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象与血沉 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偏低,呈轻、中度贫血,以溃疡型患者为多见。在活动性病变患者中,血沉常增快。
二、粪便检查 粪便浓缩找结核菌,只有痰菌阴性时,才有意义。
三、X线检查 X线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对肠结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纤维结肠镜检 可直接观察全结肠、盲肠及回盲部的病变,并可行活检或取样作细菌培养。
可以通过以下检查的出结论 一、血象 、红细胞沉降率和结核菌素试验。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偏高,少数偏低。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或干酪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在本病活动期一般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二、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 三、胃肠X线检查 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 四、腹腔镜检查 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 治疗原则及药物可参照肺结核,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抗结核药对本病的疗效略低于肠结核。因此用药及疗程应予加强或适当延长。一般以链霉素、异菸肼及利福定联合应用为佳,也可另加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病情控制后,可改为异菸肼与利福定或异菸肼口服加链霉素每周2次,疗程应在12个月以上。 二、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链霉素、醋酸可的松等药物,每周一次,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三、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 四、鉴于本病常继发于体内其它结核病,多数患者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五、在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与腹内肿瘤鉴别确有困难时,可行剖腹探查。 六、预防措施:参见《肺结核》。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概述】
肠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肠结核大多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主要症状特征有腹痛、大便或清或秘、右下腹肿块、发热、盗汗等。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和溃疡增生型三类。本病在我国过去较常见,虽然解放后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近年又有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40岁以下占91.7%;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肠结核属中医的“痢疾”、“腹痛”、“泄泻”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发生是由于正气亏虚,再感染“瘵虫”所致。如忽视消毒隔离,与肺痨患者共餐,或肺痨患者经常吞咽含有瘵虫的痰液,均可引起瘵虫侵犯肠道,从而导致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等本虚标实之证。
【诊断要点】
1.青壮年患者,原有肠外结核,或原发病灶已被控制而一般情况及结核病毒血症状反而加重者。
2.临床表现有腹痛、大便或溏或秘、或便秘腹泻交替等消化道症状,并伴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3.腹部尤其是右下腹部有肿块,伴或不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肠梗阻。
4.X线胃肠钡餐检查,对肠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检查显示溃疡型回肠部炎症所致激惹征象,或增生型病变所致的充盈缺损与狭窄等征象。
5.实验室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溃疡型肠结核患者可有中度贫血、淋巴细胞增高、血沉明显增快。(2)粪便检查:溃疡型肠结核患者粪便多为糊状,常规镜检可见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浓缩找结核杆菌,阳性者有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仅在痰液检查阴性者才有意义。
6.诊断性治疗 对疑为肠结核而无法确诊者可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观察临床症状有无好转,以判明诊断。
7.当增生型肠结核与肠癌或其他赘生性疾病不能鉴别时,应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辩证分型】
1.脾肾阳虚症状:腹痛隐隐,阵发性加剧,大便稀薄,或五更泄泻,乏力倦怠,形寒肢冷,纳差食少,腰酸膝软,面色苍白。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温煦无力,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故有腹痛隐隐,阵发性加剧;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肾虚不能温运脾阳,则大便稀薄,或五更泄泻;
阳虚生内寒,故见乏力倦怠,形寒肢冷;脾虚则纳差食少;肾虚则腰酸膝软;面色苍白、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是脾肾阳虚之象。
2.瘀血阻滞症状:右下腹刺痛拒按,腹内结块,推之固定不移,可有便秘。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脉络,不通则痛,故见右下腹疼痛;瘀血有形,故刺痛拒按,腹内结块,推之固定不移;瘀阻肠道,可有便秘;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之征。
3.正虚邪实症状:乏力倦怠,潮热盗汗,纳差食少,大便时据时秘,右下腹刺痛拒按,腹内结块,推之固定不移。
苔薄舌红,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气虚则乏力倦怠;阴虚则潮热盗汗;
脾虚则纳差食少,大便塘薄;瘀阻肠道,可有便秘;瘀血阻于脉络,不通则痛,故见有下腹刺痛;瘀血有形,故刺痛拒按,腹内结块,推之固定不移;苔薄舌红,脉细弱或细数为气阴两虚之象。
【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治则:益气温阳,健脾补肾。
