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对于养生也越来越关注,当然养生的方式也花样繁多。而在有着几千年的中医保健中,人们对于按摩保健十分的青睐,并且也都总结了一些特殊的保健穴位,让你更方便的找到,不会像穴位那么难找,六个保健区按按可保健。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
专家表示,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张湖德说,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对腰部保健有一定好处。向下拉耳垂,可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发热即可。用食指、拇指提拉住耳廓,自内向外提拉,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当风、寒等外邪入侵时,阳经最易受到影响;反之,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感冒、患病,还有治疗劳损的效果。
专家建议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还可采用热水袋热敷或在背部涂抹精油按摩,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有好处。泡澡时,可以有意识地用热水泡泡后背,同样能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有助经络畅通。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而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在饭后进行腹部按摩,将手心放在肚脐,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对消化有促进作用。
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附近热敷。
捏脚底,促进血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专家认为,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如将当归、红花、三七,川穹、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放入热水浸泡,约半小时后即可泡出药效,而后还可加点白酒或醋。有失眠问题的人,特别推荐一试。
专家建议,在看电视的同时,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
此外,使用足部按摩器,或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但这不代表它就应该是个被忽视的角落。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张继增说,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至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云南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推拿医师魏祝年认为,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老年人经络养生经》
第一章 经络是人体的大药,了解伟大而神秘的人体经络
神秘的人体经络
经络是否真的存在
经络是人体的医魂之所在
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
认识人体的奇经八脉
第二章 经络按摩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经络按摩的常用手法
老年人经络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如何确认自己身上的经络是否通畅
准确找到穴位的窍门
简单、实用、有效的经络刺激法
经络按摩并不是力度越大越好
注意经络按摩后的反应
第三章 12经络就是人体的“仙药田”
三焦经是人体健康的指挥官
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救命的心包经
肝胆相照
膀胱经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
小肠经是一面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
大肠经可平衡阴阳
强壮肾经让你的身体固若金汤
揉按脾经功效大
胃经是人的后天之本
心经是清心除烦之要经
第四章 了解和掌握健康长寿的几大特效穴位
百会穴——既治百病又可提神的人体大穴
涌泉穴——生命的泉眼,养生抗衰老
神阙穴——可“返老还童”的人体长寿大穴
命门穴——强肾固本,延缓人体衰老
足三里——人体保健 第一大穴
会阴穴——人体长寿要穴
关元穴——既助长寿又助“性福”
合谷穴——好用且功效良多的人体大穴
大杼穴——防治颈椎病的要穴
然谷穴——助你有个好胃口
第五章 手足按摩治百病,老年人要重视对手足部穴位的按摩
手部反射区
老年人常用手部穴位
多锻炼你的手指,疏通手部经络
简单有效的手保健
足部反射区
足部按摩的重点穴位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
足部按摩的几个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 老年人不生病的智慧,用经络疗法抵御常见疾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前列腺增生
耳聋耳鸣
糖尿病
老年痴呆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便秘
白内障
关节炎
肩周炎
失眠
牙痛
肺气肿
落枕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经络保养法
一日抖三抖,活到九十九
老年人应注意保养脊柱
老年不防多做下蹲运动
步行也是对经络的一种保养
常登高可延缓老化
最简单的养生方式:举手甩手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功效显著的经络导引法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改善性功能的自我按摩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拍打身体可以助你疏通经络
拉耳健身养生法
经络要通,日常生活就要会放松
急症时不妨巧用点穴法缓解
合理饮食也能保养经络
第八章 学习经络长寿经。轻松活到一百岁
药王孙思邈的经络长寿秘诀
姜太公的垂钓养生
华佗的五禽健身法
彭祖的养生长寿术
神医扁鹊的“六不治”
百岁老人的长寿食谱
古代文人的养生之术
《养生先养经——人体经络实用手册》
《孩子不生病的智慧》
《阴阳平衡,养生祛病》
《儿童经络养生经》
《女人经络养生经》
医学们认为,经常对人体五大保健区进行刺激,能有效地防治,健身强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经络穴位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人体养生重要穴位
1、命门穴:位于腰背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生命的门户,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命门蕴藏先天之气,集中体现肾的功能,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肾脏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虚寒现象。经常温补命门,可以补充先天阳气火力,滋阴肾水。命门穴灸通后,会整个腹部温热。
2、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举阳固脱,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皮肤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起者重要的作用。可调理: 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等。百会穴灸通后,头部会有淋浴般向下洒的感觉,浑身都感觉温暖。
3、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统帅全身的阳气,循督脉上传头颈,两侧传两手臂、向后传到后背督脉,益气壮阳,防治感冒,调理落枕及颈肩不适,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灸通后,上通大脑,旁达两手臂,下达整个背部温暖。
4、膀胱经:全身最长,穴位最多的阳经,人体的重要排毒通道,五脏六腑的在体表的反射区。本经腧穴可调理全身五脏六腑,排出体内多余水湿、痰,淤堵等毒素。灸通后,可以从背部热到腿部。
5、印堂:有名?命宫?。这是看人相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人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从印堂的宽窄程度、色泽、颜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运气的好坏,祸福吉凶。印堂饱满,光明如镜是吉利之相。人逢好运此部位有光泽、带红润。运气不好时,印堂晦涩,失去光泽。经常艾灸印堂,可以调理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散郁等。灸后,会感觉眼前一亮,两目清凉,神清气爽。
6、中脘: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可调理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灸通后,整个胃部暖暖的。
7、神阙: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艾灸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灸通后,整个腹部温暖。
8、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经常艾灸可以补充元气,多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妇科等疾患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灸通后整个下腹部温暖。
9、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艾灸该穴,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灸通后,热量贯穿整个腹部,腿部。
10、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井穴,人体的下水道。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可以调理: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怕冷症等。灸通后,沿着腿部向上温热全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5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枣枸杞桑葚熬水喝的副作用
下一篇: 三种食物调理气郁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