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鼻出血急救法

祝由网 2023-12-18 05:39:43

鼻出血急救法

外伤是引起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高热引起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引起出血。鼻腔异物以及全身性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维生素C和K缺乏等),都可以造成鼻出血。小儿鼻出血如何处理呢?方法有两种。

指压止血法:如出血量小,可让病儿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病儿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儿用嘴呼吸。同时在病儿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压迫填塞法: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不要松松填塞,因为填塞太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捏鼻止血时,安慰病儿不要哭闹,张大嘴呼吸,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经上述处理后,一般鼻出血都可止住。如仍出血不止者,需及时送医院,在医院除继续止血外,还应查明出血原因。

孩子鼻出血与吃海鲜有关吗?

小儿鼻出血

鼻出血是小儿的常见症状。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健康,但反复发生鼻出血。有的在上课时或玩耍时;有的在晚上睡眠中;有的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发生鼻子出血。以上情况都会引起家长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孩子会发生严重的疾病。

鼻出血多发生于4~10岁的儿童,而且90%以上的患儿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多血管区,由鼻腔内的动脉吻合网和静脉血管丛构成。这里黏膜薄,而且位置靠前,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故医学上称为鼻腔易出血区。

引起小儿鼻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鼻本身的原因,如鼻腔内发炎、鼻外伤而引起血管破裂,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干燥,使黏膜上的血管特别脆弱引起出血;还有全身方面的原因,如急性传染病、发烧、血液病等。所以当小儿鼻出血时,需要到医院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

外伤是引起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高热引起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引起出血。

父母发现小儿流鼻血该如何处理呢?

1、指压止血法:如出血量小,可让病儿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的压住病儿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儿用嘴呼吸,同时在病儿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2、压迫填塞法: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不要松松填压,因为这样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捏鼻止血时,安慰病儿不要哭闹,张大嘴呼吸,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经上述处理后,一般鼻出血都可止住。如仍出血不止,需及时送医院;在医院除继续止血外,更需查明出血原因。

鼻出血是小儿的常见症状。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健康,但反复发生鼻出血。有的在上课时或玩耍时;有的在晚上睡眠中;有的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发生鼻子出血。以上情况都会引起家长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孩子会发生严重的疾病。

鼻出血多发生于4~10岁的儿童,而且90%以上的患儿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多血管区,由鼻腔内的动脉吻合网和静脉血管丛构成。这里黏膜薄,而且位置靠前,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故医学上称为鼻腔易出血区。

引起小儿鼻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鼻本身的原因,如鼻腔内发炎、鼻外伤而引起血管破裂,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干燥,使黏膜上的血管特别脆弱引起出血;还有全身方面的原因,如急性传染病、发烧、血液病等。所以当小儿鼻出血时,需要到医院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鼻出血又称鼻衄,在小儿期很常见,当孩子突然鼻子出血时,家长往往非常紧张,变得束手无策,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发生鼻出血呢?发生鼻出血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专家来告诉你:

常见鼻出血的原因:鼻出血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可单纯由鼻部的病变引起,约占1/2左右,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也占1/2左右。小儿鼻出血的部位多发生在鼻中隔的前下方,这个部位叫做“立特氏区”。……>>>小孩经常出鼻血是什么原因

整体原因

1.急性感染:如果孩子患了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或者是猩红热、腮腺炎等传染病,会出现高热,此时鼻粘膜的血管也会剧烈地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这种鼻出血一定伴有高热。2.血液系统疾病:患血液病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鼻出血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孩子表现为莫名其妙的鼻出血,此时家长要格外注意。

局部原因

1.外伤:轻微的外伤如用力挖鼻、擤鼻,损伤了鼻中隔的“立特氏区”,可导致鼻出血。2.炎症:鼻腔局部的炎症,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会使鼻粘膜血管扩张或溃烂,而致鼻出血。3.肿瘤: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的肿瘤,多富于新生血管,若出现溃疡、组织坏死及继发感染,都会表现鼻出血。4.气候因素:气候干燥,鼻粘膜干燥结痂,可致鼻出血。

