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弓形体病的传染途径(弓形虫是如何感染动物和传染给人的?)

祝由网 2023-11-13 14:56:17

弓形体病的传染途径

弓形虫病(toxoplasraosis),又称弓形体病,它是由一种球虫,即弓形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的自然疫源性,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各种家畜和家禽多受其感染,人群中的感染也很普遍。弓形体病的传染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系指胎儿在子宫内从母体获得感染,后者系指出生后从周围环境获得感染。

弓形体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1、先天性感染妊期妇女感染本病或原有隐性感染在妊期又有活动后,弓形体可由血循到达胎盘,胎儿再通过与胎盘问的血循获得感染。此外,胎儿还可通过摄入羊水获得感染。

2、获得性感染病原体主要通过粘膜侵入人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吃入的弓形体也是通过肠粘膜感染的。

3、消化道感染,吃含有弓形体生肉或被弓形体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而被感染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肌肉和脏器中的弓形体包囊抵抗力较大,卵囊的抵抗力更大,二者都能经受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到达小肠,分别释放出缓殖子和子孢子,通过肠粘膜侵入体内。另外,乳和蛋也曾查出过弓形体的滋养体,因此吃生乳或生蛋也有可能被感染,但滋养体对消化液的抵抗力较低,这样感染的机会较少。

4、接触感染,猫、狗、猪、兔等与人接触密切,曾多次从这些动物的支气管粘液、痰和唾液内查出弓形体。因此,经常玩弄或接触上述动物时,有被感染可能。

5、飞沫传染,虽然还未见有这样传染的人体病例报告,但通过动物实验已证明可实现气沫感染,因此还不能完全排除这一可能性。

6、其它,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工作中意外、误被刺伤接种也可能感染。

弓形虫是如何感染动物和传染给人的?

弓形虫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一种原虫,猫科动物是唯一的终末宿主又可作为中间宿主,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猪、牛、犬、兔、鼠等)、禽类(鸡、鸭、鹅、野禽等)、某些爬行类和两栖类是中间宿主。弓形虫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报道。弓形虫感染人的主要途径有3种:其一,是误食弓形虫卵囊,包括虫卵污染的食品、饮水,与感染弓形虫的猫亲密接触;其二,食用生的或没有煮熟的含弓形虫包囊的动物肉;其三,是感染弓形虫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给婴儿。人感染弓形虫后,多数是没有症状的带虫者,少数发病。妇女妊娠期感染弓形虫,常引起流产或产畸形儿。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阿奇霉素、螺旋霉素、克林霉素等,必须经医生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

弓形体病是怎样传播的?

弓形体病。是一种由弓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体病主要在家禽、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及鸟类中流行,然而,只有在猫和猫科动物的肠道内形成的囊合子才具有感染性。囊合子通过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的食物和水源。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或喝了被污染的水,就会感染发病。接触了病猫或病猫的排泄物也易得病。

人患了弓形体病后,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区疼痛、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有些人还可发生心肌炎、心包炎、皮疹、视网膜炎、脑膜炎等,孕妇感染弓形体病后,病原可通过血流进入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及智力、视力发育障碍。

预防的方法是尽量减少与猫接触的机会,猫吃剩的食物,要煮沸后才能作为其他禽畜的饲料,人吃的食物严防猫偷食,以免被污染。及时清扫猫粪,并将猫粪深埋,不得堆放在野外,以防污染水源,发现病猫要烧毁后深埋。

弓形体是什么 传播途径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本病的病原体是刚地弓形体(toxopla *** a gondii)原虫。因其滋养体的形状而得名。以猫和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和传染源,而中间宿主是人和除猫和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各种家畜、家禽在内。

弓形虫在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滋养体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长约4~7μm,宽约2~4μm。在终末宿主体内具有全部五种形态,而在中间宿主体内只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弓形虫的传播中意义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养体。传染源主要是动物传染仅在特殊情况下发生。

发病机理

在感染早期,弓形虫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组织,引起相应的病变。感染晚期,机体对弓形虫逐渐产生特异性抗体,弓形虫在组织内形成包囊,原有病变也逐渐趋于静止。弓形虫病的情况取决于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入侵人体后,在部分人不产生症状,属隐性感染,发病者仅少数。隐性感染或病变已静止的病人,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导致病变活动。

病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使细胞变性肿胀以致细胞破裂,散发出弓形体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坏死灶和周围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变。病变由滋养体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症。病变好发部位有脑、眼、淋巴结、心、肺、肝、脾和肌肉等处。

