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呃逆的中医食疗

佚名 2023-11-13 05:55:04

呃逆的中医食疗

(1)橘茹饮: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0克,生姜3克,白糖适量。以上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尤宜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之呕吐之功效、嗳气频繁、心烦易努者服用。

(2)芦根竹茹汤:芦根50克,竹茹30克。上两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饮服。本方有清热和胃止吐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口渴、心烦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将竹茹水煎15-20分钟去渣留汁,再放入洗净粳米煮为粥。可做早外主食,本方有清热益胃止呕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胃虚积热的反胃呕吐。

(4)竹茹公英饮:竹茹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将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滤煎液中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方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之功效。二药性较平和,清热而不伤胃,故为治疗胃热呕吐反胃之良药。

(5)青梅酒饮:青梅酒适量,色泽青绿,味美香醇,随意饮服之,治疗肠胃炎呕吐、腹疼等病症。

(6)乌梅橘皮茶:乌梅5枚,橘皮5克,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食服之。本方有和胃消食之功效。可治烦渴、呕逆等。

(7)乌梅冰糖饮:乌梅12克,冰糖30克,上两味,加水适量,入瓦锅煎汤饮服。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引起的呕吐。

(8)乌梅川椒苦楝饮:大乌梅10个,川椒6克,苦楝皮25克。上三味同入瓦锅,加水煎,分2次服,治蛔厥腹疼、呕吐蛔虫。

(9)姜汁米汤:取生姜汁3-5滴,高于米汤内,频服。可治痰饮呕吐等现症。

(10)葱白饮:葱白带根1段,生姜1片,苏叶1支。上三叶同入瓦锅,加水适量,煎服饮用,可疗治虚寒呕吐等病症。

(11)柿蒂丁香生姜煎:柿蒂7个,丁午6克,鲜姜6克,以上三味,加水入瓦锅煎服。可治顽固性呃逆呕吐症。

(12)姜末粥:大米30克,姜末6克,以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米花而稠时,加入姜末,趁热温服。可治虚寒证呃逆呕吐。

(13)核桃姜汤:核桃研碎,用生姜汤送下,可治许多寒证呃逆、呕吐。

(14)生姜蜂蜜糯米饮:生姜15克,糯米15克,蜂蜜30克,将生姜、糯米研碎,加水1碗,煮煎取汁,再加入蜂蜜,炖熟服用。本方具有温中止呕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

(15)花椒生姜汤:花椒5克,生姜10克,将花椒洗净,微炒后研末,与生姜同入瓦锅,加水适量煎服。适用于胃寒呕吐和胃脘疼痛等病症。

(16)桂圆干粉:桂圆干7个,干姜3克,煅赭石15克。将桂圆干连核放入炉中,煅炭存性,研为细末,分4次服,每将计就计次,用干姜、煅赭石煎汤送下。本方有补脾胃,止呃逆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机不降引起的呕吐等症。

(17)韭姜饮:韭菜汁1小杯,姜汁适量,红糖少许。以上三味调匀,顿服。本方有温补脾国,止呃逆之功效。用于胃寒呕吐、呃逆。

(18)丁香姜糖:丁香粉5克,生姜碎末50克,白砂糖250克。将白砂糖放入铝锅内,加水少量,以小火煎熬至较笛厚时,加入生姜碎末及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炽后时,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50块即可,每日怕后食用数块。本方有温脾肾,降逆止呃之功效。两者合用,可增强温中呃止呕作用。

(19)雀食香:小茴香10克,干姜6克,胡芦巴10克,肉豆蔻15克,麻雀数只,将前四味用净纱布包之,同麻雀共煮至熟,趁热服食之。本方有温脾肾/降逆气之功效,适于老年脾肾阳虚所致呃逆患者使用。

(20)鲜姜炖狗肉:狗肉120克,生姜30克。将以上两味放入锅内,加水炖至烂熟,调味食用,每天1剂,连续服食数天。本方有温补肾气,暧胃止呃之功效。适用于阳虚所致呃逆呕吐。又可用于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者。

(21)玉竹二汁饮:甘蔗汁100克,玉竹15克,生姜9克,冰糖适量。甘蔗、生姜取汁,玉竹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混合调匀,频缓饮,每天1剂,连服2-3天。本方滋胃阴、止呕吐、上呃逆之功效。

