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以下利不爽,腹部疼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特征。主要外因湿热熏蒸,内因饮食不洁,积滞肠中,大肠传导失常所致。如果在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或外感湿热入里,或素体阳盛,湿从热化的条件下发病,则形成湿热痢。如果感受的痢疾病菌多,毒力强,则形成疫毒痢。若恣食生冷瓜果,中阳受伤,或外感寒湿入里、或素体阳虚,湿从寒化而发病,则形成寒湿痢。正如《症因脉治》所说:“寒湿时行,内气不足。乘虚感人,郁遏营卫,卫郁营泣,内传肠胃,则水谷不化,气血与糟粕互相蒸酿,而痢下赤白之症作矣”。由于感邪种类,感邪多少,病邪毒力大小以及人体素质,内环境等条件不同,就形成轻重不同,寒热湿偏重不同的证候。
慢性痢疾者,日久正气受伤,邪气留恋,或者素体不强,正气亏虚,形成正虚邪恋,反复发病。根据所虚不同,也有所区别,如病久不愈,邪不尽去,与湿热、寒湿、食积蕴结于肠,困阻脾胃,脾胃气虚,正虚邪留,反复发作,就形成休息痢;如果邪气与湿热相合,热重于湿,热盛伤阴,或素体阴虚感受邪气,久痢不愈,就形成阴虚痢;如果邪气与寒湿相合,寒湿损伤中阳,甚至进一步由脾及肾,脾肾阳虚,或素体阳虚感受邪气,久痢不愈,就形成虚寒痢。
慢性痢疾久治不愈时,精神刺激程度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就可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加重,或使人体正气虚弱,易被外邪侵袭而发病。也就是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气滞血涩,饮食难化,日久交结,渐致下痢赤白粘冻。或因忧思伤脾,运化失职,饮食停积,与气血搏结而酿成痢疾。临床上多见于休息痢。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或食不洁之物,脾胃受伤,则湿热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胃肠,损伤脾胃,湿热毒邪下注,滞留肠间,气机不畅,以致气血阻滞,湿热熏蒸,腐败化为脓血,而为痢疾。急性称“脓血痢”,慢性称“休息痢”。若湿热疫毒炽盛,或久治不愈,邪气留恋,内伤于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日久结成癥块;气血腐败成脓,发为肝痈。日久耗气伤阴,正虚邪恋,故后期病人常出现消瘦、乏力、盗汗等气阴两虚之证。
病理肠粘膜上皮增生,溃疡底部出现肉芽组织,溃疡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溃疡反复发生,有时愈合,愈合溃疡边缘又可有粘膜增生。阿米巴侵入粘膜后借其伪足的活动及所分泌的溶组酶破坏粘膜,产生糜烂和浅表溃疡。由于滋养体大量繁殖,增加粘膜破坏的速度。阿米巴病灶通过细长管状溃疡与肠腔相通,损害可在基膜或在粘膜肌层停止,然后向两侧扩大,形成底宽的凹陷坏死区,典型的呈烧瓶样溃疡,溃疡之间粘膜可正常。
病理生理阿米巴滋养体借其伪足的机械作用和多种溶组织酶的蛋白水解活性,穿透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造成溃疡。溶组织酶包括酪蛋白酶、明胶酶、透明质酸酶、纤维蛋白溶解酶、磷酸酯酶等。不同虫株所含同功酶不同。溶组织阿米巴与靶细胞直接接触时可释放出不耐热的内毒素,并原虫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阿米巴痢疾辨证上,要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注意两大主症即痢下脓血和里急后重。一般湿热痢,热重于湿而邪偏于血分,则泻下赤多白少;湿重于热而邪“偏于气分,则泻下白多赤少。感受疫毒较重的则发病急骤,壮热烦渴,甚至神昏惊厥,发为疫毒痢。在湿热痢和疫毒痢,表现湿热疫毒上冲于胃,下痢而又不能进食为噤口痢。由寒湿停滞于肠中,而不兼虚证者为寒湿痢。久治不愈兼见脾肾阳虚证的为虚寒痢。久痢不愈,正气耗伤,余邪未尽,滞留肠中,表现时发时止的为休息痢。
(1)湿热痢: 证候: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甚则脱肛,排便频数,或伴有发热恶寒,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疫毒痢:证候: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胸满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数频繁。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象滑数或疾,严重者昏迷痉厥。
(3)寒湿痢:证候:腹痛里急,痢下赤白,状似胶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口淡乏味,不渴,脘腹痞闷,小便清白,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4)虚寒痢(迁延痢):证候:久痢不愈,脾肾虚弱,中气不足,会转成慢性痢疾。大便常带粘白,腹有隐痛,排便无力,甚至脱肛。食欲欠佳、体弱无力。
(5)休息痢:证候:下痢经年不愈,时作时止,大便带有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舌质淡红,苔腻,脉象细涩或虚大或濡软。
(6)噤口痢:证候:下痢不食,或呕哕不能食。胸闷,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恶心,或食后呕吐,肌肉消瘦,口淡不渴,舌质淡红。
