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机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系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腺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称成年型甲减。 女性甲减较男性多见,且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见上升。新生儿甲减发生率约为1/7000,青春期甲减发病率见降低,成年期后则见上升,甲减的病因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多。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系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称成年型甲减。
甲减的饮食需到甲低本身的发病原因与甲低所致的各种合并症的不同,所以对于甲减不能盲目进补,一般要是没有其它合并症的情况下,甲低饮食以高热量和高蛋白质为主,若有心血管等并发症时,甲低饮食需注意减少肉类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甲低可以导致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甲减饮食
1、避免进食生甲状腺肿物质的食物:不要吃卷心菜、白菜、甘蓝、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状腺肿大。
2、营养丰富: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并限制脂肪、胆固醇摄入 应进食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类、乳类、肉类、鱼肉、香芹,杏果、枣椰果、干梅等。
3、供给足量蛋白质:每人每天蛋白质量至少超过20G,才能维持人体蛋白质平衡蛋,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每日约有3%蛋白质不断更新,甲低时小肠粘膜更新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腺体受影响,酶活力下降,一般白蛋白下降,故应补充必需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改善病情。纠正贫血,供给丰富维生素:有贫血症的甲低患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的饮食、补充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要供给叶酸、肝制剂等。
4、补碘:除了从碘盐中摄取,甲低患者还可从碘酱油和加碘面包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中摄取。
5、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甲低病人往往有高脂血症,这在原发性甲低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供给占总热量20%左右,并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饮食。
对甲减患者好的食物要根据甲减的原因来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种:
1、富含硒元素的食物:硒元素对甲状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很多酶的代谢,富含有硒元素的有粗粮、蘑菇、菌类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摄入。
2、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碘缺乏所导致,甲减的患者可以选择富含碘的食物,比如海产品,这类食物也比较好,但是如果是自身免疫所导致的甲减,应该避免吃富含碘的海带、紫菜、藻类等。
3、优质蛋白质:尤其是动物的肉类,因为甲减的患者通常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自身免疫状态,容易合并贫血,这个时候补充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蛋白质对人体非常有益处
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素不足或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精神障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征象,随发病的年龄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克汀病(呆小病)、幼年粘液水肿、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营养与饮食疗法●营养丰富饮食宜营养丰富,进食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糖蜜、蛋黄、香芹,杏果、枣椰果、干梅、鱼、鸡肉、生乳、乳酪等都是有益的食品。●避免十字花科的蘸菜下列食物需节制用量: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芜菁、甘蓝菜、绿花椰菜、芥末叶、菠菜、甘蓝莱芽、桃、梨。如果症状严重,则应全面禁止上述食物,因为它们可能进一步地压抑甲状腺功能。同时避免加工及精制食品,包括白面粉及糖。●仅喝蒸馏水避免氟化物(包括牙膏内所含的氟)及氯(见于饮用水中)。氟、氯及碘有类似的化学性,因此氟及氯容易堵住甲状腺-卜碘的受体,使含碘的荷尔蒙制造减少,最终导致甲状腺机能不足。●补充营养素①酪胺酸用量50毫克,每天2次,空腹时与少量的维生素B6合用。②海带片每天10片。含碘,这是甲状腺荷尔蒙的基本物质。③生的甲状腺萃取物依照医生指示服用。合成的甲状腺荷尔蒙通常效果不大。请见下卷的生物素疗法。④维生素B群包括核黄素(B2)、Bl:含片用量分别为100毫克、50毫克及15毫克,与正餐服用,每天2次。Bl2空腹服用。改善细胞的氧和作用及体力。⑤啤酒酵母依照产品标示。富含各种基本营养素。⑥不饱和脂肪酸依照产品指示。帮助甲状腺功能正常。⑦维生素A加B-胡萝卜素每天15000IU。⑧维生素c用量100毫克,每天4次。勿使用极高剂量,如此可能影响甲状腺素的制造。⑨维生素E每天400IU。勿超过此用量。⑩锌每天50毫克。增强免疫力。●保健药膳①紫菜萝卜汤紫菜50克,陈皮10克,萝卜250克切碎,每天煮汤服用。有化痰、软坚、消瘿、散结之功。⑩海藻茶海带、海藻、紫菜、龙须莱各30克,煎汤代茶饮用。补碘。⑩牡蛎海带汤蚝豉(牡蛎肉)100克,海带50克,加水和调料共煮。每天分2次服食。蚝豉补虚壮阳,海带补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5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重症肌无力病愈防复
下一篇: 预防重症肌无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