(22)生姜拨粥:生姜10克,白面粉50克。将生姜研取汁,合白面粉,加水调在糊状,逐一拨入开水中即成。任意食用。本方有辛温解表,和胃止呕之功效。适用于外邪犯胃所致呕吐病人食用。

(23)姜糖饮:生姜10克,饴糖或关东糖30克。生姜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饴糖或关东糖,频代茶饮用。本方有解表止呕之功效。

(24)醋浸生姜饮:生姜、醋、红糖各适量。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腌1昼夜,同时,取3片,加红糖,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代茶频频饮用之。本方有散邪止呕之功效。适用于风寒之邪犯胃、呕吐兼见脘腹胀者闷患者。

(25)山楂生姜橘枣饮:山楂肉15克,生姜10克,橘子皮10克,大枣4枚。上四味同入瓦锅,加水适量,煎汁,温热服食。本方有消食宽膈止呕这功效。适用于食积中焦所致呕吐,兼见脘腹痞闷患者。

(26)生姜枇杷粥:生姜10克,炙枇杷叶6克同,粳米100克。将生姜去皮细切,与枇杷叶同煮煎后滤汁,入粳米煮粥,候熟,加少许精直、酱等佐料调味,空腹温食之。本方有理气祛痰,和胃止呕之功铲。此方可用于痰饮内阻。呕吐患者服用。

(27)干姜陈皮散:干姜20克,陈皮40克,红糖50克。将干姜、陈皮研末,红糖加水溶化至沸,加入药末,同熬5分钟出锅。晾干后制成散剂。每次服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本方有温中燥湿化痰之功效。引方适用于痰饮内阻所致呕吐患者服用。

(28)姜韭牛奶羹: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克。将韭菜、生姜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放入锅内,再兑加牛奶。加热煮沸,趁热顿饮。本方有滋补虚弱,温办止呕之功效。可用作脾胃虚弱,呕吐时作。倦怠乏力患者的早餐。

(29)干姜山药饮:干姜10克,山药15克,山楂肉30克,红糖5个,白萝卜15克。上五味同入瓦锅,加水煮,取汁热服。本方有平补开胃,消食止呕之功效。

(30)玉米须姜糖汁:鲜玉米须1000克,生姜片15克,红糖500克。水煎玉米须、生姜片1小时后,去渣,文火浓缩,加入红糖混匀,装瓶备用。本方有温化痰饮这功效。合而用之。温肠胃。祛痰饮。此药膳可适量服食。

(31)砂桂生姜炖猪肚:猪肚1个,砂仁3克,肉桂3克,生姜30克,精盐、味精适量。将猪肚切块,与砂仁、肉桂、生姜同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熟烂后加入食盐、味精,稍炖即可。本方有温补肺脾肾,化痰散饮之荔效。几味合成。适用于肺脾肾阳虚之谈饮呕吐症。

(32)丁香柿蒂汤: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将三味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服。温中降逆,下气止呃。主治胃寒呃逆。

(33)干姜刀豆饮:干姜4克,刀豆20克,柿蒂5个。三味入砂锅内,加清水500毫升,泡透煎至300毫升,去渣留汁待食。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服。温阳补中,降气止呃。适用于脾胃阳虚呃逆。

(34)竹茹姜冬茶:竹茹15克,麦冬30克,冰糖6克。将竹茹麦冬入砂锅,加清水500毫升。浸透,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入冰糖溶化合匀,待服。瓦茶,温频饮。可清热,降气,止呃。主治胃热呃逆。

(35)玉竹柿蒂粥:玉竹15克,柿蒂10克,粳米50克。先将玉竹、柿蒂入砂锅,加清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加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兑入药汁,煮粥,待食。每日3次,温服。养阴清热,和胃止呃,主治胃阴虚呃逆。

(36)姜蜜饮:生姜汁60克,白蜂蜜30克。先将生姜洗净,捣烂,绞取自然汁;然后与白蜂蜜调匀即成。一般1次即止,不愈再服1次,服食时应加温服下。健脾养胃,止逆。主治呃逆不愈。

