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生理(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要是)

佚名 2023-11-13 17:13:55

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生理

寄生在人体胆管的虫体数目多少不一,感染轻者仅有十余至数十条,可不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临床表现。较严重的感染者其肝内胆管中的虫体数目可多达上千条,甚至见于肝外单刀胆道、胆囊胆总管及胰管。成虫本身的机械刺激及其分泌五的化学刺激作用,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脱落继而显著增生,可呈腺瘤样,并伴有粘蛋百分泌活跃。随着干山时间延长,胆管壁增厚,管腔逐渐变窄而阻塞致胆汁淤积。有时阻塞以上之单干扩大成圆筒形、壶形或憩室。胆管及门静脉周围纤维增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进顺,并向肝实质侵入。肝组织有不同程度地浊肿或萎缩,长期重复感染者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左肝管与胆总管的连接较平直,蚴虫易于上行,故肝左叶的病变较重。胆总管或内的成虫,可引起肝外梗阻。激发细菌感染则发生胆管炎、胆囊炎。虫体进入胰管可引致胰管炎或胰腺炎。虫卵在胆道沉积后,可以其为核心形成胆道结石。长期的华支睾吸虫感染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要是

猫、狗和猪。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需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

华支睾吸虫病的中间宿主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则侵入鱼体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因食入含囊蚴的鱼而被感染。  危害:人食入含囊蚴的鱼后,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胆汁流动的逆方向移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认为可长达20-30年,因此华支睾吸虫的危害主要是使患者的肝感受损,此外国内外一些资料不断提示该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防治:(1)切断传播途径,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在烧、烤、烫或蒸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改变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具;(2)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首选药物为吡喹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