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象诊断: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肺向肺门萎陷或呈园球形阴影,气胸部分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消失。压缩的肺外缘可见发线状的脏层胸膜阴影随呼吸内外移动。气管、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
X线检查不仅能发现气胸,而且能判断肺萎陷的程度,肺原发病变以及有无胸腔积液。
实验室诊断:痰涂片或培养:
如系继发性气胸,原发病有细菌感染或气胸继发感染,可发现致病菌。
血常规:白细胞可轻度增加,血沉可增快。
闭合性气胸多来源于钝性伤所致肺破裂,也可由于细小胸腔穿透伤引起的肺破裂,或空气经胸壁小创口进入后随即创口闭合,胸膜腔仍与外界隔绝,胸膜腔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即仍为负压。
诊断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陷和胸膜腔积气,有时尚伴有少量积液。
治疗方案
小量气胸不需治疗,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胸膜腔引流术,促使肺及早膨胀,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基本介绍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群体 :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 常见病因 :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等所致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 *** 性咳嗽等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病因 胸膜腔是脏-壁层胸膜间的一个闭合的腔。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它是一负压腔[-0.29~0.49kPa(-3.5cmH 2 O)]。当某种诱因引起肺泡内压急剧升高时,病损的肺-胸膜发生破裂,胸膜腔与大气相通,气流便进入胸腔而形成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大都是继发性的。部分患者由于在呼气时肺回缩,或因有浆液渗出物使脏层胸膜自行封闭,不再有空气漏入胸膜腔,成为闭合性(单纯性)气胸;部分患者的肺组织已与壁层胸膜粘连,气胸形成时肺组织破裂瘘孔或细支气管胸膜瘘孔不能随肺压缩而闭合,致使瘘孔持续开放,胸腔压力接近于零,而成为“交通性(开放性)气胸”;部分患者因支气管狭窄、半阻塞而形成活瓣样,以致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腔,呼气时仍稽留于此,胸腔压力可超过1.96kPa(20cmH 2 O),成为“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由于上述原因,自发性气胸常难以愈合,再发气胸、局限性气胸比较多见,而单纯的闭合性气胸反而较少。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气胸发作时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肺被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在年轻的呼吸功能正常的患者,可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即使肺被压缩>80%,亦仅能在活动时稍感胸闷,而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患者,肺被轻度压缩就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急性发作的气胸,症状可能更明显;而慢性发作的气胸,健侧肺脏可以代偿性膨胀,临床症状可能会较轻。 2.胸痛 气胸发生时常突然出现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与肺大疱突然破裂和肺被压缩的程度无关,可能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壁层胸膜受牵张有关。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明显纵隔气肿存在时,可出现持续的胸骨后疼痛。疼痛是气胸患者最常见的主诉,而且在轻度气胸时,可能是惟一症状。 3. *** 性咳嗽 自发性气胸时偶有 *** 性咳嗽。 4.其他症状 气胸合并血气胸时,如出血量多,患者会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 检查 1.动脉血气检查 急发期气胸患者由于萎陷肺组织的无效灌流,引起右到左的分流而出现低氧血症。后期由于萎陷肺的血流减少,低氧血症反而可以有所缓解。中青年人气胸一般在肺被压缩20%~30%才会出现低氧血症。自发性气胸者常在轻度肺压缩时即发生低氧血症。 2.实验室检查 胸腔气体分析:运用胸腔气体PaO 2 、PaCO 2 及PaO 2 /PaCO 2 比值3项指标,对判断气胸类型有一定意义。闭合性气胸的胸腔内PaO 2 ≤5.33kPa(40mmHg)、PaCO 2 常>5.33kPa、PaO 2 /PaCO 2 >1;开放性气胸PaO 2 常>13.33kPa(100mmHg)、PaCO 2 <5.33kPa、PaO 2 /PaCO 2 <0.4;张力型气胸PaO 2 常>5.33kPa、PaCO 2 <5.33kPa、PaO 2 /PaCO 2 >0.4但<1。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缩程度、有无胸膜粘连、纵隔移位及胸腔积液等。气胸侧透明度增强,无肺纹理,肺萎缩于肺门部,和气胸交界处有清楚的细条状肺边缘,纵隔可向健侧移位,尤其是张力性气胸更显著;少量气胸则占据肺尖部位,使肺尖组织压向肺门;如有液气胸则见液平面。 (2)CT检查 对胸腔内少量气体的诊断较为敏感。对反复发作的气胸、慢性气胸者观察肺边缘是否有造成气胸的病变,如肺大疱、胸膜带状粘连,肺被牵拉、裂口不易闭合等。气胸基本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缩改变。 (3)胸膜腔造影 此方法可以明了胸膜表面的情况,易于明确气胸的病因。