(37)竹茹粥:竹茹15克,粳米50克。将竹茹入砂锅,加清水600毫升,煮15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待食。温热频服。不拘次数。清胃和中除烦止呕。主治胃热呕吐。

(38)红糖米醋饮:将米醋100毫升,红糖10克搅 匀,缓缓服下,适用于胃寒呃逆不止者。

(39)酒浸柠檬:取柠檬1枚,浸于酒中,用时去皮嚼服。止呃有良效。

(40)盐渍柠檬:柠檬煮熟,去皮晒干,装入瓷罐中,用盐适量腌制,贮藏日久再佳。每次1个,开水冲服。有下气和胃、消炎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呕吐、饮后饱胀。呃逆等症。

中医食疗菜谱有哪些?

(1)炒荠菜

[原料]荠菜150克,鸡肉50克,冬笋约200克,黄酒、精盐、味精适量,清汤适量,芝麻油少许。

[做法]荠菜剪去根,洗净,放沸水中焯过;鸡肉洗净;冬笋剥去衣,切去根头,洗一下备用。将荠菜剁作细末;鸡肉切成薄片,上浆后备用;冬笋先对剖开,再切成薄片。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放菜油,烧至七成热,下浆好的鸡片,用筷子划散至熟,出锅,沥干油。炒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段、笋片略煸炒一下,再放入荠菜稍煸,加黄酒、精盐、味精,放清汤烧开,再放入鸡片,炒匀稍煮,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适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肠胃病患者食用。

(2)奶油包菜

[原料]包菜500克,牛奶150毫升,精盐、味精、水淀粉适量。

[做法]将包菜洗净切碎沥水。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烧沸,放入包菜烫至变色发软,捞起沥水;炒锅上火,倒入牛奶烧沸,加入精盐、味精,用水淀粉勾芡,倒入包菜,炒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中。适宜于消化道溃疡者食用。

(3)虾仁炒韭菜

[原料]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菜油、淀粉、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虾仁洗净,浸入水中约20分钟发涨,捞出沥干;韭菜择洗净切段;鸡蛋磕入碗内打散,加入淀粉和麻油调成蛋糊,倒入虾仁拌匀。油锅烧热,倒入虾仁煸炒,待蛋糊凝结后,放入韭菜一起煸炒至熟,加入食盐、酱油,调味炒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壮阳,下气通肠。适宜于阳虚便秘者食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4)枸杞炒韭菜

[原料]枸杞子5克,胡桃仁15克,韭菜1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韭菜洗净,切段;锅中放麻油适量烧热后,下枸杞、胡桃仁煸炒,而后下韭菜炒至熟,加入食盐、味精炒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温肾助阳。适宜于溃疡病胃脘冷痛患者食用。

(5)大蒜烧扁豆

[原料]大蒜5瓣,葱丝10克,扁豆200克,生姜10克,盐1.5克,植物油30克,鸡精适量。

[做法]大蒜切片,扁豆洗净切3.3厘米小段,生姜切丝,葱切丝均备用。锅上火加植物油,入蒜片、葱丝、生姜丝稍炒,再加扁豆翻炒,加食盐、少许水,盖锅盖约5分钟,再翻炒至扁豆熟,加鸡精炒匀即可出锅。

[功效]清热解毒,养胃益肠,助消化。适宜于胃溃疡患者食用。

(6)蒜泥马齿苋

[原料]独蒜50克,鲜马齿苋5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5克,精盐、味精、花椒粉、酱油、食醋各适量。

[做法]将独蒜捣成泥;黑芝麻炒香捣碎;马齿苋择洗净折断,入沸水烫透装盘,加入蒜泥、熟芝麻、白糖等调料,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泻。适宜于肠炎腹泻、痢疾者食用。

(7)花椒煮黄豆

[原料]黄豆30克,花椒3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黄豆和花椒分别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用旺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豆熟烂,加精盐调味即成。连汤带豆食用。

[功效]健脾宽中,散寒止痛,和胃止呕,回乳。适宜于胃痛、反胃呕吐者食用,也可用于乳汁不回者。

(8)盐臆香椿

[原料]鲜香椿不拘量。

[做法]将鲜香椿洗净晾干,用少量食盐腌渍数日,再晒干,贮存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湿,解毒止泻。适宜于慢性泄泻者食用。

