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及浅层蜂窝组织所引起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好发于小腿,其次是头面部。本病不分性别、年龄、季节,均可发病。患处赤热灼痛,迅速向四周蔓延,伴有头痛、恶寒、壮热等全身症状,多反复发作,日久可成象皮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内因血热,外因皮肤黏膜破损,风热湿火邪毒乘隙而侵,两势相搏,郁于皮肤而发病。中药内外兼治,疗效颇佳。
一、内治疗法
1.头面部丹毒:多兼风温、风火。宜清热解毒、散风消肿,常用药物:牛蒡子、薄荷、黄连、桔梗、黄芩、升麻、柴胡、板蓝根、陈皮等。
2.腰胯胁肋部丹毒:多兼肝火。宜疏肝泻火、解毒化斑,常用药物:柴胡、龙胆草、知母、黄芩、山栀、元参、生地、双花、连翘等。
3.下肢丹毒:多为湿热瘀阻。宜清热利湿、凉血化瘀,常用药物:双花、玄参、赤芍、板蓝根、牛膝、丹皮、苍术、黄柏、生地、秦艽、防己等。
4.复发性丹毒:多为正虚邪恋。宜化湿解毒、益气通络,常用药物:双花、地丁、野菊花、苍术、黄柏、生薏苡仁、茯苓等。
5.复发性丹毒形成象皮腿:宜活血软坚、利湿消肿。常用药物:当归、赤芍、丹参、牛膝、五加皮、防己、黄柏、山甲等。
二、外治疗法
1.急性丹毒:可用消炎镇痛膏或消炎酊外涂。消炎镇痛膏:白芷、黄柏、大黄、芙蓉叶、鲜马齿苋、芒硝、冰片,上药研末捣碎,调制成软膏外用,一日一次。消炎酊:黄柏、黄连、丹参、马钱子,以75%酒精配制成酊剂外用,一日数次。
2.象皮腿:用活血消肿洗药煎汤熏洗患肢,每日2次,每次约30分钟。主要药物:威灵仙、透骨草、当归、白芷、红花、海桐皮、五加皮、土茯苓、大黄;同时配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丹毒为急性感染性疾病,下肢丹毒多有复发倾向,反复发作可致淋巴管阻塞,形成肢体淋巴水肿,感染较重者可形成败血症。因此,对于丹毒患者应积极治疗,内外兼施,并及时处理原发病灶,如脚癣、外伤等。中药外治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消肿、软坚散结作用,疗效独特。外治与内治疗法相互配合,可以显著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防治并举。
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传染病,春秋两季易于发生。中医认为:由于血分有热,腠理不固,风温之邪乘虚袭入,游行于筋脉肌腠之间,而流走者为“流火”。凡皮肉中忽然有赤如丹砂,成片成块,大者超过手掌,小者如鸡冠钱币者名为“丹毒”。丹毒之发于颜面者,即为“大头瘟”。婴儿纯阳之体,兼挟胎热,发生丹毒时,游走更速,即称“赤游丹”。
[饮食原则]1.卧床休息,充分饮水。
2.宜进半流质饮食。
3.多吃新鲜蔬菜及菜汤之类,如菊花脑汤、枸杞头、马兰头汤等,有清热解毒作用。
4.忌食牛、羊、母猪肉和猪头肉、鱼、蟹等食物。因为这些食品,可以促使流走,称之走黄,蔓延发展后病情更为严重忌食温热、辛辣之品,如辣椒、胡椒粉之类,食之等于“火上加油”。
[食疗验方]1.乌龙膏:陈小麦愈久愈好,研粉,以锅炒之,初炒如饧,久炒则干,成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涂在丹毒部位,有较好疗效。
2.陈小粉:取小麦(最好是陈小麦)1000克,食醋适量。制法:取小麦100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3天,捣烂,置纱布中绞汁。将汁静置沉淀,倒去上清液,让沉淀物晒干,用文火炒,不断搅动至焦黄色为度,一取出研细,装瓶备用。用法:取末适量加食醋调成糊膏状,外敷患处,敷药范围要大于病灶,未破溃者敷患处,已破溃者敷四周,中间留下破溃处排脓,每日敷1~2次。本方除治疗丹毒外,对疔疮、痈疽、蜂窝织炎等均有良效。
3.赤小豆鸡蛋清(外敷):赤小豆50克,鸡蛋3个。制法:将赤小豆磨成粉末,加入鸡蛋清内调匀后敷患处。有消肿止痛功效。
