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防登革热防蚊灭蚊

享受健康 2023-12-13 01:18:11

防登革热防蚊灭蚊

近日,广东发现登革热病例的越来越多,如何驱蚊灭虫、切断传染源,成了市民关心的问题。除了使用灭蚊剂等产品外,一些植物也有驱蚊效果。

登革热症状:

1在病程3-7天后出现多样性的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天,热退后四肢出现密集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2面、颈、胸部潮热,结膜充血。

3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等。

如何从源头灭蚊?

省疾控专家介绍,首先要疏通沟渠,以免积水孳生蚊虫。其次,及时清除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闲置盆罐容器、废旧轮胎等。而对于水养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等,应做到2~3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此外,在早晚外出游玩期间,尽量不要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过久。如果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防蚊水,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少用于耳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四种“驱蚊花”:

茉莉花:清雅宜人,置于室内能使蚊虫避而远之。

七里香:花期可到11月,开五瓣的小白花,具有不错的驱蚊效果。

夜来香:于夏秋的傍晚、夜里开花,如满天繁星,飘出阵阵扑鼻浓香,可达到驱蚊的效果。不过,夜来香花香浓烈,置于室内易引起身体不适,建议植于窗户下面或者门口。

逐蝇梅:有“驱蚊七变花”美誉,花朵初开时常为黄色或粉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橘黄色或橘红色,最后呈红色。其枝叶与花朵会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对人体无害。

不过,专家也提醒,花卉夜里会排放二氧化碳,不宜置于卧室,建议植于窗外、阳台或庭院处,花香过敏者也要特别注意。另外,预防登革热除了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外,应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以及通过饮食均衡、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登革热防治常识

1.如何预防登革热小常识
一、蚊虫孳生地处理。

翻盆倒灌,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换水一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涮容器内壁,花盆垫盖不留积水,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 二、消灭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化学杀虫剂可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喷雾进行空间喷洒灭成蚊;室内用市售杀虫剂喷洒阴暗墙角、衣柜背面进行杀成蚊。 三、做好个人防护。

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衣裤,或在皮肤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扩展资料: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 其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

由于本病系由蚊子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少数表现为双峰热);“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及疲乏等症状;“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出血倾向;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血小板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多少?。
2.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高温多雨的天气适宜蚊虫孳生,降雨导致的各类小积水更是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的最爱繁衍之地。市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行动起来,科学预防登革热。

一、蚊虫小知识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在白天叮人,尤其是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二、家居环境注意清积水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伊蚊最喜欢将卵产在干净的小水体内,因此,雨天过后,小伙伴们要注意查找家居周围的小积水并及时清理,让伊蚊没有滋生之地。(一)房前屋后各个角落:请马上清扫除积水。

(二)阳台上的闲置容器:请及时倾倒积水,并将这些盆盆罐罐翻过来。(三)家中水池和水养植物:庭院喷水池等应往水里投放杀虫缓释剂;水养植物要赶紧换水,并同时认真冲洗植物根部。

(四)家中饮水机水盘、花盆底托等各类积水容器:请定期清理积水。要定时清理家居内外各种小积水,如每日清洗花盆底托,定时为水养植物换水洗根,倒置各类闲置容器等措施。

三、户外活动注意防叮咬市民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要注意在皮肤 *** 部位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避蚊胺)的驱避剂。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

●不要让宝宝自己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3.如何预防登革热小常识
第一部分:家居及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长周期 15 天,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 3个阶段大约 7~10天,必须生活在水中,一旦离开水,伊蚊的生命链被打破,无法繁衍后代。因此,防蚊、灭蚊的重要工作,就是清理积水,消除孳生地。

(一)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每5 ~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

(二)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每 5~7 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

(三)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一次。

(四)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

(五)花盆底盘要保持干爽。

(六)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 5~7 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七)废轮胎要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八)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九)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要定期清理。

(十)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十一)清除周围废弃的盆、罐、瓶等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十二)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二、消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注意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的地方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三、个人防护

(一)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的,应装置蚊帐或其它防蚊设备。

(二)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三)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或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驱避药物。

第二部分:预防登革热知识

一、登革热的由来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于 1779 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二、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传播的媒介主要是伊蚊,人被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人,引起发病。

三、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病人多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24~36 小时内可达39度~40度),伴有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病人有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部、颈部、胸部发红,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人发病后3~7天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皮疹,有痒感,部分严重病人可出现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和休克。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要尽量减少蚊子的孳生地,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室内防蚊灭蚊: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种植花卉盆景的存水,定期每周换水,提倡改用湿沙种植万年青、富贵竹或将花瓶口密封;可积水的容器不露天堆放,防止积水生蚊;喷洒灭蚊药,身上擦花露水,还可使用防蚊纱窗、纱门、纱网,睡前放蚊帐防蚊。也可摆放一些花卉如茉莉花、杜鹃花、万寿菊、薄荷等也有驱逐蚊虫的效果。

