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膜炎渗液的检查之外观
漏出液清澈透明,静置不凝固,比重<1.016-1.018。渗出液多呈草黄色,稍混浊,比重>1.018。脓性积液若有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感染常有臭味。血性胸液呈不同程度的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乳状胸液为乳糜胸;巧克力色胸液提示阿米巴肝脓肿破入胸腔;黑色胸液可能有曲菌感染。
二、胸膜炎渗液的检查之细胞
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和间质细胞为主。渗出液白细胞常多于500×106/L。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时多为结核性或癌性;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等。胸膜炎渗液中红细胞在5×109/L以上,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结核病等引起。胸腔穿刺损伤血管也可引起血性胸液,应注意鉴别。红细胞超过10×1010/L时提示创伤、肿瘤或肺栓塞。癌性胸液中约有60%可检出癌细胞,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检出率。胸液中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状变异(非整倍体)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帮助。胸液中间皮细胞常有变形,易误为肿瘤细胞,应注意识别。非结核性胸液中间皮细胞超过5%,而且较易找到狼疮细胞。
三、胸膜炎渗液的检查之PH
结核胸膜炎胸液pH常<7.30;pH<7.00者仅见于脓胸、结缔组织病以食管破裂所伴发的胸腔积液,急性胰腺炎所伴胸液pH>7.30。当pH>7.40时,应怀疑为癌性胸液。
1.干扰素(interferon,IFN):IFN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调节蛋白,根据其抗原性和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IFN-β)和γ干扰素(IFN-γ)。由于结核性胸液中IFN-γ浓度均>2U/ml,而其它类型胸液均低于此值,故认为胸液中IFN水平测定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的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meta分析[7],旨在阐明IFN-γ对TPE的总诊断效率。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得出总灵敏度:0.89 [95%可信区间 (CI)为0.87 – 0.92],特异度:0.97(95%CI为0.96 – 0.98),阳性似然比:24.6(95%CI为18.0 – 33.5),阴性似然比:0.11(95%CI为0.07 – 0.16),诊断优势比:301.2(95%CI为159.2 – 569.9)。这一结果显示,IFN-γ测定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测定PE中IFN-γ浓度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可结合临床表现及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IL-2在介导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诱导已激活效应细胞上IL-2受体(IL-2R)的表达。结核性和恶性胸水中IL-2水平均高于外周血。
胸水中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渗出液高于漏出液,结核性显著高于非结核性,且结核性胸水sIL-2R/血清sIL-2R的比值显著高于其它患者,故认为胸水sIL-2R及其与血清水平的比值有助于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水的鉴别诊断。
3.其他白细胞介素家族 如IL-1、IL-6、IL-8在渗出液中均显著升高,有助于区分渗、漏出液。此外,TPE中IL-1、IL-6的水平显著高于MPE。脓性积液IL-8水平则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多肽生长因子。结核性胸液中TNF水平为其血清水平的5倍,而非结核胸液中TNF水平则显著降低。
5.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EGF对表皮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多种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都有很强的促分裂作用,可能是为一种创伤愈合因子。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EGF,对其炎症的愈合转归均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结核性胸水EGF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胸水。
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胸腔积液中VEGF 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刺激肿瘤生长和趋化。VEGF 存在于各种胸腔积液中,渗出液中VEGF 高于漏出液,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 水平高于良性胸腔积液。 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EA为一分子量较大的糖蛋白,最初是从人结肠癌提取物中发现的抗原,可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结肠黏膜、肺及乳腺中。正常值在5~15μg/L间,恶性胸液中CEA水平较血清升高更为明显,可用以区别良性与恶性胸液。我们进行了系统评价[8]以判定CEA对于MPE的总体诊断效率,结果发现, CEA浓度诊断MPE的总灵敏度:0.54 (95%CI为0.52 – 0.55),特异度:0.94 (95%CI为0.93 – 0.95),阳性似然比:9.52(95%CI为6.97 – 13.01),阴性似然比:0.49(95%CI为0.44 – 0.54),诊断优势比:22.5 (95%CI为15.6 – 32.5)。总的说来,胸水CEA测定可能有助于MPE的诊断,进一步分析还发现,CEA有助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转移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CEA不能对MPE确立诊断。
