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多呈慢性病容、贫血及消瘦,有时可出现下肢浮肿,此可能与进食过少及发热消耗所致低蛋白血症、也可能与肿大的肝脏压迫下腔静脉或肝脏功能受损等有关,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浮肿,甚至出现轻度腹水。
阿米巴肝脓肿患者有哪些体征
1、肝脏肿大:阿米巴肝脓肿常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多在右肋缘下3~5cm左右,少数可达10cm以上,肿大之肝脏表面多柔软光滑,但有时也可质地较硬且表面不平而酷似肝癌。若脓肿居左叶,则以左叶肿大为主。在20例左叶阿米巴肝脓肿病人中,肝左叶肿大达10cm者即有8例。有时脓肿居肝右叶之上方,肿大之肝脏可向上推挤膈肌,使肝上界抬高而下界不大。一般肿大肝脏均伴轻重不一之压痛,由于炎症波及病人的保护反射而出现右上腹肌强直、痉挛或紧张,如无穿破,则多无反跳痛。有时右下胸部或右上腹部出现局限性隆起,一般隆起处多为脓肿所在部位或脓肿接近体表之处,此处压痛尤为明显,同时该处软组织可有局部凹陷性浮肿。
2、黄疸:少数病人由于脓肿压迫胆小管或较大之肝内胆管或肝组织受损范围过大而出现黄疸,黄疸多为隐性或轻度。发热、肝区痛及肝肿大伴压痛虽为阿米巴肝脓肿之主要表现,但有时可以其中之一或二项为主,有时也可表现为三者均很轻微而不典型,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①经抗阿米巴治疗及穿刺吸脓,脓肿未见缩小、高热不退者;②脓肿继发细菌感染,经综合治疗不能控制者;③脓肿已穿破入胸腹腔或邻近器官;④脓肿位于左外叶,有穿破入心包的危险,穿刺抽脓又易误伤腹腔脏器或污染腹腔者。
1.病变范围(1)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脂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淤血、肝硬化、肝细胞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2)局限性肿大:由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肝包虫等。2.肝的硬度 ?正常人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脏中等硬见于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脂肪肝、疟疾等。肝脏质地坚硬,见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淤血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梅毒肝等。3.肝的边缘和表面 ?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尚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节状。4.压痛 ?急性肝炎、急性肝淤血、急性胆管炎或胆绞痛发作时压痛明显,细菌性或阿米巴肝脓肿时压痛更为剧烈,主要为局限性压痛,肝癌常无明显的压痛,慢性肝炎时压痛较轻,肝硬化、脂肪肝、肝淀粉样变性与梅毒肝一般无压痛。5.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梗阻多见。6.消瘦 ?肝癌、肝硬化可伴明显消瘦。7.腹水 ?肝癌、肝硬化、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循环障碍等可见。8.蜘蛛痣和肝掌 ?见于慢性肝实质性病变。9.紫癜、牙龈出血等出、凝血功能异常见于严重的肝脏病、长期阻塞性黄疸、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阿米巴肝脓肿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12.1 急性肝炎期 12.2 肝脓肿期 13 阿米巴肝脓肿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象检查 14.2 粪便及十二指肠液检查 14.3 肝功能检查 14.4 血清学检查 14.5 基因检测 15 其他辅助检查 15.1 超声检查 15.2 X线检查 15.3 CT 15.4 放射性核素扫描 15.5 诊断性肝穿刺 16 诊断 17 鉴别诊断 17.1 原发性肝癌 17.2 细菌性肝脓肿 17.3 膈下脓肿 17.4 局限性脓胸 17.5 胰腺脓肿 17.6 肝棘球蚴病 17.7 血吸虫病 17.8 胆囊炎 18 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 18.1 抗阿米巴药物治疗 18.2 抗生素治疗 18.3 手术治疗 19 预后 20 阿米巴肝脓肿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22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中成药 2 阿米巴肝脓肿相关药物 1 拼音 ā mǐ bā gān nóng zhǒng
2 英文参考 amebic liver abscess
amebic abscess
3 概述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从肠道病变处经血流进入肝脏,使肝发生坏死而形成,实为阿米巴结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若根据住院病人统计,则阿米巴肝脓肿病人为阿米巴结肠炎病人的40%左右。由患结肠炎到出现肝脓肿的时间,短者10天,长者可20多年。有人统计,60%发生在4年之内。由于时间较长,加以许多人患肠炎时症状不重,故阿米巴肝脓肿病人,只有50%甚至更少的人能回忆起腹泻史。据核素研究证明,肠系膜上静脉的血多回到肝右叶,肠系膜下静脉的血,多回到肝左叶。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阿米巴结肠炎的好发部位,该处原虫可随肠系膜上静脉回到肝右叶,加以肝右叶比左叶大,回血也多,因此,临床上看到的病人,脓肿90%多在右叶,而且多在顶部。
