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内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下颌骨骨折(口腔颌面外科)是颌面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者,其好发部位,常为正中联合处、颏孔处、下颌角处、髁状突颈部等。 下颌骨骨折可为单发或多发,在火器伤时,常为粉碎性骨折,主要有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等临床表现。本病目前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早期骨折重定和固定是关键。
临床症状: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层的移位情况。
治疗:急救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注意口腔卫生。
建议: 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 4.异常感觉: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6.影响呼吸和吞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7.视觉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1.按骨折性质分类: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与骨折部位相通;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复杂骨折:骨折多发,有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移位;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2.按骨折部位分类: 分为髁突骨折、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下颌体骨折、颏/颏旁骨折、牙槽突骨折。
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目标是解剖复位下颌骨骨折,恢复并保持正常的咬合。治疗原则是正确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 1.复位的方法有:
(1)手法复位 对于早期简单的线形骨折,骨折段比较松动,局麻下手法即可复位。
(2)牵引复位 长见颌间牵引复位,即在上下颌牙列上结扎牙弓夹板,然后用橡皮圈进行牵引,以咬合为依据,使移位的骨折段回复正常位置。如髁突骨折伴有下颌后缩前牙开合的患者,可用此方法进行复位。
2.固定的方法:
(1)单颌固定 即在发生骨折的下颌骨上进行牙间或骨间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目前最常用的固定的方法为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2)颌间固定(牵引) 颌间固定是在上下颌牙弓上结扎牙弓夹板,然后用橡皮圈将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利用上颌完好的牙弓为依据,以恢复咬合关系,从而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 (1)下颌小型板系统固定下颌骨颏部、下颌体以及下颌角单发骨折:小型板固定为单层皮质骨固定,不会损伤下齿槽管,而且板易弯制成形,并按张应力轨迹放置。
(2)下颌骨骨折拉力螺钉固定:拉力螺钉固定是以最小的植入体获得最大的稳定性。临床主要用于下颌体斜断面骨折、颏部骨折、下颌角垂直断面骨折、髁颈下骨折和游离骨折块固定。
(3)发生于颏/颏旁及下颌体的广泛的粉碎性骨折:重建接骨板主要用于连接骨折区两侧的骨段,骨折区内的小骨片可以用小型或微型接骨板连接,也可以直接用螺钉做穿接固定。 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建议应用抗生素1-3天。抗生素可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等。术后咬合关系不佳,可考虑进行上下颌弹性牵引1-2周。如果术后存在由于肌肉损伤原因导致的张口受限,建议及早进行张口训练,以改善张口度。术后建议3个月复查,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要提醒病人合理饮食,循序渐进地恢复咬合功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颌骨骨折有哪些症状体征?
下一篇: 下颌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