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登革热成7月传染病防范重点(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

祝由网 2023-11-14 05:30:10

登革热成7月传染病防范重点

盛夏为烈性传染病霍乱以及甲肝、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预防上,市民应切记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水产品;外出旅游度假、尽量喝瓶装水,不要光顾流动小吃摊档及苍蝇多、卫生条件差的饭店,防止“病从口入”。

此外,夏季是急性眼结膜炎(红眼病)易发时期,该病传染性很强,在防治上应多注意细节,关键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游泳前后滴抗病毒眼药水。

市疾控中心的防病专家表示,除了做好上述重点传染病预防外,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安全教育,防止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使用空调时,室内应保持在26℃左右,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以防感冒发生。

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

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2017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中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家较为严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登革热的防治知识,欢迎阅读。

  【了解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少数重型病人可死亡。

  根据症状,登革热又被称为关节热、骨折热、公子热。?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装腔作势。用来描述本病起病时因关节肌肉疼痛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种装腔作势的姿态。

  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热的流行地区及特点】登革热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在蚊子繁殖的高峰季节高发。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中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家较为严重。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随着气候的变暖和交通的便利,有向北方扩展的趋势。

  我国5-11月为高发期。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只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蚊子叮咬带病毒者后,再通过叮咬其他人而将病毒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轻型登革热病人症状轻,主要表现为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疼痛轻,一般无皮疹及出血;病程一般为1-4天;因症状轻微,常被忽视。

  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可达39-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人还会出现皮疹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重型登革热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有些病例可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中枢性呼吸衰竭,重型患者少见,但病死率高。

  【登革热的治疗及预后】大部分登革热病人经过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重型病人会出现死亡。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不能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对本病退热效果不好,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大汗或腹泻病人应多喝水,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病人,应及时静脉输液。

  【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预防登革热重点在于灭蚊和防蚊,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

  开展环境整治,清除杂草,消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

  对蚊子较多的竹林、树林、垃圾站等场所喷洒杀虫剂,室内灭蚊应喷洒对人无毒的`杀虫剂。

  家中使用加盖垃圾桶;室内尽量避免养殖水生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应清洗换水一次,花盆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室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可在暴露的皮肤处喷洒驱虫剂。最好在衣服上也喷上驱虫剂。

  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装置蚊帐防蚊。

  【小贴士】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

  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伊蚊喜欢白天活动,所以,预防登革热尤其要提防白天咬人的蚊子。

  雨季是伊蚊大量孳生繁殖的季节,这种蚊子喜欢将卵产在不清洁的缸罐、花瓶、废弃轮胎、竹节、石洞等小积水中,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都是伊蚊理想的产卵、孵化场所,因此倾倒积水是一个很好的防蚊措施。

;

登革热的症状和预防知识

登革热的症状和预防知识2017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5月-11月为流行季节,我国广东、海南、台湾和东南亚为高发地区。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登革热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登革热的症状和预防

  登革热的前期症状首先是发热,通常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同时伴有背部、骨、肌肉及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便秘等。3-5天就开始出现皮疹,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早期登革热病人全身肌肉非常酸痛,轻微的触碰也会造成巨大的疼痛。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4-7天,即人们通常在感染了登革热病毒的4-7天后发病。登革热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通过携带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花斑蚊喜欢在日间(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叮人。

  登革热预防提示:

  1、如果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来两周之内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关节痛等登革热临床症状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到过的地区,以协助诊断。一旦怀疑为登革热,应按要求隔离治疗。

  2、尽量避免进入登革热流行地区,如果前往,要做好防蚊等个人防护工作,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驱蚊液,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下长时间逗留。以防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减少感染登革热机会。

  3、做好居住环境防蚊灭蚊措施,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需要时,使用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品。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6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