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阴道干涩,灼热瘙痒或疼痛,带下量少或量多,伴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腰酸耳鸣,或烘热汗出,小便黄少或短赤涩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治法:滋肾益阴,清热止带。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
就是火气旺吧。 (二)下焦湿热的辨证施治
若下焦湿热,病在大、小肠及膀胱,当考虑淡渗与通导之法。
1.淡渗 淡渗法用于利小便、通阳以祛除湿邪。湿热病小便不利,常因湿热阻滞于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湿热阻滞,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涩滞不行,可用清利膀胱之品,以利水道。药如通草、茯苓皮、猪苓、木通、车前子、冬瓜子、冬瓜皮、滑石、寒水石、山栀等。但湿邪重浊,湿热最易弥漫三焦,使决渎无权而致上壅下闭,三焦皆困。肺为水之上源,上源闭塞,则下流不行。若症兼见胸满喘息、咳嗽而小便不利者,当加宣肺之品,如苏叶、前胡、杏仁、枇杷叶等。辛开肺气,佐以淡渗通利膀胱,即所谓“启上阖,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法。
2.导滞 湿热兼滞,除湿热见症外,舌苔黄厚,根部厚垢而腻,口臭,大便臭而不爽,脉濡滑而数,关、尺部尤甚。其气机为湿热食滞所阻塞,因此除祛湿外,必须加消食化滞之品,如保和丸、焦三仙、木香导滞丸、沉香化滞丸、香砂枳术丸等。润下、攻伐皆所禁忌。
总之,湿热病的治疗,应以化湿、祛湿、渗湿为主,切忌早投寒凉之晶,否则误治,湿未去而热反恋。治湿必先化气,“气化则湿亦化”。湿在上焦,则化肺气;在中焦,则运脾气;在下焦,则化膀胱之气。湿开则热随湿去,湿祛再议清热,非热重湿轻者莫用苦寒。
(三)治疗湿热病常用方法
1.芳香宣化法(上焦) 暑热之邪袭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
症见:头晕身热,周身酸沉乏力,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而滑,脉濡滑。
运用于湿温初起阶段,宜芳香宣化方法。
药用:鲜佩兰10g(后下),鲜藿香10g(后下),大豆卷10g,嫩前胡6g,川郁金6g,鲜菖蒲8g,白蒺藜10g,姜竹茹10g,制厚朴6g,川黄连3g,通草1g。
2.芳香疏解法(上焦) 暑热外受,表气不畅,湿阻中焦。
症见:形寒头晕,周身酸楚,身热,肌肤干涩,中脘满闷,恶心呕吐,腹中不舒,舌苔白腻,脉濡滑。
芳香疏解,退热定恶。
药用:佩兰叶12g(后下),广藿香10g(后下),陈香薷5g(后下),大豆卷10g,制厚朴6g,新会皮6g,制半夏10g,苦桔梗6g,枳壳6g,白蔻仁5g,煨鲜姜13g,杏仁10g。
另:太乙玉枢丹1g,研细末先服。
3.芳香化浊法(上、中焦) 暑热湿浊,互阻中焦,气机不调。
症见:身热泛恶,呕吐痰水,心烦急躁,两目有神,口干不欲饮水,胸腹中阵痛,大便欲解不得,舌白苔腻,脉濡滑而按之弦数。
以芳香化浊方法,定呕降逆折热。
药用:佩兰叶10g(后下),藿香6g(后下),厚朴6g,半夏曲12g,川连3g,佛手10g,大腹皮10g,煨姜3g,保和丸12g(布包),赤芍12g,焦麦芽10g。
另:上落水沉香末1g、白蔻仁末1g,两味同研装胶囊,分两次汤药送下。用沉香末以降其气逆,蔻仁末以化开湿郁,治若不当,即可转痢。
豆腐渣有腥臭味,瘙痒难忍,这是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就医治疗,并做妇检,检查白带常规、做个阴式B超或者电子阴道镜,再根据结果来看是否需进一步做其她方面的检查。
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反复发作,根据你的情况来看,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顽固性或经常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性传递也是导致复发的原因之一。女方有症状者至少有10%的男方患有霉菌性尿道炎,应同时给于合理治疗以防交互感染。
2、一定要完成医生规定的治疗疗程。对于大部分病人只要用药得当,几天下来检查结果会表现为阴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彻底好了。其实这时有些未被消灭干净的病菌正躲在黏膜下,等到下一次月经前后病人抵抗力差的时候,它又会跑出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阴道炎治愈,是要在连续3个月,每次月经后用7天药后,检查结果为阴性。
3、 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最好穿宽松的棉质裤衩,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用过的内裤、盆、毛巾等应用开水烫洗,并在阳光下晒干,平常也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4、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
5、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水洗。
6、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反复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使念珠菌生长旺盛,造成此病反复发作。
7、如果实在奇痒难忍,千万不要用手抓,以免造成感染,可以将维生素E胶囊剪开,用消毒圆头棉签蘸一些涂抹在阴道口,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也不是什么大病,治好后对你将来生育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偶尔一次经量偏少没有关系的,现注意以上我说的这几点,保持心情愉快,相信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后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经过治疗,仍需要在每次月经干净后去医院复查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化验,连续3次。如果此期间有1次又发现念珠菌感染迹象就不能定为痊愈,而属于复发或再感染,需要继续治疗。
