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的毒力取决于其产生外毒素和其形成的抗吞食作用的多聚二谷氨酸荚膜。已克隆出3种炭疽杆菌的外毒素,即蛋白抗原、水肿因子、坏死因子。蛋白抗原与水肿因子联合作用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人体对炭疽杆菌更加敏感,可造成局部手然和发生水肿。蛋白抗原和坏死因子联合,可迅速引起细胞坏死。但分别单独给予动物则不引起反应。
炭疽杆菌不能侵入完整的皮肤。但当炭疽杆菌侵入伤口及破损皮肤后,芽孢即复苏繁殖,产生毒素和形成抗吞噬的荚膜。外毒素直接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出血、坏死,并可同时引起全身毒血症状。抗吞噬的荚膜亦使细菌更易于扩散,引起临近淋巴结炎,甚至侵入血流发生败血症。侵入肺部及肠道的炭疽杆菌,引起严重的肺炎和急性肠炎。除同时侵犯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外,两者均易于侵入血循环引起炭疽败血症。细菌可进而扩散全身,引起各组织器官的炎症。其中最重要的为脑膜炎、血源肺炎、出血型心报言及胸膜炎,严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柑橘炭疽病病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直径为170~220μm,周围生深褐色1~2横隔膜的刚毛。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无色,圆柱形,着生长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大小8.4~16.8μm×3.5~4.2μm。
1. 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
发病症状
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初期感染时,产生大量红色病斑,形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逐步扩大,直至相互愈合连成一片,颜色开始变成白色或黄色,表皮组织松弛,病斑组织进一步发生变化,出现黑色细点,在茎表皮形成突起。
果实前期不会被感染,待果实成熟并转色后,才会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
病菌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盘圆孢属(Gloeosporium sp.)真菌引起,分生孢子盘埋生生长,盘上积聚很多根无色、棒状的分生孢子梗。
孢子梗形状易于识别,其顶端细胞膨大如球状,分生孢子产生于梗顶端。分生孢子形状多样,单胞,无色,内含数个油球,其一端稍窄短棒状或长椭圆形。当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时,形成橘红色的粘质物。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病部上越冬,越冬期不明显。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种体为分生孢子,其传播途径主要借助于风雨或者昆虫活动,人为因素也有利于孢子飞散传播。
低温干旱不利于病菌发病,主要发病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其最适生产发育温度为25℃。该病菌侵染植株较多,除侵染火龙果外,还可侵染蟹爪兰、仙人球、仙人掌和荷花等多种常见花卉。
2.发病原因
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危害有多种原因,主要与树势强弱、品种抗病性、田间管理、物候期、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及果园的通风透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品种抗病性
调查发现,果园种植同一品种火龙果,炭疽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混搭不同品种火龙果,其发病率相对较轻。由此可知,多个品种混合栽培的果园比单一品种种植的果园发病率低。同时发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发病影响较大。钦州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为本地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雨量大且雨日多,种植区域湿度大,阳光照射不足较易发病。炭疽病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多雨适温的条件下大量萌发繁殖。
病菌数量
新老果园种植环境相差较大。在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老果园里,大量烂果、落果掉落地面,经过多雨天气,逐渐腐烂、病变。
如果未能及时将病变果实清理出果园或清园不彻底,在适宜的环境下,病原菌开始大量萌发繁殖和积累,致使病菌越冬基数变大,第二年病害危害更加严重。
而在新果园,由于病原菌积累较少,发病也较少。
施肥不当
不同肥料作用各异。过于施肥作用不大,还易形成危害;多年一直偏施氮肥,会导致枝条长势相对纤弱,易于炭疽病的发生和危害。
果园大量积水
果园排水不畅,积水较多,导致植株根系淹水,呼吸不畅,养分没有得到及时吸收,树体营养不良,抵抗力急剧下降,易引发病害。
重复使用常规农药
果农对炭疽病的防治模糊,其使用的防治炭疽病药剂大多为防效较差的常规农药,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未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以致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导致病害流行。
炭疽病是万年青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在天津、广州、武汉、合肥、福州等地发生严重。不论是花圃、庭院或家庭盆栽的万年青常见此病,能引起叶片黄化干枯。
症状病害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处,初为水渍状黄色小斑,逐渐扩展呈圆形、椭圆形斑直至不规则大斑,大达几厘米,病斑中央灰白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云纹,边缘深褐色;后期病斑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排列呈轮纹状,最后病斑干枯。病害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
病原病原为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万年青刺盘庖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病害盛期在8~10月。圃地栽管理粗放的发病重,盆栽精细的发病轻。老叶受害较多。室内通风不良或受介壳虫侵害,易于发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室内盆栽万年青,应放置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之处,施用氮肥不宜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发现病叶及时除去,并及时销毁。避免喷灌。
(2)药剂防治:减少侵染来源,加强对介壳虫的防治。发病前可喷洒1%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施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
病原为子囊菌门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无性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菌。分生孢子盘散生于病叶两面,埋于表皮细胞下,褐色,其上生有褐色刚毛,直径47~86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通直,单胞,无色,大小12~18微米1~6微米。在PSA培养基上,25℃下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大量橘红色分生孢子堆以及黑色颗粒状的子囊世代。子囊壳球形,具短颈,大小140~159微米1~130微米。子囊棒形,其间无侧丝,大小39~75微米1~10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略弯曲,无色,单胞,大小10~14微米1.5~5.0微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下一篇: 癫痫病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