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抽取足够的血培养,根据病情的轻重推迟抗生素治疗几小时乃至1~2天,并不影响本病的治愈率和预后。而明确病原体,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是治愈本病的最根本的因素。
(一)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应选择较大剂量的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杀菌剂,它们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杀灭细菌,达到根治瓣膜的感染、减少复发的危险。抑菌剂和杀菌剂的联合应用,有时亦获得良好的疗效。疗效取决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选择药物。由于细菌深埋在赘生物中为纤维蛋白和血栓等掩盖,需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并维持血中有效杀菌浓度。有条件时可在试管内测定患者血清中抗生素的最小杀菌浓度,一般在给药后1小时抽取,然后按照杀菌剂的血清稀释水平至少1∶8时测定的最小杀菌浓度给予抗生素。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
对疑患本病的患者,在连续送血培养后,立即用静脉给予青霉素G每日600万~1200万u,并与链霉素合用,每日1~2g肌注。若治疗3天发热不退,应加大青霉素G剂量至2000万u静脉滴注,如疗效良好,可维持6周。当应用较大剂量青霉素G时,应注意脑脊液中的浓度,过高时可发生神经毒性表现,如肌阵挛、反射亢进、惊厥和昏迷。此时需注意与本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相鉴别,以免误诊为本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加抗生素剂量,造成死亡。如疗效欠佳宜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半合成青霉素。苯唑青霉素(oxacillin),阿莫西林(Aspoxicillin),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等,每日6~12g,静脉给予;头孢噻吩(cephalothin)6~12g/d或万古霉素(vacomycin),2~3g/d等。以后若血培养获得阳性,可根据细菌的药敏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为了提高治愈的百分率,一般主张静脉或肌肉内间歇注射,后者引起局部疼痛,常使患者不能接受。因此亦可将青霉素G钾盐日间作缓慢静脉滴注(青霉素G钾盐每100万u含钾1.5mEq/L,当予以极大剂量时应警惕高钾的发生),同时辅以夜间肌注。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者仍以青霉素G为首选,多数患者单独应用青霉素已足够。对青霉素敏感性差者宜加用氨基醣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gentamycin)12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3~5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g/d。青霉素是属细胞壁抑制剂类,和氨基醣甙类药物合用,可增进后者进入细胞内起作用。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万古霉素或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但要注意的是有青霉素严重过敏者,如过敏性休克,忌用头孢菌素类,因其与青霉素可出现交叉过敏反应(约1)。
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对青霉素G的敏感性较差,需用200万~4000万u/d。因而宜首选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6~12g/d或万古霉素和氨基醣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6周。头孢菌素对肠球菌作用差,不能替代其中的青霉素。近来一些产β-内酰胺酶对氨基醣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也有所报道,也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可选用奎诺酮类的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舒巴克坦-氨苄西林(优立新,Sulbactam-Ampicillin)和泰宁(Imipenem)等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若非耐青霉素的菌株,仍选用青霉素G治疗,1000万~2000万u/d和庆大霉素联合应用。耐药菌株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利福平(Riforpin)和各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苯唑西林(oxacillin)等。治疗过程中应仔细地检查是否有必须处理的转移病灶或脓肿,避免细菌从这些病灶再度引起心脏病变处的种植。表皮葡萄球菌侵袭力低,但对青霉素G效果欠佳,宜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联合应用。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病死率较高,但作为本病的病原菌较少见。一般以β-内酰胺类和氨基醣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根据药敏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4~8g/d;头孢噻肟(cefotaxime)6~12g/d;头孢曲松(ceftriaxone,菌必治)2~4g/d。也可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
绿脓杆菌引起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中以头孢他啶(ceftazidine)最优,6g/d。也可选用哌拉西林(piperacillin)和氨基糖类合用或多糖菌素B(polymyxin B)100mg/d,多糖菌素E150mg/d。
沙雷菌属可用氧哌嗪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加上氨基醣甙类药物。厌氧菌感染可用0.5%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1.5~2g/d,分3次静脉滴注,或头孢西丁(cefoxitin)4~8g/d。也可选用先锋必(对厌氧菌属中的弱拟杆菌无效)。
真菌性心内膜炎死亡率高达80%~100%,药物治愈极为罕见,应在抗真菌治疗期间早期手术切除受累的瓣膜组织,尤其是真菌性的PVE,且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才有可能提供治愈的机会。药物治疗仍以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为优,0.1mg/kg/d开始,逐步增加至1mg/(kg·d),总剂量1.5~3g。二性霉素B的毒性较大,可引起发热、头痛、显著胃肠道反应、局部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肾功能损害,并可引起神经系统和精神方面的改变。5-氟胞嘧啶(5-FC,flurocytosine)是一种毒性较低的抗真菌药物,单独使用仅有抑菌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和二性霉素B合并应用,可增强杀真菌作用,减少二性霉素B的用量及减轻5-FC的耐药性。后者用量为150mg/(kg·d)静脉滴注。