妊娠早期胎儿感染后可导致流产或畸形(北京地区弓形体感染的孕妇其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产或死产,或使发娩的婴儿具有此病的临床表现。如将近分娩时发生弓形虫感染,婴儿生产时可以健康,但数周后出现临床症状。如在胎儿期能得到母体一定数量抗体,则出生后对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发病,病程多呈迁延性。主要症状如下:

1.全身表现 全身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往往系弓形虫迅速在各脏器繁殖,直接破坏被寄生的细胞,常见有发热、贫血、呕吐、紫绀、水肿、斑丘疹、体腔积液、肝脾肿大、黄疸、心肌炎、淋巴结肿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谓新生儿弓形虫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2.中枢神经系表现 脑积水、脑钙化和各种脑畸形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脑膜脑炎、脑炎或脑膜炎。常见抽搐、肢体强直、颅神经瘫痪、运动和意识障碍。脑脊液呈黄色,淋巴细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发生脑钙经。个别病例脑部坏死组织的碎屑脱落,进入侧脑室,随脑脊液循环,使大脑导水管阻塞,或大脑导水管壁上发生病变,均可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如病变局限可引起癫痫。可在发病几天或几周中死亡。如能好转,常遗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后遗症。

3.眼部病变 发生眼球病变者较为多见,首先发生在视网膜,偶尔整个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变小,畸形及失明。一般发生在两侧眼球。

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亦较常见,约占80%,出生时可无症状,但在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有弓形虫包囊寄生,而至数月、数年或至成人才出现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时,可应用以下实验室检查,在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中找到原虫而确立诊断。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脑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萨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虫,但阳性率不高。尚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或动物接种试验。此外血清学检查抗体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简便,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辅助检查

1.亚甲蓝染色试验 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开始阳性,第3~5周效价可达高峰,可维持数月至数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过去的感染。从母体得来的抗体,在生后3~6个月内消失。因此小儿满4个月后,可重复染色测定抗体,如效价仍维持高度,就可证明由于感染。

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所测抗体是抗弓形虫IgG ,其出现反应及持续时间与亚甲蓝染色试验相仿。

3.IgM-免疫荧光试验 是改良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感染5~6天即出现阳性结果,可持续3~6月,适于早期诊断。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亲的IgM一般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如新生儿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虫IgM,则可考虑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断。

4.直接凝集反应 主要用于测抗弓形虫IgM,以1∶16凝集作为阳性,感染后5~6天则能测得阳性。

5.酶联免疫试验和可溶性抗原-荧肖抗体技术 操作简便、快速,前者并可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满意,后者只要一次稀释就能没出抗体水平,其敏感性与免疫荧光反应相仿。

有的国家把血清学检查列入法定婚前必查项目。如在法国巴黎(1985),曾为20~26周孕妇的胎儿血作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作人工流产。

治疗措施

先天性弓形虫病的预后的较严重,无论有无症状,都必须治疗。后天性感染凡有症状者也都需要治疗。弓形虫眼病患者应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有三种:

1.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并用 急性期可合并应用。磺胺嘧啶50~150mg/kg·d,分4次口服,乙胺嘧啶1mg/kg·d,分2次口服,经2~4天后将剂量减半,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两种药合用疗程约2~4周。乙胺嘧啶排泄极慢,易引起中毒,发生叶酸缺乏及骨髓造血抑制现象,故用药时给叶酸5mg口服,每天3次,或醛氢叶酸5mg肌注,每周2次,并可给酵母片口服以减少毒性反应。

2.螺旋霉素(Spiravngcin) 有抗弓形虫作用,且能通过胎盘,孕妇每天口服3g,脐带血中浓度高出3~5倍。有认为应用螺旋霉素可使胎儿先天感染减少50%~70%。本药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妊娠期治疗。治疗方法常与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交替使用,20~30天为一疗程。先天性弓形虫病需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期为一个月,这时公用螺旋霉素治疗,剂量为100mg/kg·d,1岁以后可停止用药,待有急性发作时再重复治疗。

近来有报道复方新诺明对细胞内弓形虫特别有效,并容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弓形虫感染的疗效优于螺旋霉素。对人体霉性明显低于乙胺嘧啶-磺胺类。

弓形虫脉络膜炎应先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0~30天,然后用螺旋霉素加用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1~2mg/kg·d,直至炎症病变吸收,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发生临床反跳现象。

预防

宜对免疫缺陷的小儿和血清学阴性孕妇进行预防。主要措施是做好人、畜的粪便管理,防止食物被囊合子污染。不吃未未煮熟的肉、蛋、乳类等食物,饭前洗手。孕妇早期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抗体,可以预告抗体阴性的孕妇重视预防措施,以便保护胎儿不受染。如胎儿已受染者可考虑终止妊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8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