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合并症为脓肿向周围脏器穿破及继发细菌感染。国外病理证实的阿米巴肝脓肿生前获确诊的仅40%,国内近年来临床误诊率为17%~38.5%。
阿米巴性肝脓肿病程较长,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常有贫血和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必要时可补充血浆及清蛋白,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应用抗阿米巴药物,辅以穿刺抽脓,必要时采用外科治疗。
4 疾病名称 阿米巴肝脓肿
5 英文名称 amoebic liver abscess
6 阿米巴肝脓肿的别名 hepatic amebiasis;阿米巴性肝脓肿;肝阿米巴病
7 分类 消化科 > 肝胆疾病 > 肝脏炎症性疾病及硬化
8 ICD号 A06.4
9 流行病学 阿米巴肝脓肿多发于温、热带地区,在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尤其常见。据临床资料统计,肠阿米巴病并发肝脓肿者占1.8%~20%,若治疗不及时,可高达60%。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男性,综合国内报道的4819例中,男性占90.1%,女性占9.9%。农村高于城市。
10 病因 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滋养体以往将其分为小滋养体与大滋养体,前者寄生于肠腔中,称为肠腔共栖型滋养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可使其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转变为后者,称为组织型滋养体。近年来,分子分类学研究证实,两类虫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同工酶谱、膜抗原与毒力蛋白及编码基因存在的明显差异,正式将非致病性虫株命名为迪斯帕内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而将致病性虫株仍称为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因此,认为存在肠腔的大部分滋养体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滋养体,为肠腔共栖生物,并不侵入肠壁。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不论其大小,均具有侵袭性,随时可吞噬红细胞,故将这种吞噬红细胞或不吞噬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称为滋养体。滋养体在患者新鲜黏液血便或肝脓肿穿刺液中,均活动活泼,5μm/s,以二分裂法增生,形态变化较大。当其在有症状病人组织中,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大小常在20~40μm,甚至50μm,但在肠腔非腹泻粪便中或有菌培养基中,则大小为10~30μm,不含红细胞。滋养体内、外质分界极为明显,借助单一定向的伪足运动。内质内有一个泡状核,呈球形,直径4~7μm,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chromatin granule)。核仁小(仅0.5μm),常居中,周围为纤细丝状结构。包囊是滋养体在肠腔内形成,但在肠腔以外的脏器或外界不能成囊。在肠腔内滋养体逐渐缩小,停止活动,变成近似球形的包囊前期,以后变成一核包囊,并进行二分裂增生,发育成为四个核的成熟包囊,直径为10~16μm,壁厚125~150nm。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通过扫描电镜或透视电镜的观察,发现其细胞膜厚约10nm,外皮为一层绒毛状的糖萼(glycocalyx),胞质内含有无数糖原颗粒和螺旋状排列的核糖体,无典型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滋养体表膜上分布有许多丝状突起,有直径0.2~0.4μm圆形的孔,与微胞饮作用(micropinocytosis)有关,在伪足和微饮管口则无这类小孔,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特征之一。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已从单种培养(xenic culture)进入单栖培养(monoxenic culture),现已发展到纯性培养(axenic cultivation)及近在软琼脂培养基中的克隆化培养。无生物培养的成功,提供了对阿米巴深入研究的条件,解决了纯抗原的制备问题。阿米巴肝脓肿发展缓慢,距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感染后有较长的隐匿期。暴饮暴食足以引起肠道炎症,易于使阿米巴感染变为活动;酗酒以及其他足以使人体抵抗力降低等情况,都可为肝脓肿发生的诱因。阿米巴原虫的再感染可以激发原已存在的感染而引起肝脓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也能诱发肝脓肿的发生。