立克次体心内膜炎可选用四环素2g/d静脉给药治疗6周。
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血培养反复阴性者,可凭经验按肠球菌及金葡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作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它杀菌剂药物,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
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且疗程宜适当延长。
(二)手术治疗 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开展,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尤其在伴有明显心衰者,死亡率降低得更为明显。
自然瓣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难治性心力衰竭;其它有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尤其是真菌性和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心内膜炎;多发性栓塞;化脓性并发症如化脓性心包炎、瓦氏窦菌性动脉瘤(或破裂)、心室间膈穿孔、心肌脓肿等。当出现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给予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必需时作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病死率较自然瓣心内膜炎为高。单用抗生素治疗的PVE死亡率为60%,采用抗生素和人造瓣再手术方法可使死亡率降至40%左右。因此一旦怀疑PVE宜数小时内至少抽取3次血培养后即使用至少两种抗生素治疗。早期PVE致病菌大多侵袭力强,一般主张早期手术。后期PVE大多为链球菌引起,宜内科治疗为主。真菌性PVE内科药物治疗仅作为外科紧急再换瓣术的辅助手术,应早期作再换瓣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PVE亦宜早期手术治疗。其他如瓣膜功能失调所致中、重度心衰,瓣膜破坏严重的瓣周漏或生物瓣膜的撕裂及瓣膜狭窄,和新的传导阻滞出现。顽固性感染,反复周围栓塞,都应考虑更换感染的人造瓣。
绝大多数右侧心脏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可收到良效,同时由于右心室对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耐受性,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进行性心力衰竭和伴有绿脓杆菌和真菌感染者常须外科手术,将三尖瓣切除或置换。
为了降低感染活动期间手术后的残余感染率,术后应持续使用维生素4~6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12.1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表现 12.2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殊类型 12.2.1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PVIE) 12.2.2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 heart infective endocarditis,RHIE) 12.2.3 真菌性心内膜炎(Mycotic endocarditis,ME) 13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13.1 心力衰竭 13.2 栓塞 13.3 转移性脓肿 13.4 感染性动脉瘤 14 实验室检查 15 辅助检查 16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17 鉴别诊断 18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18.1 抗生素治疗 18.2 加强支持 18.3 手术治疗 19 预后 2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0.1 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20.2 卫生宣教 20.3 预防用药 21 相关药品 附: 1 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1 拼音 jí xìng gǎn rǎn xìng xīn nèi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IE
3 概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致病微生物毒性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50%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等。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临床上较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且患者多无心脏病史。由于本病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本病预后取决于治疗早晚,抗生素对原发细菌的控制能力,心脏瓣膜的损伤程度及患者的抵抗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由于细菌毒力强,可较快使感染的瓣叶损伤,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心力衰竭或原心力衰竭加重,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多变,有栓塞现象等,均为感染不能控制的征兆,需考虑更换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改善一般情况后,争取早日手术,延迟过久,病情可能进行性恶化,常丧失手术机会。
4 疾病名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 英文名称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6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别名 传染性心内膜炎
7 分类 心血管内科 > 心内膜疾病
8 ICD号 I33.0
9 流行病学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病变者或人造瓣膜置换术后。近年来,随着各种创伤性诊疗技术的普遍开展和静脉药瘾吸毒者的日渐增多,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病变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增多的趋势。本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尚缺乏确切可靠的资料,国内报道为1.7/10万~4.2/10万,国外报道为1.6/10万~6.0/10万。本病的发病率具有年龄特点,婴幼儿较低,年发病率为0.34/10万,占儿科住院患儿数的1/4500,30岁以后呈进行性上升,在60~80岁,每年发病率达15/l0万~30/10万。
