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针刺足三里可促进消化腺分泌排泄

佚名 2023-12-08 18:19:48

针刺足三里可促进消化腺分泌排泄

什么叫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呢?通常说的功能性的消化不良指的是具有上腹的一些疼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临床采用穴位注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取穴足三里,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由中心向外擦拭消毒,用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4毫升和复方当归注射液4毫升,于穴位处交替注射,垂直刺入足三里约两厘米,患者有酸胀感后,回抽无血后缓慢推药两毫升。出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防止出血和渗药。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学多称“胃脘痛”,本病多半有工作压力大和情志因素影响,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可健脾强胃降逆,《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之说。临床报道针刺足三里可促进消化腺分泌和排泄,具有增强胃功能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细胞和传导,影响神经体液因素,还可提高穴位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复方当归注射液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针刺足三里可促进消化腺分泌排泄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两药交替使用增加药物的吸收和营养作用,又增强了穴位的治疗作用。具备了穴位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可使穴位气感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艾灸足三里有什么好处?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足三里是日常常用大穴,因为位于胃经,所以对于调理肠胃,缓解肠胃有很好的作用。中医有云,长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除此之外,足三里还有很多妙用,听我一一道来

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即: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四个指。胫骨的前边一个指头宽,然后四个指头在外膝眼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准确的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1、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调和脾胃功能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预防中风
艾灸足三里还可以补气壮阳,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宣通畅达,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强身健体
身体虚弱,精力不足,易于疲劳者,通过艾灸足三里,可以达到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补益肾精
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对于肾之精气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以及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系统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泄泻,便秘,痢疾,疳积,肾炎,肾绞痛,膀胱炎,阳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神志病症:下肢痿痹,癫狂,中风。

其他病症: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休克,失眠等。
艾灸足三里的适合人群 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孩子用可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这时可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健脾,脾胃好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现象。按摩时间3~5分钟,力度不要过大。

足三里,如何理上、理中、理下?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是调脾胃补气血的大穴,是扶正的强壮穴,也是延年益寿的长寿穴。常灸此穴,女人可气色红润,男人可身强体健,老人可延年益寿。

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胃肠虚弱、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瘿气、肠雷鸣、腹泻、便秘、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下垂、尿路感染、下肢不遂、高血压、肥胖、口臭等。

只有正确的取穴,才能保证更好地疗效,关于取穴的争议上期文章已经探讨,这里不在赘述。

穴位解剖

足三里穴下为 皮肤 、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小腿骨 间膜。有胫前动、 静脉 。 分布 着 腓肠 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操作方法

三里,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在肚腹的上部,胃部的不适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穴的时候要同时向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用力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疼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穴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缺少循证医学证据,经验有效,可作为参考!)

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3?5分钟为宜,亦 可灸。

保健功能

1、补气血

五行之中,土为中轴。土足则气血旺,土虚则气血弱。补虚,当先补土。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而达到补益气血的效果。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也在此。

2、抗衰老

脾为后天之本,脾能承载并化生万物,常按足三里可健脾益气,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及脏腑均得以滋养,故能延缓衰老。

3、 养生 保健

足三里还能牵引全身,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具有强壮作用。

4、治辰时诸病

胃经对应于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故凡辰时所发作的病症,皆可取胃经本穴足三里。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刻,这个时候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加速脂肪的消耗,具有疏风化湿,舒筋活络。晚上9点到11点又是脾经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按摩足三里可以帮助晚饭的消化,尽快 的 转换为能量补充体内的器官,避免晚上积食,消化不良。

现代研究

针刺对 健康 者的胃蠕动具有 双向调节 作用。对肠功能的影响 80例便秘患者,针刺后顺利 排便 ;对 腹泻 患者有 止泻 作用。

针刺足三里,使 白细胞 的总数升高, 红细胞数 、 中性粒细胞 数均升高,嗜酸性白细胞减少、 血沉 加快;血内 乳酸 、 丙酮酸 含量升高, 转氨酶 活性增加。

哪些人慎用?

一般来说,年过三十之后阳明脉衰,此时方可灸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不减,元气不衰。小儿稚阴稚阳,阳气本来不衰,若滥灸足三里,反易动火,致中焦积热而患病。 小儿 健康 无病,正气健旺,千万不要滥灸足三里。 但若小儿体弱多病,面色萎黄,易感冒,手足冰冷,纳差,能不能灸足三里呢?当然可以。

西医眼中的“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科学证实的 养生 要穴!

山西省中医院

“足三里”——在爱好 养生 的朋友圈里,可以说是一等一的“流量小生”,很多人把它作为健身 养生 的第一要穴来看待。而且,在现代医学的视线里,局部刺激足三里穴位所能产生的强大生理功效,也在不断地得到证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为什么叫足三里呢?

“三里”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皆调于三里”。宋代《圣济总录》里正式有了“足三里”的名称,是为了与“手三里”区别。“里”乃“理”也,据日本?代田文志《针灸真髓》“三里治脾、胃、肾有效,故名三里”。此外,也有“三里”即理上、理中、理下之说。总而言之,“足三里”的穴名不是在描述一种位置,而是在表达其广而杂的功能。被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科急慢性疾病,对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胃痉挛、胃下垂及胃肠疾患均可取此以治。

“足三里”这个穴位在哪里呢?