发生鼻出血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小儿秋季鼻出血急救法

1.首先家长要镇静,要安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惊慌失措,使孩子害怕,哭闹不安,加重出血。2.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尽快将鼻出血止住。①指压法,首先让孩子坐下,稍向前倾斜。一定要让孩子用口呼吸并捏紧鼻翼,使两个鼻孔封闭10分钟,要连续捏住压迫足足10分钟。一般可以止住轻度鼻出血。②填塞法,用无菌棉球粘上云南白药,塞进鼻孔,或用止血海绵填塞。此时需注意观察咽部,若咽部有血向下流,说明鼻出血没有止住。③扎指法,用绳紧扎中指的中节,左鼻出血扎右手,右鼻出血扎左手,两鼻出血则两手同时扎。④导引法,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心,右鼻出血贴左足心,左鼻出血贴右足心。3.平日注意预防,有鼻出血病史的孩子,除平日积极锻炼身体外,当气候干燥时,宜多饮水,并在鼻腔内点少许油剂,以保持鼻粘膜湿润,不挖鼻,不用力擤鼻。

如果这样处理还不能止住鼻出血,并且出血持续了20分钟以上,一定要寻求医生诊疗。如果你认为鼻部可能有骨折,可以用冰敷。如果头部其他部位受到撞击后,随之出现鼻出血,可能提示有颅骨骨折,此时情况紧急。无论什么原因,即便鼻出血被止住,也应该去看医生,找出鼻出血的原因,清除致病菌因素,防止再次出现鼻出血。

=====================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在务中隔的前下方,此外粘膜下血管网丰富,粘膜薄而干燥,易破出血,医宵上叫黎氏区,出血的原因:
1、 局部原因:

(1) 用力擤鼻、打喷嚏、挖鼻孔

(2) 打击伤摔伤

(3) 鼻中隔偏曲;突面粘膜干燥破裂出血。

(4) 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5) 鼻息肉、鼻腔异物、腺样体肥大。

2、 全身原因:

(1) 缺乏维生素A、B、C、D、K及钙

(2) 血小板减少

(3)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紫臀病

(5) 血友病

(6) 白血病

(7) 肝、肾、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

=========================

鼻子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鼻子出血有鼻子局部的原因,也有全身的原因。局部原因中以外伤、炎症和肿瘤最为多见。外伤性出血,自己多能知道受伤的原因,但是常用手指挖鼻孔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感觉到因挖鼻孔而使粘膜受了伤。炎症性出血多见于伤风、感冒或急性鼻炎,慢性的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前鼻炎都较易出血。
肿瘤性鼻出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血管瘤出血,这种出血有时血量较多(血管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二是恶性肿瘤(即癌瘤)出血,在癌瘤早期就可能有小量出血,有时仅在分泌物中混有血丝。

所以说,对于鼻出血,不仅仅大量出血需要引起注意,小量的出血更应提高警惕。在发现有小量鼻出血时,必须仔细查找出血原因。至于全身性原因,主要见于全身性疾病。有不少的全身性疾病会引起鼻出血,如血管硬化、高血压、维生素不足、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等等。

因此,当鼻出血时,不能只从局部找原因,还应当对全身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针对真正的原因进行处理。

===================

孩子鼻子老出血应该注意什么?

卢新天:鼻子出血在儿童中是非常常见的。在我们的血液门诊中有相当多的孩子是因为鼻子出血来就诊的。孩子鼻子出血可能分为几种原因。

卢新天:第一种原因,因为北方气侯非常干燥,小孩的鼻黏膜非常嫩,血管壁也非常薄,所以可能不注意碰一下就造成血管破裂,造成鼻子出血。
这类情况原则上属于正常的,这种鼻子出血在儿童中远比成人多得多。

