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消化道憩室的治疗(结肠憩室病的治疗)

祝由网 2023-11-13 15:17:15

消化道憩室的治疗

无症状的憩室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又与腹部其他疾患同存时,先治疗后者,如果症状确系憩室所致者,则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制酸解痉,体位引流。除非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一般不考虑手术,尤其是憩室周围解剖位置复杂时,手术更应慎重。

大部分没有并发症的憩室炎应保守治疗。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增加肠蠕动,使症状加重,发作期应吃流质饮食,以使粪便软滑,减少郁积,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临睡前服5ml液体石蜡或番泻叶代茶饮等,不宜做结肠灌肠,以免引起穿孔,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腹痛可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急性炎症期,需卧床休息,腹部热敷,有下列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并发肠穿孔,脓肿,瘘,肠梗阻,大出血 。

(2)怀疑恶变。

结肠憩室病的治疗

1.内科治疗
急性憩室炎无并发症时可先采用内科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广谱抗生素和严密临床观察等。一般胃肠减压仅在有呕吐或有结肠梗阻证据时才使用。
2.手术
具有下列情况者应予手术治疗:①急性憩室炎初次发作对内科治疗无反应者;②急性复发性憩室炎,即使第一次发作时经内科治疗获满意效果,但当复发时应考虑作选择性切除术;③<50岁曾有一次急性憩室炎发作并经内科治疗获得成功的病例,应行选择性手术以免以后急症手术;④由于免疫缺陷的病人发生憩室炎时无法激起足够的炎性反应,因此是一致命的疾病,发生穿孔、破裂入游离腹腔者极常见,为此对以往有一次急性憩室炎发作的病人当需要进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前,应先作选择性切除手术解除憩室炎复发以致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⑤急性憩室炎并发脓肿或疏松结缔组织炎者;⑥急性憩室炎伴弥漫性腹膜炎者;⑦急性憩室炎并发瘘管形成者;⑧急性憩室炎并发结肠梗阻者。

请名医看看:十二指肠降部小憩室是怎么回事?需要怎样治疗?谢谢!

你好!十二指肠憩室,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的,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临床主要是外科治疗,如切除憩室,或憩室内翻缝合等。

回答问题补充:憩室很小,可以暂不治疗,继续观察。着重治疗慢性胃炎,口服药物治疗。

消化道憩室的并发症

憩室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憩室部位靠近穿经肠壁的血管支,血管被侵蚀破溃后可引起憩室出血,尤以右半结肠的憩室出血为多见。
出血大多为无痛性并不伴发憩室炎,常由于憩室内压增高引起粘膜坏死或憩室内粪石直接损伤粘膜所致。大量出血时患者可发生休克,多数病人出血可自行停止,同一憩室反复出血的情况罕见。
诊断依赖于血管造影及结肠内镜检查。如出血已停止,应即行结肠镜检查,以除外直肠及结肠病变。如出血持续存在,应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与右半结肠粘膜血管发育不良或缺血性肠病所引起的出血相鉴别。有时便血可由并存的结肠癌引起,需注意鉴别。
治疗以支持疗法包括输血为主。持续出血者在肠系膜动脉造影时经动脉导管滴注垂体后叶素,50%的病人可有效地止血。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结肠憩室颈部由于肠壁环肌收缩而受压,易使憩室内物质潴留引起炎症。因憩室壁仅有粘膜与粘膜下层,炎症很易扩散形成憩室周围炎及脓肿,亦可发生急性穿孔或破裂引起急性腹膜炎。
急性憩室炎的表现为急性腹痛发作,伴发热心悸,下腹压痛及反跳痛,酷似急腹症,可持续几小时或者数天。下腹部可扪及炎性腹块。部分或完全梗阻时有肠鸣音亢进,并发腹膜炎后,肠鸣消失。直肠指检触及脓肿或炎块有助于定位。
鉴别诊断应考虑急性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结肠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卵巢囊肿破裂、肾绞痛等。憩室膀胱瘘时,尿中可出现大量红白细胞,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腹部和盆腔的炎性肿块和脓肿,并与卵巢囊肿相鉴别。如既往钡剂灌肠已显结肠憩室则有利于诊断,急性憩室炎早期不宜做钡灌肠,诊断有怀疑时可用水溶性造影剂,原则上在炎症消退后几周再做。
近年来盆腔及腹部CT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有并发症的憩室炎病人,但肠周炎症、瘘管、窦道、脓肿和梗阻、急性憩室炎的诊断并不需要CT,如有以下情况,应进行CT检查:
①急性期对憩室炎诊断并不肯定;
②临床怀疑有脓肿或瘘管时;
③急性期内科治疗并未出现明显效果;
④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临床估价并不可靠;
⑤右半结肠憩室炎或巨大憩室炎时。
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及甲硝唑7~10天,也可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如脓肿形成,应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排脓。弥漫性腹膜炎伴或不伴穿孔、不能缓解的肠梗阻和结肠内脏瘘管者需要手术。
大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缓解,如内科治疗数天未见好转或复发者亦需手术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48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