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暑先兆 发病急骤,发病前有短暂的先兆症状称中暑先兆。出现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
2.轻度中暑 中暑先兆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产妇体温开始升高,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布满全身。
3.重度中暑 产妇体温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可出现谵妄、抽搐、昏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皮肤干燥无汗,瞳孔缩小,反射减弱。若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即或幸存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
书名:妇产科学
ISBN:711706916
作者:丰有吉//沈铿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51
页数:489
出版日期:2005-8-1
版次:1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教育部对“十五”期间教材建设的要求,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明确了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编写宗旨是:精品战略,质量第一。长学制《妇产科学》教材的编写仍然要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在“新、深、精”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在发病机制方面注重新、深、精,重点介绍国内外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在临床诊断及治疗等基本技能方面突出实用性,不但要介绍新的治疗理念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同时也兼顾国内外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分基本要求与有选择的内容。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出“顶层设计,精英教育,适合国情”的指导思想。本教材以七年制《妇产科学》教材为基础,结合现代妇产科的发展做了下列相应的凝练和整合:①深化了基础知识的内容,重点介绍新的进展;②增加了诊治的国际化内容,有利于和国际接轨;③将相关章节的内容适度合并,进行横向综合分析,便于理解和记忆。全书的编写始终遵循主编人会议的精神,力求处理好教材继承性与先进性的关系,以最简洁方式表达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体系,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内容。教材中教学基本内容为前30章,31章内容供自学或参考。全书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妇产科专用名词;按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仅血压应用mmHg;药物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药物学》第15版的法定药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及解剖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
第三节 月经周期生理及调节
第四节 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四章
正常妊娠
第一节 妊娠生理
第二节 妊娠诊断
第三节 孕期监护
第五章
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一节 遗传咨询
第二节 遗传筛查
第三节 产前诊断
第四节 孕期用药
第六章
病理妊娠
第一节 流产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妊娠剧吐
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附:HELLP综合征)
第五节 前置胎盘
第六节 胎盘早剥
第七节 母胎血型不合
第八节 胎儿窘迫
第九节 羊水量异常
第十节 早产
第十一节 胎膜早破
第十二节 过期妊娠
第十三节 多胎妊娠
第七章
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
第一节 巨大儿
附:肩难产
第二节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第三节 胎儿畸形
第四节 死胎
第八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七节 免疫性疾病
第八节 感染性疾病
第九章
妊娠合并外科疾病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病
第三节 急性肠梗阻
第四节 泌尿道结石
第十章
正常分娩
第一节 分娩动因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四节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第五节 正常产程和分娩处理
第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产力异常
第三节 产道异常
第四节 胎位异常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 子宫破裂
第二节 脐带异常
第三节 羊水栓塞
第四节 产后出血
第十三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第一节 正常产褥
第二节 产褥感染
第三节 晚期产后出血
第四节 产褥期抑郁症
第五节 产褥中暑
第十四章
妇科病史及妇科检查
第一节
妇科病史
第二节 体格检查
第三节 病历小结与讨论
第十五章 妇科常见症状及体征的鉴别要点
第一节 阴 道 流 血
第二节 异常白带
第三节
下腹部肿块
第四节 下腹痛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性早熟
第二节 经前期综合征
第三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四节 痛经
第五节 闭经
第六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七节 高催乳激素血症
第八节 绝经期综合征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一节 外阴及阴道炎症
第二节 宫颈炎症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四节 生殖器结核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要点