2.糖类抗原CA125,CA 15-3,CA 19-9及CYFR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关于糖类抗原CA125,CA 15-3,CA 19-9及CYFRA 21-1对于MPE的诊断效率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多,但结果差异较大。我们对英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9],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各研究中上述肿瘤标志物浓度或其联合检测对MPE诊断的总体诊断效率。结果显示上述多个肿瘤标记物浓度诊断MPE的总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CA125,0.48/0.85;CA 15-3,0.51/0.96;CA 19-9,0.25/0.96;CYFRA 21-1,0.55/0.910.54。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胸水CA125与CA19-9测定诊断MPE效能较低,而CA 15-3 与 CYFRA 21-1诊断效能较高。联合应用2个或多个上述肿瘤标记物,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都有不同程度得提高。总体而言,现有证据并不赞成用单一肿瘤标记物诊断MPE,但是,联合应用2个或更多肿瘤标记物则诊断灵敏度较高。肿瘤标记物测定结果同样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它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其它标志物:其他的检查项目如肿瘤相关蛋白—粘蛋白样癌相关抗原(MC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端粒酶、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tokerain 19 fragments ,CYFRA212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和鳞状细胞抗原(SCC)等对于良恶性PE的鉴别诊断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检测胸液中的补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等有助于鉴别风湿性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表现为补体水平的下降、RF和ANA滴度的升高。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1、病因
渗出液:非炎症所致(由血浆渗透压、心力衰竭、肝硬化、静脉瘀血等引起)。
漏出液:炎性积液:炎症性或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由感染、恶性肿瘤、外伤、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
2、外观
渗出液:透明,淡黄色,不能自凝。
漏出液:呈透明或浑浊,脓性或血色,可自凝。(1、黄色:化脓性细菌感染;2、乳白色:丝虫病、淋巴结结核及肿瘤等;3、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黑色:胸膜曲霉菌感染)。
3、比重
渗出液:<1.018
漏出液:>1.018
4、PH
渗出液:>7.3
漏出液:6.8-7.3之间
5、李凡他试验
渗出液:阴性
漏出液:阳性
6、细胞分类
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偶见间皮细胞,单个核细胞>50%。
漏出液:炎症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王,慢性期以淋巴细胞为主,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1、淋巴细胞增多:慢性炎症;2、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炎症;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状态及寄生虫感染;4、大量红细胞:出血肿瘤、结核;5、少量红细胞:穿刺损伤6、肿瘤细胞:恶性肿瘤)。
7、葡萄糖
渗出液:和血糖相近。
漏出液:低于血糖。
8、细菌
渗出液:阴性。
漏出液: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
9、蛋白总量
渗出液:<25g/L
漏出液:>30g/L
10、积液/血清蛋白比值
渗出液:小于0.5。
漏出液:大于0.5。
11、LDH
渗出液:<200u/L。
漏出液:>200u/L,如>500u/L提示癌性。
12、胆固醇
渗出液:<1.56mmol/L。
漏出液:>1.56mmol/L。
13、积液/血清胆红素比值
渗出液:小于0.6。
漏出液:大于0.6。
Light标准:
若胸水中蛋白质浓度在25-35g/L者,符合以下任何1条可诊断渗出液。
1、胸腔积液/血清蛋白比例>0.5;
2、胸腔积液/血清LDH比例〉0.6;
3、胸腔积液LDH水平大于血清正常高值的三分之二。摘自内科学第7版P114。
扩展资料: 渗出液(exudate),外观多为深黄色浑浊、血性、脓性的液体,比重常大于1.018。渗出液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和组织、细胞破坏放出的凝血活酶,易凝结。
正常情况下腔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病理情况时腔内液体增多,发生积液,称为浆膜腔积液。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人体的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统称为浆膜腔。正常情况下腔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病理情况时腔内液体增多,发生积液,称为浆膜腔积液。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常见原因:
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性贫血;
②血管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心功能不全;
③淋巴管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
渗出液是炎性积液,常见于细菌感染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渗出液百度百科-漏出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5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预防痛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