当肺压缩面积在30%~40%时行造影为宜,肺大疱表现为肺叶轮廓之内单个或多个囊状低密度影;胸膜裂口表现为冒泡喷雾现象,特别是当患者咳嗽时,由于肺内压增高,此征象更为明显。 4.胸腔镜检查 可以较容易地发现气胸的病因,操作灵活,可达叶间裂、肺尖、肺门,几乎没有盲区,观察脏层胸膜有无裂口、胸膜下有无肺大疱及胸腔内有无粘连带。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和CT检查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肺大疱 多次反复发作的气胸,由于胸内有粘连,气胸易形成局限性包裹,此时在X线胸片上易与张力性肺大疱相混淆。气胸往往有突然发作的病史,而张力性肺大疱则是长时间反复胸闷,X线胸像上张力性肺大疱在胸壁边缘尤其是肋膈角处可见到纤细的肺大疱边缘线。气胸和张力性肺大疱的鉴别很重要,把张力性肺大疱误诊为气胸而放置胸腔引流管很容易引起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2.支气管断裂 应当说支气管断裂是造成外伤性张力性气胸的原因之一。支气管断裂往往有胸部的外伤史,外伤的特点是加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停止的过程,支气管断裂引起的张力性气胸,胸腔引流管常有持续性逸气,在X线胸像上可见到“肺下垂征”,即萎陷的肺上缘低于肺门水平,而一般原因引起的气胸,肺萎陷是朝向肺门的。 3.急性肺栓塞 在临床上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常伴有低热、咯血、休克、白细胞数增高等,一般多有下肢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形成史或长期卧床史,X线胸像无气胸征象。 4.其他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临床上应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心肌梗死、胸膜炎、急腹症等鉴别。 治疗 闭合性气胸积气量少于该侧胸腔容积的20%时,不一定需抽气,一般在2周内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须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闭式胸腔引流术,以减轻积气对肺和纵隔的压迫,促进肺尽早膨胀,同时套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胸片就是拍胸部的?片,在临床上大家都叫它胸片。胸片在临床上应用的很广泛,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胸片。但是你们知道胸片能检查出什么疾病吗?它是如何检查的呢?
拍胸片时患者不要佩戴任何的首饰,身上不要带有任何东西。检查者要求取站立位,一般是在平静吸气的时候投照。常规的胸片检查包括四种检查方式,分别是:后前正位(焦-片距离200cm)、左前斜位(60?~65?)、右前斜位(45?~55?)和左侧位照片。其中正位胸片是能够显示出心脏中大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的,从而能够观察心脏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和肺内血管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用于心脏和径线的测量。左前斜位片是显示主动脉的全貌和左右心室及右心房增大的一个情况。右前斜位片它是有助于观察左心房的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和右心室漏斗部有无增大的一个变化。左侧位片它是能够观察心、胸的前后径和胸廓畸形的情况,其中对主动脉瘤与纵隔肿物的鉴别和定位是特别的重要。
? 胸片能检查出的疾病: 1、肺炎。 2、肺结核。如果胸片上显示出肺部有阴影的话,那么患者有可能就得上了肺结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身体乏力、多出虚汗、咳痰和咳血等症状,对患者咳出的痰液进行检查,是能够发现结核杆菌,那么基本就可以确诊是得了肺结核了。 3、肺癌。通过胸片检查会发现肺部有阴影,就说明有可能是肺癌。患者可能经常会出现咳血、干咳等情况。 4、胸片还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胸腔积液或着是气胸。 5、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心脏肥大或着是动脉瘤。
?
胸片检查来说它呈现的影像是清晰的、对比度比较好,最适合用于细微病变和厚密部位的观察,它能够留有永久性的记录,方便进行对比。价钱一般都是在一百左右,每个医院的收费不一样,做的部位和数量也不一样的,那么收的费也就不一样。
1.肺大疱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气胸常常起病急,病史短。X线检查肺大疱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位于肺野内,其内仍有细小条状纹理;而气胸为条带状影,位于肺野外胸腔内。肺周边部位的肺大疱易误诊为气胸,胸片上肺大疱线是凹面向侧胸壁;而气胸的凸面常朝向侧胸壁,胸部CT有助于鉴别诊断。经较长时间观察,肺大疱大小很少发生变化,而气胸形态则日渐变化,最后消失。2.急性心肌梗死有类似于气胸的临床表现,如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但患者常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心音性质及节律改变,无气胸体征,心电图或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3.肺栓塞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无气胸体征,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是长期缓慢加重的,支气管哮喘有多年哮喘反复发作史。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且有胸痛时,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胸部X线检查可助鉴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6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预激综合征
下一篇: 气胸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