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治疗
(1)急惊风
治法 醒脑开窍,熄风镇惊。以督脉及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印堂 合谷 太冲
配穴 热盛者,加大椎、十宣;痰多者,加丰隆;惊恐者,加神门;口噤者,加颊车。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方义 水沟、印堂能醒脑开窍。合谷、太冲相配,谓开四关,擅长熄风镇惊。
(2)慢惊风
治法 健脾益肾,镇惊熄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印堂 气海 足三里 太冲
配穴 脾肾阳虚者,加神阙、关元、肾俞;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肝俞。
操作 水沟、印堂、太冲用毫针泻法,气海、足三里用补法。配穴用补法;脾肾阳虚者,可施以温和灸或隔盐灸或隔附子饼灸。小儿不合作者也可不留针。
方义 水沟、印堂可醒脑开窍。气海能益气培元。足三里补脾健胃。太冲平肝熄风。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脾。急惊风毫针刺用强刺激,慢惊风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婴儿惊厥的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变其次是惊厥。除非是表现为呼吸暂停的惊厥,通常惊厥过程中不用止痉,因为一般它们是自限性的,很少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功能。
如果血糖低应给予10%葡萄糖2ml/kg静注;如果有低血钙,给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含18mg/kg)(注意:给予葡萄糖酸钙的速度不能超过50mg/min,同时作连续的心脏监护)应避免渗出血管外,因为会引起皮肤腐蚀,如果有低血镁给予50%硫酸镁0.2ml/kg肌注。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惊厥感染。
在确定新生儿惊厥原因检查开始后应立即针对惊厥本身治疗。选用苯巴比妥,给予负荷量20mg/kg静注如果惊厥未停止,可每15分钟给予5mg/kg直至惊厥停止,或最大用量40mg/kg已给予维持治疗在12小时后开始。剂量从3?4mg/(kg.d)起,根据临床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可增加至5mg/(kg.d)。苯巴比妥必须静脉给药,特别在惊厥反复发作或长时间发作时当惊厥控制后,苯巴比妥可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的有效治疗浓度为15?40?g/ml(65-170?mol/L)。
如果需要第2种药物可用苯妥英,负荷量为20mg/kg,在新生儿唯有用静脉注射才有效,应分成2次(10mg/kg)缓慢静脉注射,以防止低血压和心律紊乱。新生儿苯妥英中毒的体征很难发现持续的高浓度将是有害的。如果能测血浓度,危险性就会减少维持量从5mg/(kg.d)开始,分2次使用,根据新生儿惊厥临床症状和血浓度进行调整苯妥英的有效治疗血浓度为10?20?g/ml(40?80?mol/L)。
对使用抗新生儿惊厥药的婴儿应予以密切观察药物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而呼吸骤停将比惊厥本身更危险,抗惊厥治疗必须持续至惊厥控制和以后发生惊厥的.危险减少为止。
婴儿惊厥的类型 1、微小发作:较其他类型常见,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可表现为呼吸暂停、眼球偏斜、眼睑抽动、口唇颤动、吸吮吞咽、瞳孔散大、有时伴有异常的哭笑,或只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则伴有肢体的踏车、跨步、游泳等动作。
2、多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发作中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长时间的局灶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如一侧肢体或指(趾)的轻微颤动或强直,肢体的奇特动作,如上肢的摆钟样动作、双下肢的踩踏板样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本型以早产儿多见,常提示有器质性脑损害。
5、肌阵挛性惊厥:本型临床上少见,常提示弥漫性脑损害,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脑电图常无特殊形态的异常。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种疾病严重时是会威胁到儿童的性命安全的,所以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惊厥有什么偏方吧。
惊厥的治疗偏方
1,搐鼻疗法,通关散吹鼻取嚏,以止惊开窍,若牙关紧闭可用生乌梅一个搽牙。
2,药浴疗法,银花20克,薄荷15克。用先将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然后蒸馏收集药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一小时,浸液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再加蒸馏水100毫升,用以重点擦洗曲池,大椎,风府及腋上。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发热所致高热惊厥。天麻,朱砂各3克,乌蛇肉酒浸5克,白矾,青黛各6克,麝香1.5克。上药共研细末为散,储瓶密封备用。使用时,每次取本散6克,桃枝(枝叶)1握,加清水适量煎10沸,待温用毛巾蘸药水外洗前胸,腹,头面及四肢,每日一次。清热息风,开窍护脑。适用于惊风及伤风不治,渐传风证、僵仆等证。
3,刮痧疗法,背部刮大椎至胃俞区域,头部刮百会穴,手部刮内关与合谷穴,足部刮太冲穴。急惊风者,加刮人中,大椎,曲池,丰隆穴。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先刮背部,后刮头与手足部,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为宜。
4,脐疗,1,雄黄15克,砂仁2克,栀子5个,冰片0.2克,共压细粉。麝香0.2克。先将麝香粉放入脐中,再用鸡蛋清调药粉成膏,外敷脐部,涂药直径为6厘米,常规法固定。主治急惊风,2,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胆南星各9克,犀角粉,朱砂各3克,牛黄1.5克,冰片,麝香各1克,共研细粉。取上药3克,水调成膏涂脐,常规固定。主治急惊风。3,芙蓉叶30克。上药捣烂敷脐,常规固定,主治急惊风。4,蚯蚓2条,麝香0.2克。上药共捣烂敷脐,常规法固定。主治急惊风。5,嫩芙蓉叶20克,鸡蛋一个。芙蓉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脐上,冷则更换。主治急,慢惊风。
惊厥的缓解方式
1、及时止惊厥:家长可用拇指尖紧压患儿的?人中穴?(鼻唇沟中上1/3处)及?合谷穴?(手背部的虎口处)。
2、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注意将儿头部颈部后仰并偏向一侧,以免口中的呕吐物如食物和糖果堵塞咽喉,如有则应及时从口中取出,防止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发作时不要喂药,以免吸入气管。
3、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对已长牙的患儿要防止惊厥时咬伤舌部,家长可用干净的手巾或者医用纱布裹住筷子或者牙刷把,放在孩子的上下牙齿之间,但在牙关紧闭的时候不可强行塞入,以免损伤牙龈及口腔黏膜。惊厥时也不可强行按压小孩的肢体,以免发生骨折,但要防止坠床。
4、高热降温:当腋温高于38.5℃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房间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可采用屋里降温法。
5、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惊厥的饮食护理要点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惊厥发作时切忌喂食物;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
2,急惊厥外感风邪时,饮食清淡素食。高热时以素流食或素半流为宜,热退止惊后酌情以软饭或普通饮食。高热惊厥时或温病惊厥后,夏季给以西瓜汁、番茄汁,冬季以鲜橘汁、苹果泥;痰多时以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3,慢惊厥
(1)脾虚肝亢者宜食补脾平肝之品,如茯苓饼,银耳汤,乌梅、麦冬泡水饮,忌食温热动火之品,食疗方:山药茯苓粥。
(2)脾肾阳虚证者平时加强饮食调补,宜健脾温肾,易于消化之品,如各种新鲜蔬菜、山药、龙眼肉、红枣等,食疗方:枸杞桂圆粥。阴虚风动者可食百合、银耳、甲鱼等,食疗方:银耳羹。
患儿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猜你喜欢:
1. 宝宝生病前六大征兆
2. 引起小儿抽搐的原因有什么
3. 引发幼儿急疹的原因
4. 儿科门诊常见疾病
5. 抽搐的原因及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8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腹泻可用米汤补充体液
下一篇: 哪些人不宜喝枸杞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