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旋毛虫病的预防工作怎么做

祝由网 2023-11-13 21:09:01

旋毛虫病的预防工作怎么做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寄生于人体骨骼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包囊而感染,主要如此表现有发热、水肿和肌肉疼痛等不象症状。旋毛虫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1、门诊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改善奍猪方法,提倡圈奍,病猪隔离很难。治疗;灭鼠防止鼠粪污染猪圈;饲料煮熟以防猪只感染

2、加强肉类检验,未经检验不准出售,库存猪肉经低温冷冻处理可杀死幼虫。

什么是旋毛虫病,有哪些特点?

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一般肉眼不易看出,为雌雄异体。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卷曲呈螺旋形,外面有一层包囊呈柠檬状,大小为(0.25~0.66)毫米×(0.21~0.42)毫米。人、猪、犬、猫、鼠及野生动物都能感染。

当人食用含有旋毛虫幼虫的食品后,幼虫由囊内逸出进入十二指肠及空肠,迅速生长发育为成虫,并在此交配繁殖,每条雌虫可产1500条以上幼虫,这些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液循环被带到宿主全身横纹肌内,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卷曲呈螺旋形,周围逐渐形成包囊。

当人食用患旋毛虫病的畜肉1周左右,出现胃肠炎症状及肌肉疼痛,甚至使肌肉运动受到限制。如果幼虫进入脑、脊髓,也可引起脑膜炎样症状。其幼虫不但寿命长(有的可活10~20年),而且数目多(每克肌肉可有数千万只),致病力强、危害性大、感染率高,能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近年来,旋毛虫病在我国有蔓延趋势,如云南省1960~1985年,发病区由5个上升到10个,商品猪宰后旋毛虫检出率上升了近1倍。包囊内幼虫的抵抗力很强,盐腌、烟熏都不能杀死肉块深部的虫体。在盐腌肉块深层中的包囊幼虫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腐败的肉中的幼虫能活100天以上,甚至肉块腐败分解呈糊状,具恶臭,包囊仍然完整,幼虫仍未死亡。所以,控制此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不吃未熟透的肉,做好防止粪便污染的卫生工作。在流行地区特别要加强对易感动物肉品的旋毛虫检验。

什么叫水貂旋毛虫病?如何预防?

旋毛虫病是人、畜、毛皮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螺旋形的旋毛虫。性成熟的旋毛虫,短期内寄生在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长时间寄生在宿主肌肉内,称肌旋毛虫。自然条件下,貂、狐、貉均可感染,水貂吃了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的肉类饲料而感染。

(1)临床症状

患貂表现食欲不振、减退,机体消瘦,后肢麻痹,肌肉僵硬和发痒,体温升高,腹泻。

(2)诊断

生前不易诊断,死后尸体消瘦,皮下无脂肪沉着,皮下筋膜和背部肌肉有罂粟粒大的白色小结节散在。剪取背最长肌有结节的肌肉组织镜检观察虫体,呈盘香状蜷曲。

(3)预防

加强兽医卫生检验,对一些可疑的肉类饲料或来自旋毛虫多发区的动物性饲料,均要高温处理后再喂。

怎样防治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及其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猪、犬、猫、鼠、牛、羊、马等动物均可感染。猪主要是吃了含有肌肉旋毛虫的肉屑或鼠类而感染。人感染是由于食入生的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引起。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猪有严重感染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在感染后3~7天体温升高,腹泻,有时呕吐,患猪消瘦,以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炎)出现肌肉僵硬和疼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有时还出现面部浮肿、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时眼睑和四肢水肿。死亡较少,多于4~6周康复。剖检可在肌肉旋毛虫常寄生的部位如膈肌、舌肌、喉肌、肋肌、胸肌等处找到细针尖大小、未钙化的包囊,呈露滴状,半透明,较肌肉的色泽淡,以后变成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钙化后的包囊为长约1毫米的灰色小结节。
[防治措施]
(1)加强屠宰卫生检验,不吃生猪肉,捕灭饲养场内的老鼠,焚烧老鼠尸体。猪只不放牧,防止接触动物尸体和一些昆虫。
(2)治疗病猪可选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次口服。噻苯咪唑,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口服,连用5~10天。氟苯咪唑,以125毫克/千克的浓度拌料,连喂10天。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6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