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全称布鲁士杆菌病(brucellosis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
临床主要表现
乏力、出汗、口渴口干、食欲减退、头痛、大便干燥、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本病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初期为衍性渗出,组织细胞变形、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脏、淋巴结等处能增殖性结节和肉牙肿。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病原
布氏杆菌共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布氏杆菌对热敏感,70℃10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于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
症状
潜伏期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流产多发生于怀孕5—7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胎儿。母牛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阴道内继续排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可持续2—3周,或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甚至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尖或附皋炎。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这种细菌嗜氧,一般无荚膜,而光滑型的布鲁氏杆菌则有微荚膜,呈氧化酶阳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多呈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等。大多数在细胞内寄生,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
简单介绍完了布鲁氏杆菌,那么我们接下来说说它带来的疾病。布鲁氏杆菌可以引起布鲁氏杆菌病,一般将其简称为布病,人和家畜都可以感染到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很大,而感染此病的多为牛、羊、猪三种常见的家养牲畜。其中在羊身上的细菌,对人的传播性最强,危害最严重。
感染此细菌而患病,病症多发生在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关节处。而想要消灭此细菌的话,可以尝试高温方法,巴氏消毒法可以杀灭牛奶中的布鲁氏杆菌,它惧怕高温,一百摄氏度下,高温加热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其杀灭,更简单的方法是将其置于阳光直射处,四五个小时就可以消灭。
而这种细菌的传播途径则为患病的家畜。人可能通过接触患病家畜的排泄产物或者皮毛、分泌物而感染布鲁氏杆菌。被污染的水、土壤、甚至是空气等,都可能经过呼吸道而使人感染布鲁氏杆菌。
最后说一下感染此细菌的表现。布鲁氏杆菌在人体内会有潜伏期,大概在两周左右,但是也有例外,最长可达一年。患此病者前期可能会乏力,头痛失眠,多汗或者关节疼痛,淋巴结会肿大,畏寒等。到了急性期就会发热并且多汗,肌肉酸疼,更有生殖系统的症状发生。
预防此病要普及预防知识,从根源处避免此病发生,少吃生冷食物,将食物加热,等到熟透了再吃,更要学会挑选合格的商品进行购买。对于家畜要定期检疫,及时发现病菌并消灭,隔离。
病原
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为球杆状或短杆状、不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布氏杆菌喜欢在生殖器官一一子宫和宰九中繁殖,特别偏爱怀孕子宫,致使胚胎绒毛发生坏死,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松动,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布氏杆菌病危险之点是患畜几乎不表现症状,但能通
过分泌物和排泄物(乳、精子、阴道分泌物、粪、尿)不断向外排菌,待别是随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大量病原菌,成为危害的传染源。排出的病原菌对外界环境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如在胎衣中能
存活4个月,在水、土、粪、尿中存活3个月,在皮毛上存活1-4个月,在冻肉中存活2-7周,在乳中存活10天至1年。因此生活和生产环境--旦遭病原污染。不论人或畜,在几个月内部有被感染的可能。
流行特点
以羊牛猪顺序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以患病羊对人威胁。母羊比公羊易感,成年羊比羔羊易感。
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感染的妊娠母畜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氏杆菌随胎儿、胎水、胎衣排出。人患布氏杆菌病、多由接触病畜及其产品、经消化道而感染。
布氏杆菌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也传染给人。病畜为传染源,人患病主要由畜传染,人与人之间传染机会极少。在缺乏消毒和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接生、护理病畜,易造成工作人员感染和本病的人为传播。
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其次经皮肤、粘膜及生殖道感染也较常见。某些吸血昆虫也可能传播本病,自然交配可相互传染。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临床症状
动物感染
患病羊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母羊主要表现为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山羊流产有时高达40%~90%,羊在流产前精神沉郁,常喜卧,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从阴道内流出分泌物;还表现乳
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而引起破行,乳山羊的乳房炎常使乳量减少,乳汁结块,乳腺组织发生过结节性变硬等。有的继发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导致不孕症,公羊睾丸肿大、性机能降低、甚至失去
配种能力。
猪发生子宫炎、关节炎、发热、消瘦,流产前多有腹泻,乳房及阴唇肿胀,从阴道流出粘液脓性分泌物。
犬多为隐性感染,少数也发生流产、关节炎和睾丸炎。
布氏杆菌病的病变多发生在生殖器官和关节,多不影响家畜生命,不被人重视,易留下后患。
人感染
人感染布氏杆菌较家畜严重,病情复杂,轻者仅感疲乏、重者头痛、反复发热为其典型症状,全身软弱,食欲不振,失眠,咳嗽,有白色痰,可听到肺部干鸣,多呈波浪热,也有稽留热、不规则热或不
发热。盗汗或大汗,睾丸肿大,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生无红肿热的疼痛,肌肉酸痛,应用一般镇痛药不能缓解,由于关节和肌肉疼痛难忍,即使不发烧也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故该病又被
称作懒汉病。病灶发生在生殖器官,影响生育,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中、青年人易感。为此,饲养人员在接触病畜、接产时不要吸烟、吃食,注意手的消毒、换工作服等以免感染。必要时进行预防注射,确保人身安全。
病变
病变主要发生在生殖器官。胎盘绒毛膜下组织呈黄色胶样浸润、充血、出血、水肿、糜烂和坏死,胎衣增厚,布有出血点。胎儿皮下和肌肉有出血浸润,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脾和淋巴结肿大,肝出现坏死灶,肠胃和膀胱粘膜及黏膜下可见有出血斑点。公羊睾丸有出血点、坏死灶及组织增生。该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相互配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防治措施一般进行淘汰,不做治疗。但对价格昂贵的种羊,可在隔离条件下,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和子宫,必要时用磺胺和抗生素治疗。
预防措施
养殖场预防措施
1.对从未发生过布氏杆菌病的羊群,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引进的羊只须并在隔离条件下检疫,确定无感染后方可。
2.对于受病威胁的羊群,每年用凝集反应或变态反应定期进行2次检疫,检出的阳性病羊立即淘汰,可疑病羊应及时严格分群隔离饲养,等待复查。受污染的羊舍、运动场、饲喂用具等用5%克辽林或来苏
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及分泌物等应深埋处理。
3.布氏杆菌病常发地区,每年应定期对家畜预防接种,接种过疫苗的不再进行检疫
人的预防措施
经常与家畜接触者,应具备一定防病知识,既要防止布氏杆菌在畜间传播;又要防止病畜传染给人,特别是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为防止细菌感染,在接产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戴眼镜
、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胎衣等物要深埋。现场要用2%氢氧化钠消毒,用具、工作服等可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为更安全,好预先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增强免
疫力。
国家对防制人兽共患布氏杆菌病很重视,有疫情地区几乎都设有专门防制机构,对疫区或疫点的控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的地区因对布氏杆菌病重视不够,至今仍有传染源存在,不时向非疫区扩散。
因此,各级必须遵照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未经检疫畜不得运输、不准屠宰。
实践证明,检出带菌畜消灭传染源,免疫健康畜增强抗病力,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 炎夏防好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