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急性胰腺炎为什么要用抗生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佚名 2023-11-13 16:58:22

急性胰腺炎为什么要用抗生素?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分泌的胰酶作用于胰腺本身,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过程。它是一种化学性炎症,并无细茵参与,但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医生往往使用抗生素,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胰管与胆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胆结石、胆管炎引起的胆汁反流、胰液引流不畅,是胰腺炎的病因,由于这些解剖生理因素存在,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很容易并发胰腺细菌感染。另外,由于胰腺炎往往病情较重,需禁食,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为积极预防感染,胰腺炎时常用抗生素。胰腺炎时,常用的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灭滴灵等静脉点滴。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1.抑制胰腺分泌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

  (1)禁食。禁食1~3日可使胰腺免受食物和胃酸的刺激而减少胰液的分泌。待腹痛消失后即可给无脂流质饮食,重症除禁食外尚应持续胃肠减压。

  (2)抗胆碱能药物。能抑制胃液和胰腺分泌,可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肌内注射。

  (3)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奥美拉唑等静脉给药,间接减少胰腺分泌,常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此外,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效果较好的药物。

  2.镇痛解痉

  可用阿托品0.5~1mg或山莨菪碱5~10mg加异丙嗪25mg,每6~8小时1次,肌注;疼痛严重者可加用哌替啶50~100mg,肌注。吗啡不宜应用,以防Oddi括约肌收缩。普鲁卡因0.5~1.0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对减轻疼痛也有效果。

  3.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禁食患者应每日静脉补充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及10%葡萄糖液2000ml,呕吐及胃肠减压者应根据每日出入液量予以适当增加,并注意补充氯化钾。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手足抽搦者补充钙剂。代谢性酸中毒时给碱性液。

  4.抗生素

  水肿型胰腺炎系化学性炎症,抗生素应用并非必要,但胆道疾病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的胰腺炎可给予抗生素,通常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与头孢菌素等。

  5.中药治疗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用中药清胰汤作为综合性治疗措施之一,疗效较为肯定。

  6.手术治疗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多主张立即手术治疗。

  预后:重症胰腺炎病死率30%~60%;影响预后因素:年龄大、贫血、低白蛋白、低氧血症、低血钙及各种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内科护理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内科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国内以胆道疾病最为常见,国外除胆石症外,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

(一)胆道疾病

其中以胆石症最为常见。

(二)胰管梗阻

(三)十二指肠*邻近部位的病变

(四)酗酒和暴饮暴食

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引起十二指肠*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当剧烈呕吐时,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

二、临床表现

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症状相对较轻;

出血坏死型少见,但较严重,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

(一)症状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在暴饮暴食、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

性质:疼痛轻重程度不一,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部位: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亦可偏左或偏右,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体位: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

时间:水肿型病人3~5天后疼痛缓解。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腹痛持续时间长,可为全腹痛。

2.恶心、呕吐与腹胀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呕吐后腹痛不减轻,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超过39℃持续不退,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

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出现脱水,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镁、低钙血症(手足搐搦)。

5.休克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二)体征

1.急性水肿型: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

2.出血坏死型

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麻痹时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三)并发症

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很高。

三、有关检查

(一)血象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淀粉酶测定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

四、治疗要点

治疗以解痉止痛、抑制胰液分泌、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

(一)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

1.禁食及胃肠减压: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减轻呕吐与腹胀。

2.药物治疗

(1)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可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

(2)抗胆碱能药:可抑制胃肠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常用阿托品或654—2肌注。有肠麻痹、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

(3)生长抑素类药物:如施他宁等,常用于重症胰腺炎。

(二)解痉镇痛

阿托品或654-2肌注,每天2~3次。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禁用吗啡,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三)抗生素应用

(四)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血浆、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补充血容量。

(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五、护理问题

1.疼痛腹痛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

2.潜在并发症休克、急性腹膜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禁食、呕吐、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如弯腰、屈膝侧卧,鼓励病人翻身,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要防止坠床。

2.饮食护理

1)急性期禁食、禁饮1~3天,禁食时不能饮水;

2)每天应静脉补液;

3)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忌油脂;

4)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忌高脂肪,防止复发。

(二)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变化,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三)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

七、健康教育

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如避免酗酒、暴饮暴食,多食低脂、无刺激的食物等,以防本病复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