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汤剂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对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调理气血,有着双重功效。
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常用药方:
【方名】 逍遥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方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 柴胡12克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洗) 大黄6克(切) 牡蛎4.5克(熬) 大枣(擘)6枚
【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功用】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方名】 甘麦大枣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用法】 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
【功用】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方名】 百合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 百合汤(《伤寒全生集》)。
【组成】 百合7枚(擘) 生地黄汁200毫升
【用法】 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功用】 滋阴清热。
此外,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单方中药包括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刺五加等。
抑郁症日常注意事项:
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要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出事地点徘徊、忧郁烦躁、拒餐、卧床不起等。护理人员不应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各种工疗和娱疗,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应能识别这些动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避免意外发生。
2、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壁画及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
3、严格执行整体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范。
4、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关于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肝失疏泄、牌失健运、心失所养,虽然肝、脾、心三个脏腑皆有相关,但各有侧重。肝属木,肝在志为怒;心属火,心在志为喜;脾属土。脾在志在思。
肝气郁结多与气、血、火相关,而食、湿、痰主要关系与膊,心则多表现为虚证,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也有一些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症候。抑郁症初病在气,久病及血,故气滞血淤的症候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此症日久不愈,往往损及脾肾,造成阳气不振、精神衰退症候。中医认为,抑郁症主要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综上所述,辨证可为以下四种致病因素:
一、情感所伤
中医认为,情感所伤可使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炎上,而忧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
方用:柴胡疏肝散
陈皮10克、柴胡12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枳壳6克、芍药15克、甘草6克。
二、体虚久病
表现为身体虚弱,肾阴耗伤,不能引水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支而使神志不宁,因而不寐。
方用:交泰丸加减
黄连5克、肉桂3克、远志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泽泻15克。
三、思虑太过
伤于心则血暗耗,伤于脾则纳少,二者导致血亏虚,不能营养于心,心所失养,则心神不安,夜不能寐。
方用:归脾汤加减
白术12先、茯神15克、黄芪15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12克、木香厂6克、甘草6克、当归15克、远志10克。
四、饮食无规律
过食、少食使肠胃受伤,胃气不和,表现为卧不能安,夜不能寐。
方用: 保和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山楂(焦)15克、神曲(炒)15克、半夏(制)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连翘10克、菜菔子12克、麦芽(炒)15克、柴胡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红枣10枚。
需提醒的是,中医在治疗上给予多种中药辨证治疗的“个性化治疗”,再辅以心理治疗,往往能产生非常明显的疗效。中医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包括:情志相胜疗法、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移情易性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要治愈抑郁症,首先必须正视疾病,一旦发现有这样的症状,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免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一、取百合、麦冬、太子参、浮小麦各30克,生地、竹茹各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6克,大枣6枚用水煎服成百合地黄汤,每日喝一次。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二、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五味子25克,知母10克,夜交籐30克以水煎煮,乃为解郁安神汤。每日一次可治抑郁症导致的睡眠问题。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三、取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党参20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熬成汤药,中医称为:小柴胡汤。每日一次可缓解抑郁症症状。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四、取柴胡、当归、生姜、白术各10克,白芍12克,薄荷、甘草各6克,茯苓15克以水煎煮成逍遥散,用量同样是每日一剂。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五、此方主治由於抑郁症而伤及脾脏的患者。取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当归12克,木香9克每日一剂可安脾。
中医治疗抑郁症药方六、甘麦大枣汤 :取甘草10克,淮小麦30克,大枣5枚,远志、香附、柴胡、郁金各10克以水煎服,用量同上。
以上这六味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药方可是你摆脱抑郁症的绝佳帮手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班氏丝虫病是如何感染的
下一篇: 癫痫病人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