急性阶段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慢性阶段分为休息痢、虚寒痢、阴虚痢。临床以休息痢和湿热痢为多见,以疫毒痢为危重症。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
2.停药后,粪便镜检及培养阿米巴隔日1次,连续两次阴性。慢性患者粪便浓集法找溶组织阿米巴包囊阴性,至少两次。
3.乙状结肠镜检查粘膜正常。
4.血清学检查两次以上阴性者,但抗体的效价痊愈后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故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制定。
5. 出院后每月随诊1次(包括症状,体征、大便检查及阿米巴培养等),共6次,各项均为阴性。
预后一般急性阿米巴病的预后较好,大多在短期内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少数患者转为慢性阿米痢疾。预后与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有二定关系。如有合并肝脓肿、脑脓肿、肠穿孔、腹膜炎者预后较差。因此,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者预后比较好。
中医治疗在治疗上以导滞、行气、和血为原则。初期属湿热证,所谓“利无止法,以通为止”。后期属虚证或虚中挟实证,以攻补兼施,或温补收涩为主,不可过于苦寒,损伤脾胃。若病情危重者,属内闭外脱者,急宜回阳救脱,积极抢救。
一、辨证治疗:
(1)湿热痢: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佐以调气、行血、导滞。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15g,甘草3g,黄芩9g,黄连9g,水煎服。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水煎服、腹痛严重者加木香、青皮、白芍等;便中鲜血多者加地榆炭、槐花炭、当归炭。有表证的加香薷、淡豆豉、夹积滞的加枳壳、槟榔、厚朴。
(2)疫毒痢: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加银花。地榆、赤芍、丹皮、枳壳、木香等。若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甚至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为热毒深入心营,用神犀丹:犀角、石菖蒲、黄芩,鲜生地、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玄参、花粉、紫草。或紫雪丹:黄金、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升麻、人参、甘草、犀角、羚羊角、沉香、木瓜、丁香、朴硝、辰砂、麝香)以清热解毒,宣窍镇痉。若症见汗出肢冷,脉细喘促,昏迷,为内闭外脱之象,应用参附汤或独参汤回阳救逆。
(3)寒湿痢:
治法:温中、化湿、调气。
方药:①附桂理中汤:党参12g,干姜9g,白术12g,炙甘草6g。水煎服。加当归、木香、白芍。②艾叶3g,干姜3g,莱菔子4.5g,水煎服,每日3剂。
(4)虚寒痢(迁延痢):
治法:补中益气,清肠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5g,甘草6g,党参12g,当归10g,桔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9g;水煎服。合桃花汤:赤石脂24g,干姜6g,粳米30g。水煎服。若见有急性痢疾症状,为湿热未清,去赤石脂、干姜等收涩药,加清热化湿解毒药。若久痢不愈,耗伤阴血,下痢赤白粘冻,体虚乏力、伴有腹痛、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痢,用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芍药、当归、干姜)进行加减。
(5)休息痢:
治法:温中和血,苦辛通降。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或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炙草、黄连、茯苓加减。若症见遇寒即发,下痢白冻,无力少食,舌淡苔白,脉沉。为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用温脾汤:人参、桂心、干姜、附子、大黄加减。
(6)噤口痢:
治法:清化湿热,和胃降浊。
方药:用开噤散:人参、黄连、石菖蒲、丹参、石莲子、茯苓、陈皮、冬瓜子、陈米、荷叶蒂。合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加减。如汤剂不受者,先用玉枢丹:山慈姑、续随子、大戟、麝香、腰黄、朱砂、五倍子。少量冲服。若症见舌质红绛而干,脉细脉,为胃阴已大伤加石斛、麦冬、沙参、生地等养胃滋阴。
二、简易方治疗:
(1)鸭胆子:去壳取仁,成人每次15~20粒,每日3次;胶囊分装,饭后服。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鸭胆子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对阿米巴痢疾的根治率为50%,症状消失为2~7天,镜检阴转为3~5天,复发率为6%左右。
(2)白头翁:取根茎每日15~30g,水煎,分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或入煎剂用。重症另用30~50g煎成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大剂量白头翁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并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所以能止痢并能止血。
