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钩虫病鉴别诊断(患有绦虫病怎么办)

佚名 2023-11-14 07:19:50

钩虫病鉴别诊断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

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患有绦虫病怎么办

虫体特征及其生活史

(1)犬复孔绦虫

主要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偶见于人。卵呈圆形,透明,直径35-50毫米,两层卵壳均薄,内含六钩蚴。中间宿主是犬、猫蚤和犬毛虱。孕卵节片自犬、猫的肛门逸出或随粪便排出体外。

破裂后,虫卵逸出,被蚤类幼虫食入,六钩蚴在其肠内孵出,移行发育,待蚤幼虫经蛹蜕化为成虫时,发育为似囊尾蚴。

一个蚤体可带多达56个似囊尾蚴,当犬、猫咬食蚤而感染犬绦虫。约经3周后发育为成虫。儿童常因与犬、猫的密切接触,误食被感染的蚤和虱遭受感染。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无明显季节性,宿主范围非常广泛,犬和猫的感染率较高,狐和狼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

人体主要是儿童受到感染。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幼犬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肛门瘙痒等症状。

感染量特别大时还可能发生肠梗阻。犬的粪便中可找到孕节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具有特征性的卵囊,即可确诊。

(2)泡状带绦虫

寄生于犬、猫的小肠。虫卵近似椭圆形,大小为(38-39)毫米X(0.3-0.35)毫米,以猪、牛、羊、鹿等为中间宿主。其幼虫为细颈囊尾蚴,常寄生于猪、牛、羊的大网膜、肠系膜、肝脏、横膈膜等处,严重感染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

(3)豆状带绦虫

虫体节片边缘呈锯齿状,故又称锯齿带绦虫。虫卵为圆形,直径为32-37毫米。

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偶见于猫,以家兔、野兔等啮齿动物为中间宿主。其幼虫为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处,其数目常为数个、数十个甚至达到200个,呈葡萄状。

(4)多头绦虫

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中的多头绦虫有3种。

①多头绦虫

其幼虫为脑多头蚴。多头绦虫,虫体长40-80厘米,由200-250个节片组成。虫卵为圆形,直径为20-37微米,其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骆驼等动物的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骨髓中发现,人也偶然感染。

②连续多头绦虫

虫体长20-75厘米,顶突有26-32个钩,排成2列。幼虫为连续多头蚴,常寄生于野兔、家兔、松鼠等啮齿动物的皮下、肌肉间、腹腔脏器、心肌、肺等处,形成小儿拳头大的包囊,含有数个头节。

③斯氏多头绦虫

虫体长20厘米,顶突上有2列小钩,共32个。虫卵近圆形,直径为32-36微米。其幼虫为斯氏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肌肉、皮下、胸腔与食道等处,偶见于心脏与骨骼肌。

(5)细粒棘球绦虫

虫体由1个头节和3或4个节片组成,不超过7毫米。头节不大,顶突上有28-50个钩,虫卵大小为(32-36)微米X(25-30)微米,外层有一层具有辐射状线的较厚的胚膜。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为棘球蚴,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肝脏、肺及其他器官,引起危害严重的棘球蚴病(包虫病),

终末宿主是犬、豺、狼等犬科的食肉动物,寄生于小肠,中间宿主是羊、牛和骆驼等食草动物和人。

其主要以幼虫(棘球蚴)的形式危害其宿主,引起严重的棘球蚴病(包虫病)。随着寄生时间的延长,棘球蚴不断长大,最大的可达30-40厘米。

棘球蚴可在人体内存活40年以上。终末宿主犬、狼等吞食了棘球蚴或含棘球蚴的动物尸体感染。

细粒棘球绦虫病在畜牧业发达地区较为流行,动物和人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来源是野犬和牧羊犬;

而牧羊犬由于吃到羊的含有棘球蚴的动物内脏,造成棘球绦虫在羊和犬之间的传播。

(6)中线绦虫

虫体长75-100厘米,头节上有4个很发达的吸盘,无顶突。卵为长圆形,大小为(40-60)微米X(35-43)微米,两层膜内含六钩蚴。中线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中,以地螨为第一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啮齿类、禽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它们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地螨后发育为四盘蚴,中间宿主或四盘蚴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在其小肠发育为成虫。

(7)曼氏迭宫绦虫

主要寄生于猫和犬的小肠中。虫体长约100厘米,头节呈指形,背腹面各具有一个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节片一般宽大于长。虫卵近椭圆形,两端稍尖,呈浅灰褐色,一端有卵盖,卵壳薄,内含许多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大小为(52-68)微米X(32-43)微米。

曼氏迭宫绦虫,发育过程需要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蛇类和鸟类、鱼类(甚至人可作为转运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猫、犬及虎、豹等肉食动物为终末宿主,裂头蚴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一般在感染后3周可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成虫在猫体内的寿命为3年半左右。

(8)宽节双叶槽绦虫

宽节双叶槽绦虫发育史与曼氏迭宫绦虫相似,也需经过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鱼。人以及犬、猫等肉食动物是终末宿主。

终末宿主食入含有裂头蚴的鱼感染,感染后经5-6周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存活5-13年。流行地区人或犬、猫的粪便污染水源,是剑水蚤受感染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多种野生动物也可感染,成为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临床症状