卢新天:这种情况下,分成两个方面处理。第一要防止出现出血的情况发生,有的时候可以用薄荷油滴鼻液滴几次。另外可以用红霉素软膏给鼻腔里点点儿,这样可以起到一个湿润的作用。另外发生出血怎么处理,最主要的就是压迫止血。我碰到过有的家长说他拿热毛巾敷,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要冷敷。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止住血了,如果还是止不住血最好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还可以采用填塞的方法止血。

卢新天: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血小板引起的出血,这是属于血液系统疾病。

卢新天:到医院看病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给他做一个体检,看他除了鼻子出血之外身上其他部位有没有出血点,如果其他部位有小的出血点,很多情况下是血小板少。如果血小板不低的而是黏膜干燥引起的话是正常的,这时候要做一个检查,血常规的检查如果血小板低了就要考虑血液疾病的范畴了,如果血小板正常基本上就是黏膜干燥引起的。

卢新天:在儿童还有一个重要的出血性疾病是血友病,这个疾病是遗传性的D8因子缺失引起的,也可以引起鼻子出血,但是很少见。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儿童由于思想还不太成熟,很多事都不懂,所以有时候会造成意外受伤,所以家里有宝宝的家庭最好懂得一些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以下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分享给大家。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1    一、软组织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软组织损伤发生非常广泛,且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急诊常见摔伤、扭伤,铁钉或下班碎片扎伤,家用电器烫伤等。轻者可形成软组织淤血、血肿。重者造成皮肤及软组织裂份,严重的大出血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早期伤口处理如果得当,对伤口愈合很有好处,否则会引起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感染扩散,还可引起全身性血行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后果。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为:

  1、对于没有出血皮肤,伤口完好不宜按摩、热敷、可用冰袋或冷水袋冷敷,或擦擦一些止痛剂如伤痛一喷灵,扶他林乳剂等,限制活动,预防感染等。

  2、对于造成皮肤及软组织裂伤形成出血的,正确包扎可使伤口流血减少,感染机会减少,疼痛减轻。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敏捷、部分准确,包扎松紧适当。包扎前伤口可先用磺伏或酒精沿伤口边缘由内向外涂擦,要避免消毒液滴入伤口内。若伤口内可见异物如钉子玻璃碎片则要慎重处理,大而表浅的容易取出的异物可以取出,小而深且不易取出的则不硬行取出,以免造成大血管及神经损伤,增加出血或增加伤口再感染的机会,立刻送医院治疗。

  3、一般的或表擦伤可直接涂一些红药水或碘伏即可。

   二、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极具凶险性意外事故,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是刚学会走路到两岁内的小儿发病轻多死亡率高,异物如玩具的零件,豆类、果核、硬币等,原因是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闹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内所含物质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儿童吸入异物后,造成剧烈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反射性呕吐。如果是较大异物堵塞气管,患儿面色青紫,窒息以至呼吸停止。这时抢救措施要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三至四下,稍停可重复,至小儿吐出异物,也可将瀣和倒提起来拍背。

  2、颠簸法:救护者,抱住患儿的腰部,双手拇指抵住患儿上腹胸部下,将患儿有节奏的快速颠簸,压迫上腹部以形成冲击气流,将异物冲出。

  3、催吐法: 救护者用手指伸进患儿口腔,刺激舌根催吐,此法较适用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如上述的方法未奏效,应争分夺秒送往最近的医院。如果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给予及时人工呼吸,心脏复苏。

  要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进食时,不要让小儿哭闹说话;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三、儿童误饮误食

  1、误吞固体异物,如果孩子误食小玩具等异物,基本会从粪便中排出来。但是如果是图钉,别针之类的尖东西进入食道,可能卡住食道,因此要格外观察粪便,必要时去就诊检查。另外也有一吃下去就堵住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注意防止异物吸入。首先要做的事情:检查到底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观察患儿情况,窒息的话,帮患儿取出异物;可以吐出来的话就让孩子吐出来;必须立刻送往医院的状况:吃下去的东西堵住气管、窒息时,剧烈的咳嗽;吃下去尖的大头针和别针等紧急救护 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时,要立刻把孩子倒着拎起来,拍背部让其吐出来,或者双手从后搂住孩子,用适力压上腹部。不断的咳嗽时,即使能勉强呼吸也要尽快送医院。要吐但却卡在气管上的话会导致呼吸困难。如果吞食了尖的东西,要取的话在胃里面比较好,所以别让孩子吐,立即送医院。吐的话可能会卡住食道的。如果误食纽扣电池的话请及时送医院检查。