(3)大蒜:紫皮大蒜,每日1枚(约6g), 10日为一疗程。10%大蒜浸出液,可
虚寒性痢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虚寒性痢疾的药茶方以及虚寒性痢疾的转归预后和预防调护的方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止痢茶
配方:野麻草、凤尾草、四方草、六角仙各50克,茶叶45克。
用法:共水煎取其汁,再加入四方草、六角仙干叶、茶叶各45克并搅匀干燥装纸袋,每袋9克,日服1袋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消炎止痢。
胡椒乌梅茶
配方:胡椒10粒,乌梅5个,茶叶5克。
胡椒10粒,乌梅5个,茶叶5克
用法:以上三味共研为末,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次,连服6天。温补下元,坚涩固脱。
功效:主治虚寒性痢疾,症见下痢疾稀薄、带有白冻、腹部隐痛、腰酸怕冷,食少神疲等。
虚寒性痢疾的转归预后
至于痢疾的预后转归,古人常以下痢的色、量等情况判断。下痢有粪者轻,无粪者重,痢色如鱼脑,如猪肝,如赤豆汁,下痢纯血或屋漏者重。
同时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分辨病情轻重,判断病者预后,特别注意观察其邪毒炽盛情况,胃气有无衰败,阴津是否涸竭,阳气是否虚脱。
一般来说,能食者轻,不能食者重。下痢兼见发热不休,口渴烦躁,气急息粗,甚或神昏谵语,虽下痢次数减少,而反见腹胀如鼓者,常见于疫毒痢及湿热痢邪毒炽盛,热入营血之重证,如不及时救治,可发展为内闭外脱证。
虚寒性痢疾的预防调护
1、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痢疾的传播和流行;如搞好水、粪的管理,饮食管理,消灭苍蝇等。
2、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次1~3瓣,每日2~3次;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亦可用马齿苋、绿豆适量,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
3、痢疾患者,须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个中医药茶方治疗虚寒性痢疾一定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关的认识了吧!这个药茶是一种不错的治疗虚寒性痢疾的病症的方法,最后祝所有人都能够健健康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附: 1 皮肤阿米巴病相关药物 1 拼音 pí fū ā mǐ bā bìng
2 英文参考 amebid
amebiasis cuti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皮肤阿米巴病是阿米巴原虫侵犯皮肤而致病,大都继发于阿米巴性痢疾,临床主要表现为阿米巴溃疡。
5 疾病描述 皮肤阿米巴病又称皮肤变形虫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或称痢疾变形虫侵犯皮肤、粘膜而引起的病变。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多见,男女均可受侵,以男性多见,青壮年发病较多,我国少见。
6 症状体征 主要是对宿主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受原虫的侵袭能力、寄生环境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临床损害的类型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阿米巴溃疡? 人体感染阿米巴后,经1~2周或数月的潜伏期,常在下腹引起疼痛、压痛、腹泻等痢疾症状,粪便中的阿米巴通过 *** 周围破损皮肤侵入组织,并形成一个深脓肿,以后破溃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向四周及深部迅速扩散,可形成数厘米至十几厘米的大溃疡,溃疡面为暗红色的肉芽组织,表面覆盖著坏死组织及脓液,有恶臭。溃疡的边缘不整齐,有的边缘可外翻,内缘向内凹陷,形成很深的穿凿状,表面有咖啡色的分泌物,在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中能查到阿米巴。
(二)、阿米巴肉芽肿? 在阿米巴溃疡的基础上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增生性肉芽肿,呈高低不平的 *** 瘤样结节或菜花状隆起,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表面覆有脓血性分泌物,有恶臭,在分泌物中能查到阿米巴。
(三)、阿米巴脓肿? 患有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肝脓肿时,在 *** 周围或腹壁、胸壁处可形成一个深在性的脓肿,有波动感,若脓肿破溃可形成深溃疡或瘘管。
(四)、阿米巴过敏疹? 为非特异性皮疹,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阿米巴病原体或毒素等物质产生的变态反应所致。可出现湿疹样、荨麻疹样、痒疹样、痤疮样、酒渣鼻样的皮疹或粘膜黑变病,在这些皮疹中找不到阿米巴,但阿米巴治愈后这些皮疹常自然消退。