1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几乎所有细菌均可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多由毒性强烈的细菌侵入心内膜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这些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病情重,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如脑膜炎、肺炎、血栓性静脉炎等,有时伴有其他器官的转移性化脓病灶。通常发生于正常心脏。
11 发病机制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发病机制上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所不同,50.0%~60.0%发生在正常的心瓣膜上。病原微生物一般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病灶,其毒力较强,具有高度侵蚀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和黏附力,可直接侵犯瓣膜引起感染。
早期,瓣膜闭锁缘上可见污秽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瓣膜可被破坏,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部多有血栓形成。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在一起,形成疣赘物(图1)。此种疣赘物一般较大,质地松软,灰黄色或浅绿色,易脱落而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可引起大循环一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发生瓣膜破裂或穿孔和(或)腱索断裂,可导致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而猝然致死。镜下,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血栓主由血小板、纤维素构成,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
图1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心室面上的疣赘物(↑)
过去此型心内膜炎病程颇短,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死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死亡率已大大下降。
12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有以下特点:
(2)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征象,如寒战、高热、多汗、衰弱、皮肤黏膜出血、休克、血管栓塞和迁移性脓肿,且多能发现原有感染病灶。
(3)心脏方面:短期内可出现杂音,且性质多变,粗糙。由于瓣膜损坏一般较严重,可产生急性瓣膜关闭不全的征象,临床上以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最易受累,少数病例可累及肺动脉瓣和(或)三尖瓣,并产生相应瓣膜关闭不全征象。此外,也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若病变主要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则表现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出现肺水肿;若病变累及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则可表现为右心衰竭的征象;若左、右心瓣膜均受累,可产生全心衰竭的征象。
(4)若赘生物脱落:带菌的栓子可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脓肿,并引起相应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时间,将其分为早期和晚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是指术后60天内出现症状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也较常见。晚期是指术后60天以后发病者,其病原微生物与自然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分期的目的原是为了区别系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早期)或是由社会感染所致(晚期)。但事实上,许多在术后60天~1年发病者,很可能是在住院期获得,但却延迟发病,而术后1年以上发病者,感染可能主要来自由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操作、皮肤破损及感染。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损害与大部分局限于瓣叶的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同。机械瓣的感染常是瓣环附着处的损害,并易于扩展至瓣环旁组织,引起心肌脓肿、瘘管、人工瓣开裂和瓣周瘘,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生物瓣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瓣叶破坏、穿孔,其次才是与机械瓣相似的瓣环旁组织的损伤。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但瓣膜置换术后短期内出现的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与体征易被手术或其他并发症所掩盖。
12.2.2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 heart infective endocarditis,RHIE)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见于静脉药瘾者,其他少见的原因有右心导管检查、心脏起搏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随着静脉药瘾者的增多,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据统计,静脉药瘾者每年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达2%~5%,明显高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临床上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风心病和先心病较少影响右心瓣膜;②右心压力低于左心,瓣膜内皮不易受损;③右心血氧含含量低,不利于细菌生长。静脉药瘾者大多原无心脏病,可能与药物污染,未遵守无菌操作有关。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赘生物多位于三尖瓣、右心室壁或肺动脉瓣。