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瘦人多火”,多的往往是虚火。瘦人多见肾阴虚但精气足,易生阴虚火旺的现象,因此瘦人多行动敏捷好动,有时容易亢奋冲动,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易患失眠,口腔溃疡等。另外形体偏瘦的人往往性子比较急,容易动怒,易导致肝火旺盛,使得身体阴阳失衡而“上火”。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在中医中可以根据脏腑学说分为四类,不同的类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火。
(1)肺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适。西医认为为缺乏维生素B2的表现,可服用维生素B2或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推荐冰糖煮梨水,放些银耳、莲子、百合,既好喝又可滋阴降肺火。
(2)胃肠积热型
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臭、便秘。在症状不重的情况下,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较重时可以用保和丸,食疗可以吃一些黄瓜、苦瓜等。
(3)肝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目视不清、眼干、耳鸣、眼里分泌物多。用龙胆泻肝丸治,食疗可以吃一些荠菜、油菜或者西红柿。
(4)心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情绪急躁,失眠,口舌生疮。瘦人心火旺盛多是由于阴虚心肾不交,可以用三黄片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平时可以采用竹芯煮水喝来降心火。
饮食方面,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尤其要忌辣椒,葱、蒜等,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海参、银耳等。而阴虚往往生内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春天温度非常的适宜,但是天气还是非常干燥的,很多人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那么春季上火怎么办呢?春季为什么会上火呢?中医按摩去火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很多人春天都会有上火的症状,而且还一时好不了,这可怎么办呢?不要担心,中医有办法帮大家解决的哦。
春天为何容易上火
首先,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也?苏醒?过来。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出现春燥。易出现急躁、上火等反应。
其次,春分后白天时间变长,而且夜间气温升高,所以很多人不会像冬天一样早睡,导致作息时间改变,生活不规律,加之工作上的压力,容易引发肝火。
最后,有一部分春天到来的时候,还依然是冬天的饮食习惯,像爱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温补的食物,这时候再加上春捂太过等一些习惯,就会出现阴阳失调,内积燥火。
从中医上讲,肝脏具有升发调达、储存血液、舒畅情致的作用,与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相对应。所以,春季上火多为肝火。
上火了怎么办
上火分为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肾火好几种。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降火?,食疗可以说有着独特的效果。
1、心火
表现症状
心火旺是一种心理表现。它分为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方法
莲子汤:准备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边煮边搅,至沸,晾凉即可,吃莲子喝汤。也可以加点百合、银耳、龙眼、桂圆肉、红枣、糖桂花等调成不同的莲心汤。饮后能理气、清凉。
2、肝火
表现症状
身体上部有热或上冲性特点,表现为头晕、面目红赤、红潮难退、易暴怒、口干舌燥、口苦(臭)、头痛(晕)、眼干、睡眠不安、舌苔增厚等。更甚者会晕厥、呕血等。
食疗方法
猪肝汤:猪肝50克,菠菜50克,植物油13克,精盐2克、葱、姜末5克、料酒3克,共煮至肝断生即可,不要煮老,以免影响口味,吃肝喝汤。具有补肝养血、去除毒素的功效。另外也可以和菊花一起炖汤,同样具有降肝火的作用。
3、胃火
表现症状
同样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硬等。
食疗方法
绿豆粥:石膏粉30克(切忌过量),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绿豆既有清热解毒、降火去燥的功效,又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款营养价值较高的健康食物。
4、肺火
表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食疗方法
沙参麦冬汤: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用水一升,煮至400毫升即一半偏少即可,每天喝两次。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将其合为一体就有生津润燥的作用。
5、肾火
表现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食疗方法
枸杞菊花茶:每次用杭白菊、枸杞各10克加入大茶壶内,加入热开水,10分钟后便可饮用。枸杞对于养精益气,温热滋补有很强的功效。菊花则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但一定要把握用量,不可过量食用,否则会损伤整体,肾火不降反倒使人上火。
除了食疗,还需做到
1、多吃清热降火的果蔬
如梨,香蕉,苹果,葡萄等水果,以及芹菜、花菜、豆芽、冬瓜、苦瓜、莴苣、莲藕、白菜等蔬菜。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晚上11点之前睡着
熬夜会造成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脏腑机能便会失调,引起上火。所以不要熬夜,按时休息。
3、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比如早晚跑步、撞背、练深蹲等,运动具有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可有效降肝火。
4、每天尽量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
烦躁、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致使肝气郁结。因此必须学会制怒,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肝气才能舒达。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尽快将肝火熄灭。
按摩四穴位灭春火
1、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灭火的中药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决明子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的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着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着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春季上火的文章,看完之后,你是不是知道了,春季上火的原因,以及上火应该怎么办了啊。我觉得,上火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爱吃辣椒等。
春季到了,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肿痛、嘴角糜烂、咽喉干痒、口鼻干燥、便秘等“上火”症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季容易上火的原因,以及如何“降火”?
