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肝内二级以上分支的胆管内,严重感染者胆囊、总胆管,甚至胰腺管内也有成虫寄生。成虫的机械性损伤和代谢产物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华支睾吸虫与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与原发性肝癌也密切相关,长期患病可导致儿童营养发育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华支睾吸虫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它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吸虫,虫体长、扁平,呈乳白色半透明,(3~5)毫米×(10~25)毫米,成虫寄生在人、猪、猫、犬的胆管里。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被螺蛳吞食后,经过胞、雷蚴和尾蚴阶段,然后从螺体逸出,附在淡水鱼体上,并浸入鱼的肌肉、鳞下或鳃部发育为后囊蚴,如果人或动物(终宿主)食用含有囊蚴的鱼肉,则囊蚴进入人体消化道,囊壁被溶化,幼虫破囊而出,然后移行到胆管和胆道内发育为成虫。
如果人吃进囊蚴的数量少时可无症状,若吃进的数量多或反复多次感染,可出现腹痛、肝肿大、黄疸、腹泻和水肿等症状,重者可引起腹水。胆道内成虫死亡后的碎片和虫卵,又可形成胆石的核心而引起胆石症。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华肝蛭。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癫痫病人的健康指南
下一篇: 抑郁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