4.油菜:油菜茎、叶:治风游丹肿。将适量新鲜油菜洗净捣烂敷丹毒处。每日更换2~3次。另外,取油菜适量,用凉开水洗净后捣烂,置纱布中绞汁,略加温,每次服30毫升,每月2~3次,3~5日为1疗程。“思邈曰: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起丹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油菜籽:治赤游丹,蒋月华,2岁,病情严重,经送医院治疗无效,其医诊为赤游丹,即用油菜籽一盏研末,麻油调涂患处,病即减,数次痊愈。
5.新鲜白菜帮、绿豆芽菜、马齿苋,洗净后捣烂,外敷患处,每天1~2次。
6.活泥鳅滑液糖浆:活泥鳅若干条,白糖适量。将泥鳅放清水中令其在游行中自行洗涤。取出置盆中,投入白糖搅拌10分钟后,白糖即溶解于泥鳅体表分泌的黏液中,称“滑液糖浆”。取此糖浆敷患处,干了再涂,直至痊愈为度。
7.荞麦:荞麦细粉,调醋外敷丹毒处,早晚更换,治小儿丹毒、热疖。
8.马兰膏:据《中国医学大辞典》记:“马兰膏,功用治小儿红赤游风丹毒,并治大人丹毒。”方法:马兰不拘多少,无叶取根,清水洗去泥,捣绞取汁,外搽,干则再搽。作者经验,用马兰外敷,外搽外,也可同时饮用马兰鲜汁,每次30毫升,日服3次。或生拌马兰头,不拘时,不拘量,时时食之。有清热解毒作用。
9.地耳:以鲜地耳研汁涂丹毒处。干则再涂(若有溃烂疮口处勿用)。地耳,生于原野湿地,状如木耳,又称地踏菰。春夏遇雨即生,雨过要及时采之,有清热解毒作用。
10.海蛰皮:治流火。海蛰皮薄者贴上,燥则易之。
11.羊脂:治赤流肿丹毒。以羊脂煎了,摩之。得青羊脂最良。
12.蚯蚓红糖水:治丹毒,红安县枣林乡卫生所用蚯蚓与红糖治疗丹毒11例,一般经用药后3~5天即痊愈。取韭菜园地的红色蚯蚓若干条,水洗净后,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待化水后即成。用法:先用金银花煎水洗患处,再用消毒棉球蘸上述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涂2~3次,不需敷料包扎。
13.泥鳅:泥鳅捣烂后敷患处。一位老人66岁,颜面丹毒,高热疼痛,贴此,1夜痛止,红肿消退,2日痊愈。又一小儿接种牛痘,感染链球菌并发丹毒,患部红肿扩大,越过肩头,浸入乳部,高烧,神昏,病势危急,用此贴布5昼夜,换药4~5次,5日而愈。
14.泥鳅涎:治流火。外用泥鳅涎敷患处。
15.百合:治火丹。蒋寅唠,患火丹,两臂红肿而痛,诸药不效。后用百合研细末,白糖共捣烂敷之即愈。
16.绿豆粥:粳米100克,绿豆10克。绿豆先以温水浸泡2小时,粳米加水后和绿豆同煮,豆烂米花汤稠时即可。每日可服2~3次。
17.油菜粥:鲜油菜叶50~100克,粳米100克。先以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将熟时放入油菜,加细盐少许,煮熟菜烂即可。每日早晚,温热顿服。
18.丝瓜粥:鲜丝瓜一条,大米50克,或丝瓜藤汁50毫升,白糖适量。方法1: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半熟时放入鲜丝瓜(洗净切成粗段),候粥熟时去丝瓜,再加糖调匀即可食用。方法2: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熟后,加入丝瓜藤汁调食。取丝瓜藤汁的方法:将丝瓜藤离根3~4尺处剪断,远根的下端插入瓶中,即可见鲜汁滴入瓶内,一天约有500毫升。保存备用。
根据我的经验,可能是鞋子有问题,或者是你老婆运动方法不当造成的(她三天前做什么来,跳舞了还是跑步了?还是别的运动了,这两天休息来没有?)具体请参考以下内容:
骨痛症
引言
胫骨痛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诊断,它只是用来形容胫骨下三分之一后内侧部分疼痛及触痛症状的代名词,其所包含的问题有:
1、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2、应力性骨折
3、间隔区综合症
这些问题普遍见于经常在硬地上跑跳的人士,例如:短跑、长跑、蓝球、排球等项目运动员、健康舞爱好者及古典舞舞蹈家等。
简介
1、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骨膜、腱鞘、肌肉或骨间膜因为拉伤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发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症状只会在活动时出现,休息时便很快消失。
