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反复发生口腔及外阴溃疡,皮肤出现红斑结节,胸胁胀满,双目干涩,视物不清,月经前或行经期加重,经色暗红,或夹血块,舌质紫暗,或瘀斑,苔少,脉细涩。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成药:逍遥丸,口服,1次9g,1日2次。
方药:柴胡清肝饮加减。柴胡6g,栀子10g,当归8g,生地黄12g,茯苓12g,白芍10g,延胡索12g,桃仁10g,红花6g,赤小豆20g,白花蛇舌草20g,牡丹皮12g。加减:外阴溃疡并见黄白带下,加赤石脂15g,海螵蛸15g,金樱子15g,锻龙骨(先煎)30g以固涩止带;结膜炎,加菊花15g,谷精草10g,蝉蜕5g以疏风清热;月经不调或经前加重,加益母草20g,乌药5g以理气活血.;结节顽固难愈,加络石藤15g,皂角刺10g,三棱10g,莪术10g以活血通络。
一、引言 随着物质需求的增长,精神食粮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导致我们的情绪变得阴晴不定,有时候自己都捉摸不透。因此肝郁成为我们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是肝郁呢?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主管人体气机的通畅程度。肝脏功能异常,人体气机往往会停滞不动,从而产生肝气郁结。肝郁就是肝气郁结的简称。 二、肝脏简单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肝脏五行属木,木能屈能伸,柔韧性极强。”疏「 ”有疏通之意,”泄「 ”亦有宣泄之意。因此肝脏的功能主要是使人体气机顺畅,不至于停滞在人体某处。这是肝脏最为重要的生理作用,失常则表现出种种病症。 肝主藏血。《黄帝内经》载「 ”人卧则血归于肝”,人在躺下休息的时候,血液就藏于肝脏,人体活动的时候,肝脏所藏之血,便从肝而出,”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行至人体各处,发挥其生理功能。 肝脏的与人体其他部位的联系。肝脏经络与目相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却主要归肝脏管理,因此在治疗眼睛问题的时候,往往从肝脏入手。筋归属于肝脏系统,身体筋脉拘挛,多从肝脏论治。此外肝经起自脚趾,经过许多部位,肝脏有疾病,经络循行所过之处亦常出现病变。 三、肝气郁滞人体会产生哪些异常反应? 1、胀满。气既然停滞不动,胀满是最常见的症状。肝经布于胸胁,因此胸胁胀满是肝气郁结最典型的表现。肝气停滞在胃,则胃脘胀满;停留于腹,则腹胀;停滞于少腹,则少腹胀满;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肝经循行部位的皮肤胀痛。 2、情绪异常。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绪。肝气停滞,则急躁易怒。如果用手压住气球,使之沉在水中,气球就会时不时的从一侧飘出。类比于人体,肝气受压,亦会时常上冲,极易产生怒火。除了急躁易怒以外,有些人也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低落,这些多是肝气郁滞的一些表现。而人经常出现叹气的情况,叹气可以使停滞的肝气,稍微排出体外,拥挤的趋势减轻,因此叹气会 3、眩晕头痛。眩晕的机理与急躁易怒的机理是相同的,郁滞过久的肝气,难免寻找机会爆发,上冲于头则头晕。肝经上达于巅顶,巅顶者头顶也。肝气郁滞亦可以导致头痛,巅顶痛是肝脏异常的一个典型表现。如果肝气过于亢奋,郁滞越重,则上冲之势越强,轻则眩晕头痛,重则晕厥,不省人事,或者中风偏瘫,这些都是肝气郁滞的重症。 4、两目不适。肝脏是眼睛体内的根,眼睛是肝脏在外的延伸。肝气郁滞,肝经通行不畅,经络堵塞,两眼就会发胀;血液不能正常通过肝经,运行至眼睛,眼睛就会出现视物昏花,雀目(至晚上则视物模糊,犹如麻雀的眼睛)。 5、两耳不舒。肝郁气滞,肝气上冲于头则头晕目眩,上冲于耳,则耳鸣。肝气郁滞,蔽塞了耳朵,表现为突然耳聋。这些都是肝气郁滞引起的症状,只是表现有所不同。 6、睡眠障碍。肝气停留不动,导致阳气不能回归至阴分,血液不能顺利归于肝脏,肝不藏血。血能养神,肝没有血液的滋养,因此会表现出失眠的现象,即使睡着了,也是夜间多梦,梦中与人大吵大闹,这些都是日常肝气郁结,所产生的的梦境。 7、月经失常。女性月经的规律与肝、肾功能的正常密不可分。肾脏掌管月经的「 ”藏”,脏腑功能旺盛,产生精气,精气过盛,都要归于肾脏,肾脏贮藏这些精气。这些精微物质就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肝脏则掌管月经的「 ”泄”,通畅月经行走的道路,使月经规律从人体排出。肝气郁滞这种规律便被打破,肝气不能顺利疏泄月经,因此导致月经周期的推迟;肝气郁滞过久,突然爆发,则又会导致月经提前,因此肝气郁滞既会导致月经推后,又回导致月经前期。既能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又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8、月经诸症。女性肝气郁滞,不仅可以引起月经的异常,还可以导致女性月经期诸症。有些女性朋友月经来潮时便小腹胀痛,胸部胀痛,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肝气郁滞所致。 9、男科问题。肝脏的经络循行过阴器,肝气郁滞,会导致腹股沟不适、胀痛,甚至会产生阴痿,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 10、水液代谢异常。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个脏器关系密切,但是也离不开肝气的疏泄。