第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淋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尖锐湿疣
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第五节 生殖器疱疹
第六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第十九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
第一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
第二节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第三节 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第四节 其他外阴皮肤病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内瘤样变
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第二节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
第三节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第二十一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
第一节 外阴及阴道肿瘤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肌瘤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五节 子宫肉瘤
第六节
卵巢肿瘤
第七节
输卵管肿瘤
第二十二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一节 妊娠滋养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第二节 葡萄胎
第三节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第四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第二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四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一节 外阴及阴道发育异常
第二节 子宫及输卵管发育异常
第三节
性腺发育异常
第二十五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
第一节 女性盆底组织解剖及功能
第二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三节
生殖道瘘
第二十六章 性及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 性欲、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性反应和性反应周期
第三节 性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第四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五节 女性性卫生和性健康教育
附:强奸
第二十七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第一节 不孕症
第二节 辅助生殖技术
第二十八章 妇女保健
第一节 妇女保健的意义
第二节
青春期保健
第三节
围生期保健
第四节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第五节
妇女保健统计指标
第二十九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避孕
第二节 绝育
第三节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第四节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
第三十章 妇产科特殊检查
第一节 生殖道细胞学检查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第三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
第四节 常用穿刺检查
第五节 羊水检查
第六节 影像检查
第七节 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
第八节 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
第三十一章 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
第一节 阴道镜检查
第二节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
第三节腹腔镜检查与治疗
附:经阴道水腹腔镜检查
第四节 输卵管镜检查与治疗
第五节 羊膜镜检查
第六节 胎儿镜检查
主要参考文献
推荐网站
附录一
妇产科常用英文缩写
附录二
英中文对照及索引
原则:降温、补液纠正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1. 一般处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流量4 ~ 6l/ 分。呼吸衰竭者及时予机械通气。②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③安定10mg肌内注射或10% 水合氯醛10 ~ 20ml 保留灌肠,适当镇静、抗惊厥、解痉治疗。④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 次)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2. 严密监测
①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②体温:降温期间连续监测;③尿量:放置Foley 导尿管计量,保持尿量> 30ml/h;④动脉血气:
高热者需校正。体温超过37℃时,每升1℃ ,PaO2 降低7.2%,PaCO2增加4.2%,pH 降低0.015;⑤凝血功能和生化。
3. 补液治疗
(1)口服补液
对于有中暑先兆的产妇,应尽快让其使用含盐的凉开水或口服补盐液(每升含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无水葡萄糖20g)500ml。
(2)静脉补液
确诊为轻度中暑或重度中暑产妇应予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补液量控制在2000 ~ 3000ml/ 天,合并循环功能衰竭者补液速度为16 ~ 30 滴/ 分,不宜过快,必要时也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升压。用法:异丙肾上腺素0.5 ~ 1mg 加入5% 葡萄糖溶液200ml 中静脉滴注,滴速0.5 ~ 2μg/ 分,使收缩压控制在90mmHg 以上,心率120 次/ 分以下。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 碳酸氢钠125 ~ 250ml 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