第二,夫妻双方未同时接受治疗:女性患霉菌性阴道炎后,通过性生活可以将病原体传给丈夫,使丈夫也成为带菌者,约10%的男性可发生龟头包皮炎。如果仅女方治疗而男方未治,那么即使女方治愈也会被丈夫再感染,使念珠菌在夫妻双方间反复“传递”,女性的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出现。
第三,治疗期间未按规定换洗消毒内裤、毛巾,也可以成为念珠菌再感染的原因。
第四,人体自身就可以是念珠菌的携带者,存在于肠道中的念珠菌感染阴道时即能引起霉菌性阴道炎,例如平时卫生习惯不良,大便后擦拭外阴时总是由肛门向尿道方向擦,就可能将肠道中的念珠菌带入阴道,反复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因此,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时应该同时口服用药,以消灭肠道念珠菌。而且,患者要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第五,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反复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使念珠菌生长旺盛。对这类病人应该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或治疗后给予抗霉菌药物进行预防。
第六,糖尿病患者反复发作霉菌性阴道炎是因为其阴道内酸度增加,以及长期尿糖,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治疗糖尿病是减少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关键。
第七,不讲究卫生,内裤与袜子同洗。虽然因足癣传染而引起霉菌性阴道炎者极少,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引起足癣的细菌恰是白色念珠菌,那么上述做法就会造成自身传染。另外,经常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纸,或有洗盆塘的习惯,也有可能导致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西医内治:(1)制霉菌素内服和外用。内服,每次50万单位,每日4次。外用为栓剂,每栓为25万单位。(2)氟康唑,又名大氟康,一般口服1次,150mg即可生效,但是治愈后容易复发,值得注意。(3)伊曲康唑,又名斯皮仁诺,一般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为1疗程。(4)特比萘芬(疗霉舒)250毫克,每日1次口服,连用7天。
2、中医内治:中医认为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湿热是内因,而毒邪是外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缠绵。日久湿热之邪必然要伤阴,出现阴伤、湿热阻滞的虚实夹杂的证候。中医治病特别注意不同的证候和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药物。一般讲,生殖器念珠菌病是以阴痒、白带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故中医又称本病为带下病、阴痒病,临床上常根据白带的量、色、气味及全身状况予以辨证施治,一般分为湿毒蕴结和肝肾不足两型论治。
(1)湿毒蕴结:主要症状为带下量多,色黄白,如豆渣样,有臭味,或带下夹有血丝,阴部瘙痒,甚至红肿,溃烂,尿频、尿急、尿痛,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日久,致使生虫成毒。湿毒蕴结伤及阴部出现诸多症状。治疗宜清热除湿、解毒止痒。
方药:茯苓20g 猪苓10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茵陈10g 白鲜皮20g 鹤虱10g 蚤休30g 野菊花10g 白花蛇舌草3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后混合药液,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以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茵陈等清热除湿,白鲜皮、鹤虱杀虫止痒,蚤休、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如患者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加入木通10g,滑石20g。
(2)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白带淡白或淡黄,量少,偶有瘙痒,伴见心烦口渴,手心发热等。中医认为由于病程日久损伤肝肾,耗伤阴液,致使肝肾阴亏,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杀虫止痒,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
方药:生地15g 山药15g 山芋肉20g 丹皮10g 丹参10g 蛇床子15g 泽泻10g 茯苓15g 白花蛇舌草3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后混合药液,早晚分服。
3、外治法:(1)用2%苏打水冲洗阴道、外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冲洗阴道后要放入阴道纳药。(2)制霉菌素粉剂、片剂、栓剂、软膏剂塞入阴道或涂于阴部,每次10~20万单位,每天1次,10~14天为1疗程。(3)克霉唑栓剂每次500mg纳入阴道,每日3~4次,连用2周。(4)1%龙胆紫水溶液涂擦阴道及外阴,每周3~4次,连用2周。(5)蛇床子、苦参各20g,煎汤外洗,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6)木芙蓉100g,加水煎至100mL,用棉签蘸药液擦洗阴道,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7)冰硼散加入少许甘油搅匀,清洗阴道后,用棉签将药粉涂于阴道内,早晚各1次。(8)黄连、青黛、牙硝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甘油,以棉签涂于外阴及阴道,早晚各1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1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同的行房姿势还可以健身
下一篇: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