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神经疾病,通常可把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最为常见。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有可分为周围性及中枢性两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1、周围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发病病因: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中,此类病因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⑴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⑵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⑶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⑷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2、中枢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发病病因: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其中枢性三叉神经痛症状如果为阵发性,提示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的部位可能是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是中枢其它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三叉神经痛的发生,要做好日常细节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病情会得到缓解的。
【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
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未明,学说纷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明确,如颅中窝和颅后窝的病变,桥小脑角或颅底蛛网膜炎,桥小脑角部、三叉神经根部及半月节的肿瘤,如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听神经节肿瘤、鼻咽癌及转移癌,脑膜炎、血管畸形、脑干梗死及多发性硬化等。
二、病理病机
(一)西医病理
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半月节和感觉根内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电镜的深入研究,现已证实三叉神经半月节内节细胞的消失、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及脱髓鞘变,如髓鞘碎裂、髓鞘增厚、轴突退行性变或消失等。在节细胞附近的卫星细胞的胞浆内常有空泡出现。外层神经鞘膜细胞膜破裂,并有髓鞘自破裂处挤出,形成椭圆形颗粒。此外,轴浆也有改变,包括大量线粒体集结于郎飞结的邻近,提示这种变化可能存在着机械因素。
(二)中医病因病机
1﹒发病病因
主要为风、火、痰、瘀、虚,其中以风邪、风火多见。
2﹒发病病机
风邪上侵面部三阳经脉,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外感者或热化、或寒化,风邪上扰,罹患头面,气机壅滞,络脉不通,而发疼痛;内伤者或因肝风上扰,胆火上冲,或由阳明胃火炽盛上炎,或由夹痰浊上扰,以致风火攻冲头面,而作疼痛。
此外,头面之疾瘀血气滞,寒阻三阳经络,不通则痛,亦为内伤致病之因;以虚为本者,常见病久不愈,钝痛持久。缘由气阴两亏者络脉空虚,甚易风邪乘虚而入,窜至经络常与痰瘀搏结,而发本虚标实面痛之证。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夹痰致病忽聚忽散,故可来去突然,反复发作。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尚未明确。现有学说包括:①外周学说 有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学说和三叉神经脱髓鞘学说;②中枢学说
主要为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可由脑干内肿瘤、脱髓鞘病、空洞症、血管畸形、动脉瘤、胆脂瘤、听神经瘤、颅底蛛网膜炎、鼻咽癌等导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5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腹泻手心疗法
下一篇: 腹泻热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