  2、误食小玩具之类的,一旦落到胃里面,孩子没显示什么事的话就不要太担心。也不必非要吐出来不可,注意观察过后情况,注意那几天的大便情况,检查有没有排出来。即使没随大便出来,孩子情绪和食欲没什么特别,也不必太担心(看看是否混在大便中没看到,或者错认为误食了),必要时咨询医生。误食后,吃东西越来越不好,常哭,也可能是被卡住的缘故,需去医院检查。

  3、误饮误食身边的食物时,原则上是立即吐出来,但是如果误食的是厕所清洁剂(强碱性)、漂白剂(强酸剂)、或者是煤油等挥发物的话,吐出来会灼伤嗓子粘膜,妨碍呼吸。另外如果吃的是烟卷,当时没有出现反应,但过后就会显出中毒症状。必须立即去医院的状况 吃了半根以上的烟卷、或喝了剩在烟灰缸里面的水,吞食了强酸强碱性物品、或煤油等挥发性物质、从头上撒了一身扑粉、不知道吃了多少,吃了什么,吃了成人用的内服药等。出现全身无力,哭得厉害,年色发青等情况时,都要立即送医院。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2    四、儿童意外损伤的预防

   1、树立良好安全意识

  儿童成长期间是各种习惯的养成期,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探索有效方法,使儿童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引导儿童敢于求助与说“不”,提高自护能力。儿童由于自身体能原因束缚,遇到险情,难以自救,所以求助与说“不”是儿童自我防护的有效方法。监护人在引导儿童自护意识时,要引导儿童表达意愿的能力。要告知儿童父母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基本常识及110、119、120 等求救电话含义。

  二是养成良好行为,有效避免伤害。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安全知识对孩子进行长期教育,反复强调。例如:走路向右行、吃饭不说话、鞋带要系紧、轻开门窗等习惯,使儿童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创造安全外部环境

  一是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条件让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能锻炼。合理地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跳绳、体育游戏。开展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增强幼儿体能,如:春天外出踏青郊游爬山、秋季开展田径运动会,让孩子通过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能,从而使孩子动作更灵活、思维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是减少外部不安全因素,营造儿童安全成长环境。在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等儿童喜爱玩耍的区域,设置更多的安全警示牌,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部门合作及安全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

   3、加强安全演练练习

  一是模拟练习,提高实践能力。举办大型遇灾演习,使儿童学会保护自己的基本自救技能。如,邀请消防队员进行消防演习,让孩子掌握逃离火灾的正确方法: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下蹲,从安全出口逃离等,以及如何正确拨打119报警的知识。让儿童在大型的演习活动中,对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印象会非常深刻。

  二是运用新闻,学习自护技能。在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的年龄稍大的儿童中,监护人可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创设情景,让儿童积极思考,对危险的行为、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寻找预防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

  三是运用游戏,学习自护技能。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在安全游戏中,孩子可边玩边学,轻松获得安全自护知识、技能。如:情景剧“找妈妈”。在一个购物中心,你停下来张望一会,抬起头时找不到妈妈了。让孩子想办法,当孩子想出合适的办法,妈妈才出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远比老师直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烫伤抹牙膏?鱼刺卡喉要喝醋?

最近,想必大家都被“蛇博士”的事儿刷屏了。

新闻图片(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科院的一位博士生,听说咸阳的小伙子被毒蛇咬伤,四处奔走、千里送血清,令人倾佩。不过,在倾佩之余,我们还可以做点别的盘点一下常见的急救误区,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

胸口疼就要服用硝酸甘油?