(9)炒土豆丝

[原料]土豆400克,植物油、酱油、葱、花椒、醋、盐各适量。

[做法]将土豆去皮洗净切丝,入开水锅焯过沥干。油锅用旺火烧热,放入花椒、葱花煸香,放入土豆丝,煸炒均匀后,加入酱油、盐、醋,再煸炒片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和胃调中,健脾益气。适宜于胃溃疡、胃痛泛酸者食用。

(10)嫩姜拌莴苣

[原料]嫩姜50克,莴苣200克,芥菜仁150克,精盐、白糖、酱油、香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嫩姜刮去皮切丝,水浸泡后捞出加醋腌渍30分钟;莴苣去皮切丝,加精盐拌匀腌渍2小时,取出洗净,入沸水略焯,控干后加入白糖、香醋、味精腌渍;芥菜仁切长条,入沸水焯熟,加酱油、白糖、味精、香醋腌渍2小时。将上述3味一起拌匀,淋上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止呕,化痰。适宜于脾胃虚寒型呕吐恶心者食用,也可用于咳嗽痰多者。患痔疮者宜少食。

(11)核桃仁拌芹菜

[原料]核桃仁50克,芹菜300克,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芹菜洗净切丝,入沸水焯片刻,再用凉水冲一下,沥干后加入精盐、味精、香油;核桃仁用沸水浸泡后剥去外皮,再用沸水泡5分钟后取出,放在芹菜上,食用时拌匀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固精,润肠通便。适宜于便秘者食用,也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病人。

(12)姜汁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盐2克,酱油15克,麻油3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

[做法]择去菠菜黄叶,削去须根保留红头,再折成6厘米的长段,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捞出沥去水待用。生姜洗净后捣汁待用。锅内注入清水约1000毫升,烧沸后倒入菠菜略焯,约2分钟即可捞出沥去水,凉凉待用。将姜汁和其他调料拌入菠菜,拌匀后,即可食用。佐餐食之。

[功效]通肠胃,生津血。适宜于肠燥便秘者,也可供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13)山药内金蒸蛋

[原料]鸡内金30克,淮山药15克,麦芽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莲子肉20克,鸡蛋1个。

[做法]将诸药共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放入炖盅里,打入鸡蛋,加白糖调匀,入锅隔水蒸熟,于饭后30分钟,1次吃下,每日1剂。

[功效]补脾益气,消食开胃。适宜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胀满、嘈杂纳差、呃逆、大便溏泻。也可用于小儿疳积。

(14)荠菜丸子

[原料]荠菜300克,猪五花肉150克,荸荠100克,虾米、水发香菇、熟火腿各适量。

[做法]荠菜剪去根,洗净,放沸水中焯过,剁作细末;猪五花肉用温水洗净,剁成末;荸荠洗净,削去皮,连同虾米、水发香菇、熟火腿等一并剁作细末。将荠菜末、肉末、荸荠末、虾米末、香菇末、火腿末一并放碗内,加生姜末适量,放入2个鸡蛋,放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充分拌和,然后搓成圆球丸子。将炒锅放旺火上,烧热后放熟猪油,烧至六成热,将丸子逐个放入锅中,炸至外壳浅黄色时捞出。待油烧回至八成热时,再将丸子一起放回锅中,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食用。

[功效]宽中益气,清补脾胃,通利二便。适宜于肠胃病患者食用,尤其是便秘患者。

(15)无花果炖瘦肉

[原料]无花果50克,猪瘦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无花果洗净,猪瘦肉洗净切片,一并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并放盐。用小火炖熟,加味精调味,吃肉,喝汤。无花果也可一并吃下。

[功效]健脾补胃,益气止膈。适宜于各种肠胃病,脾胃虚弱,病症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噎膈、大便溏薄、或泄泻者食用。

(16)枣蓉煨猪肘

[原料]猪肘1000克,红枣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

[做法]猪肘刮洗干净,放入沸水锅内去腥味,捞出红枣洗净,豆蔻拍破,装入干净的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待用。在砂锅的锅底上垫几块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锅,用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红枣、红豆蔻,烧1小时,转用文火煨约2小时,煨至蹄膀烂,取出红豆蔻不用,起锅装盆即成。

