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重症肌无力和慢性甲亢性肌病的鉴别

佚名 2023-11-14 02:30:04

重症肌无力受累骨骼肌症状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新斯的明治疗减轻,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慢性甲亢性肌病肌无力症状明显波动,同时伴有肌萎缩,首先累及近端肌群,新斯的明治疗无效,必要时行肌电图检查及免疫病理学检查,更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1900年Campbell等描述60例并详细地描述了其临床表现。1901年Laquer报道重症肌无力病人有胸腺异常。1905年Buzzard报道重症肌无力病人的胸腺有淋巴溢。1934年Walker根据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与箭毒中毒相似,开始用毒扁豆碱治疗重症肌无力并取得良好效果。1960年Simpson根据重症肌无力多发于女性、病情有波动,发现胸腺改变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病人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发现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于是提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有关;可能有循环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抑制该处的冲动传递而致无力。1973年Drachman等指出: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2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