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扁平疣的临床特点(扁平疣简介)

祝由网 2023-11-19 15:23:26

扁平疣的临床特点

扁平疣(verruca planae)由HPV-3、HPV-5等型引起,因其主要侵犯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扁平疣是一种由疣病毒感染引起地良性皮肤赘生物。多见于青少年,常发于颜面和手背。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常突然发生,又很快地完全消失。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皮疹特点即可确诊。

皮疹特点: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地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注意事项有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不用他人地脸盆、毛巾。不熬夜,以防过度疲劳。勿抓挠患部。清淡饮食为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诊断:1. 皮损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起病突然。

2. 损害为正常皮色、淡红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米粒至绿豆大小或稍大,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境界清楚。

3. 皮疹散在或密集分布,如搔抓后可自体接种,可见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的扁平丘疹。

4. 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瘙痒。

5.病程慢性,但有部分病人可自然消退。

鉴别诊断:扁平疣应与汗管瘤鉴别,后者主要发生于眼睑,为扁平状或半球状丘疹或小结节,表面光滑,质较硬。

扁平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扁平疣 3.1 病因病机 3.2 诊断要点 3.3 扁平疣的辨证分型 3.4 扁平疣的治疗 3.4.1 刺灸法 3.4.2 耳针法 3.4.3 激光法 3.5 局部治疗 4 西医·扁平疣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扁平疣的别名 4.4 分类 4.5 ICD号 4.6 流行病学 4.6.1 流行特点 4.6.2 传播途径 4.7 病因 4.8 发病机制 4.9 病理生理 4.10 扁平疣的临床表现 4.11 诊断 4.12 扁平疣的治疗 4.13 预后 4.14 相关药品 4.15 相关检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扁平疣的穴位 2 治疗扁平疣的方剂 3 治疗扁平疣的中成药 4 扁平疣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扁平疣 1 拼音 biǎn píng yóu

2 英文参考 flat wart [朗道汉英字典]

verruca plana [朗道汉英字典]

verruca plana juveni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扁平疣 扁平疣为病症名[1]。疣的一种[1]。

扁平疣为发生于皮肤浅表部位的小赘生物,又称扁瘊,属于“瘊子”、“疣目”的范畴,是由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皮肤而致病。

3.1 病因病机

扁平疣多由肌肤受风热之邪搏结而赘生,或因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发于肌肤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系病毒感染而致。

3.2 诊断要点

①好发于青年面部及手背[1]。

②皮疹为针尖大至豆大多角形扁平丘疹[1]。呈正常皮肤色或淡黄色、淡褐色,表面光滑,有时微痒[1]。

③为多发性,可有同形反应,而呈线状排列[1]。

3.3 扁平疣的辨证分型

扁平疣为表面光滑,扁平坚实的小疣,如针头或芝麻大小,多见于颜面、手背和前臂部,数目较多,常因搔抓而呈串珠状排列,无痛痒,病程缓慢,愈后不留瘢痕,有时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

3.4 扁平疣的治疗

针灸治疗扁平疣效果较好,如局部皮肤发红,痒感明显,往往是转愈征兆,应坚持治疗。避免摩擦、挤压疣体,以防感染。

取阿是穴(疣痣局部)[2]。用火针对准局部速刺,根据其病变范围大小来决定针数之多少及掌握针刺深浅度[2]。用针要细,轻轻点刺[2]。针刺后3日内勿用水洗患处,以防感染[2]。

3.4.1 刺灸法 治则

疏风清热,泻肝养阴

处方

合谷 曲池 四白 三阴交 血海 太冲

方义

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为阳明经之分野,故取四白、合谷、曲池使阳明经气调和,气血旺盛则肌肤荣润,疣疹自消;三阴交、血海调和气血,滋阴养血;太冲清泄肝火,诸穴共奏扶正消疣之功。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 耳针法 选穴

肝 肺 肾 面颊 交感

方法

每次选2~3穴,用毫针刺,中等 *** 强度,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

3.4.3 激光法 选穴

阿是穴

方法

用7~25mV的氦氖激光散焦作局部照射20~30min,每日1次。

3.5 局部治疗

中医外治可用紫蓝方酒浸外搽或用雄黄解毒散15g加入百部酒60m1外用。亦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5~6天换1次,或用鸦胆子仁捣碎外敷(注意保护周围皮肤),亦可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g,煎水泡洗患部。

