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是冬季的常见病症,尤其多见于皮脂腺和汗腺机能减退的中老年人。瘙痒呈阵发性,昼轻夜重,用手搔抓,则愈抓愈痒。介绍几则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验方:
外洗方
何首乌30克,艾叶38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白芷10克,石楠叶10克,黄芩10克,松节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薄荷5克。将上药放入搪瓷盆内,加入半盆水,煮沸约30分钟即可。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以毛巾蘸药液擦痒处,每服药可用3~4次。
拔罐方
选吸力大的火罐,在神阙穴每次拔罐5分钟左右,每天拔1~2次。神阙穴为后天之气舍,在该处拔罐,可行气活血,血行则风自灭,瘙痒止。
敷脐方
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荆芥、地肤子各1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用药末10克,以蜂蜜调膏敷脐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5天为一疗程。一般用2~3疗程即可获愈。
食疗方
猪血200克,猪板油100克,带衣花生仁100克,饴糖少许。上品加水煮熟,早晚两次分服。每两天一剂,3剂为一疗程。
汤药方
生地黄、当归、赤芍、金银花、大青叶、白鲜皮、地肤子各12克,白术、野菊花、防风、甘草各10克、黄芪、白蒺藜、丹参各2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6剂即可获愈。
在治疗期间,忌食辣椒、葱、蒜及饮酒、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食用鱼、虾、蟹等海鲜产品,以免食物过敏加重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以说大部分皮肤病患者均有瘙痒症状。若患者皮肤瘙痒,但没有皮疹,称之为皮肤瘙痒症。冬季是皮肤瘙痒的高发季节,该如何认识和应对呢?本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医生胡博和大家聊聊冬季皮肤瘙痒的话题。
冬季皮肤瘙痒的原因
入冬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空气也跟着干燥起来。此时不少人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特别是到了晚上临睡前,刚脱下衣服时,从胳膊到腿上都痒得特别厉害。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冬季皮肤干燥,是其瘙痒的主要原因。科学表明,人体皮脂腺分泌的脂肪熔点为30摄氏度左右,到了严寒季节,皮肤脂肪几乎凝固成了固体状态,所以排出就特别困难,使得人的皮肤越来越干燥。尤其是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退,皮脂腺分泌失调,而干燥的皮肤对于外界的刺激不能有效地抵御,所以皮肤干燥,更易引起皮肤瘙痒。
第二,冬天洗澡过热,会引起瘙痒。冬天洗热水澡,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热水很容易带走皮肤上的皮脂,皮肤失去皮脂膜的保护,就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第三,冬天空气湿度小,是其瘙痒的另外一个因素。冬季开空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空调运作起来,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很容易导致空气干燥,这样加剧皮肤瘙痒的程度,引起了瘙痒。
第四,极端饮食以及偏食引起皮肤干燥瘙痒。食物营养的丢失容易导致皮肤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失去水分和弹力,肌肤会变得干燥而脆弱,从而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症,所以一定要适当减肥,讲究营养均衡。
科学防治冬季皮肤瘙痒
1.自身不足,外界来补。适当补充润肤剂,冬季推荐“油包水”型:它的特点是油的比例比水大,油脂成分比较多。一般质地比较厚重油腻,多呈不透明的白色或黄色膏状物,产品多数带有“膏”、“霜”字样。
2.合理补充水分,控制温度。外出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适当增加空气湿度,为皮肤提供良好环境基础。
3.冬季适当减少沐浴次数,控制水温,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物理和化学刺激。
4.科学的中医 养生 。早睡,多饮水,适当温补,少量出汗是冬季预防皮肤瘙痒的要诀。北方寒冷,出自《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冬季温阳补虚的可选良方。睡前再泡泡脚,不妨试试《注解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之余,亦可解表散寒。阳气的充裕有助于卫气的巩固,使我们的机体远离疾病的困扰。
温馨提示
如果身体出现六大症状,请及时就医
1.出现皮肤持续性瘙痒,超过半月仍不能改善。
2.本身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发生了持续性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时应及时就医。
3.已经确诊瘙痒症的患者,如瘙痒突然加重,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困扰时也应立即就诊。
4.全身反复性瘙痒发作。
5.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而且是突然发作。
6.伴有疲劳、小便增多、发烧或皮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供稿)
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严重瘙痒时,要到正规医院找到皮肤瘙痒的真正病因,对症治疗。现在已有润燥养血功能的中药材,从源头入手调理体内五脏六腑阴阳平衡,除湿排毒,可以有效化解皮肤瘙痒症带来的痛苦。中医认为可以中药及物理治疗相结合,因为中药可以从根本上对机体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理,调整阴阳气血,兼以祛风和血,利湿解毒,再根据皮肤具有吸收、渗透、排泄作用的特牲结合物理治疗,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避免误诊误治。
感觉你的症状象“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损而自觉瘙痒之皮肤病,中医称“痒风”、“风瘙痒”。
皮肤瘙痒症的发病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皮下组织含水量减少,弹性减退,皮下脂腺分泌不足,使皮肤干燥、萎缩、外受风、湿、热、虫侵孙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衣被过暖、机械刺激,服食辛辣、鱼虾、酒类、咖啡、浓茶等发物,摄入含锰食物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全身瘙痒。多发于老年人和秋冬季,瘙痒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
民间应用散风清热,养血润肤,除湿杀虫法治料本病,疗效显著。
1:处方:生地15克,全蝎、僵蚕、苦参各6克,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各5克,薄荷、甘草各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服药3剂,治愈率达100%
2:药酒疗法
处方:了刁竹、麝香草(又名兰花草)、甘草各50克,50%酒精500毫升。甘油15毫升,冰片0.5克,香精2滴。
用法:药放酒精内浸泡15天后,加甘油、冷开水各15毫升,在加冰片、香精混匀。外擦患处,日3次。
疗效:擦药3-5天,治冬季皮肤瘙痒症,有效率达9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68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坚持慢跑患癌机会可减少
下一篇: 拔罐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