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静脉药瘾史,少数病前有右心导管检查或先心病等病史。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急促等,可闻及三尖瓣和(或)肺动脉瓣反流性杂音,心脏扩大或右心衰竭不常见。部分病例可同时合并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同时伴有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12.2.3 真菌性心内膜炎(Mycotic endocarditis,ME) 近年来真菌性心内膜炎有增多趋势,目前已知多种真菌均可引起真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以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和曲菌为常见。真菌和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样,大多数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均可见于真菌性心内膜炎,但真菌性心内膜炎可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于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或激素的患者,瓣膜修补或换置术后,长期插有静脉导管或导尿者;②抗生素治疗无效甚至恶化,多次血培养阴性:③病程长,可达半年或1年,常有大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栓塞;④可伴有眼色素层炎或内眼炎:⑤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证据等。对考虑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除按SIE作有关检查外,必须作血真菌培养。对于培养阴性的真菌性心内膜炎可作血清学试验,如免疫沉淀法或凝集试验。此外,在无留置导尿管情况下,尿检查发现有念珠菌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13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心力衰竭、栓塞、转移性脓肿和感染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可有中毒颗粒。此外,可出现进行性贫血。
2.血培养易获阳性致病菌,且多为化脓性细菌。
15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内膜上赘生物形成瓣膜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征象。
16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结果,多能做出诊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为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心脏无杂音时,本病常为原发感染所掩盖,易于漏诊,对一周以上的发热,需注意心脏听诊改变,皮肤出血点及栓塞现象。常需与流行性感冒、急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性肾盂肾炎等鉴别。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学手术的进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典型或特殊类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日渐增加之势,如人工瓣膜置换术,血液透析或先心病矫正术后,均增加了心内膜感染机会,对手术后发热患者,应提高警惕。
17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须与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相鉴别。当以并发症栓塞为突出表现时,应与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小球肾炎、脉管炎、冠心病或心绞痛等疾病进行鉴别。
18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可采用一种氨基糖苷类与一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前者包括庆大霉霉素18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240mg/d,卡那霉素(kanamycin)1~1.5g/d,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400mg/d,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ilmicin)200~400mg/d,核糖霉素(ribostamycin)1~2g/d等;后者包括氨芐西林(ampicillin)4~8g/d,羧芐西林(羧芐青霉霉霉素,carbencilin)10~20g/d,磺芐西林(磺芐青霉素,sulbenicillin)8~12g/d,呋布西林(呋芐青霉素,furbenicillin)8~12g/d等,静滴或静注。
19 预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常由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等引起,多侵犯正常心脏瓣膜。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的脓毒败血症表现,若未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多于数天至6周内死亡。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手术后的生存率已达75.0%~80.0%,此类型病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6年的生存率为50.0%~80.0%。
2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氧、青霉素、链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核糖霉素、氨芐西林、羧芐西林、磺芐西林、呋布西林、人血白蛋白、多种氨基酸
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十六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郄穴的作用: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
梁丘 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
腰痛点 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主治腰腿痛,扭伤,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热痛,小儿急、慢惊风,头痛,耳鸣...
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最等。郄穴常用来治疗...
巨灵上廉 腹胀,肠中切痛,肠鸣,泄泻,脐腹疼痛,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饮...
