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又称被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
1、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势,呈波浪起伏。热型多为弛张热,也可呈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且与热退相伴,为本病另一突出特征。
2、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
3、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
4、男性可有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孕妇可流产。腰骶神经病变,造成坐骨神经痛也较多见。
2、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病史。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病猪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2周,长的可达半年。多数病例为隐性传染,症状不太明显。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症状,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呈现跛行,严重者导致关节硬化和骨关节变形。
怀孕母猪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流产可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期,而以怀孕后期多见。母猪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1~3个月,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流产。早期流产时母猪可将胎儿胎衣吃掉,不易发现。有的母猪流产后表现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流产后个别胎衣滞留。有的猪体温正常,没有明显征兆,产下死胎后阴道中排出白色或蓝色恶臭的脓性分泌物,出现子宫炎。有的母猪流产后下痢,乳房水肿,食欲减退。多数母猪流产后转入隐性,照常配种妊娠产仔。
公猪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甚至不能配种,有的病猪两后肢或一后肢跛行,瘫痪,关节炎及皮下组织脓肿。椎骨有病变时,可发生后肢麻痹。
母猪流产后常继发子宫炎,如果子宫炎持续时间过长,将出现特殊的病变,此时子宫体增大,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和组织增生而肥厚,呈乌红色,有的还可见弥漫性的红色斑纹。肥厚的黏膜构成波纹状皱褶,有时可见到局部性的坏死和溃疡。
输卵管肿大,卵巢发炎,组织硬化,有的形成卵巢囊肿。
公猪睾丸、附睾和精液囊呈化脓性炎症,睾丸显著肿大,切面有坏死灶和脓肿。
肘、膝、髋、肩胛等关节囊肿大,发炎和化脓。睾丸淋巴结、乳房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脓肿及灰黄色坏死病灶。肝、脾、肺也可出现脓肿及坏死性病灶。
猪繁殖障碍病在临床上都共同表现为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但是各种病的病原体与传播方式不一样,所以病猪在临床表现上各有其典型的发病特征。
(1)布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第一胎母猪发生流产,妊娠1~3个月流产者多见,最早2~3周,最晚接近分娩流产。公猪发生睾丸炎,两侧或单侧睾丸明显肿大,后期睾丸萎缩,甚至阳痿。有的出现关节炎、后肢跛行或者麻痹。
(2)细小病毒病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初产母猪。母猪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即使胎儿不死,仔猪产下后,也很难成活。公猪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此病与布氏杆菌病不同的是,公猪睾丸不发生炎症、不肿大,不发生关节炎与后肢跛行,体温正常。
(3)伪狂犬病 其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喘气,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有的呕吐和腹泻,部分猪有瘙痒感,颈部、前后肢尾根等处毛完全脱落,裸露污秽的红色创面。有的猪有神经症状,初期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有的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公猪发生睾丸炎。本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两种病体温不高,无神经症状,无呕吐、瘙痒感,前后肢及尾部无脱毛等临床症状。
(4)猪蓝耳病 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增多,大批仔猪死于哺乳期和断奶后,即使不死也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很难长到成猪。断奶后母猪不发情,难以配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严重下降,精液减少,畸形精子增多,病猪的耳尖或后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紫斑,过后又消失。仔猪出现衰弱、精神委顿、腹泻、消瘦,在耳部、肛门周围、小母猪外阴部、小公猪的包皮附近有出血点或紫斑。死亡率高达30%~80%,有的可达100%。成年猪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厌食与腹泻等,耳及全身各处出现蓝紫斑,死亡率可达30%以上。此病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的区别要点是上述三种病在临床上不出现皮肤紫斑。不表现呼吸困难,死亡率也没有蓝耳病高。
以上四种繁殖障碍病虽然可以通过临床的特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但最后确诊还要通过实验室诊断。
1. 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为波浪热、马耳他热、地中海热,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2.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力怎样?
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 分钟,湿热60℃30 分钟、70℃10 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天,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存活数月,鲜乳中能存活10天,食品中可存活2个月,水中可存活5日至4个月。
3. 布病为什么是自然疫源性疫病?
引起布病的病原体—布鲁氏菌,在自然界中可以独立于人、畜之外,在野生动物中形成完整的疾病传播循环,因此布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疫病。虽然布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疫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布病可防可控,人和家畜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感染。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它既能感染人,又可侵害猪、牛、羊、狗、鹿、骆驼等动物。人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接触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或者接触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环境而感染。布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风险因素。
潜伏期14-120天。孕牛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常在第一胎,怀孕6-8个月时发生。流产前数天,可见阴唇、乳房肿大,乳汁呈初乳的性状。流产时,胎水多清朗,有时混有絮片。流产后,胎衣有的能排出,更多的是发生胎衣滞留,有恶臭,恶露在1-2周后消失。胎衣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子宫内膜炎,造成长期不孕。如果牛群不更新,流产过1-2胎的牛可获得对本病的抵抗力,可以正产,疫情趋于稳定,但这种牛群也不是健康牛群。公牛的主要症状是阴茎红肿,有睾丸炎和附睾炎,可见附睾和睾丸肿胀、疼痛。公牛和母牛都可发生关节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克山病的病因病理
下一篇: 春天也需防皮肤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