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一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因为这种类型的女性缺乏哺乳经验,且乳腺管欠通畅,所以较易患急性乳腺炎。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晋《针灸甲乙经》里就出现了乳痈之名:“乳痈有热,三里主之。”历代文献中还有称本病为“妒乳”、“吹乳”、“乳毒”等。
病因病机
急性乳腺炎以哺乳期出现者最为常见,此阶段乳腺炎的比例达到急性乳腺炎总数的90%以上。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中医称为“外吹乳痈”。病机为乳汁郁积,内有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络闭阻,气血瘀滞,从而腐肉酿脓而成乳痈。其中乳汁淤积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乳汁淤积
初产妇乳络不畅,或回乳不当,或乳头破损后,惧怕疼痛不愿哺乳,均会妨碍乳汁排出,引起乳汁淤积,宿乳蓄积,化热酿脓,而成乳痈。乳汁淤积是乳腺炎产生的前提,乳汁内存在丰富的蛋白质、水分、糖分等,这些原料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婴儿吸吮过程中口腔内会有多种细菌,但若乳汁排出通畅,尚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和成语所说“流水不腐”同理;但倘若因为乳多食少、或怕痛拒哺等原因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局部淤积,则极易产生哺乳期乳腺炎。《圣济总录·乳痈》曰:“然此病产后而有者……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结,气血蕴结,即为乳痈。”说明乳汁淤积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肝胃蕴热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气不舒,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之分泌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则肝胃失和,肝郁胃热阻滞乳络,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终成乳痈。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发生的前提,而肝胃郁热则是重要诱因。尤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过食厚味的情况比较普遍,加之产后抑郁、愤懑等原因导致肝气不疏,极易导致乳腺炎的发生。我们临床就常见到一些乳腺炎的患者,本身哺乳过程比较顺利,生气后出现乳房胀痛加重,加上哺乳不及时,很快出现了乳房积块、红肿,到医院后诊为急性乳腺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乳痈》云:“此症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男子生者稀少,女子生者颇多。”道出了肝胃蕴热这一病因。
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汗出腠理疏松,授乳露胸,容易感受风邪;或外邪从破碎的乳头处乘隙而入;或乳儿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从乳孔吹入,均可使邪热蕴结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变生乳痈。
辨证论治
急性乳腺炎基本病机是乳络不畅、肝胃经气壅滞,常分为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气血凝滞证几种证型。
气滞热壅证
这是急性乳腺炎的初期阶段,症见乳房结块,排乳不畅,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胸闷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路路通、木通等;偏于气郁者,加枳壳、川楝子;偏于热盛者,加生石膏、鲜生地黄;新产妇恶露未净者,加当归尾、益母草,酌减凉药;需要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等。
热毒炽盛证
这是疾病的中期阶段,症见乳房结块增大,肿痛加重,焮红灼热。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减。舌质红,苔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可使用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正虚毒恋证
此阶段是疾病的后期,此时局部已溃脓,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清稀不尽,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或低热不退,饮食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宜调补气血为主。使用八珍汤加生黄芪、制香附、陈皮等。
气血凝滞证
若疾病初起阶段应用大量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则乳房结块,质硬不消,微痛不热,皮色不变或暗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涩。
治宜疏肝理气,祛瘀散结。选用四逆散加鹿角片、山甲、桃仁。
一般的急性炎症治疗通常会以清热解毒为主导,然而产后妇女体质偏阳虚,此时不能过用寒凉之药,否则会导致乳房结块经久不消,日后此处易反复发作乳腺炎。《仙传外科集验方》指出“初发之时,切不宜用凉药冰之,盖乳者血化所成,不能漏泄,遂结实肿核,其性清寒,若为冰药一冰,凝结不散,积久而外血不能化乳者,方作热痛蒸逼乳核而成脓,其苦异常”,说的就是早期过用寒凉之品所导致的副作用。临床上一些患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也属寒凉之品,用药后虽体温恢复正常、乳房红肿消失,但遗留乳房硬块,经久不愈。以疏肝理气、祛瘀散结为治法,对慢性肿块的消散有较好效果。
断奶期间发生的乳腺炎并不少见。这是因为产妇猛然减少哺乳次数,乳汁的分泌量并未骤然减少,故乳汁淤留于局部,加之肝郁胃热或触冒风寒等外因,极易导致乳腺炎的发生。为避免回乳期间乳腺炎的发生,对于乳汁量较多的患者可配合药物回乳。回乳时麦芽、山楂药量一定要大,小剂量麦芽有消食开胃的作用,甚至有一定催乳效果,大剂量则耗气散血而回乳。究其机理,因“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大凡消食之药若应用过量,皆有伤血破气之弊,“以其能乏气血化生之源”,此即麦芽、山楂回乳之理也。
外治法
除内治法外,外治方法在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药外敷
疾病初起阶段,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双柏散,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汁调敷。也可用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外敷。
按摩
适用于乳腺炎未成脓阶段,具体操作如下:
按摩通经:手法触诊明确肿块位置、范围及导管不通之部位。乳头消毒后,首先使用提捏手法刺激乳头,引起排乳反射。乳房上涂润滑剂,先从乳腺无病变位置开始由四周向乳头呈放射状排乳,双手拇指由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推进数次,促进肿胀乳房内乳汁排出,使双乳尽量松软,以舒达经气、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为手法排乳做准备。
舒络排乳:乳房较松软后,分别按压乳中穴、乳根、膻中、肝俞、膈俞,再双手轮换由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推进数次,由轻至重,达到疏通乳络的目的。触及乳腺肿块部分,注意乳头有无皲裂、炎症病灶,肿块相应导管开口处有无小栓子。排出积乳时应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双手拇指由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推进数次,促进肿胀乳房内乳汁及脓液排出,乳腺积乳排出,腺体均匀松软即可,反复进行3~5次,可使淤积乳汁充分排出,每日2~3次。
针灸
取肩井、膻中、足三里、列缺、膈俞、血海等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一次。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不清楚这个病应该怎么治疗,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乳腺炎应该吃什么药?乳腺炎应该怎么治疗?