不一定。

提起胸口疼,很多人立刻想到冠心病。其实,冠心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它们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在病理、表现、治疗方面,大不相同。

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只有部分狭窄,日常生活无碍,遇到情绪激动、运动量激增等时候,血液开始供应不上,便会出现胸口痛。对于这种情况,硝酸甘油是有效手段。不过,需要注意:第一,硝酸甘油口服的效果很差,不能用水送服,应该放在舌下,让它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第二,硝酸甘油会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所以,尽量让患者躺下,以免晕倒、摔倒。

假如,冠状动脉里的斑块破裂,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形成血栓,便有可能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对于这种情况,比起硝酸甘油,更重要的是及时呼救,留意患者体征。一旦患者呼吸困难,应该立刻进行生命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肺复苏、心脏除颤。

鱼刺卡喉,喝点醋就行?

当然不是。

鱼刺卡喉,分为两种情况鱼刺卡在了喉咙里;鱼刺经过喉咙时,把喉咙划伤,感觉上,好像那里有个异物,其实鱼刺已经被咽下。

要想分辨两种情况,也很简单。如果鱼刺正卡在喉咙里,咽唾沫的时候会疼,不咽唾沫的时候便不疼;反过来说,如果鱼刺已经把喉咙划伤,不管咽不咽唾沫,疼痛都会存在。

对于鱼刺卡喉,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吃点东西,比如馒头,把它带下去就好了;也有的说,可以喝点醋,让醋软化鱼骨。问题在于,咽唾沫都疼,何况是馒头。在馒头的挤压下,鱼刺可能卡得更深,甚至刺破周围的器官与血管。至于后一种说法,看起来像有几分道理,不过,很容易被实验证伪。江苏中学的小朋友们就曾做过一个实验,把鱼骨泡在醋里,结果显示,小鱼刺要5~10十分钟才会变软,大一些的鱼骨,则需要一个小时以上。而食管是个管道,喝下去的醋,跟鱼刺接触一下之后,立刻向下进入胃里。所以根本无法软化鱼刺。

遇到疑似鱼刺卡喉的情况,可以先用前面说的唾沫吞咽实验进行检验,如果确实是鱼刺卡喉,接下来就要尽量减少吞咽,张开嘴,让他人用手电筒进行检查,位置很浅的话,可以尝试让他人帮忙取出。如果位置过深,则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气管异物,应该拍后背?

应该用海姆利克急救法。

气管异物常见于儿童,成年人也有一些。其特征非常明显:患者会立刻面露痛苦,捂住自己的脖子,面色尤其是嘴唇可能变为青紫色,提示机体缺氧。但因为气管较长,即使拍后背,也未必能把异物排出,反而可能让异物下落得更深。

此时,应该立刻运用海姆利克急救法,冲压患者的腹部,让膈肌上弹,进而挤压肺脏,迫使肺内的气体逆流而上,把异物带出气管。

一个特例是一岁以下的幼儿。一岁以下的幼儿气管较短,有把异物咳出的可能,而且腹部较为柔软,挤压腹部可能造成内脏损伤。此时,应该使用背部叩击法。

背部叩击(图片来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出现烧伤、烫伤,可以涂抹牙膏?

不要这么做。

遇到烧伤、烫伤,应该立刻离开热源,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接着,可以对损伤情况尽情简单评估。

评估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烧伤的深度,一个损伤的广度。皮肤仅仅发红,表示只有表皮受损,皮肤出现水疱,意味着真皮组织受损,皮肤焦黑则提示伤害已经贯穿皮肤,达到皮下组织;患者一只手所能覆盖的区域,大约占其皮肤总面积的1%。遇到大面积(>10%)的真皮组织受损或皮下组织受损,应该尽快去医院。

烧烫伤分级(图片来源:americancpr.com)

当然,一般家庭烧烫伤以轻度损伤为主,程度浅、面积小。可以用大量自来水进行冲洗,时间应该在20分钟以上。冲洗一方面可以减少痛感,另一方面,可以遏制组织肿胀,避免伤情蔓延。之后,保持清洁,如果痛得厉害,可以吃一点镇痛药,比如布洛芬,待其自愈即可。

