗 气胸病人应卧床休息,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病情轻、呼吸平稳时,不需作特殊处理;若气胸严重,可作如下处理:

1)排气治疗 应先作X线胸部透视,了解肺脏压缩情况,然后用人工气胸器测压抽气。抽气量多少以胸腔内压力降至"0"度水柱或稍高些为准,不应降为负压,以免破裂口重新开放;如无气胸器设备,可用50-100毫升注射器穿刺排气;若为张力性气胸,最好采用闭式引流排气减压方法,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修补治疗。

2)对症治疗 为防止剧烈咳嗽,可口服咳必清25-50毫克/次或可待因0.03-0。06克/次,每天3次;为防止感染可选用青霉素160万-240万单位/次用2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击,每天2次;为防止大便秘结,可给予缓泻剂,如润肠果导片、麻仁丸等。

气胸指任何原因引起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肺周围的胸膜间隙(胸腔)时,造成全部或部分的肺塌陷。

气胸的类型有:开放性、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

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因病理

1.自发性气胸包括

(1)特发性气胸:指经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发生的气胸,主要发病机理为;肺压增大,正常人在坐位时,使肺收缩和扩张的跨肺压肺尖比肺底部高8—10厘米,而瘦高体型人,因胸腔狭小,使跨肺压的区域性差别变得更大,肺尖部位的肺泡因承受相当大的平均扩张压可破裂,空气沿着肺小叶间隔进入肺周围形成气胸。血液供应差,与肺尖部距肺部大血管远有关,因抵抗力弱易形成气胸。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浸润分别使细支气管及周围发生活瓣样阻塞和纤维增殖病变,使肺泡或肺间质发生气肿样改变。遗传因素,自发性气胸患者存在HLA—A2B4抗原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自发性气胸发病与遗传有关,另有家族同时发生特发性气胸报告。另外,肺泡壁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胸膜局部先天性囊肿或炎症以及吸烟,均是气胸形成的可能原因。

(2)继发性气胸:指继发于明显肺部疾病而发生的气胸。常继发于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结核、尘肺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形成的胸膜下小气肿泡或肺大泡破裂。肺,e、肺脓肿、肺结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灶,肺囊肿合并感染等可直接侵蚀脏层胸膜或破溃到胸膜腔,引起气胸。其他疾病还有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硬皮病等。

(3)特殊类型的气胸:减压气胸,月经性气胸,正压人工气胸。

治疗

气胸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排气,解除压迫症状使肺部及早复张,张力性气胸时因为气体在胸膜间隙的积聚,最终使下面的肺和血管塌陷,成为一种致命状态。这时必须立即治疗,向胸膜间隙内插入胸臂或大号针,将气体排出。其次是防治并发病症,治疗原发病。

(一)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1)病人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气胸,可给支气管扩张剂。

(3)控制呼吸道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

(5)慢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并发气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可利用高频呼吸器进行治疗。

(二)排气治疗

(1)闭合性气胸:肺萎陷<20%,无明显呼吸困难,病程在3天以内者,可仅作卧床休息治疗。

(2)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排气。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立即排气,降低胸腔内压力。在危急状况下可用一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即能收到排气减压效果。在病人转送过程中,于插入针的接头处,缚扎一橡胶手指套,将指套顶端剪一lcm开口,可起活瓣作用,在呼气时能排气,吸气时闭合,防止空气进入;或用一长橡胶管或塑料管一端连接插入的针接头,另一端放在无菌水封瓶水面下,以保持持续排气。张力性气胸的正规处理,是在积气最高部位放置胸腔引流管(通常是第2肋间锁骨中线),连接水封瓶。有时尚需用负压吸引装置,以利排净气体,促使肺膨胀。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经闭式引流后,一般肺裂口多可在3~7日内闭合。待漏气停止24小时后,经X线检查证实肺已膨胀,方可拔除插管。长时期漏气者应进行剖胸修补术。如胸膜腔插管后,漏气仍严重,病人呼吸困难未见好转,往往提示肺、支气管的裂伤较大或断裂,应及早剖胸探查,修补裂口,或作肺段、肺叶切除术。

(3)交通性气胸(开放性);因胸膜破口持续开放,原则上应做肋间插管水瓶封闭引流必要时及负压吸引,破口关闭肺可复张。证实因粘连带牵破口不闭时,可行胸膜粘连带烙断术,以促进断口闭合。

(三)手术治疗

在支气管或胸膜瘘时可行手术治疗。

(四)并发病症的处理

(1)胸膜腔内出血:作胸穿抽出血液,或作低位肋间切开水封瓶排气引流。大出血且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时需及时输血并剖胸手术止血。

(2)纵隔气肿;轻症不需处理,如严重纵隔气肿伴广泛皮下气肿影响呼吸和循环时,可作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

(3)支气管胸膜瘘:作外科手术治疗。

(五)饮食疗法

(1)桃仁红花羹:桃仁15克,红花10克,藕粉100克。煎桃仁、红花药液200毫升,再人藕粉搅拌即成。适用于胸阳不振者。

(2)鲜橙汁:鲜橙去皮榨汁半碗,冲入米酒,每次2~3匙饮用,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苡米粥:生苡米与白米以1:3比例,先将苡米煮烂,后加入白米煮粥。适用于痰热壅肺者.

(4)五汁饮:鲜芦根、雪梨(去皮),荸荠(去皮)、鲜藕各500克,鲜麦冬100克,榨汁混合,冷服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气胸指任何原因引起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肺周围的胸膜间隙(胸腔)时,造成全部或部分的肺塌陷。

气胸的类型有:开放性、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

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至于体重只要不轻于正常体重的20%都属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