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4岁和8~10岁发病最多。女多于男。
发病可分三型:
一、全身型
多见于幼儿,男女均可得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其他脏器受累的症状。
发热呈弛张热型,一日内可出现一次或两次高峰,高热可达40℃以上,每日波动可达3~4℃,发热前可伴有寒战。发热期间病情较重,热退后患儿一般情况转佳。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常自然缓解,但易复发。
发热期间常伴皮疹,皮疹呈多形性,为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红斑,偶可融合成片,或呈环形红斑,皮疹出现时间短暂,易复发,以躯干多见,亦可见于四肢甚至手掌和足底。
关节炎症状一般较轻,多表现为多关节受累,亦有全无关节症状。患儿多有程度不同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可有胸膜炎、心包炎或心肌炎。
二、多发关节型
此型表现类似成人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仅1~2个关节受累,早期为游走性,逐渐变为固定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为本型的特点,近端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其次为掌指、趾关节,大关节亦可累及如膝、踝、腕、肘、髋、脊椎,特别是颈椎等关节。本型起病多缓慢,少数发病急骤。病初局部酸痛、晨僵,以后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变成梭形,活动受限,膝、肘、指、腕部呈固定屈曲位。少数病例只痛不肿或肿而不痛。关节附近的肌肉痉挛,继而发生萎缩,终至病变关节变形而发生畸形和强直,关节变形多见于发病半年至一年后,此时疼痛即减轻。若身体其他部位如颈椎关节受累可引起颈项疼痛及强直,颞颌关节受累常引起咀嚼障碍。
全身症状轻微,仅有低热、乏力、食欲下降、轻度贫血及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
少数患儿于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三、单发关节型
仅少数关节受累(常为一个),主要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肘等处。
关节可呈慢性炎症过程或反复发作,但极少引起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本型中少数病例在关节受累的同时或以后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有时成为本型的首发症状。全身症状轻微,可有低热、无力、轻度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多数患者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数周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少数起病急剧,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性表现是对称性的手足小关节炎,主要是手足近端指趾关节。
(一)关节表现
1.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至少l小时)的僵硬,似胶黏着样的感觉。
2.关节痛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呈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伴有压痛。
3.关节肿胀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等,多呈对称性。
4.关节畸形多见于晚期患者,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状,如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5.特殊关节肩、髋关节和颞颌关节受累可改变原有状态,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6.关节功能障碍。
(二)关节外表现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还伴有关节外症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佳。
1.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部、跟腱等处。其大小不一,结节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
2.类风湿血管炎查体可见指甲下或指端出现小血管炎,少数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3.肺病变主要有i种病变,一是肺间质病变,较常见,肺功能和x线片异常,但临床常无症状。二是肺结节样改变,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是肺内类风湿结节的表现。三是胸膜炎,单侧或双侧,少量胸水,偶为大量胸水。
4.心包炎是最常见心脏受累的表现。
摘自
http://www.zhongguohuafen.com/news/2011710155547.htm
源自
http://www.zhongguohuafen.co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1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小儿类风湿的病因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