[功效]补脾和胃。适宜于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后营养失调者。

(17)芡实山药蒸猪肚

[原料]猪肚1只,芡实、淮山药各60克,酱油适量。

[做法]先将猪肚用温水洗净,再将芡实、淮山药研为细末,纳入猪肚内,将猪肚入盘中,入锅中隔水蒸熟,取出放温后将猪肚切成丝,不限时候,蘸酱油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补中助运。适宜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而致的消化不良者。

(18)葱爆瘦肉

[原料]猪瘦肉200克,葱100克,酱油、白糖、料酒、味精、香菜段、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薄片;葱、香菜切碎。油锅烧热,放入肉片煸炒,待肉片变色时,加入料酒、葱、白糖、酱油继续翻炒,熟时撒入味精、香菜,淋上香油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和胃,消食理气,通阳利水。适宜于慢性胃炎者食用。

(19)香辣鸡丁

[原料]净鸡肉300克,干辣椒30克,葱段、生姜、酱油、味精、糖、清汤、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净鸡肉用温水洗过,切成2厘米大小的丁,放碗内,倒入黄酒、酱油适量,并放葱段、生姜丝,拌匀,腌渍10分钟。干辣椒去蒂与籽,切成短节。将炒锅放旺火上,放足量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鸡肉丁,炸干水气盛起。锅内留少量油,烧热后下干辣椒,煸出香味,倒回鸡肉丁,烹入酱油、黄酒,并放少量清汤,放糖、味精调味,煸炒3分钟后,淋上芝麻油,炒匀盛起,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补益脾胃。适宜于肠胃病患者,症见脘腹冷痛、口淡不渴、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等。

(20)仙茅炖乌鸡

[原料]仙茅45克,乌骨鸡1000克,调料适量。

[做法]乌骨鸡洗净,将仙茅用布包入鸡腹内文火炖熟,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补肾填精,健胃止泻。适宜于肾虚遗尿、泄泻者食用。

(21)香菜爆鸡丝

[原料]鸡脯肉300克,香菜100克,葱段、生姜、盐、味精、黄酒、清汤、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鸡脯肉用温水洗净,切作细丝,上浆后用;香菜洗净,去叶,取净梗,切作3厘米左右长的段。炒锅放火上,烧热后加菜油,烧至七成热,下鸡丝滑散滑透,起锅沥净油。原锅留少许油,烧热后下葱段、生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香菜梗,稍炒后,再加鸡肉丝合炒,烹入黄酒、清汤,加盐、味精,翻炒均匀,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醒脾调中,健胃消食。适宜于脾胃虚弱、久病体虚的患者,症状表现为脘腹胀满、反胃呃逆、食欲不振者食用,

(22)葡汁鸡

[原料]鸡1只约1500克,绿叶菜250克,葡萄酒50克,葱白30克,黄酒、盐、味精、白糖、猪油各适量。

[做法]炒锅放火上烧热,下菜油烧至七成热,将鸡放入锅内,不住手翻动,炸5分钟后捞起,沥净油。锅内留少量油,放入葱白,煸至香味大出,烹入黄酒,加酱油适量,并放水适量,烧沸后,放入鸡,加葡萄酒25克,并加盐、白糖、味精,烧10分钟,倒碗内,上笼蒸1小时。将蒸熟的鸡取出,装入盘中,原汁留锅中,并加入葡萄酒25克,用旺火收汁至约100克,浇在鸡面上。将炒锅放火上烧热,放入猪油,下绿叶菜,加适量黄酒、盐、味精,用旺火煸炒,菜熟后围在鸡的四周,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适宜于脾胃虚弱,症见食欲不振、纳食不香者食用。

(23)杏仁粟子焖火鸡

[原料]大枣5枚,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胡桃仁20克,火鸡1只,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甜杏仁、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后撕去皮,捞出沥水后置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冷后将杏仁压成末;栗子煮熟取肉;火鸡去内脏后洗净切成小块,锅内放猪油,将鸡煸炒至黄色,加入调料上色,再加入白汤、胡桃仁、大枣,用文火焖1小时后,加入栗子肉,再焖15分钟;用湿淀粉勾芡,再下杏仁末,即可停火起锅,佐餐服食。