11 发病机制 结肠溃疡中阿米巴滋养体借其侵袭力进入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但亦可通过肠壁直接侵入肝脏,或经淋巴系统到达肝内。大多数原虫抵达肝脏后即被消灭,仅少数可存活并在肝内进行繁殖。阿米巴滋养体在肝组织门静脉内因栓塞、溶组织及分裂作用,造成局部液化性坏死而形成脓肿。自原虫侵入至脓肿形成,平均需时1个月以上。脓肿所在部位深浅不定,以大的单个为多见,约80%位于肝右叶,尤以右叶顶部居多,因右叶接纳的血液,来自肠阿米巴主要病变的盲肠和升结肠之故。因原虫经门静脉血行扩散,故早期以多发性小脓肿较为常见,以后才互相融合而形成单个大脓肿。脓肿中央为一大片坏死区,其脓液为液化的肝组织,呈巧克力酱样,质黏稠或稀薄,有肝腥味,含有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脂肪、夏雷晶体及残余组织。滋养体常聚集在脓腔壁,约1/3病例在脓液中可找到滋养体,但从未发现有包囊。脓肿可因不断扩大,逐渐浅表化,以至于向邻近体腔或脏器穿破。慢性脓肿可招致细菌继发感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产堿杆菌等。细菌感染后,脓液失去其典型特征,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并有大量脓细胞,临床上可出现毒血症表现。
12 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阿米巴肝脓肿的发展过程一般比较缓慢,急性阿米巴肝炎期较短暂,如不及时治疗,继之为较长时期的慢性期。其发病可在肠阿米巴发病数周至数年后,甚至可长达30年后才出现阿米巴性肝脓肿的报道。过去病史中约有60%以上的病人有脓血便等痢疾病可查。
(1)发热:大多数起病缓慢,持续发热,体温在38~39℃,常以弛张热或间歇热居多;慢性肝脓肿体温可正常或仅为低热;如继发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时,体温可高达40℃以上,常伴有畏寒或寒战;体温大多上午低,午后上升,病人多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痢疾等症状;体重减轻、虚弱乏力、消瘦、精神不振、贫血等亦常见。
(2)肝区疼痛:肝区持续性疼痛,偶有刺痛或剧烈疼痛,疼痛可随深呼吸、咳嗽或 *** 变动而加剧。如脓肿位于右膈顶部,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部或右腰背等处;也可因压迫或炎症 *** 右膈肌及右下肺而导致右下肺炎、胸膜炎,此时除发热和疼痛外,病人有气急、咳嗽及肺底湿啰音等。
(3)局部水肿和压痛:较大的脓肿可出现右下胸、上腹部膨隆,肋间饱满,局部皮肤水肿发亮,肋间隙可增宽,局部压痛或肝区叩击痛明显,右上腹部可有压痛及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肝脏或肿块。
(4)肝肿大:肝脏往往呈弥漫性肿大,病变所在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及叩击痛。肿大的肝脏在右肋缘下扪及,肝脏下缘钝圆有充实感,质中,触痛明显,且多伴腹肌紧张。有些病人可出现右侧胸腔积液。
(5)慢性病例:慢性期病例可延迟数月甚至1~2年。病人呈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腹水;上腹可扪及肿大坚硬的包块,易误诊为肝癌。如不伴继发细菌感染、发热多不明显。
13 阿米巴肝脓肿的并发症 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合并症为脓肿向周围脏器穿破及继发细菌感染。脓肿可穿破膈肌形成脓胸或肺脓肿,再穿破支气管造成胸膜肺支气管瘘;穿破至心包或腹腔时引起心包炎或腹膜炎;亦可穿破至胃、大肠、肾盂等处,造成各脏器的阿米巴病。除穿破至胃肠道或形成肝支气管瘘外,预后大多恶劣。在这种情况下,继发细菌感染极易发生。穿刺抽脓有时也可招致继发感染。阿米巴肝脓肿经血流可引起脑脓肿,较为少见。
14 实验室检查
15 其他辅助检查
16 诊断 凡成年男子患有持续或间歇的发热,食欲不佳,体质虚弱,并有肝脏肿大,且具触痛者,应即疑有肝脓肿之可能,如上述现象发生在阿米巴痢疾之急性时期,或患者过去有痢疾史者,阿米巴性肝脓肿之诊断即可初步成立。当然,过去未能回忆有痢疾史者并不能否定诊断。阿米巴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为了明确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分析
肝脏肿的临床诊断基本要点为:①右上腹痛、发热、肝脏肿大和压痛;②X线检查右侧膈肌抬高、运动减弱;③超声波检查显示肝区液平段。若肝穿刺获得典型的脓液,或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对特异性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良好效应即可确诊为阿米巴性肝脓肿。
17 鉴别诊断 国外病理证实的阿米巴肝脓肿生前获确诊的仅40%,国内近年来临床误诊率为17%~38.5%。本病应下下列疾病鉴别。
阿米巴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病史 有阿米巴肠病史 常继败血症或腹部化脓性疾患后发生 症状 起病较慢、病程长 起病急,毒血症状显著,如寒战、高热、休克、黄疸 肝脏 肿大与压痛较显著,可有局部隆起,脓肿常为大型单个,多见于右叶 肿大不显著,局部压痛亦较轻,一般无局部隆起,脓肿以小型、多个性为多 肝穿刺 脓量多,大都呈棕褐色,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脓液少,黄白色,细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肝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化脓性病变 血象 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细菌培养阴性 白细胞计数,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细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阿米巴抗体 阳性 阴性 治疗反应 甲硝唑、氯喹、吐根堿等有效 抗生素治疗有效 预后 相对较好 易复发
