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时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中医相关病症:痹证。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行径途中附近结构病变侵犯了坐骨神经而引起的。常见的有外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宫压迫、子宫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当,把刺激性的药物注射至坐骨神经干而引起神经的化学性损伤。少数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内肿瘤,脊柱、骶骼关节、髋关节的外伤、结核、炎症、肿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另有少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往往在受凉后或在潮湿的环境中久居而发病叫做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炎。
主要症状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1)起病急骤,先感到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以后逐渐加重。
(2)疼痛由一侧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面、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痛。疼痛持续,常间歇地加剧,夜间更重。
(3)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或弯腰举腿,活动及负重后疼痛加剧,走路不稳,甚至不能行走。
坐骨神经痛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大多表现为臀部至小腿都伴随有疼痛的感觉,所以是一种非常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这种病有哪些症状。那么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哪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坐骨神经痛症状
疼痛从臀部放射到大腿、小腿,经常能放射到足部,可以使锐痛,也可以是钝痛,还可以使灼痛、刺痛,既可以是间断的痛,也可以是持续的痛。常常只累及身体的一遍,并且会因为咳嗽、喷嚏、弯腰和提重物而加重疼痛。
除了疼痛以外,有些病人还会感到麻木和无力。
2、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坐骨神经痛的疼痛放射到身体一侧或双侧臀部,大腿后侧,这是坐骨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的。坐骨神经(身体两侧各一条),是周围神经中最长的神经,从臀部一直延伸到脚,疼痛可以发生在这条神经的任何部位。
体姿不当,肌肉拉伤,妊娠、肥胖、穿高跟鞋、或床垫过软都可能造成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它还可有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炎等引起,有少量病例是骨关节炎导致的。
3、送医治疗
当坐骨神经痛发展到使用非处方药无法止痛的程度时,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更强劲的止痛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疼痛持续3~4天,并伴有足无力,这常提示可能有较严重的神经问题,所以也建议送医治疗。
4、常规治疗
送医治疗后,医生一般会给病人开一些药物,如肌松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全身止痛药、麻醉剂或皮质激素。在急性炎症和疼痛消退后,建议进行理疗。营养专家建议每隔1周服用一定剂量的辅助止痛药。
5、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除了服用医师建议药物,以下关于坐骨神经痛的家庭自我疗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冷热敷
每当疼痛发作之时,应冰袋冷敷疼痛部位半小时~1小时,每天多次,连续2~3天,3天后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热敷,可以缓解疼痛。
自我按摩
平躺曲膝,放松几分钟,将一个装有2个软橡皮球的短袜放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让身体靠近地板,放在球上,然后拿掉橡皮球,放松几分钟,在臀部重复同样的步骤。如果椎间盘有问题不宜采取本方法进行治疗。
体疗
除了可以采用《亚历山大健身技巧》中所推崇的体姿纠正方法,如正确地行、立、坐,还可以采取按摩疏松组织和脊柱的方式来减轻坐骨神经的压力。
不抬重物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抬起超过10磅重的物体,也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以推物体,但不要拉重物。
6、如何预防
预防坐骨神经痛主要从睡姿和坐姿两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睡姿
睡在软床垫上或用屈膝侧卧,避免低卧位。在急性疼痛期,用一个枕头放在膝盖下方或两膝盖之间再入睡。
坐姿
调整椅子的高度,以便双脚掌着地,双膝比臀部略高一点,养成双足掌着地的坐姿习惯,不要跷二郎腿,确保椅背结实,后背伸直后靠坐在椅背上。
7、饮食推荐
1、乌头汤
材料:香米50克,川乌10克,薏苡仁6克。姜汁、分泌适量。
做法:将香米、生川乌、薏苡仁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续煮,最后加姜汁、蜂蜜,煮至米烂即可。
功效:可以温经散寒,除痹止痛,适用于寒痹邪实所致的筋骨剧痛,不得屈曲者。
注意:乌头有毒,不宜多吃,也不要长期食用。
2、薏苡仁醪
材料:糯米500克,薏苡仁100克,酒曲适量。
做法:先将薏苡仁加水煮至米稠,再将糯米烧煮成干米饭,最后将煮好的薏苡仁和糯米饭搅拌均匀,待冷后,加入酒曲适量,发酵成就醪即可。
功效:可以利湿通络,对与坐骨神经疼痛,湿痹关节肿胀者、麻木不利者适宜。
3、蜜汁木瓜
材料:木瓜1个,蜂蜜适量,生姜2克。
做法:将木瓜洗净,去皮后切片,入锅中,加水调适量的蜂蜜,放入生姜煮开,再以文火煮约10分钟。
功效:可以祛风利湿,舒筋止痛,可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疼痛属于湿痹痉挛、手足关节疼痛者。
4、桑枝鸡
材料:鸡肉250克,桑枝60克,绿豆30克。盐、姜适量。
做法:将鸡肉、桑枝、绿豆洗净,并将桑枝切段,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肉烂,加盐、姜调味。
功效:可以清热通痹,益气补血,适用于治疗湿热痹证,热不甚而正气已虚的坐骨神经痛者食用。
5、木瓜薏仁粥
材料: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木瓜、薏苡仁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以文火炖至薏仁熟烂,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可以祛风利湿,舒筋利湿止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者腿脚痉挛,活动不利、不得屈伸的人食用。
坐骨神经痛指的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以足部外侧、小腿后外侧、大腿外侧、臀部表现出的一种放射性疼痛症状。坐骨神经痛发作后,患者会感觉腰的一侧非常疼痛,在临床的常见表现有刀割样疼痛、腰部僵硬不适、跛行。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着坐骨神经径路和分布区域出现的一种放射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在足部外侧、小腿后外侧、大腿外侧、臀部这些部位。坐骨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男子,发病时起病迅速。坐骨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男子,一般只发于一侧腰,发作时会感觉非常疼痛,临床常见的表现有刀割样疼痛、腰部僵硬不适、跛行。
1、刀割样疼痛
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时候,发作部位有一种刀子割绒一样的疼痛感,咳嗽或者发力时会加剧痛感,夜间的痛感要强于白天,休息时甚至需要特殊的休息姿势疼痛才能得到一丝缓解。
2、腰部僵硬不适
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时候,腰部会有一种僵硬感,腰部的僵硬感会让人觉得下肢酸麻无力,行走时双腿不协调,有一种踩在棉花上的软绵无力感。同时还会影响到上肢,感觉双手无力,提物容易失落。
3、跛行
这是坐骨神经痛发展到严重地步时的一种外在表现,往往是患者在坐骨神经痛早期没有重视使得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治疗,使得病情发展到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像跛子一样行走才能缓解那种刀割般的痛感。而且检查的时候,甚至有肌肉萎缩的症状。
如果有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应当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坐骨神经痛治疗越早越好。如果患有坐骨神经痛,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在硬板床上休息,坚持做床上体操,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后要注意患病处的保护,防止受凉、受风,禁止捡拾或举起超过10的重物。生活作息要规律化,饮食要适量,合理搭配杂粮,多食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坐骨神经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