肝气郁滞,则水液亦会停滞,停滞在不同的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停滞在膀胱则小便不利,停滞在腹部则为腹水。中医有「 ”风、痨、臌、膈”四大难症,臌胀的病人,就是长时间肝气不舒,影响人体多部分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水液停滞在腹部的一种重病。 有人也许会问,是不是出现上述的症状就是肝气郁滞证呢?肝气郁滞会出现以上的一个或者多个症状,但是反推则不成立。单以一个症状推论肝气郁滞,是不成立的,有时候几个症状叠加也不一定成立,因此中医治病需要四诊合参,而不是单单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症状而急于选方用药。 四、中医如何应对肝气郁滞 既然明白了产生这些症状的病因,自然就要对因治疗。肝气停滞不动,自然要疏通肝气,使肝气运动起来。常用的疏肝理气药物有柴胡、薄荷、木香、香附、枳壳等;肝气郁滞如果再上冲则需要配伍重镇药物,以降肝气之冲逆,龙骨、牡蛎、代赭石、牛膝等都能引肝气下行,使冲逆的肝气下降;如果有影响了水液代谢,则需要配伍利水药物,如茯苓、白术、泽泻、车前子等药物。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选用合适的药物搭配,这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堆砌药物是中医大忌,一个方剂需要有自己的配伍,没有章法的方剂,就是胡乱堆砌。一个纪律严明、军容严正、个人战斗力强的队伍,才能在战争中胜利。选对了药物,就是各人战斗力强大;配伍得当,就是配合完美,纪律严正。只有这样的药物搭配,才能战胜疾病,恢复人的正常活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尿道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与尿路感染有关证候,主要指下尿路感染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 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大多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其病因尚不明了,但是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当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的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以解除精神负担,使他们正确认识本病并积极配合治疗。 在行为治疗中,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控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重建正常排尿功能。不可盲目长期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对此症既无疗效,副作用也多。如果病情较重者可按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尿道综合征的外因以湿热为主,内因为肾虚,病久邪气未尽,正气已伤,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膀胱,归类于中医的淋症范畴。一般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 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 ①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②头痛头晕者,加钩藤、菊花。 ③面红耳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生地、黄连、龙胆草。④溺时尿道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2.气阴两虚型 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分清泌浊。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克,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克,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 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者,加黄柏、知母、山茱萸。 ②头晕耳鸣较重者,加栀子、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 ③尿频但尿少而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3.心肾不交型 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弱者。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山药、茯神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辨证加减: ①心经火盛者加黄芩、生地、玄参、麦门冬、朱砂等。 ②心阴不足者,加天冬、麦门、玄参、鸡子黄1枚。③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4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治疗落枕用米醋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