方药:附子理中九合四神丸加味。
附子6克于姜9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补骨脂9克吴茱萸3克肉豆蔻9克百部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潮热盗汗甚者,加青蒿9克、知母12克、鳖甲9克,以养阴清虚热;若见寒性秘结者,可加肉苁蓉、肉桂、当归各9克,升麻6克,以温阳通便。
2.瘀血阻滞治则:化瘀消积,行气化滞。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
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五灵脂9克蒲黄9克(包煎)没药6克枳壳12克延胡索9克干姜9克小茴香6克百部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肿块明显者,加象贝母、三棱、莪术各9克,以软坚散结;腹部胀气甚者,加槟榔9克、川??子9克、木香6克,以理气。
3.正虚邪实治则:益气养阴,化瘀祛邪。
方药:异功散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鳖甲15克知母9克白芍9克当归9克秦艽9克青蒿9克地骨皮9克百部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三棱9克莪术9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阴虚甚者,可加生地、天冬各9克,以养阴;大便溏薄食少者,可去鳖甲加扁豆、薏苡仁各15克,以健脾止泻;便秘者,可加火麻仁9克、生首乌30克,以润肠通便。
【中成药】
1.补脾益肠丸 每次4.5克,每日2次。
2.固本益肠丸 每次4.5克,每日2次。
3.芩部丹片 每次5片,每日2次。
【简便方】
1.百部20克冰煎服,每日1剂。
2.山药500克,蒸熟后去皮捣烂成泥状,鲜藕500克捣烂搅汁,两者混匀后食用。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穴膏盲穴、大椎。三阴交,潮热加大溪、劳宫穴,盗汗加阴郄、复溜穴,阳虚加脾俞、肾俞、关元穴。阴虚多用针法,阳虚多用灸法。
食疗:
(1)嫩光鸡1只(乌骨鸡更佳),加黄芪20克。
西洋参3克、百部10克、冬笋片30克、熟火腿3片,文火炖2小时后食用。
(2)光鸭1只,冬虫夏草10克,装入鸭腹,加调料蒸2小时取出食用。
(3)活甲鱼 1只(约 500克),加调料,清蒸至烂熟后食用。
(4)百合20克、麦冬10克、百部10克,共煎取汁,与粳米100克一起煮粥食用。
合理选用抗痨西药,保证有充分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
如出现肠梗阻、急性穿孔、肠道大出血不止等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1.重视休息疗养,配合食疗、体疗,加强摄生,戒酒色,节起居.息妄想,适寒温,方能提高疗效。
2.应注意各种营养的补充,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供应。久病体虚患者更应进食滋补类食品。控制脂肪的摄取。忌温热辛燥、香燥的饮食,如辣椒、生姜、羊肉等,亦忌烟酒。
3 预后与治疗的迟早和治疗方案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疾病早期,常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易漏诊。下列几点可做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一、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或便秘)的青壮年患者。
二、肺结核或其它肠外结核患者原病灶已好转,但消化道症状和结核毒血症状反见加重者。
三、右下腹肿块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
四、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
对肠结核的预防,应着重在肠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广泛进行有关结核病的卫生宣教,教育肺结核或喉结核患者不要吞咽唾液,并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应注意饮食卫生,在公共场所进餐时提倡用一次性碗筷进餐,牛奶应经过灭菌消毒。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止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1)休息与营养:休息与营养可加强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须卧床休息,积极改善营养,对消瘦、营养不良和因胃肠症状而妨碍进食者,宜予以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2)抗结核治疗:应做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可以考虑一下苗药--三草散核方。
(4)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急性或慢性肠穿孔引起的粪瘘以及肠道大出血等内科治疗无效者。此外,对增生型结核也可考虑部分手术治疗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疾病早期,常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易漏诊。下列几点可做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一、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或便秘)的青壮年患者。
二、肺结核或其它肠外结核患者原病灶已好转,但消化道症状和结核毒血症状反见加重者。
三、右下腹肿块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
四、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止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1)休息与营养:休息与营养可加强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须卧床休息,积极改善营养,对消瘦、营养不良和因胃肠症状而妨碍进食者,宜予以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2)抗结核治疗:应做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可以考虑一下苗药——三草散核方。
(3)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急性或慢性肠穿孔引起的粪瘘以及肠道大出血等内科治疗无效者。此外,对增生型结核也可考虑部分手术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治疗癫痫的总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 面瘫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