(五)、其它症状? 由于阿米巴向其它组织的侵犯可出现阿米巴性 *** 炎、阿米巴性 *** 炎、前列腺炎或阿米巴皮炎。
7 疾病病因 溶组织阿米巴是引起人体阿米巴痢疾的惟一病原体,它的生活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和包囊。在滋养体阶段能引起组织的溶解,使组织发生坏死而引起病变,在包囊阶段它对外界抵抗力强,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形态。
8 病理生理 人吃进含有包囊的食品及被污染的水,在结肠发生痢疾症状,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很强的病原体能使组织发生溶解性坏死而形成溃疡或脓肿。阿米巴不能侵犯完整的皮肤,只有当皮肤受到外伤,有破损时才能引起皮肤病变,通常是由以下几种途径侵入:①阿米巴痢疾时通过有擦伤的 *** 直接蔓延。②阿米巴肝脓疡切开引流可通过引流切口感染皮肤。③被阿米巴污染的衣服、毛巾、物品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感染。④通过血流引起转移性的病灶。我国发现的皮肤阿米巴病多数是继发于肠阿米巴病及阿米巴肝脓疡引起,主要发生于 *** 及外 *** 。
病理变化:表皮溃疡,边缘表皮增生,棘层肥厚,真皮水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管、小血管扩张。在坏死组织中常可找到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40μm,内含有空泡及红细胞和核碎片,在滋养体外周常可见到一个空白圈。
9 诊断检查 阿米巴痢疾的患者在 *** 周围出现浸润性溃疡和 *** 状增殖性损害或阿米巴肝脓肿引流处出现的脓肿、溃疡,都要考虑有皮肤阿米巴的可能,如在坏死组织或脓液中找到阿米巴可确诊。但该病要和 *** 周围的皮肤结核、尖锐湿疣、梅毒性扁平湿疣、结核性脓肿及上皮瘤等疾病相鉴别。
10 治疗方案 可选用如下药物:
1、甲硝唑 为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硝基咪唑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成人每次口服400~800mg,每日3次,10d一疗程。若每次用800mg宜谨慎。儿童每日50mg/kg,分3次口服。
2、依米丁 每日2次,每次30mg,深部肌内注射,10d为一疗程。重复治疗者需间隔1月。本药毒性较强,常见的副作用是心肌损害、多发性神经炎和消化道症状。对孕妇、婴儿、年老体弱者和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氯喹? 第1~2 d,每日1 g,以后每日0.5g,儿童10 mg/kg,分2次口服,治疗14~21 d。
4、卡巴胂? 每日0.3—0.6g,儿童8mg/kg,分3次口服,10d为一疗程,重复使用需间隔10d。
5、泛喹酮 又称安痢平。每日300mg,分3次口服,10d为一疗程。
6、喹碘方? 每日1.5—3 g,儿童42 mg/kg,分3次口服,10d一疗程。
7、抗生素? 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等,10d一疗程。
8、中草药? ①鸦胆子:每次10~15粒,儿童每日每公斤1粒,捣烂装入胶囊,分3次口服,7 d为一疗程。②白头翁:每日取其根茎15~30g加水煮5分钟,分3次口服,10d为一疗程。③大蒜:每日生食大蒜一头或每日3次,每次2g,也可取紫皮大蒜5~10g,捣烂浸入100 mL热水中,纱布过滤,取滤液保留 *** ,每晚1次,5~10d为一疗程。
9、局部外用药? 每日清洗患处,选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湿敷或外敷甲硝唑软膏。亦可根据皮损情况进行外科清创术、切除术、植皮术或电灼、激光等治疗。
11 预后及预防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不饮生水,勿吃不洁食品,便后洗手,加强食品及卫生管理,管好粪便及水源,消灭苍蝇,及时治疗患者及带虫者是消灭本病的措施。
12 特别提示 青壮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消灭蝇和蟑螂等。
(1)彻底治疗患者及带包囊者。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慢性患者及排包囊者。治疗期间暂调换工作。
(2)粪便无害化处理。饮水须煮沸,不吃未洗净的生菜,防止饮食被污染。消灭苍蝇、蟑螂,保护水源。
(3)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以保持人体和胃肠道正常功能。
皮肤阿米巴病相关药物 甲硝唑片 14%从皮肤排泄。【适应症】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膜阿米巴病等)。还可用于治...
甲硝唑片 14%从皮肤排泄。【适应症】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膜阿米巴病等)。还可用于治...
甲硝唑胶囊 ,如结肠直肠择期手术等。还可用于治疗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腔阿米巴病等)、 *** 滴虫病...
替硝唑胶囊 口腔手术等的术前预防用药。3.用于肠道及肠道外阿米巴病、 *** 滴虫病、贾第虫病、加得纳菌 *** 炎等的治疗...
磷酸氯喹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面瘫病证有哪些常用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