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参考采集病史时所得线索按照立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的顺序进行, 检查重点为脊柱及神经系统。
1、脊柱检查:压痛点 有助于判别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 其压痛点多位于椎间盘突出间隙的棘突旁, 此压痛可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放射。此外, 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也常能发现明确的压痛点。有学者曾检查174 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臀中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外侧头以及坐骨神经、胫神经共计10 个压痛点。结果有127 名患者(73 %) 存在下肢压痛, 但L4~5椎间盘突出与L5~S1突出患者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 P >0105)〔5〕。这一结果提示压痛点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累及一侧神经根的病例具有一定诊断学意义, 但尚无法鉴别L5 与S1 神经根受累。
2、曲度异常:应注意有无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凸, 神经根性疼痛患者发生脊柱侧凸多属功能性, 卧位时可减轻或消失。脊柱后凸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 而前凸加大并有棘突排列紊乱者多提示脊椎滑脱。
3、活动范围:腰椎活动范围较难准确测定, 因此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活动受限及活动时是否伴有疼痛。前屈活动范围可用手指与地面距离表示, 侧屈范围可用手指沿大腿外侧下滑距离表示。一般腰椎前屈受限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伸受限多见于腰椎退变性滑脱或小关节病变,如各方向均受限则多见于肿瘤及炎性病变。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综合症,而不是一个单独疾病。它由多种病因所致,这在临床上是较多见的。如:反射性坐骨神经痛: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半脱位、髋关节炎均可引起
又如:坐骨神经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肥大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症都能直接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致病。疼痛是它的主要症状。痛点没有确定性。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至足底有放射性疼痛。在相应的疼痛部位都有压痛或压串痛。临床检查是“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慢性者还有肌肉萎缩或感觉障碍。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是由梨状肌本身及周围病变,出现局部症状和与坐骨神经痛症状。这是因为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密切解剖关系,坐骨神从梨状肌下缘通过出盆腔。它的症状主要在梨状肌部位,然后再有放射痛等。检查在梨状肌部位有明显压痛,压串痛和条索、硬节等等。原发性的梨状肌综合症采用痛点封闭后症状立即消失即可确诊。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痛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1)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_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患者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节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
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 征阳性(患者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阳性(患者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而引起腿部疼痛)。
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
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仰卧位,下肢直腿抬高70°可诱发坐骨神经痛。
②加强试验阳性:稍下降患肢,疼痛消失,背伸踝关节,出现放射性疼痛。
(2)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 征阳性而Kernig 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8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坐骨神经痛如何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