当大量虫体寄生时,虫体以其小钩和吸盘损伤宿主的肠系膜,常引起炎症。虫体吸取营养,给宿主生长发育造成障碍;虫体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宿主中毒;虫体聚集成团,可堵塞小肠肠腔,导致腹痛、肠扭转甚至肠破裂。当其他哺乳动物和人作为中间宿主时,多寄生于内脏器官,引起严重疾病。

犬轻度感染时常不出现症状。严重感染时,出现呕吐、慢性肠卡他、厌食、有异嗜癖、病犬渐进性消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的症状;有的呈现剧烈兴奋(类似狂犬病),病犬扑人,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的症状。犬绦虫病常呈慢性经过。

鉴别诊断

(1)犬绦虫病与犬钩虫病

二者均有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贫血,有异嗜癖,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

区别:犬钩虫病的病原是犬钩口线虫。病犬排黏液带血便,或有腐臭味的黑色柏油样便;趾间发红,奇痒,趾部肿胀、破溃,或口角糜烂;粪检可见无色的椭圆形虫卵。

(2)犬绦虫病与犬鞭虫病

二者均有腹泻,消瘦等临床症状。

区别:犬鞭虫病的病原是犬鞭虫。病犬粪便中有鲜红或褐色血液,有恶臭味,粪检可见有黄褐色、壳厚、光滑的虫卵。

(3)犬绦虫病与犬蛔虫病

二者均有减食,有异嗜癖,呕吐,腹泻,有时有兴奋、痉挛、癫痫等临床症状。

区别:犬蛔虫病的病原是犬弓首蛔虫。病犬有时呕吐出或排出虫体,粪检有虫卵(呈黄褐色,圆形壳表面有凹陷,如蜂巢状)。

提示

依据临床症状,结合粪检虫卵结果加以判定。如发现病犬肛门常夹着尚未落到地面的卵孕节片,以及粪便中夹杂短的绦虫节片,均可帮助确诊。

防治措施

(1)预防

①为了保证犬、猫的健康,应定期为其做体内驱虫处理。

②不以肉类加工的废弃物,特别是未经无害处理的不正常肉及内脏食品喂犬、猫。

③在裂头绦虫病流行地区捕捞的鱼、虾,不生喂犬、猫。

④定期灭杀宠物舍内及体表的蚤和虱等中间宿主。

(2)治疗

①氢溴酸槟榔素,犬按1-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

②硫氯酚,犬、猫按2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对泡状带绦虫病有效。

③盐酸丁奈脒,犬、猫按25-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驱除细粒棘球绦虫时按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间隔48小时再服1次。

④吡喹酮,犬按5毫克/千克体重,猫按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内服。

⑤阿苯达唑,犬按10-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4天。

猪肉钩虫是真的吗能吃吗

 到大商场购买猪肉,吃时一定在做熟煮透,这样可以防止。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科属很多,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
  钩虫感染后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程度、宿主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关。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的钩虫感染者颇为多见。
  幼虫所致的症状
  ⑴ 钩蚴性皮炎:是钩虫感染者最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皮肤可发生烧灼、针刺样或奇痒等感觉,继而出现出血性的小斑点和丘疹,1~2天后变为水泡。3~5天内局部症状消失而自愈。   ⑵呼吸系统症状:丝状蚴侵入皮肤后3~7天,幼虫随血流移行至肺泡,如数量较多,可出现咽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时可有畏寒、发热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⑶急性钩虫病:是指短期内大量钩蚴感染所致的早期钩虫病综合症。临床表现除上述皮肤及肺部损害外,部分患者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此外,尚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成虫引起的症状
  ⑴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在钩虫病流行区,有接触史、钩蚴性皮炎和轻重不一的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2. 病原学诊断:要确诊钩虫病必须找到病原体。   ⑴虫卵检查:取大便用直涂法在显微镜下找虫卵,检出率较低,可多做几次。   ⑵成虫鉴定:如发现虫体可放在70%的乙醇中送检鉴定;
  鉴别诊断
  单纯钩虫感染的典型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溃疡病、胃癌、痔疮等,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相鉴别。
  辅助检查
  1. 如果发现虫体可直接送检。   2. 粪便虫卵检查。   3. 便潜血检查可呈阳性。   4.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酸性粒细胞可有增高。   5.X线胸片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散在片状影,肺间质呈网状结构等改变。[1]
  疾病治疗
  1. 钩虫病患者如无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即可进行驱虫治疗。如贫血严重,则应首先纠正贫血,然后再进行驱虫治疗。   2. 纠正贫血:饮食应富有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并补充铁剂,常用硫酸亚铁片等。   3. 驱虫治疗:阿苯达唑(丙硫咪唑):驱除两种钩虫效果均较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 剂量:成人每次200mg,每日2次或400mg每日1次,连服3日。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疾病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
  疾病预防
  1. 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传播。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   3.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下田劳动最好穿胶鞋。
  饮食注意
  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如生吃瓜果蔬菜前要洗净。
  疾病护理
  1. 有皮肤症状时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2. 用贫血及营养不良表现是要给与患者含铁量高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
  专家观点
  1. 钩虫病是可以根治的疾病,预后良好。   2. 注意饮食卫生。   3. 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钩虫病的患者已经明显减少[3],即传染源也在减少,只要大家注意上述预防措施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被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67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