更多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编按:由艺人转型为艺术家、曾到罗浮宫付费展览空间展出画作的郭彦甫,惊传在美国洛杉矶差点因为流感病毒而休克,幸好刘畊宏「紧急救援」带着他找医生,才把他从鬼门关前拖回来。郭彦甫接受「苹果即时」访问时表示,在飞往美国之前就已发现感冒症状,本来以为症状轻微,只是去小儿科诊所拿药。结果他在飞机上突然感到心脏有异常疼痛,只是他一路撑著,最后发现真的不行了,用剩余仅存的体力走去敲刘畊宏的房门求救,刘见状立刻带着他四处找医院,所幸最后及时抵达医院,透过台美两地的医生连线一起诊治,才走出鬼门关。 郭彦甫经诊断后确诊为流感并发的心内膜炎,医生说,再晚2个小时恐怕就会心脏休克。郭彦甫转述医生的话表示:「医生说我是病毒感染,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强烈感受到心脏不舒服,那种痛我不会形容,真的差点以为自己要走了。」 【苏柏儒】心内膜炎(Endocarditis)指的是心脏的最内层(心脏瓣膜、心室与心房内壁)产生发炎的情况,原因主要是遭受细菌感染,这些细菌通常从身体其他部位进入,然后再透过血液循环感染心脏。 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一般感冒类似,但造成发炎的细菌会在心内膜上形成赘物,这些赘物可能会剥落进入血液循环,于是就可能卡在小血管而造成堵塞,如果卡在脑部就会造成脑中风,此外心脏本身也无法维持正常的功能,当心脏无法负荷时就会发生心衰竭,连带影响身体的其他脏器,例如肾脏等等。 《哈佛健康杂志》(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指出,依据感染细菌的致病力,心内膜炎可能有不同的严重程度: 急性心内膜炎(Acute Endocarditis):通常是较有侵略性的细菌(例如葡萄球菌)随着血流进入心脏、攻击正常的心脏瓣膜导致。当葡萄球菌开始在心脏内增殖,会产生败血性血栓并进入血流、扩散到肾脏、肺部与脑部等处。接受静脉注射的患者是急性心内膜炎的高风险群,因为大量的针刺会增加葡萄球菌从皮肤伤口进入人体的机会。如果未经治疗,急性心内膜炎会在6周内导致死亡。 亚急性心内膜炎(Subacute Endocarditis):较常是存在于口腔、喉咙的链球菌所引起,此外有肠胃疾病如憩室炎、肠癌的患者也可能因其他链球菌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较常感染异常的心脏瓣膜(瓣膜狭窄、渗漏等),通常会导致非典型的症状,并可能在确诊前维持数周。 心内膜炎症状? 心内膜炎的初期症状和一般感冒类似,因此容易使患者延误就医。 急性心内膜炎 高烧 胸痛 呼吸短促 咳嗽 极度疲累 亚急性心内膜炎 低烧(约39.4℃以下) 发冷、颤抖、夜间盗汗 肌肉与关节疼痛 持续性的疲倦感 头痛 呼吸短促 胃口不佳 体重减轻 手指、脚趾有小颗、硬质结节 眼白、上颚、脸颊内侧、胸部、手指、脚趾有小血管破裂 此外,下肢水肿、心杂音也可能是心内膜炎的症状。
编按:由艺人转型为艺术家、曾到罗浮宫付费展览空间展出画作的郭彦甫,惊传在美国洛杉矶差点因为流感病毒而休克,幸好刘畊宏「紧急救援」带着他找医生,才把他从鬼门关前拖回来。郭彦甫接受「苹果即时」访问时表示,在飞往美国之前就已发现感冒症状,本来以为症状轻微,只是去小儿科诊所拿药。结果他在飞机上突然感到心脏有异常疼痛,只是他一路撑著,最后发现真的不行了,用剩余仅存的体力走去敲刘畊宏的房门求救,刘见状立刻带着他四处找医院,所幸最后及时抵达医院,透过台美两地的医生连线一起诊治,才走出鬼门关。 郭彦甫经诊断后确诊为流感并发的心内膜炎,医生说,再晚2个小时恐怕就会心脏休克。郭彦甫转述医生的话表示:「医生说我是病毒感染,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强烈感受到心脏不舒服,那种痛我不会形容,真的差点以为自己要走了。」 【苏柏儒】心内膜炎(Endocarditis)指的是心脏的最内层(心脏瓣膜、心室与心房内壁)产生发炎的情况,原因主要是遭受细菌感染,这些细菌通常从身体其他部位进入,然后再透过血液循环感染心脏。 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一般感冒类似,但造成发炎的细菌会在心内膜上形成赘物,这些赘物可能会剥落进入血液循环,于是就可能卡在小血管而造成堵塞,如果卡在脑部就会造成脑中风,此外心脏本身也无法维持正常的功能,当心脏无法负荷时就会发生心衰竭,连带影响身体的其他脏器,例如肾脏等等。 《哈佛健康杂志》(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指出,依据感染细菌的致病力,心内膜炎可能有不同的严重程度: 急性心内膜炎(Acute Endocarditis):通常是较有侵略性的细菌(例如葡萄球菌)随着血流进入心脏、攻击正常的心脏瓣膜导致。当葡萄球菌开始在心脏内增殖,会产生败血性血栓并进入血流、扩散到肾脏、肺部与脑部等处。接受静脉注射的患者是急性心内膜炎的高风险群,因为大量的针刺会增加葡萄球菌从皮肤伤口进入人体的机会。