在烫伤部位涂上牙膏,会立刻感觉清凉舒适。给人带来“涂牙膏真的很有效”的错觉,其实这仅仅是因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但是这种清凉感对治疗烧烫伤没什么帮助。而且,干了之后,牙膏会附着在创面上,不仅会增加伤口清理难度,还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

再者牙膏毕竟不是医疗用品,可能被细菌污染,进而引起伤口感染。

同样的,烫伤后涂抹酱油,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刺激伤口,加深受伤程度,增加感染机会,去医院就医时,还可能干扰医生诊断。

鼻出血应该仰头?

仰头没什么用。

鼻出血往往发生在利特尔区(little area),位置比较浅,所以,遇到鼻出血,只要挤压鼻翼、压迫血管,出血会很快止住。

鼻出血的处理,身体前倾、挤压鼻翼、用嘴呼吸(图片来源:adam)

至于其他的方案,则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仰头,不能止血,等血液把鼻腔堆满,便有可能向下方游走,进入胃部、引起呕吐;用卫生纸堵塞鼻孔,可以止血,但是,卫生纸可能含有细菌,要是引起感染就很不妙了;有些医生会推荐冷敷,理论上讲,冷敷额头、后颈,可以收缩鼻部血管,不过,实验显示,这么做的效果不那么确切。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反复、大量、没有明显诱因的出血,最好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遇到毒蛇咬伤,应该切开、火烧?

应该立刻去医院、注射相应血清。

蛇毒分为三种:神经毒,初期症状不明显,伤口可能既不疼也不痒,大约一个小时候后,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表现。血液毒,症状很明显,被咬伤部位严重疼痛、严重水肿,大约两个小时后,开始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头晕等。混合毒,神经毒成分有一些,血液毒成分也有一些,表现也是二者都有。

严格来说,切开、火烧,不是毫无作用。切开可以放出一点蛇毒,火烧可以破坏一部分蛇毒,但是,一方面,跟抗蛇毒血清比起来,它们的效果太差,另一方面,这么做又会引出新的损伤。

国内目前只有上海赛伦一家企业生产抗蛇毒血清,在其官方网站上,有各地销售商的信息,诸位读者可以保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需要急救的情况都事发突然,不仅要快速应对,而且要从诸多看似可行的方案里,选择最靠谱的那个。大家平常可以关注我们或者丁香园之类的科普网站,也可以把北京急救中心、默克诊疗手册的网址收藏起来,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急救法,更是推荐每个人学习,会与不会,也许就是生死之别。

-------------------------------

参考文献

[1]TEYMOORTASH A, SESTERHENN A, KRESS R, 等. Efficacy of ice packs in the management of epistaxis[J].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 Allied Sciences, 2003, 28(6): 545547.

[2]急诊与灾难医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北京急救中心[EB/OL]. [2019-07-08]. http://www.beijing120.com/channel/194.

[4]损伤及中毒[EB/OL]. 《默克诊疗手册家庭版》, [2019-07-08]. https://www.msdmanuals.cn/%E9%A6%96%E9%A1%B5/%E6%8D%9F%E4%BC%A4%E5%8F%8A%E4%B8%AD%E6%AF%92.

[5]First aid for a baby who is choking[EB/OL]. British Red Cross, [2019-07-07]. https://www.redcross.org.uk/first-aid/learn-first-aid-for-babies-and-children/choking-baby.

[6]斯蒂文谢尔弗.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M]. 陈铭宇, 译, 周莉, 译, 池丽叶,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7]钱凡. 鱼刺卡喉可以喝醋吃柠檬化刺吗?[J]. 科学大众 (中学生), 2016(2016 年 05): 3839.

[8]Snapshot[J]. .

[9]李其斌, 吕传柱, 梁子敬, 等. 2018 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J]. 蛇志, 2018, 30(4): 561567.

[10]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1]李凡. 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 1976.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