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气性坏疽不是瘟疫

祝由网 2023-11-15 06:42:08

气性坏疽不是瘟疫

四川地震后,幸存者中出现了数十例气性坏疽,均为受伤者开放性伤口感染所致,不存在相互传染,而且目前已经隔离治疗。不少群众对该病认识上存在惧怕和恐慌。其实该病不是瘟疫。

■ 气性坏疽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当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如: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或者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萨达姆曾经计划利用哪一种细菌制造生化武器

萨达姆能否使用生化武器?专家对此存在分歧
美国和英国的军队正准备在近日袭击伊拉克,对他们来说出现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萨达姆将会打出他最可怕的一张牌:化学和生物武器。

对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也分成了两派,萨达姆到底拥有什么样的化学或生物制剂以及他有没有能力传播都不清楚。

1980年至1988年与伊朗战争期间,大约有10万伊朗人受到化学武器的影响,被袭击后不久有1万人死亡,而且目前还有4000至5000人仍在医疗监督下,而在这些人中,约有1000人由于肺部受到伤害而被诊断患有中度或严重的疾病。

“国际战略研究协会”去年的一份报告中说伊拉克的化学武器能力可能包含数百吨的制剂,由芥子气和神经性制剂组成,这些神经性制剂可能是沙林和VX。伊拉克的存量定位可能在100至500吨间。该报告还说,伊拉克生物武器的能力不清楚,不过人们相信伊拉克仍拥有炭疽热病菌,只是不知道他们从何处得到的这种曾在美国用信件传递的粉末状致病菌。萨达姆总统曾宣布拥有8500吨,但他声称在1991年都销毁了,联合国核查人员一直在寻找这种证据。

如果1989年到1990年生产的肉毒杆菌毒素还存在的话,那么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不过这种毒素可以用别的手段获取,因为生物武器是最容易隐藏的。尽管布利克斯怀疑这些报告的真实性,但伊拉克确实存在着流动的实验室。如果伊拉克想拥有这种毒素的话完全可以大批量迅速地生产出来,不过要把这种制剂转化成有效的武器则要困难得多。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告诉联合国说,除了炭疽热病菌和毒素外,伊拉克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他说:“萨达姆已经研究数十种可致病的生物制剂,这些疾病包括气性坏疽、瘟疫、斑疹伤寒症、破伤风、霍乱和出血热等,而且他还有必要的资金研究天花。”在上述的名单中,已公布的有340升气性坏疽制剂,不过据核查人员估计,数量为这个数的15倍。这种制剂是一种可引起肌肉气态腐烂的细菌,不过没有强有力证据表明伊拉克科学家尝试过生产鲍威尔列举的其它疾病的微生物,或者说没有证据证明生产了足够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微生物。

已经根除的天花是已知的对人类最有传染性的生物体,可以把整个城市的人都传染上。如果伊拉克拥有天花病毒,那一定是在世界卫生组织于1979年确定该国根除了天花之前就贮藏了起来。

据伦敦的玛丽皇后医学院滤过性微生物学教授约翰·牛津说,微生物并不容易转化成武器。他说:“这种物质被利用的机会很小,因为很难让人传染上。你必须把它制成粉末状易于传播的形式,其它的形式并不易传播,它们也没有传染性。而且滤过性微生物非常脆弱,一旦被喷撒出来就不能维持长久。”。

作为一种武器,即使是天花也有它的局限性,牛津教授说:“滤过性微生物就像一个老人一样行动非常迟缓,它的发作期是12天,这个时期内你完全可以进行预防接种。”。

炭疽热病菌或是肉毒杆菌毒素更容易被用作生物武器,伊拉克承认1990年曾把这两种制剂与黄曲霉素一起装填成可以引发内出血甚至是癌症的三种武器:25枚导弹弹头、157枚空投炸弹和4个改进的可用飞机空投的喷雾大桶。不过“战略研究协会”说这些导弹弹头比较粗糙,当弹头爆炸时90%的炭疽热病菌或其它的微生物会被毁坏掉。

1992年联合国化学毁坏小组首席核查官加思·惠蒂相信伊拉克拥有的任何化学武器都是在1991年前留下的。1993年和1997年担任联合国高级武器核查官的特里·泰勒现在在国际战略事务协会工作,他说伊拉克拥有500吨VX制剂,这是一种最致命最先进的神经性制剂,可以以气雾形态传播,他说:“你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在战场或附近地区引起混乱。用爆炸的方式传播将会让其衰竭,可是如果炭疽热传播到战场上,即使很小的量也会具有破坏性。”

求一篇815的哀悼演讲词!高分!