[功效]补脾肺,益肾气,止咳喘,润肠燥。适宜于溃疡病脾肾亏虚所致的食少、乏力、耳鸣、健忘;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嗽、气喘、心悸及精血不足、肠燥便秘、身体消瘦等。

(24)花椒油淋鸭

[原料]活鸭1只(约750克),花椒30克,生姜片15克,黄酒、精盐、五香粉、味精、白糖、酱油各适量,芝麻油50克。

[做法]杀鸭,去毛,剖腹,取出内脏,洗净,放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沥干水备用。将黄酒、精盐、五香粉同放碗内,用筷子搅匀,以此汁在鸭身内外擦抹,然后将鸭放盆内,加生姜片15克,拌渍30分钟。取芝麻油50克,花椒粉、味精、白糖、酱油各适量,同放碗内,用筷子搅匀即成滋汁,备用。将拌渍好的鸭肉入笼蒸40分钟,待熟透,放入卤水锅中,用小火卤入味,边卤边翻动,至卤汁尽、肉酥软,捞出沥干。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花椒粒30克,炸出椒油,椒粒成深色捞起,将鸭入油中滚动一下后提起,宰成条形块后,再摆成鸭形,最后淋上滋汁即成。

[功效]补虚开胃,散寒止痛。适宜于肠胃病,症见胃中冷痛、呕吐、呃逆、大便溏泻者。

(25)芡实炖老鸭

[原料]老鸭1只约750克,芡实50克,生姜、葱、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宰鸭后去净毛,剁去嘴、脚爪,去除内脏,冲洗干净;将芡实加温水浸半天,洗净,填入鸭腹内,鸭腹朝上,放在砂锅中。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生姜、葱、黄酒,盖好,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煮2小时,加精盐、味精调味,佐餐食用。

[功效]补虚止泻,健脾开胃。适宜于脾虚泄泻多兼见食欲不振、腹胀、倦怠乏力等症患者食用。

(26)烤五香肥鹅

[原料]肥鹅肉750克,干姜6克,吴茱萸、肉豆蔻、肉桂各3克,丁香1克,黄精、酱油、白糖、味精各适量。

[做法]肥鹅肉切块,将干姜、吴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细末,涂于鹅肉上,放入酱油、黄酒、白糖、味精等调味品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鹅肉放入烤箱内,小火烤15分钟左右,翻过来再烤15分钟,熟后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温补脾肾,涩肠止泻。适宜于腹痛、腹泻、乏力、肢冷等脾肾虚阳型结肠炎患者食用。

(27)黄芪玉竹煲兔肉

[原料]黄芪30克,玉竹30克,兔肉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兔肉加水煮沸,捞出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砂锅内;黄芪、玉竹去杂质,用洁净纱布包裹,一并放入。用文火熬煮,熟后取出药包,放适量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养胃,补益中气。适宜于气虚便秘者食用。

(28)党参黄芪蒸羊肉

[原料]熟羊肋条肉50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2个,玉兰片少许,胡椒粉、料酒、味精、精盐、葱、姜、花椒、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党参、黄芪切片,加水煎煮2次,得浓缩液30毫升;羊肉切片。把玉兰片放于碗底,上面放入香菇、羊肉,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盐、葱、姜、花椒、清汤和参芪液,上笼蒸30分钟取出,拣去花椒包、葱、姜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益气,健脾利水,气血双补。适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脱肛、遗精、子宫脱垂者。

(29)风味牛肉脯

[原料]牛肉500克,胡椒3克,砂仁3克,荜拨、橘皮、草果、高良姜、生姜各6克。

[做法]除牛肉外,将以上各味均研成细末,加入姜汁、葱汁、食盐和水适量拌匀,放入牛肉腌渍2日,然后用文火煨煮至牛肉熟烂拌匀取出,切片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补脾开胃,温中散寒。适宜于脾胃虚寒、胃脘隐痛者食用。