乳腺炎应该吃什么药
口服药:
使用口服药物的话建议不要过早使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乳腺炎正好发生在哺乳的时期,如果哺乳期间使用口服药物,势必会给婴儿造成一些伤害。如果停止哺乳,使用口服药是可以的,但宝宝的喂养一定要做好。
外敷药:
外敷的药物一般指的是中医药物,此类药物不用经过体内循环系统,所以也不会影响到乳液分泌质量。将药直接的敷在患处,从外部向内部渗透到达病灶。利用药物的药理性对患处进行改善。若不想断奶治疗的话,此法是较理想的选择。
偏方药: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民间亦流传着很多治疗乳腺炎的偏方。虽然看似简单的方法,却真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可以准备一些仙人掌,去掉刺后加入少许的食盐,捣烂成泥,将其敷在患侧乳房。可以在乳腺炎为化脓前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乳腺炎应该怎么治疗
乳腺炎主要就是发生在产褥期,此时女性刚刚生完宝宝,身体内的激素变化刺激乳汁分泌,在哺乳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细菌的侵袭,从而出现乳腺发炎的症状,需要患者进行有效的消炎治疗,另外就是警惕药物会对宝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此哺乳期也要慎用药物。
乳腺炎如果长时间没能缓解的话,患者将会出现更严重的炎症反应,例如乳房疼痛、乳房发胀、皮肤红肿、乳头溢液或者是乳腺内出现脓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专业的意见及制定治疗方案,但是哺乳期的女性要注意不能停止哺乳,以免加重病症。
乳腺炎的发生和乳腺导管内乳液的淤积是有关系的,因此患病阶段也要注意将多余的乳汁排出体外,或让宝宝继续吸允或通过吸奶器等器材将奶水吸出,如果乳腺组织内出现脓肿的话,需要进行手术将脓肿切除,释放出脓液,减少对乳腺内的压迫伤害。
乳腺炎能治好吗?需要注意什么?乳腺炎如果久治不愈的话,不仅会出现脓肿的病症,还可能会因为乳腺囊肿,这种病症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大,囊肿也会不断增大,需要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还要注意避免干重体力活,不要生气着急。
乳腺炎预防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应当预防的,这是产褥期妇女保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因,预防也就不困难了。关键就是两条:防止乳汁淤积,保持乳房局部的清洁和产妇的身心健康。在怀孕最后两个月,就要做好哺乳的准备。首先要保持两侧乳房的清洁,经常用清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乳头。注意不要用香皂类清洁用品去清洗乳房,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乳房上的皮脂腺以及大汗腺的分泌物会增加,这些物质可使皮肤表面酸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经常用香皂等洗去保护层,甚至洗去了保护乳房皮肤润滑的油脂,就很容易使乳房表面形成破损、皲裂,病菌易于由此侵入导致感染。
争取产后30分钟内开始喂奶,俗称开奶,及早的婴儿吸吮会刺激泌乳,不仅可增加泌乳量,而且促进排乳通畅,防止淤乳,这对预防乳腺炎十分重要。
如果乳头有先天性畸形,比如乳头凹陷、分裂等,在妊娠早中期就要想办法进行纠正。经常用手牵拉乳头,或用吸乳器或负压拔罐器吸出乳头,每天1~2次。睡觉的姿势以仰卧最好,以免侧身挤压乳房。选择合适的胸罩以不使乳房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乳腺炎小知识
1、乳腺炎化脓,还能哺乳吗?
