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道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本病分布在亚洲,主要通过吃没做熟的淡水鱼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那么,该如何鉴别华支睾吸虫病呢?
华支睾吸虫病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1、病毒性肝炎:有肝炎的常见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大便和胆汁中不会检查到肝吸虫虫卵。
2、日本血吸虫病:有血吸虫病疫区的疫水接触史,大便中可以检查到血吸虫虫卵;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可进行直肠粘膜活检,在直肠粘膜中可以检查到血吸虫虫卵。
3、肝片形吸虫病:该病多发生于牛羊牧区,感染方式是因生食含有肝片形吸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污染水。该虫的童虫在移行过程中以肝细胞为食,对肝脏损伤严重。粪检见肝片形吸虫卵可确诊。
4、姜片吸虫病:因生食带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主要寄生在小肠内,以慢性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较少引起胆管炎和肝硬化。粪检见姜片吸虫卵可确诊。
5、肝硬化: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波、CT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华支墨吸虫0.65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内的寄生虫,其种类较多,其中0.65型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华支墨吸虫。
华支墨吸虫0.65型是一种通过进食被寄生在螃蟹体内的华支墨吸虫卵感染人体而引起疾病的寄生虫。该病症主要表现为肝腹水、肝硬化、黄疸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南、安徽、江苏等省份。
预防华支墨吸虫0.65型的感染需要从源头上进行,主要是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螃蟹和其他可能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品。同时,在水源治理和卫生环境改善方面也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已经感染,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预防华支墨吸虫0.65型感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卫生、环境治理和个人卫生等方面。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在猫的胆囊及胆管内寄生而引起的。本病在我国南方各省最为常见,其他地区也有发生。
〔病原和传播〕
本病病原是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呈扁平柳叶状,透明。虫体长10~25毫米。宽2~5毫米,同其它寄生虫一样,该虫也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口吸盘比腹吸盘大,而且两者相距较远。虫卵呈黄褐色,为2917微米左右,外形似灯泡,内含毛蚴,顶端有卵盖,盖的两旁和虫卵底端有小突起。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胆管或胆囊内,雌性虫所产生的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虫卵在螺体消化道孵化成毛蚴,毛蚴进入淋巴系统,发育成尾蚴。尾蚴与螺体脱离后,在水中游动,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吞食,尾蚴在鱼、虾体内形成囊蝴。当猫吞食了含有囊糊的鱼、虾后,蚴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经胆总管胆道进入肝胆管,然后在肝胆管内经过1个月的发育成为成虫。
由于虫体寄生,引起机械性的刺激,使胆管和胆囊发炎,管壁增厚,消化机能受到影响。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虫体堵塞胆管,使胆汁分泌发生障碍,出现黄疸现象。因长时间慢性炎症的刺激,使得肝脏的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胆管形成栓塞,从而引起肝硬化。
〔病候特征〕
猫患华支睾吸虫病后,有顽固性消化不良、无食欲和常拉稀便的症状,最后出现贫血、消瘦、腹水及并发症而死亡。
在本病的多发区在本病的流行地区,如猫发生反复性消化不良、腹泻、贫血时,可初步确诊为本病。经粪便虫卵检查,发现有本病虫卵即可确诊。
〔预防和治疗〕
加强猫的饮食卫生,不要生喂鱼虾等,以防感染。
治疗本病可用:
六氯对二甲苯: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服10天。
丙硫苯咪唑:15~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服12天,
吡喹酮:5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癫痫患者的高压氧护理的体会(一)
下一篇: 急性胰腺炎病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