18 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 阿米巴性肝脓肿病程较长,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常有贫血和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必要时可补充血浆及清蛋白,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应用抗阿米巴药物,辅以穿刺抽脓,必要时采用外科治疗。
(2)氯喹:毒性小,吸收后在肝、肺、肾的浓度高于血液200~700倍,疗效佳。成人口服第1、2天每天0.6g,以后每天服0.3g,3~4周为1疗程,偶有胃肠道反应、头痛和皮肤瘙痒。
(3)依米丁(吐根堿)或去氢依米丁(去氢吐根堿):成人按1mg/(kg?d),每天不超过0.06g,分1~2次作深部肌内注射,连续6天,总量不超过10mg/kg。本品毒性大,用药患者必须卧床,并用心脏监护仪。当发现心跳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肌无力、明显胃肠道反应,应立即停药。伴心、肝、肾疾病者及年老、体弱、幼儿与孕妇等忌用,目前本品已少用。
为根治肠内阿米巴慢性感染,在上述疗程结束后,应常规服抗肠内阿米巴药物,如二氯散糖酸脂、双碘喹啉等。在治疗过程中,多宜同时应用两种药物。
穿刺抽脓及引流经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脓腔大或合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应在抗阿米巴药物应用的同时,进行穿刺抽脓。在B超引导和局麻下取距脓腔最近部位进针,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尽量吸尽脓液,可每隔3~5天重复穿刺。如有混合感染,在吸净脓液后注入抗生素。若脓液黏稠,则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在脓腔内注入盐酸依米丁0.03g可增强疗效。近年也有脓腔留置引流管的做法,收效好,但如无继发细菌感染者,以不置管为好。患者体温正常,脓腔缩小至仅能抽出5~10ml脓液时,可停止穿刺抽脓治疗。
19 预后 阿米巴肝脓肿自1913年应用依米丁治疗后,病死率在10%左右,但儿童仍高达20%。近来由于甲硝唑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病死率已下降到2%以下。溶组织内阿米巴破坏的肝组织病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很少见到纤维组织增生,故在阿米巴肝脓肿治愈后,在解剖上和功能上往往能达到完全恢复。
20 阿米巴肝脓肿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饮用开水,生食蔬菜瓜果必须洗干净,并作适当消毒处理,如用食醋或高锰酸钾浸泡。加强身体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已发现患有阿米巴痢疾的患者应尽早诊治,服用有抗虫作用的药物,如甲硝唑和盐酸吐根碱等,预防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生。中药鸦胆子和白头翁对急慢性阿米巴肠病也有防治效果。对进入流行区内的人员,必要时可服用下列药物之一:甲硝唑0.2~0.4g,三氯散0.5g,双碘喹啉0.6g,1~2次/d。
21 相关药品 链激酶、甲硝唑、葡萄糖、氯喹、依米丁、吐根、去氢依米丁、双碘喹啉、高锰酸钾
22 相关检查 血红蛋白、胆堿酯酶
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中成药 四逆散 述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枯草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
乌梅丸 人肠道细菌即可导致胆道感染,严重时引起胆管炎和肝脓肿;蛔虫在胆道死亡后,其残骸和虫卵可在胆道内沉积...
更多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中成药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阿米巴肝脓肿相关药物 甲硝唑片 泄。【适应症】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膜阿米巴病等)。还可用于治疗 *** 滴虫病、...
盐酸依米丁注射液 症】临床上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等;主要用于甲硝唑或氯喹无效的患者。【用法用...
苯酰甲硝唑混悬液 期手术等。还可用于治疗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腔阿米巴病等)、 *** 滴虫病、小袋虫病、皮...
磷酸氯喹注射液 日疟和卵形疟患者,也可用以治疗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等患者,在病情好转后改用口服药。【用法用量】...
甲硝唑胶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面瘫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患癫痫的孕妇应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