乳腺炎的后期,就是已经化脓了,而且这种脓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这时候需要去医院进行穿刺引流或者手术,把脓抽出来,进行彻底治疗。这时候妈妈是可以进行哺乳的,并且哺乳会让我们的乳房恢复的更快。
脓肿的本身不影响母乳喂养,但是必须得及时彻底治疗好才行,否则对妈妈身体会有影响。
2、体温超过38.5,还能哺乳吗?
体温高过38.5,给宝宝哺乳,乳汁没问题。
因为乳汁淤积一段时间,钠含量增高,口味敏感的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
同时需要注意,高烧会造成身体脱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妈妈在按摩前先吃药,然后通过按摩让她睡一觉,她一边睡,一边继续做按摩,直到疏通。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做陈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妇乳腺炎多1倍。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早期可以手法排乳,中药治疗,化脓以后则需要切开引流。发病后不仅产妇本人痛苦异常,而且不能继续哺乳,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要从妊娠后期开始预防,做好产褥期保健,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基本介绍 中医病名 :乳痈 英文名称 :mastitis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多发群体 :初产妇 常见病因 :乳汁淤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常见症状 :高热寒战、 *** 疼痛肿胀、化脓破溃,压痛等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防, 病因 乳汁淤积是细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础。乳汁过多,排乳不畅,乳汁可淤积成块。淤积的乳汁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多由哺乳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通过 *** 皮肤破损或输乳管侵入乳腺实质,大量繁殖破坏乳腺组织,形成多房性脓肿。 *** 发育不良、 *** 凹陷、 *** 内翻或分裂时,乳腺导管排乳不通畅造成淤积。哺乳时间过长,小儿“含乳而睡”,致使 *** 表面糜烂或小儿咬破 *** ,细菌由破口而入;或因感冒、咽炎、细菌经血行到淤积的乳汁内大量繁殖而化脓。 产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包裹太严,出汗较多,清洗不够, *** 局部潮湿,也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哺乳期 *** 受挤压、撞击等外伤也容易诱发乳腺炎。 临床表现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期或三个阶段。 一期,瘀奶肿块期或红肿期。主要表现是 *** 的某一部分,通常是外上或内上象限突发肿硬胀痛,边界不清,多有明显的压痛。此期 *** 内部的炎症呈蜂窝织炎阶段,尚未形成脓肿。 *** 皮肤的颜色正常或微红、或微热。突然高热寒战、疼痛肿胀、局部鲜红,很快化脓破溃,多伴有胸闷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 *** 皲裂,哺乳时会感觉 *** 像针扎一样疼痛, *** 表面可见一两个小脓点或很小的裂口。 二期,脓肿形成期。蜂窝织炎阶段未能及时消散,炎症继续发展,组织坏死,脓肿形成在所难免。肿块逐渐增大变硬,疼痛加重,多为搏动性跳痛,甚至持续性剧烈疼痛, *** 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全身壮热不退,口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红肿热痛2~3天后,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有波动感,中心红肿发亮,皮肤变薄,周边皮肤大片鲜红。穿刺会有脓液吸出。此期脓肿已成,保守治愈的时机已过。 三期,脓肿溃后期。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如果引流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体温正常,经过换药,大约一个月内创口逐渐愈合。如果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那就是引流不畅,经久不愈转成慢性乳腺炎,也会形成乳瘘,即有乳汁伴脓液混合流出。 检查 急性乳腺炎,一般临床的望、触即可做出诊断。最常用的化验就是血象,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彩超检查可判断脓腔位置与大小。穿刺或切开时取少量脓液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为套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诊断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诊断比较容易,根据 *** 红肿热痛,体温高达39℃~40℃,血象白细胞数升高,即可做出诊断。如果脓肿位置较深,脓腔位于腺体后间隙,皮肤红肿往往不明显,此时需要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实。