(二)室外防蚊灭蚊:在主要孳蚊的地方如污水沟、废水塘、下水道、建筑工地采取填平、覆盖、密封、清疏方法杜绝蚊虫孳生。还可用倍硫磷、杀螟松等化学杀虫剂灭蚊。

(三)温馨提示:夏秋季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请各位居民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除蚊子孳生地,有高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4. 怎样预防登革热呢
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杀灭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刺。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 灭蚊措施主要有: 一、消灭蚊幼虫:发动学生、家庭妇女,家家户户齐动手,倾倒盛养富贵竹、万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积水,清洗根部,3-5天换水一次。

在花盆假山中放养鱼,吞食蚊幼虫。 大面积积水可加入汽油,使幼虫窒息死亡。

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 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二、消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

喷杀的地方是房屋阴暗处,窗帘布、墙裙等。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目前可采用下列几种: 1、敌敌畏: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速效,迅速杀死成蚊。对人畜有毒性。

使用时须小心,注意安全。 2、三氯杀虫酯(7504):对人畜毒性低,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见效慢,但保持时间长,7~10天仍有效。

可与敌敌畏混合使用,比例为4:1或3:1,其优点是速效且持续时间长。
5.登革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分布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

灭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截止2011年,尚无疫苗可以防治该病,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防治登革热,正确观念不可少

防治登革热,正确观念不可少 近来登革热疫情仍紧绷,防蚊产品成为民众必备用品,但市面上防蚊产品种类众多,甚至还有不少DIY产品,到底要如何选用才能达到最强的效果及最佳的保护?此外,登革热快筛已纳入公费,并成立4家登革热应变医院;万一罹病了,该如何治疗与照顾?这些都需要认识与了解。 「防蚊」和「杀蚊」大不同 台湾皮肤科医学会说明,首先要先了解「防蚊」跟「杀蚊」不同,「防蚊」是减少蚊子接触到皮肤的机会,而「杀蚊」则是具有杀害蚊子的功能。前者主要是利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性的方式让蚊子产生趋避效果;而后者主要则是利用能破坏蚊子神经细胞膜稳定性的物质,使其神经麻痹造成死亡。某些防蚊物质经过卫生单位许可后是可以用在皮肤上,然而杀蚊物质主要是被当做环境用药或农药使用,不建议接触皮肤。

想有效「防蚊」有两种作法:物理性遮蔽、化学性趋避。

◎物理性遮蔽:像是避免于黄昏之后到?明间外出;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外套及长裤,且最好上衣袖口及裤子下?具有束口设计;穿衣时将上衣扎入裤内,并着浅色袜子包束裤子下?,都可以防止蚊子钻入叮咬;家居门窗使用纱门、纱窗并于睡觉时使用蚊帐…等。

◎化学性趋避:在皮肤 *** 处涂抹或喷洒具有化学趋避能力的防蚊液(乳或喷雾)加强防蚊效果。

不可不知的「防蚊产品」 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指出目前市面上可用于人体皮肤之防蚊产品,主要分为「具药品许可证含DEET的产品」以及「不具有药品许可证含植物精油及植物油的产品」。

前者主要含有DEET(N,N-Diethyl-meta-toluamide╱敌避╱待乙妥╱避蚊胺)成分,列属为药品管理,上市前须经审查并取得许可证。此成分可影响蚊子嗅觉,进而减低其叮咬皮肤的机会。使用10%以上的药剂涂布于皮肤上通常能够保护2小时;20%以上可保护4小时;30?50%的浓度则可以保护6?8小时。建议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疫情时期及所处环境蚊子较多的地方,应优先选用此类产品。购买时可检视其产品包装上是否具有卫生福利部核准字号(卫署药制字第○○○○号、卫署药输字第○○○○号)。其核准适应症为「驱除蚊、苍蝇、蚤、蝨、水蛭等害虫叮咬」。

后者常见添加的植物精油包括:香茅、柠檬胺、尤加利、樟树、茶树、薰衣草、猫薄荷、柚皮、橙皮…等,而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及麻油两种,这些外用品均属于一般商品,不能标示或宣称疗效。也就是说市面上的草本防蚊液、防蚊精油、防蚊贴片及防蚊手环…等产品,其防蚊效果及安全性并未经台湾卫生单位确认,其效能通常比较不明确,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也还有待确认。

