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自我反省可帮助克服癔症性人格障碍

祝由网 2023-12-19 12:14:53

自我反省可帮助克服癔症性人格障碍

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意识不到自己的有些言行举止是不适当的。但若是他们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反省一下,也许就会发现这一点。自我反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发现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并督促个体去改变,正因为如此,自我反省有助于克服癔症性人格障碍。

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平时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常,提高自我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结束一天的活动后,睡觉前躺在床上先冷静客观地回想一下自己一天来的各种表现,最好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想自己的这些言行他人能否接受,自己这个时候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为,说这些话,如果是自己听了是否也会发怒,等等。

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通过冷静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找出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并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如果自己反省感到困难,可以学会如下方法进行控制。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在反省自己的人格缺陷时,可以借助于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在医生和老师的提醒下,认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及其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从而提高反省自己言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视自己患的人格障碍并自觉主动地加以调节。

另外,患者可以通过闭目静思来帮助自己反省。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于安静下来,而反省必须在安静的心态下来进行。因此,患者要慢慢养成闭目静思的习惯。这样就易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反省自己的言行。通过坐禅易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便于反省自己,客观地了解自己和正视自己。

若在医生的治疗下,癔症性人格障碍患者再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反省,相信患者的病情一定能很快恢复。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癔症型人格障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癔症虽然和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和性格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有癔症型人格的人往往更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类人具有高度的自我暗示性和幻想性、高度的以自我中心、情感也易变化,一起来具体的看看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吧~

什么是性癔症表演型人格障碍

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性癔症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说明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

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障碍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像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 *** 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 *** 失衡。对于轻微的 *** ,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 *** 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

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癔症型人格障碍六大因素

一遗传因素

癔症型人格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即父母是癔症型人格,则其子女有一定遗传倾向,但对于这一点目前尚无定论。

二家庭婚恋因素

幼年时父母若过度溺爱、保护子女者,则易造成癔症型人格障碍。同时,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孩子,依赖性和暗示性会比较重,因此也有癔症易感性;另外,婚姻恋爱多次受挫的年轻女性最易发此症,并以情感被动判断婚恋的好坏。

三生理疾患因素

生理疾患引发的癔症型人格障碍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患有脑器质性禁病变或机械损伤;二是女性在痛经或月经紊乱或闭经时,因生理因素出现此症并随周期改变;三是一般人群在体虚生病不适时或能量消耗大、饥寒感时偶尔也发作。

四教育学习因素

文化闭塞、迷信重的地区癔症型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此外,缺少正规教育及文盲者、学历虽高,但不注重主动学习、全程学习或终身学习者易感染此症。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即所谓的“追星族”,这类易感人群不分学历高低,女性占多数。

五社会职业因素

就业压力大或有职业倦怠的年轻女性最易患癔症型精神障碍。

六生活事件因素

癔症型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在面对急性的或强烈的人或物或事的暗示及 *** 容易发作;二是患者童年时曾有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或尴尬难堪的情境,如果成人后再次遇境时易发作;三是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多次遭受精神或躯体的 *** 待摧残者极易发作。

如果成人后再次遇境时易发作;三是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多次遭受精神或躯体的 *** 待摧残者极易发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