4. 降温治疗
关键1 小时内将肛温降至37.8℃~ 38.9℃。
(1)环境降温
立即将产妇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过多的衣物,或用电风扇加强对流,室内温度降至25℃。
(2)物理降温
对已发生循环衰竭者为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应慎用。常用的方法包括:①体外降温进行躯干和颈部皮肤肌肉按摩,用25% 乙醇擦浴,促进散热;在头、颈、腋下、腹股沟、_窝等浅表大血管分布区域放置冰袋,快速降温; 给予27 ~ 30℃的水浴。
②体内降温:给予低温(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 内加地塞米松20mg 经股动脉快速滴注,具有迅速降低体温和升压作用。
(3)药物降温
首选氯丙嗪,机制为:①调节体温中枢;②扩张血管;③松弛肌肉,降低氧耗。用法:氯丙嗪25 ~ 50mg 加入500ml 补液中静脉滴注1 ~ 2小时,必要时4 ~ 6 小时重复一次。如收缩压低于90mmHg 时不宜用氯丙嗪,可用氢化可的松100 ~ 200mg 加入葡萄糖液500ml 中静脉滴注。冬眠疗法,指征:①高热、昏迷抽搐;②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常用冬眠I 号(哌替啶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全量或半量加入5% 葡萄糖液250ml 内静脉滴注。另外,可同时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0.3 ~ 0.6g,1 日3 次,吲哚美辛25mg,1 日2 ~ 3 次。
5. 并发症治疗
重度中暑产妇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应行相应治疗。
(1)昏迷、脑水肿
应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甘露醇使用指征:①频繁抽搐;②血压升高;③瞳孔不等大。用法:20% 甘露醇250 ~ 500ml,30 ~ 60 分钟静脉滴注完,必要时3 ~ 4 小时重复用药。有癫痫发作者,地西泮10mg 静脉注射。
(2)心力衰竭
应选用毛花甙C,首次剂量0.4mg,加入25% 葡萄糖液20ml 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 ~ 4 小时再用0.2 ~ 0.4mg,一天用量不超过1.2mg,伴高钾时应慎用。
(3)呼吸功能衰竭
可予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0.25 ~ 0.5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洛贝林3 ~ 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等交替使用。用药后呼吸频率< 10 次/ 分、SpO2 < 90% 或PaO2 < 60mmHg 时应尽早行机械通气。
(4)肝、肾功能衰竭
持续少尿、高血钾为早期透析指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及连续性静脉滤过治疗,肝功能衰竭可行肝移植。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予抗凝、疏通微循环,输注血浆、血小板等治疗。
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旧风俗的影响,孕妇在坐月子的时候会身居室内包头盖被穿长袖长裤,紧张袖口,裤脚使居室和身体都处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严重影响产妇出汗散热,甚至会出现产褥中暑的现象,这个时候孕妇一定要多注意通风,休息,夏天的衣着不要太多,以舒适为主,被褥也不用太厚,可以用电风扇,空调等调节室内温度,但是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
2、产后的室内要注意通风休息,夏天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厚,穿着舒适就可以了,被子也不用太厚,如果孕妇感觉很热,可以用电风扇空调的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但是要避免吹对流风。
3、产妇要多喝水,多喝饮料,多吃新鲜水果,避免自己因为高温而水分流失。
4、如果孕妇夏天有产褥中暑发热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就医,不要擅自强行发汗。
如果孕妇产褥中暑出现了高烧昏迷抽搐的现象,应该让产妇赶紧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然后再叫救护车或者通知急救中心在等待救护车带来的同时,可以用湿毛巾或者用30%~50%的酒精擦前胸后背。无论如何,产妇一旦出现产褥中暑的现象,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防止疾病对新妈妈造成二次伤害。
1、休息的屋子要时常自然通风
尽管说产妇不可以吹风机,但也不可以为此而紧锁窗门,产妇休息的屋子是必须常常自然通风的,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清爽。月子里妈妈们的身体免疫能力比较弱,若产妇休息的屋子一直闭紧着窗门,非常容易引起病菌和病原菌的滋长,产妇也就非常容易受到病菌和病原菌的侵略而得病,因此产妇的卧室应每日室内通风几回,夏季室内通风还可以预防中暑。
2、适度地吹空调或风机减温
产妇休息的房间内应防止过于炎热,由于室内温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产妇体温上升,再加上身体的卡路里也释放不出去,因此 就很容易发生中署。夏季天气炎热里产妇在座月子.
月子期产生中署,需看是轻微、中重度,或是仅仅中署前的预兆,依据不一样的深浅水平,来做系统性的护理措施。一般来说,月子期间只需采用科学研究、身心健康、安全性的办法来坐月子,彻底能够防止生完孩子中暑。那月子期中署,应当采用什么护理措施?
产褥中暑,在家里怎样医护?
1、分配在荫凉自然通风的屋子
身体不可以长时间处于高温、高低温和自然通风不好的条件中,因此夏天坐月子要保证房间内空气商品流通,温度一般在24℃一27℃较为适合,与此同时维持室内湿度在50%上下,给予清静、干净整洁整洁的自然环境,产妇和宝宝都能够休息好。
2、立即补给水分
产后出汗较多,身体水份及盐份遗失也多,这时候要保证营养成分和水分摄取,例如立即补水保湿及电解质溶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高维他命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搭配等。
3、数次测体温
产妇中暑后,很有可能会发生体温升高,此刻提议每4钟头精确测量一次人体体温,与此同时选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4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产褥中暑症状体征
下一篇: 产褥中暑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