防治登革热,正确观念不可少 做好环境孳清与个人防蚊措施 疾管署指挥中心提醒,民众如经确诊感染登革热,请遵照医师指示服药、多补充水分,尽量在家休息;发病后5日内,应避免被蚊虫叮咬,以减少病毒借由蚊虫散播;并做好防蚊措施,包括家中装设纱窗纱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睡觉时挂蚊帐、使用电蚊拍(蚊香仅具驱蚊效果)、必要时使用卫福部或环保署核可的防蚊药剂。

现为登革热流行期,清除病媒孳生源才是防治登革热最根本的方法,民众应主动清除户内外积水容器并定期巡查,以降低感染风险;如有发烧、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关节痛、出疹等登革热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旅游或活动史,以利及时通报与治疗。

登革热快筛纳入公费,成立4家登革热应变医院 为因应南部登革热疫情,卫生福利部发表声明,NS1快筛试剂由健保代办,只要60岁以上且符合登革热病例定义、经诊治为中度(B级)以上、发病7天内,且居住于台南市、高雄市与屏东县民众,都符合公费登革热快筛的资格。居住于南部三县市以外,但有国内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活动史的病患,经医师判定需进一步检验的民众,也同样符合公费快筛资格,以民众不需付费为原则。经诊治为登革轻症(A级)病人,经诊治及卫教后,请在家自主健康管理。

此外,卫生福利部已协调卫生福利部立台南医院、台南市立医院、台南市立安南医院、高雄荣总台南分院4家医院,作为登革热应变医院,并各规划一区病房、专责收治,将视疫情逐步调整。民众若经诊治为中或重度(B、C级)登革热病人,请依照院方调度就医。

防治登革热,正确观念不可少 听从医师建议,多补充水份 疾管署表示,登革热感染初期会有发烧、头痛、肌肉或骨头酸痛等现象,部分患者会感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也是常见症状,上述症状都容易使病患因水分流失处于缺水状态。多数人感染初期补充水份并多休息,可以自然痊愈,但部分病患,尤其是曾感染过其他型别病毒,又感染到目前流行的第二型病毒,或是年纪大、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都是引发登革热重症的高危险群。虽然引发重症确切的因素尚未完全明了,但多数研究显示,病患因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内的水份(血浆)渗漏至血管外,导致休克与后续的并发症,是造成重症与死亡的重要原因。

登革热病程可分为发烧期、关键期与恢复期,病患水份(血浆)渗漏的状况,多数发生于即将退烧,如发病后3?7天间,如处置得宜,没有引发其他并发症,这种现象通常只会持续1?2天,接着会自行恢复。因此这段关键的血浆渗漏期,提供病患足够的水份、矫正体内的缺水状态,是登革热治疗的重点。医师如评估病患身体状况许可不需要住院,可卫教民众回家后多喝水,并请民众留意是否出现警示征象,一旦有持续呕吐、严重腹痛、呼吸困难、出血、四肢冰冷湿黏或意识状态改变等,必须马上回医院接受治疗。

网路上也出现民众分享治疗偏方,如喝红芭乐汁或顺势疗法等。疾管署提醒,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及疫苗可用,这些治疗偏方也未经临床试验证实对登革热治疗有效,请民众勿轻易尝试,如怀疑感染登革热请务必就医,并听从医师建议治疗、服药,多补充水份,以确保自身健康。相关资讯可参阅疾管署全球资讯网(:cdc.gov)或拨打国内免费防疫专线1922(或0800-001922)洽询。

登革热进入高发期,小心蚊子叮叮叮,预防措施看仔细!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3.登革热的潜伏期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4.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如被蚊虫叮咬,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突发高热: 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 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 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 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治疗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较低。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5.如果确诊为登革热,需要隔离吗?

? 如果确诊为登革热,需要在医院防蚊隔离治疗,以免经蚊子叮咬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隔离时间一般为5天左右。

?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 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6.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灭蚊

蚊子喜欢干净又静止的积水滩,在城市里有大量静水,水坑、花盆、桶、油漆罐……这些都可能成为登革热蚊子繁殖的场所。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

1.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时,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

2.在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抹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驱避剂应涂抹在防晒霜外层;

3.选择配备有空调或纱门、纱窗的旅馆或住所;

4.睡觉时宜挂蚊帐或使用防蚊剂;

5.及时清空小型积水容器(如水桶、花瓶、花盆、轮胎等)中的积水,观赏性水生植物勤换水并注意容器内壁的清洗;

6.避免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必须前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来源/温州市人民医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82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