2、应力性骨折:由细微的骨折开始,其后可变成肉眼可见的问题,患者的胫骨一般会有明显的触痛点,症状会于剧烈运动时出现,最后连所有负重活动甚至休息也会疼痛。
3、间隔区综合症:当运动时肌肉内的压力增大,使骨膜间隙的隔区(前、外侧、深后及表后)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受至阻碍,患者只会在活动时有痛楚,休息时便很快消失,但触痛可能仍然存在;情况严重时,被该间隔区的神经线所控制的地方亦会麻痹或有麻刺感。
胫骨痛症的诱因
1、不合适的运动鞋:穿破旧、缺乏足弓保护及避震的运动鞋不能抵消脚跟著力时的重覆震动,增加对骨的应力。鞋前端脚趾关节位置部分要能伸屈自如,否则会增加后间隔区的受力。
2、足型及生物力:足部的柔韧性过高或者扁平足都会加强对胫骨后肌(部分负责支持内足弓)的应力,而足弓高则避震能力欠佳,加重胫骨的应力。
3、下肢过度内收会增加足部内翻,因而增加了胫骨后肌的活动。足部过度内翻,因而增加了胫骨后肌的活动。足部过度内翻是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的主要成因,跑步时髋部外旋及在田径场上转弯时过分倾斜亦会增加瞳部内翻;另外,前足著地的跑姿也会因为下肢增加受震而可能引起胫骨痛症。
4、过重及体能状况差:跑步时下肢所受的力度是个人体得的倍数,所以过重的人特别容易患上胫骨痛症。体能状况越差,在同样运动量下,身体的超负荷程度便越大,这些负荷在跑步时大部分是由外侧及后间隔区的下肢肌肉承受。
5、肌肉不平衡及热身不足:趾长屈肌、小腿肌肉过紧及或足内附肌过弱会导致胫骨痛症,适当的热身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及血液运流,否则会加速轻微拉伤及发炎现象。
6、训练地面不妥:经常在硬地上跑步会令肌腱劳损,使腓骨及胫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会增加下肢间隔区的应力。
7、训练过度:过多及过急的训练容易使运动员患训练过度综合症。
治疗
1、积极性休息:如果症状严重及患病已久,运动员必需有一段时间的休息,避免进行引起痛楚的活动,但是仍然可以在水中跑步或踏自行车。患应力性骨折者,需要有X光片证实伤口已经愈合才可回复完全正常的训练。
2、药物:医生处方的非类固醇性消炎药一般亦有帮助。
3、物理治疗:冰敷及电疗可以有镇痛及消炎的功效。另外,物理治疗师亦会因应个别运动员的状况,教授特别的伸展及增强肌力运动。
4、鞋垫及运动鞋:拥有避震及纠正足部内反及扁平足功能的鞋垫可以帮助减低症状,换掉破旧的鞋子吧!运动鞋要能适当地支持脚跟及足弓部分。
如果已接受传统性治疗四至六个星期;但症状仍然持续的话,患者便可能需要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本文由香港体育学院运动员及科研事务科运动医学部提供作参考之用)
“流火”是丹毒的俗称,是溶血性链球菌侵犯皮肤或粘膜里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病变。多发在面部与小腿。“流火”部位表现为红肿与疼痛,伴有高热、畏寒等症状,而且极容易复发。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流火”发生率颇高。发作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治疗:平卧,患肢下面垫高;局部热敷,用鱼石脂软膏或中药金黄膏外敷;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采用清热解毒中药,例如,土牛膝、车前草各三十克,蒲公英六十克煎服或黄柏十五克,板蓝根、蒲公英各三十克,牛膝、泽兰、金银花、连翘各九克煎服。
要求治疗彻底,即使症状消失仍要继续用药五至七天,并且注意休息,防止疲劳,这样才可防止本病复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0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玻璃体混浊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玻璃体混浊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