举国同悲,苍生泣血。以携手救人为先,将悲伤压抑了许久之后,巨大的哀痛在这一天终于爆发出来了。13亿中国人集体默哀,向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表达沉痛的哀思,祈愿所有不幸遇难者得到安息。

全国哀悼3日,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防空警报鸣响,暂停奥运圣火传递——这已是一个国家对遇难者表达的最高的哀悼仪式、最沉痛的哀思和最高的尊重,可我们伟大的人民还嫌这些不够,他们自发选择以更多的形式和仪式表达自己的哀思。走在大街上,我感动地看到,许多人都换上了黑色的衣服,他们在街上静静地走着,脸上保持着沉重肃穆的神情。同事在内部网上建议修改与这三天气氛不谐调的手机彩铃,QQ网友提醒大家在那个时刻都隐身上线,让头像全灰,为遇难者默哀,媒体报头这一天集体换上庄重的黑体,网媒这一天集体暂停娱乐频道。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当看到数万同胞在天安门集体默哀后齐声喊出惊天动地的这四个字时,那一刻,噙满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与灾区同在,这种亿民同哀的悲情一定能让幸存者感到欣慰,让遇难者家属感到温暖,让一线抗灾者感到全民支持的呼吸声,让生者更有力地紧抱在一起—虽然一样沉浸在悲伤中,但我还是要轻轻地对悲伤的同胞说:节哀,一定要节哀!抗震救灾仍处于危急时刻,废墟下可能仍有坚韧的生命等着我们争分夺秒地去拯救,次生灾害随时都可能夺去更多幸存者的生命,如火的灾情可能容不得我们沉浸于过度悲伤中。哀悼之后我们要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更多地集中资源投入营救幸存者和防止次生灾害的战斗中。

抗震救灾进入持久战阶段,除了继续把每分每秒当做“黄金救援时间”、继续在废墟中搜救生命外,另一个重中之重的急务是,必须控制次生灾害的隐患,避免强震之后次生灾害夺去更多人的生命,让好不容易幸存的生者免遭灾难伤害。凭着既有技术条件,我们难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但震后的次生灾害却是可以预测、预防并控制的——人力不可及之事不能过度苛求,但人力可见、可及、可控之事必须去做。

次生灾害可能猛于震灾,震灾后又受到次生灾害的重创,人类在这方面已经有过无数触目惊心的教训: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58420人,其中被次生火灾烧死或因躲火跳河淹死的占95%。1933年四川迭溪地震,堰塞湖决堤后洪水排山倒海而下,它所造成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地震本身还要大。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火炉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统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区化为灰烬……

此次汶川大地震,它的次生灾害不是想象中较远的事,而是步步进逼、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由于此次地震强度和烈度都很大,破坏性非常强,而且主要发生在地质环境很复杂的高山区,四川水又比较多,加上地震发生时适逢大雨,雨季汛期将至,这使震后灾区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次生灾害威胁。从瘟疫流行到堰塞湖决堤,从山体滑坡到泥石流,还有谣言传播和情绪失控等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失控都会使灾民遭受二次灾难。

好消息不断传来,168个小时后仍有生命奇迹发生,核设施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青川堰塞湖险情已经排除,成都有效控制气性坏疽病。但坏消息也不断传来,死亡人数已升至34073人,灾区余震不断,200多名交通人员被泥石流吞没——我们正创造着生命的奇迹,成功地将震灾死亡人数减到最少,成功地将废墟下的许多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但我们在防控次生灾害上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压力再大也要尽可能地防控,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那是我们可以尽力做到的,此时此刻生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中国别哭,中国人别哭!擦干眼泪吧,我的同胞们,不要沉浸于过度悲伤中,遇难者在天之灵如能看到我们的痛悼和默哀,看到同胞们的生死相守相望相怜,来生一定还做我们的兄弟姐妹——逝者已矣,眼前的生命更要珍视和怜惜,危急的灾情容不得我们过度悲伤,让我们从今天起在悲痛中前行,携起手来筑成血肉长城,抵挡次生灾难,不让它再夺去我们同胞的生命。

LZ自己修改吧

地震后尸体怎么处理的,是用什么化学物品,不然会得瘟疫吧

尸体处理可能是地震灾害发生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尸体处理要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
喷药——扒挖尸体与喷药紧密结合,尸体上可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来吸附含臭物质,也可用1%的二氧化硅与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氢之类的臭气,或喷洒3%—5%的来苏水。效果较好的是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能很快除臭消毒。鉴于尸体是感染的隐患,国际卫生组织建议尸体用石蜡浸泡后,主地焚化,以避免疫情的发生。
包裹——用包装物包尸体头部,后用覆盖物包整个尸体,或装入塑料袋扎口。有条件时可用标准化的专用尸袋。
捆紧——将包裹后的尸体最好捆三道(头、腰、腿部),便于移运和以免尸臭散发。
运出——要用符合卫生要求的专用车辆,将包捆后的尸体及时运走,避免在市区内影响环境。在尸体装车前,要先在运尸车厢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防止污染车厢。
埋葬——在市区外选择好埋尸地点,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不污染水源的条件下,将尸体深理地下1.5米—2米,上面加盖土壤和石灰。原临时埋在市区内的尸体,一律重新挖出并移运至市区外的合适地点进行二次埋葬,以改善市区的环境卫生面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