(30)陈皮炒鸽肉

[原料]净鸽肉250克,陈皮(橘皮)15克,荸荠100克,红辣椒15克,芹菜300克,黄酒、酱油、糖、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净鸽肉剔去筋皮,洗净,沥干;陈皮加温水浸30分钟;荸荠洗净,削去皮;红辣椒去籽;芹菜去叶、根,洗净。将鸽肉、芹菜、荸荠、红辣椒均切作细丁;陈皮切作小块。取黄酒、酱油、糖、味精、胡椒粉一同放碗内,搅至糖化成滋汁,备用。将鸽肉丁放碗内,加鸡蛋清1只,并放精盐、味精、黄酒、湿淀粉,调拌匀后腌渍5分钟。将锅烧热,放猪油烧成七成热,倒入鸽肉炒散,沥干油。将锅置旺火上烧热,放油烧至七成热,下陈皮炒一下,再下葱段、生姜片煸出香味,下辣椒炒匀,然后放鸽肉,倒入预先兑好的滋汁,放芹菜末,不断炒动,待熟,淋上食醋、芝麻油,起锅盛盘。虾片在油中炸一下,捞出,围在周围,上桌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祛痰、镇咳、降逆。适宜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呕吐哕逆等症患者食用。

(31)芪杞炖乳鸽

[原料]乳鸽1只,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生姜、葱段、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乳鸽宰杀后拔尽毛,剖除内脏,洗净;黄芪、枸杞子同放碗内,加水适量浸1小时。将乳鸽放炖盅内,加黄芪、枸杞子(连同所浸的水一并加入),加生姜、葱段,盖好,放锅内,隔水炖1小时,加精盐、味精调好味,佐餐食用,黄芪、枸杞子可一并嚼食。

[功效]健脾补气,补肾益精,强身健身。适宜于病后精气虚损不复、脾胃运化功能不健,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患者食用。

(32)冬笋炒鹌鹑

[原料]鹌鹑2只,冬笋200克,香菇30克,葱末、生姜、酱油、黄酒、白糖各适量。

[做法]将鹌鹑肉取净肉用,切成柳叶片,加黄酒等腌渍过;冬笋剥去壳,切去老根,对剖开,加水煮10分钟,洗净后,切作薄片;香菇加温水浸1小时,去蒂,切成月牙片。炒锅放火上,舀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投入鹌鹑片,滑炒至肉色变白,倒入漏勺中沥油。炒锅复置火上,锅内留少许油,烧热,放入葱末、生姜丝,煸炒出香味,再放入冬笋片、香菇,煸炒几下后,加入酱油、白糖,并放少量开水,倒入鹌鹑肉片,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益中气。适宜于各种慢性胃病,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久泻久痢、气短神疲者。

(33)菇笋蒸鲫鱼

[原料]活鲫鱼1条(约500克以上),肥猪肉60克,香菇30克,冬笋60克,口蘑3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鲫鱼洗净切斜刀;肥猪肉、冬笋、口蘑分别切片;香菇洗净。鲫鱼烫一下置盘中,加入精盐、料酒腌渍;炒勺内加入葱、姜烹炒,盛放在鱼面上,并将香菇、冬笋、口蘑、猪肉片摆放在鱼身上,加入味精、白糖、鸡清汤,上笼用大火蒸半小时,拣去葱姜,取出鲫鱼另装盘,蒸汤倒入锅内,加入香菜末、香醋烧沸,调好味浇在鱼上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温中补虚。适宜于反胃呕逆者食用。

(34)黄芪炖带鱼

[原料]带鱼1000克,炒枳壳15克,黄芪50克,盐、姜、葱、味精、食油、料酒各适量。

[做法]将黄芪、炒枳壳洗净研细,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带鱼去头及内脏,洗净切段,放入油锅中略煎片刻,放入药袋及佐料,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炖30分钟后,拣去药袋、葱段、姜片,撒入味精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和中开胃。适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脱肛、久泻者。

(35)鲜藕炖乌贼

[原料]鲜藕200克,乌贼净肉400克,鸡清汤、味精、盐各适量。

[做法]鲜藕洗净,切成小片;乌贼净肉用温水洗净,切成小块。将炒锅放火上烧热,放油烧至七成热,下乌贼肉,煸炒几下,放黄酒适量,翻炒一下后盛起。锅中放油,下藕片炒至半熟,加入乌贼肉,加鸡清汤,用小火炒煮5分钟,加味精、盐调味,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滞,凉血止血。适宜于消化病出血病症患者食用。