如果治疗不当,脓肿形成缓慢,局部肿块不消,皮肤红肿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形成慢性炎症,则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 急性乳腺炎治疗要尽早。早期乳腺炎以淤奶炎症为主,尚未成脓,可用超短波理疗。如果高热可以配合输液,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建议不要哺乳。 急性乳腺炎到了脓肿形成阶段,就需要及时切开引流。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证出脓通畅为原则。因为 *** 脓肿常为多房性,需用手指分开多个脓腔的结缔组织间隔,引流才能通畅。 *** 深部的脓肿,以高热、寒战为主症,局部红肿不明显,更无波动感,可先做穿刺抽脓试验,证实有脓后再行切开。 *** 脓肿最好不要等待自行破溃,因为脓腔常为多发或此起彼伏,自溃的破口不能彻底引流。一般来说化脓性乳腺炎只要脓液出净,发热自退,以后就进入伤口愈合期,隔日换药,伤口多在一月内愈合。 预防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应当预防的,这是产褥期妇女保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因,预防也就不困难了。关键就是两条:防止乳汁淤积,保持 *** 局部的清洁和产妇的身心健康。在怀孕最后两个月,就要做好哺乳的准备。首先要保持两侧 *** 的清洁,经常用清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 *** 。注意不要用香皂类清洁用品去清洗 *** ,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 *** 上的皮脂腺以及大汗腺的分泌物会增加,这些物质可使皮肤表面酸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经常用香皂等洗去保护层,甚至洗去了保护 *** 皮肤润滑的油脂,就很容易使 *** 表面形成破损、皲裂,病菌易于由此侵入导致感染。 争取产后30分钟内开始喂奶,俗称开奶,及早的婴儿吸吮会 *** 泌乳,不仅可增加泌乳量,而且促进排乳通畅,防止淤乳,这对预防乳腺炎十分重要。 如果 *** 有先天性畸形,比如 *** 凹陷、分裂等,在妊娠早中期就要想办法进行纠正。经常用手牵拉 *** ,或用吸乳器或负压拔罐器吸出 *** ,每天1~2次。睡觉的姿势以仰卧最好,以免侧身挤压 *** 。选择合适的胸罩以不使 *** 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避免外力碰撞 *** 。 在哺乳期,做好以下四方面的预防工作,对于防治急性乳腺炎尤为重要。 一是要因人而异,按需进补。有些产妇在开奶时不顺利,家人急忙炖鱼汤、猪蹄汤给产妇补身体。其实这种做法并不一定合适。首先是要分清奶少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奶汁分泌量少,还是奶汁淤积乳管不通造成的?即辨清是属于真性乳少,还是假性乳少。因为很多情况是乳汁已经在不断分泌,在 *** 内越积越多,但是由于乳腺管尚未通畅,不能顺利排出来,给人的表现是“奶不多”,也就是假性乳少,这个时候进补下奶的食物只能起到反作用,极易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二是要保持 *** 清洁。哺乳期可以用纱布蘸温水进行清洗后再哺乳,哺乳结束后,要用温清水将 *** 和 *** 擦拭干净。切忌使用香皂和酒精之类的化学用品来擦洗 *** ,否则会使 *** 局部防御能力下降, *** 干裂导致细菌感染。 三是正确哺乳。提倡定时哺乳,每隔2~3小时为宜。两个 *** 交替喂乳,机会最好均等,以防哺乳后两侧 *** 不对称。排空 *** ,不要积奶。当一侧 *** 即可喂饱婴儿时要将另外一侧的 *** 用吸奶器吸空,不要吝惜,因为奶是“越吃越有”,当然奶水不足时也可以放入冰柜保存。喂奶后不要让婴儿口含 *** 睡觉,婴儿唾液中含有消化酶,会使乳汁形成乳酪样物,堵塞乳管口,造成排乳不畅乃至淤积。哺乳姿势要正确,最好采用坐位,少用卧姿。喂奶后应将婴儿直立抱起,让他的头靠在母亲的肩部,轻轻地拍背,这样能够让婴儿把吃奶时吸入的空气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防止吐奶。哺乳后佩戴合适的胸罩,既能托起 *** ,保持 *** 内部血液循环畅通,也有利于矫正 *** 下垂。 四是开奶 *** 。剖腹产的产妇经常下奶缓慢,初期奶水不足,需要及时开奶 *** 。手法排奶时间每次应以20~30分钟为宜,单次时间不要过长。如果一次排奶不通,单纯增加 *** 时间,只能增加局部水肿的机率。 *** 的正确手法是先涂上石蜡油或开塞露润滑皮肤,手指从 *** 四周外缘滑向乳晕,数次后再上下提拉 *** ,造成乳晕下局部负压,这样就达到类似婴儿吸吮的作用。除了 *** 手法的 *** 外, *** 结束后可让孩子吸吮,增加排乳反射,这样经过 *** 加吸吮双重作用,效果会更好,可以减少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五是要保持环境清净,情绪稳定,避免发怒生气。产妇居室温度、湿度都要合适,一般以22℃~24℃为宜,室内空气要新鲜。有人以为产妇怕风,容易出汗,着凉感冒。所以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室内空气污浊,这样对产妇和婴儿都不利。另外,饮食适当,大便通畅,情绪安定对产妇都很重要。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肝郁气滞、胃火雍盛所致。肝气郁结,乳管不通。惊恐暴怒,泌乳停止。所以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平时注意防止 *** 被挤压,撞击等外伤,以上这些对防止乳腺炎十分重要。 淤奶肿块可以冰袋冷敷,而不热敷,不可随便揉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急性乳腺炎的自我护理
下一篇: 针刺内关治急性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