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脐疝的症状

祝由网 2023-11-16 12:05:17

脐疝的症状

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

脐疝是什么?脐疝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新生儿护理工作是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宝宝脐带没有护理好,就容易引发脐疝的出现。脐疝是什么?脐疝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出现脐疝现象怎么办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脐疝是什么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发生脐疝的原因——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脐疝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1、危害消化系统

宝宝脐疝首先会危害到宝宝的消化系统。宝宝一旦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营养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出现体质下降,无任何疾病抵抗能力,所以,小孩的正常发育也会受阻。 这是没有办法避免得,而且在腹压升高得时候,脐疝是很容易发作得,孩子太小管不住,腹压升高是很难避免得,如果得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会难受,还会有很多危险,不仅消化系统和生育功能会受到影响,还有可能会引起嵌顿,危及生命。

2、危害到患儿心灵

脐疝还会危害到宝宝的心灵。在宝宝脐疝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小孩也会一天天的长大,在智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与正常人不一样,这就会导致小孩的精神会产生忧郁,开始自闭。

3、对泌尿、生殖器产生影响

因小儿脐疝的疝内囊物长期压迫泌尿及生殖器官,会造成小孩的生殖器官发育不良,进而影响小孩的生育能力,甚至影响小孩一生无法生育。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脐疝的症状时,就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切勿耽搁小儿脐疝的最佳治疗时间。

4、导致儿童的死亡

小儿脐疝的疝块的进出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因为宝宝脐疝导致的肠坏死、梗阻、剧烈疼痛能造成小儿的死亡。 宝宝脐疝导致小儿死亡并不是危言耸听,据可靠资料显示,我国因肠坏死导致的脐疝患者死亡病例每年都有上万例,家长要特别注意。

5、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宝宝脐疝由于疝块的突出,能产生疼痛、腹胀、便秘、咳嗽、倒奶、发烧、厌食等反应,不仅对小儿体制和忍受力是个考验,同时会严重影响小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导致儿童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同时,对男童而言,疝气掉入阴囊,压迫生殖神经可以导致小儿的不育。
宝宝脐疝的日常护理
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 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生活护理: 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 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得了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注意尽量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如不要让宝宝大哭大闹;

然后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不要发生腹胀或便秘;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果宝宝脐疝突出较厉害,但范围不大,可以用一个一元硬币用布包住缝起来,然后缝上宽松紧带,硬币部分贴在脐部,整个绑在宝宝身上,坚持带就会恢复。或者妈妈们可以去药房买一个脐疝带,那种比较美观一点。

新生儿脐疝能治好吗
新生儿脐疝是可以治好的。正常情况下宝宝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宝宝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因为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

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如宝宝超过2岁而脐疝还没自愈,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之后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宝宝患上脐疝会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脐疝,指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脱落,而脐部肌肉尚未发育好,腹壁又比较薄,在新生儿哭泣或者做其他肌肉用力动作时,腹压增加,导致新生儿内脏外突形成脐疝问题。 脐疝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腹外疝,是指腹腔内容物有脐部薄弱区向外突出的一种病变。大多数是患儿长时间哭闹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大多表现为肚脐部位出现突出,当患儿哭闹、站立和用力时,肚脐部位可明显的膨出,出现包块,直径在1到2厘米左右,在挤压的时候肿块会自然消退。有时候可出现脐疝堪动,患儿可出现明显的哭闹、腹胀、恶心的症状。患儿患有脐疝,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公立医院进行检查,早期可以采取专用的脐疝带进行压迫治疗。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就应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许多家长会在照顾新生儿或者给其洗澡时,发现新生儿脐部有一个突起的、呈圆柱形或者半圆形的小块,小块顶端往往还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瘢痕。这个小块可以随着新生儿哭泣、咳嗽及腹泻时腹部肌肉用力,腹压增高而突出明显,新生儿平静时又可以还纳脐部,这就是常说的小儿脐疝了。另外,新生儿站立或排便时,小儿脐疝也会出现时隐时现的症状。

  2、可触碰到的脐环

  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脐部的肌肉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就容易出现脐部的一个环形缺损。家长用手指探入脐孔的位置,就可以触碰到面积较小及较为坚硬的脐环,脐环会有部分缺损。这也是小儿脐疝的重要表现之一。

  3、肠鸣音

  家长在用手指按压新生儿脐部的突起时,这个突起往往会回缩进腹腔内,局部出现松弛的褶皱,仔细听还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肠鸣音。肠鸣音出现的原因是小儿脐疝的脐壁薄弱,肠道蠕动的声音就可以透过薄薄的脐壁传出,形成清晰的肠鸣音。

  以上就是小儿脐疝常见的三个症状表现,小儿脐疝一般不会引起新生儿不适或病变,大部分可随着新生儿年龄逐渐增长自行愈合,因此家长可以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脐疝较大,新生儿出现哭闹和呕吐的症状,就需要前往医院检查,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婴儿脐疝的症状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对新生儿身体的其他方面多加看护,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病因

1 婴儿脐疝的病因 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2 婴儿脐疝症 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cm,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肿物较大时,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为创伤所致。

3 婴儿脐疝的诊断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

2、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cm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提示:

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4 婴儿脐疝的治疗 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cm者,宜手术治疗。沿脐口1cm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白线,游离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cm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cm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97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