如果未经治疗,急性心内膜炎会在6周内导致死亡。 亚急性心内膜炎(Subacute Endocarditis):较常是存在于口腔、喉咙的链球菌所引起,此外有肠胃疾病如憩室炎、肠癌的患者也可能因其他链球菌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较常感染异常的心脏瓣膜(瓣膜狭窄、渗漏等),通常会导致非典型的症状,并可能在确诊前维持数周。 心内膜炎症状? 心内膜炎的初期症状和一般感冒类似,因此容易使患者延误就医。 急性心内膜炎 高烧 胸痛 呼吸短促 咳嗽 极度疲累 亚急性心内膜炎 低烧(约39.4℃以下) 发冷、颤抖、夜间盗汗 肌肉与关节疼痛 持续性的疲倦感 头痛 呼吸短促 胃口不佳 体重减轻 手指、脚趾有小颗、硬质结节 眼白、上颚、脸颊内侧、胸部、手指、脚趾有小血管破裂 此外,下肢水肿、心杂音也可能是心内膜炎的症状。
心内膜炎高风险群 某些容易使细菌进入血液的行为和心脏本身的结构问题都会提升心内膜炎的发生机率 吸毒者:细菌容易透过不洁的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 过去曾经罹患过心内膜炎的人 先天心脏缺陷的患者 放置人工瓣膜的人 最近动过牙科手术的人 罹患牙龈疾病的人 放有静脉导管的人
心内膜炎该如何治疗? 大量给予抗生素是治疗心内膜炎的主要方式 (1) 给予广效抗生素,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出炉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 (2) 外科手术: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以手术清除赘生物并修复受损组织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 Cleveland Clinic)资料指出,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比起在口腔、肠胃道或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感染,心内膜炎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细菌有关。 良好的口腔卫生能够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 一般感冒、流感不会导致心内膜炎,但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症状时,因尽速就医以免感染加剧。 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只对高度感染风险的患者有益,包括装有人工瓣膜、曾经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
心内膜炎是覆盖心脏内侧的膜,即心内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原因从大的方面来分有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种,非细菌性的主要是风湿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经过情况大多数都是一进一退,如果不尽早彻底治疗,常会因心功能不全?肾衰竭?全身衰弱?肺炎以及脑栓塞或心肌梗塞而导致死亡?急性心内膜炎经过很快,若不治疗,在一?两月内有死亡的可能?一定要住院,使用最有效的抗生素彻底治疗?如能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话,一般在几天内便可退烧,感染症状消失?但是,其他症状的消失约需2~3周时间?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首先有风湿热症状?一般常伴有发烧?发汗?体重下降?容易疲劳?心跳?关节痛?关节发红与肿胀等?如果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严重的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肝脏肿大?全身浮肿?此外,也有并发心包炎而出现胸痛的病例?
风湿热活动期间,要保持绝对安静?在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努力将心脏瓣膜与心肌病变控制在最小限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4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糖尿病人护理口腔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