“上火”是民间的俗称,又称“热气”,是常用来描述如嘴角糜烂、舌尖长泡等一系列现象的一个词汇,代表的一类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容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加之,早春气候相对干燥,天气变化无常,人体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差时,体内新陈代谢难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就容易上火。春燥上火其实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状。
1、冬令 进补不当 引起的上火。冬季,很多人会为了改善体质进行不同程度的进补,比如食用阿胶、红枣、人参、鹿茸等。持续进补时间长达1~2个月左右,尤其服用膏方的时间更长。如果补益不当或补益太过,在春季时就会出现"上火”现象。
2、春节期间, 餐桌上油腻荤腥、煎炸熏烤的食物 让人大饱口福,加上各种炒货,也为春季“上火”埋下了隐患。此外,节日期间,很多人作息不规律,熬夜玩乐,导致晚上阳不入阴,体内阳气上浮而“上火”。
3、 阳气升发引“上火”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于肝,主升发。春季万物生发,大自然开始阴消阳长,人体阳气也相应上升。人体五脏中,肝属木,在春季时功能较其他季节更活跃。此时,本身肝火、心火偏盛者,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以及被迫或喜欢经常熬夜的人等,春季容易阳气过度升发,岀现各种"上火”表现。
4、春季雨水相对增加, 细菌、病毒易滋生繁殖 。同时气温变化较大,乍暖还寒的气候容易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诱发呼吸道不适,引起疱疹、咽痛、咳嗽、口腔溃疡等“上火”病证。
事实上,"上火”涉及的病证十分广泛,不能简单地用清热泻火处理,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预防和缓解。
1、肝火型
传统中医学认为,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春季属木,木遇春而旺。春季往往容易肝火过旺,比如身边有一些人就是爱发无名火。肝火过旺也称肝火亢盛或阳亢, 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眼结膜充血、容易发脾气、头晕目眩、头痛头胀,胸胁灼痛、小便量少颜色发黄、大便燥结、睡觉不安稳或多梦,甚至出现耳聋耳鸣的症状 。肝火犯肺为木火刑金,可出现咳嗽,肝火犯胃,则可出现胃痛等。
肝火多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关, 多因自身精神压力过大,内心长期处于焦虑、情绪失衡 而引起。中医认为,情志抑郁或过激容易导致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或郁久化火。
因此,降肝火特别要重视调整情志、缓解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肝。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不能过于激动,避免发怒。
可选用玫瑰花、佛手等泡茶喝,以疏肝解郁;用罗布麻叶、菊花、决明子、天麻等煮水或煲汤喝,缓解头痛头胀、眼睛酸涩充血、大便干硬等。
2、心火型
中医称心脏为“君主之官”,除控制全身血脉气血的运行外,还支配人体的精神、思维、意识等活动。
心火,本身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太旺过盛,且心开窍于舌, 常表现为心烦急躁、面红口渴、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肌肤疮疡等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失眠多梦、舌红少苔、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舌尖起泡,小便短黄灼热,舌尖红绛,苔黄、心烦易怒等。
心实火可以用莲子芯、竹叶等泡茶或煮粥,食用苦瓜、或生地、麦冬做成药膳 ; 心虚火可用百合、银耳、玉竹、莲子熬粥或汤如银耳百合玉竹汤,也可用黄连泻心汤 。
对 伴有失眠的人群,推荐百麦安神饮 :小麦、百合各25克,莲子肉、首乌藤各15克,甘草6克,大枣2个煎汤代茶饮。有益气养阴、清热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心烦易躁、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多汗等症。
3、胃火型
胃火即是胃热。主要与酗酒、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及油炸重口味的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主要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不成型、便秘、牙龈肿痛、食欲不佳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食欲不振、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胃部灼热、口干口臭、烦热喜欢吃凉的食物、牙龈肿痛、有时会起溃疡、大便干硬 等。胃实火可吃海带根、西瓜;或用黄芩、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胃虚火可用梨汁、甘蔗汁等。
这类型的“上火”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少吃辛辣重口味的食物,戒烟限酒,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畅通。
出现牙痛、口气严重者可选用石膏水煎,过滤去渣取清液,加绿豆、大米等煮粥食用。
便秘的人可选蜂蜜决明子茶缓解,适当吃一些坚果如杏仁、松子、芝麻等以润肠通便;还可喝一些酸奶,配以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4、肺火型
肺火多因感风受寒,或因吸烟酗酒,或因劳累过度而诱发,又因肺开窍于鼻导致喉痛、咳嗽、痰稠、发热、气粗等症状。 肺实火通常伴随感冒,有咳黄痰、咽疼、口渴、大便干燥,喜欢吃凉食的表现 ,肺实火可用鲜百合煮粥,或用罗汉果泡水喝; 肺虚火主表现为咽干不适、夜间口干、痰少而黏、五心烦热、久咳不愈,咳嗽无痰或少痰 。肺虚火又分燥热和虚热,燥热者干咳无痰,或有口渴,多发生在感冒发烧以后,可吃川贝蒸梨、秋梨膏。肺热阴虚者手脚心发热、盗汗,可用麦冬、天冬或西洋参等泡茶饮用。
