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百日咳的鉴别诊断(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祝由网 2023-12-13 01:44:52

百日咳的鉴别诊断

痉咳期诊断容易。病程早期,凡有下列情况者均应予注意:①咳嗽日渐加重,夜间更甚;②当地百日咳流行或有与百日咳患者接触史;③咳嗽虽重,但不发热且肺部及胸片无阳性发现;④白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数增高较明显者。应鉴别的疾病如下。

(一)支气管炎与肺炎 有时也可痉咳,但多在起病几日内即可出现,咳后无鸡鸣样吸气声;肺炎患儿多有发热,无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肺部有中细湿罗音,胸片有肺部炎症。

(二)气管、支气管异物 有异物吸入呛咳史,起病突然,虽有阵发性痉咳,但无鸡鸣样吸气声。

(三)肺门淋巴结结核 肿大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尤其是气管分叉处,可引起类似百日咳的阵咳,但无鸡鸣样吸气声,还可根据结核接触史,胸部X线检查等鉴别。

(四)百日咳综合征 本病临床症状酷似百日咳,可分离到1,2,3,5型腺病毒、副百日咳杆菌或衣原体等,但无百日咳杆菌。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肺结核的临床与X线表现常与多种非结核性肺病相似甚易误诊必须强调认真根据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X线片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尚需动态观察审慎鉴别   一.肺癌  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二.肺炎  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则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肺脓肿  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四.支气管扩张  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有助确诊  五.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支症状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  六.其他发热性疾病  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应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发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以上所举仅是少数主要的常见疾病在具体鉴别时既需要全面掌握与分析患者具备的肺结核的诊断依据又应熟悉此类易被混淆疾病的特点尽量做到检查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认真动态观察与严格对比与判断

什么是气胸,怎么治疗?

分类: 医疗健康 >> 内科
解析:

气胸

【概述】

气胸(pneumothorax)指胸膜腔内蓄积有气体。从早产婴到少年儿童均可见。可为自发性气胸或继发于疾病、外伤或手术后。

【病因及发病机理】

当胸膜腔和外界大气有交通时如胸廓外伤或手术,空气经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空气从气道或肺泡逸入胸膜腔均可造成气胸。

自发性气胸原因不明,较常见于青年及年长儿童,容易复发,有报告复发率高,约有1/3-1/2病人在同侧再次自发气胸。偶可呈家族性。

继发性气胸多发生于下列情况:①穿通性或非穿通性外伤,由于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小儿胸外伤多发生于车祸或自高处摔下。外伤伴有肋骨骨折及穿通性损伤累及脏层胸膜时多伴有血胸。②各种穿刺如胸膜穿刺或肺穿刺时,针灸时进针太深均可引起气胸发生。③手术后可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伴发气胸。④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如部位过低穿破胸壁时。⑤机械通气特别是终末正压比间歇正压更易引起气胸。近年来国外由于用机械呼吸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他肺疾患愈益经常,故新生儿发生气胸者有增多趋势。那些有广泛肺泡损伤伴肺顺应性变严重减低的新生儿,用人工机械通气最易合并气胸。同时空气进入纵隔引起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严重者同时合并腹腔或心包积气。⑥呼吸道严重梗阻时(如新生儿窒息、百日咳、气道异物吸入、哮喘等)也可使肺组织破裂发生气胸。⑦继发于肺部感染之气胸,最多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又可继发于肺脓肿,肺坏疽,都是由于感染致肺组织坏死穿破脏层胸膜发生气胸或脓气胸。⑧继发于肺弥漫病变如粟粒性肺结核(图20-20),空洞性肺结核,郎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先天性肺囊肿等病。北京儿童医院曾见1例先天性肠原性肺囊肿(胃重复畸形)由于溃疡破溃,与肺及胸膜相通,引起双侧气胸(图24-25)。⑨偶见气胸并发于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儿成骨肉瘤、肺结核等。⑩吞咽苛性药物可致食管溃烂使空气逸入胸腔。

如支气管裂口处形成活瓣机制,空气能吸进胸腔而不能排出,形成张力性气胸,在整个呼吸周期胸腔内压力均高于大气压,对心肺功能影响极大,不只有严重通气障碍,更因正压传到纵隔引起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由于有严重缺氧及休克,张力性气胸属小儿严重急症,应立即正确诊断及治疗。

【临床表现】

气胸症状及体征依胸腔内气量大小及是否张力性而异。多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窕??鱿趾粑?涌旒熬狡龋?蛉毖跣《?砬榛炭植话病?

婴幼儿气胸发病多较急重,大都在肺炎病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小量局限性气胸可全无症状,只有X线检查可以发现。如果气胸范围较大,可致胸痛、持续性咳嗽、发憋和青紫,出现呼吸减弱,胸部叩诊鼓音及病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如果用两个钱币在背上相击,在胸前听诊可闻空性响音。如果支气管瘘管继续存在,呼吸音可成空瓮性。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为张力性气胸时,可见肋间饱满,膈肌下移,气管与心脏均被推移至健侧,同时气促加重,严重缺氧,脉甚微、血压降低,发生低心博出量休克,都是张力性气胸所致的危象。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不难。X线正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可见萎缩之肺边缘即气胸线,压迫性肺不张的肺组织推向肺门呈一团状。气胸部分呈过度透明,不见任何肺纹理,但在新生儿气胸可位于前及内方而将肺组织推向后方。后前位照不见气胸线,或仅在肺尖可见肺外缘有少许气胸影像,而气胸呈一透明弧形影,凸面向外,在透亮弧形圆边外,可见到致密的萎陷肺阴影。张力性气胸时可见气管及心脏被推向健侧,横隔下移(图24-26)。新生儿气胸有时诊断困难,用透光法可查出患侧透光度增加以协助诊断。

气胸应与肺大泡,大叶性肺气肿,先天性含气肺囊肿或横隔疝相鉴别,可参阅各该疾病专节。

【治疗说明】

小容积的气胸如气胸占胸腔容积不到20%,不治疗经过1~2月空气即自行吸收。大容积的气胸可吸纯氧1~2小时造成胸膜腔及血液的氧梯度差增大,有利于气胸吸收。气胸量较大引起呼吸困难时,应行胸腔穿刺抽气急救,然后采用闭式引流。对于张力性气胸如果一般闭式引流仍不能奏效,则可施行胸腔连续吸引法引流。当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时,吸出空气不宜太勤,以便瘘管早日愈合。

【预后说明】

预后依病因有否支气管胸膜瘘及是否张力性气胸而异。限于局部的气胸,空气能逐渐吸收。大量的气胸如能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皆可治愈,唯张力性气胸属重危急症,处理不当可致死亡。有支气管胸膜瘘时气胸或持续日久或合并脓胸,预后较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82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