(36)党术蒸草鱼

[原料]草鱼1尾(约60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花椒10克,黄酒、猪肉油、姜片、葱段各适量,精盐、味精少量。

[做法]草鱼去鳞,除去鳃,弃内脏,洗净;白术、党参、干姜、花椒一并烘干,加工成粉末,过筛后备用。用刀在鱼两边斜划几道花纹,将黄酒、精盐、味精、中药粉末同放碗内,搅匀,抹在鱼身内外。将上好浆的鱼放盘内,放入生姜片、葱段,用猪肉油包好,上笼蒸30分钟,去猪肉油、生姜片、葱段,上桌食用。

[功效]补气温中,止痛止泻。适宜于肠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饮食减少、胃中冷痛、呃逆、腹中冷痛、大便久泻不愈者。

(37)党参烧鲥鱼

[原料]党参、黄芪各15克,鲥鱼1条,姜、醋、酱油、葱、味精、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参、芪浓煎取汁约20毫升备用。鲥鱼去鳞、杂,洗净,切块;锅中放油适量烧热,将鲥鱼炸至金黄色,再放姜、醋、酱油、葱、味精、食盐等,加清水少许略烹,调入参芪汁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开胃。适宜于溃疡病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倦怠乏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贫血等气血不足者的调理。

(38)鲜菊火锅

[原料]鲜菊花5朵,鸡肉100克,里脊肉100克,水发海参75克,鸭肫1只,冬笋净肉75克,青菜心5棵,粉丝50克,调料适量。

[做法]鸡肉、里脊肉均用温水洗过,切成6厘米长、1厘米宽的薄片;水发海参挖去腹内污物,洗净,放沸水中烫一下,顺长一剖两半,再横切分成两段;鸭肫去筋膜及内层黄皮,洗净,切成薄片,排齐;冬笋净肉放沸水汆一下,先顺长一剖两半,再斜切成薄片;青菜心洗净,一剖为四;粉丝剪短。火锅中倒入鲜汤盖好,烧沸后,放入青菜心、粉丝、冬笋片,并放盐、味精,盖上锅盖,略烧片刻,端锅上菜,将鲜菊花、鸡肉、里脊肉、海参、鸭肫等各种主料一起上桌,放在火锅周围。酱醋调料汁、麻辣调料汁也一并上桌,供蘸食选用。

[功效]健脾开胃,清心降火。适宜于食欲不振、纳食不良、心绪烦燥等症患者食用。

(29)芋梗炒五花肉

[原料]山芋梗150克,五花肉100克,葱、姜、料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山芋梗择洗净切段;肉洗净切丝。油锅烧至八成热时,投入葱、姜煸出香味,放入肉丝用大火熘炒,烹入料酒后,倒入山芋梗煸炒至熟,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补虚通便。适宜于肠燥便秘、中老年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40)清炖南瓜

[原料]精牛肉100克,南瓜300克,生姜、葱、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用温水洗净,切成2厘米长、1.5厘米宽的块;南瓜洗净,去蒂及瓤、子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厚的块,生姜洗净切片,葱切段。将牛肉块放锅内,加生姜片、葱段、盐,并加水,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七成熟,下南瓜块,继续用温火炖至牛肉熟烂,放味精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补益中气。适宜于肠胃病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气短神疲、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者食用。

顽固性呃逆如何治疗

您好,这是我回答的读者提问,不知对您有无帮助。
  答:打嗝不止,医学上叫做“顽固性呃逆”,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顽固性呃逆主要是膈神经受刺激所
致,病因很多,其中颈椎疾病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颈椎病很严重,使得椎间孔变窄,人低头的时候,椎间孔会进一步变窄,就会压迫膈神经,引起打嗝。另外,颈椎病会引发颈椎椎体、椎间盘周围形成一些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当炎症不断加重,刺激到神经也会引起如头痛、颈肩上肢痛以及上肢的麻木等症状,如果刺激到了膈神经就会出现打嗝。因此,患者可通过注射或手术使药物到达患部,消除炎症对神经的刺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5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