肺火型可适当多食梨、百合、荸荠、白木耳、杏仁等凉性食物,如川贝炖雪梨可润肺止咳化痰。鼻腔干燥出血时,可冷敷额头、鼻梁以止血;缓解后,可用白茅根或藕节煮水代茶饮。
5、肾火型
肾火型多为虚证,常表现为 头晕目眩、脸红潮热、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夜间盗汗、手足心热、频繁遗精等 。可选用女贞子、桑葚、山萸肉、生地、龟板等煮水煲汤食用,如枸杞甲鱼汤有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的作用。此外,还应适当节制性生活。
总之,无论哪种类型的"上火”,都应少吃煎炸、烧烤等食物,“降火”应结合自身体质和具体状况,不宜太过。如果吃得过"冷”,容易伤肠胃,引起胃痛、腹泻等。
春季是一个很容易上火的季节哦,很容易出现一些上火的症状,比如说肝火旺盛啊或者是口舌干燥等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哦。春季很容易上火,那么你知道一些上火的症状吗,应该如何去调理呢,来看看的介绍吧。
(1)肺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咽部的干燥、不适。西医认为为缺乏维生素B2的表现,可服用维生素B2或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推荐冰糖煮梨水,放些银耳、莲子、百合,既好喝又可滋阴降肺火。肺火旺盛的话可以吃一些莲子百合这样的滋阴润肺的食物效果是不错的呢。
(2)胃肠积热型:
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臭、便秘。在症状不重的情况下,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较重时可以用保和丸,食疗可以吃一些黄瓜、苦瓜等。
(3)肝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目视不清、眼干、耳鸣、眼里分泌物多。用龙胆泻肝丸治,食疗可以吃一些荠菜、油菜或者西红柿。肝火旺盛的话可以吃去肝火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的效果。
饮食方面,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尤其要忌辣椒,葱、蒜等,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海参、银耳等。而阴虚往往生内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饮食方面春季药注意比较清淡的饮食,这样的话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的作用和效果的哦。
关于春季容易上火的一些调理的方法,大家都了解了吧,经常吃这样的食物不仅可以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可以有缓解紧张情绪的功效,老少皆宜,这些食物相互搭配的话,具有补虚助消化的作用。是春季降火气的不二选择。
咱们国家是个“ 肝病大国 ” ,根据数据显示: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人有肝病。
《黄帝内经》称肝为“人体的将军”, 可抵御体内累积以及体外不断入侵的毒素 。
我们的肝脏,夜以继日的承担着 代谢和解毒的工作任务 ,一旦肝脏出现异常,身体就会呈现各种不适症状,长此以往, 各器官都可能受到毒素的攻击 。
中医认为“肝者,通于春气”, 春季阳气开始生发,肝气当令,是肝脏疏泄功能较强的时候 ,此时养肝应顺应其向上、向外、舒展等季节规律,可事半功倍。
有这些症状,该养肝了
春天万物生长、阳气萌发, 阳气生发的同时,就难免容易“上火” ;而肝气主升发,所以肝气遇到春天, 「应时而旺」就很容易肝火旺盛 。
特别是那些本就 肝气旺、脾胃虚 的小伙伴,到了春天,就更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
当出现这些情况,甘草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时调养,切莫“能忍则忍”,要知道平时不注意养护, 长此以往,肝脏将不堪重负 。
养好肝脏常做3件事
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护好我们的肝,除了要远离伤肝行为,更要顺从肝的特性去养肝。
1 保证睡眠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 按时就寝、睡眠充足就是在养肝血 。
晚23时-凌晨3点,是肝脏藏血的时间段 。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时,才可使肝血推陈出新,肝脏得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
所以, 养肝应在晚 22:30左右 睡觉 ,这样在晚23时正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我们还可以在睡前多做 「推搓两肋」 的动作, 肝经从两肋经过, 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 。
具体做法 :推搓时,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来回上下搓摩,每次做10分钟左右。
通过这样简单的手法, 能起到健脾、舒肝、解郁的作用 ,调理郁闷、堵心、心慌、胁痛等问题。
2 食绿养肝
饮食上, 要注意少酸多甘,多吃绿色蔬菜 。
中医认为,五色、五味与五脏是相对应的关系, 青色、酸味与肝相应 。
青为肝 ——多吃绿色蔬菜可以养护肝脏。如西兰花、黄瓜、菠菜、芹菜、青苹果等, 可促进肝气循环,舒缓肝郁 。
酸入肝 ——食酸有助肝之功,此时食用无异于火上浇油,故当省之,而甘入脾, 脾胃旺盛则可反克肝气,使其不至于过旺 。
因此, 春季饮食多以健脾为主 ,可选用大枣、山药、扁豆、瘦肉、鱼类、大麦、小麦等食物, 搭配新鲜蔬菜以疏肝养肝 。
3 茶饮养肝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 ,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 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
民间有 “饮茶养肝明目” 的说法, 茶中营养物质,能疏理肝气,解肝郁 。
春季肝气易旺盛上亢,尤其是脑力劳动、用眼过多者,常常出现 头晕口苦、头晕目眩、眼赤目干、急躁易怒 的情况。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9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鸡胸与漏斗胸病因学区别
下一篇: 三大健身微运动-轻轻松松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