4 西医·扁平疣 扁平疣(verruca plana)又称青年扁平疣,是一种由疣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肤赘生物。扁平疣和寻常疣一样是人类 *** 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上突出的病变。好发于颜面及手背,散在分布。多见于青少年,常发于颜面和手背。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常突然发生,又很快地完全消失。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皮疹特点即可确诊。

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轻症无须到医院治疗,可以用饮食疗法,如:薏米粥、薏米茶,或用板蓝根10克,荆芥6克,水煎代茶。 此疹发生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口服病毒灵,用氟尿嘧啶软膏点涂疣点等疗法。或服用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

4.1 疾病名称

扁平疣

4.2 英文名称

verruca plana

4.3 扁平疣的别名

flat wart;verruca plana juvenilis;扁瘊;青年扁平疣

4.4 分类

皮肤科 > 病毒性皮肤病 > *** 瘤空疱病毒性皮肤病 > 人类 *** 瘤病毒感染皮肤病

4.5 ICD号

B07

4.6 流行病学

4.6.1 流行特点 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至今仍未全面了解。广泛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足,根据目前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已明确有数种HP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引起多种皮肤及黏膜表面感染,这种感染有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患者为其主要传染源。

4.6.2 传播途径 HPV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自身接种而传播至其他部位。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

4.7 病因

由HPV 3,5,8,9,10,28,41,65引起。

4.8 发病机制

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但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产生病毒血症。

4.9 病理生理

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但与寻常疣不同,无 *** 瘤样增生,表皮嵴仅轻微延长,无角化不全。表皮上部细胞有比寻常疣更广泛的空泡形成,空泡化细胞的核位于细胞的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固缩。其中一些核呈深嗜堿性。颗粒层均匀增厚,角质层细胞因空泡形成而呈明显的网篮状。有些扁平疣基底层内含有大量的黑素,真皮内无特异变化。

4.10 扁平疣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常对称性发于颜面(颊、颞、额、颏部)、手背及前臂等部。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亦可融合成小片状,可因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同形反应)(图1~3)。无自觉症状,常在消退前出现瘙痒。病程缓慢,可持续3~4年不愈,有自限性,1~2年可自愈。

4.11 诊断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常对称性发于颜面(颊、颞、额、颏部)、手背及前臂等部。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亦可融合成小片状,可因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同形反应)。无自觉症状,常在消退前出现瘙痒。

4.12 扁平疣的治疗

对数目较多,经久不愈者可口服乌罗托品,0.3~0.6g/次,3次/d,或氧化化镁,0.5g/次,3次/d,可试用α、γ干扰素、聚肌胞、土贝母等肌肉注射。局部可外用0.5%酞丁安擦剂、干扰素α2α2b涂膜剂、1%喷昔洛韦霜、0.025%维A酸(维甲酸)霜等。

颜面部慎用激光、冷冻治疗,也不用腐蚀性强的药物,以防色沉斑、瘢痕形成,影响美容。手背部可选用各种物理疗法(同寻常疣)。

特别提示:

1、禁忌采用激光、电离子等有创性治疗,否则极其容易诱发“同型反应”,使病情变本加厉地加重(严重者,可诱发“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2、慎用“疣体自身埋植术”,因为此疗法也有可能诱发“同型反应”。

3、面部的扁平疣,原则上不做冷冻治疗,手部的扁平疣是否考虑冷冻治疗,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慎之又慎地选择。

4、民间验方鸦胆子治疗扁平疣,对于部分人是有疗效的,但张丰山更遇到过数百例被鸦胆子毁容的患者,因此,建议面部的扁平疣禁忌采用鸦胆子治疗。

5、西药氟尿嘧啶外用,对扁平疣有一定的疗效,但使用后几乎所有患者都可遗留严重的色素沉着,因此,如果从美容角度考虑,建议面部扁平疣禁忌使用氟尿嘧啶治疗。

6、民间验方还有用残酷的烧灼法治疗扁平疣的,无一例外会引起疤痕。

4.13 预后

有自限性,1~2年可自愈。

4.14 相关药品

氧、氧化镁、干扰素、聚肌胞、酞丁安、喷昔洛韦、维A酸、板蓝根

4.15 相关检查

γ干扰素、干扰素

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2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