很好定位,就在外膝眼下方,腓骨头内侧的肌肉凹陷处。

这个位置有怎样的特殊性呢?

进化力量的神奇之处在于,人体重要的神经、血管主干都埋得比较深,一般都藏在肥厚的肌肉深层,所以才不容易被外界力量轻易地损伤。譬如,腓总神经,在大腿后方的肌肉深层秘密地下行,越过膝关节,进入小腿之后会变得越来越细而再次隐藏起来。就在它越过膝关节的时候,就在“足三里”这个位置附近,是它最为表浅的时候——也就是说,“足三里”这个位置是最容易、最安全刺激到神经的地方。【取穴准确是中医穴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感叹,中国古人在没有生理解剖学的支撑下,完全通过大样本积累获得这么准确的经验,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当然,古人对于穴位针灸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局限于中医的经络理论。经络理论偏重于宏观及推理,缺乏客观的实验证据。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让人们发现,刺激“足三里”所能产生的生理功效远远超越目前我们的传统认识。

研究发现,刺激足三里对胃肠道的运动及消化液分泌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原本收缩亢进、痉挛的的胃会变得舒缓,原先处于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会增强。也就是说既能缓解胃痉挛,也能活跃胃、促进消化。对胃液的分泌也有类似的作用——胃液分泌不足时(消化不良),轻刺激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当胃机能亢进时(溃疡胃痛),重刺激却能使胃酸分泌减少。所以,临床上中医师会将针刺足三里穴最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肠道的作用更为有趣:针刺足三里对小肠运动的调整作用取决于手法——重捻可使小肠运动减弱,轻捻转则使小肠运动增强。【穴位只是载体,技术手法才是产生价值的核心】

而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刺激足三里穴位所能产生中枢作用,更让人震惊。小脑与人体平衡、躯体及四肢的共济运动的调节有关。研究发现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引起对侧小脑深部葡萄糖代谢率增加,小脑前叶外侧部及海马中部葡萄糖代谢率减低。也就是说,针刺“足三里”可以在不同的脑区同时产生脑功能的增加区和减低区的现象。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去看,这符合神经网络学说认为的脑的各个区域之间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是,针刺足三里后后脑功能的增加区与减低区间有何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这种规律或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还是个未知领域。

所以,无论是中医传统典籍记载,还是目前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均证实,对于 养生 爱好者来说,“足三里”值得拥有。准确定位,适度的按压刺激或者艾灸“足三里”穴对于胃肠道功能的调节往往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邢俊标.足三里穴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金香兰.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足三里在我们的人体中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平时尽量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按摩或者是针灸类的治疗,帮助身体的放松。以下看看针刺足三里的方法。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1   1、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

  2、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

  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 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3、操作:主要可以从针灸按摩等方法来实现。我们先来说说针刺吧。足三里这个穴位,用针刺法可以分为直刺和斜刺两种。所谓直刺,就是毫针与穴位呈垂直方向。

  对于足三里穴的直刺,需要稍偏向胫骨方向,直刺1-2寸,以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为得气;如果是斜刺的话,是向足尖方向斜刺,可进针2-3寸,以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为度。

  4、虽说足三里是人体长寿养身的要穴,但也要适得其法,操作时注意度,不可过激。针灸足三里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以免出现断针、滞针等危险情况。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2    针灸

   直刺法

  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有较强的酸胀感觉。

   斜刺法

  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针刺感觉: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

   灸法

  用艾条艾灸双侧足三里穴,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有温热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温针灸

  即针刺和艾灸的结合,是在毫针针刺足三里,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2厘米的艾条,燃点加温。多用于强身保健。

   按摩

  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穴位注射

  脾胃功能差,急慢性肠炎的患者,可以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用注射器抽取5毫升维生素B12,选定足三里穴,消毒后进行穴位注射,注射过程中可以根据针感强弱,适当提插行针,酸胀感适中为度。注意注射后半小时内不可用水擦洗。

  针刺足三里的方法3    足三里穴怎么找

  足三里是人体的健康大穴,位置在于小腿处。在查找的过程中,应该是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四横指就是足三里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查找,像用右手心按住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外向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的足三里。

  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于足三里的刺激包括按摩、针刺等方式,可以通过足三里穴位来调节经络来调节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面犊鼻下三寸,简便取穴方法是找到小腿的外侧面,膝盖的凹陷处,也就是所说的膝眼,用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排,然后食指近拇指的一侧缘靠近膝盖的凹陷处,小指的外侧缘与胫骨的交叉点,就是足三里,也就是离膝眼有四横指的距离,是足三里的位置。

  或者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取穴,就是站立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就是足三里。足三里之所以取名为三里,它可以理上、理中、理下,能够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可以治疗腹部的'疾病。

  另外,对于疾病也可以很好的调治,像患者出现的阳痿、女性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还有高血脂症、高血压、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等都可以通过该穴位来进行辅助治疗。

  足三里是中医的一个穴位,是足阳明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常用保健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凸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在髌骨韧带外侧凹陷处,我们用手从膝盖处开始沿着胫骨向下在胫骨突然凸起处向外一横指就是足三里位置。

  三寸指手指并拢,以中指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就是三寸、一横指就是一寸。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

  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怎么找足三里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杨痿,移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温馨提示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位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3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