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一)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手术目的是防止该动脉供应范围内的脑缺血。因此,病人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必须是在血管造影显示严重狭窄和溃疡变的这一侧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程度远重于颅内段。病人的心脏情况可以解释其短暂脑缺血发作或动脉完全阻塞者不适宜手术。手术当然不能预防脑出血或其他动脉系统的卒中。
(二)抗血小板聚集剂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和管壁粥样硬化病损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源自动脉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梗塞)病人规则地口服具强力抑制血小板功能的阿司匹林可预防中风和降低死亡率。最合适的剂量尚待探讨。可隔日口服50~300mg。有些病人的消化道刺激症状于改服肠溶片后改善。动脉病损的威胁持续存在,故治疗应长期进行。血小板抑制剂对红(色)血栓无效。因此,在心壁血栓、静脉血栓以及血管造影显示的动脉内大血栓等红(色)血栓,不必使用。加服潘生丁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并不提高疗效。
(三)抗凝剂抗凝治疗的效果并不肯定。在以下疾病伴发短暂脑缺血发作时可考虑试用:正在发展的基底动脉血栓、非瓣膜(病)性房颤,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血管造影发现颅外供脑动脉内血栓等。应作CT排除颅内出血或大片脑梗塞。病人无出血性倾向或威胁,肝肾功能正常,血压在21.3/12.0kPa(160/90mmHg)以下。只能在有经验和设备条件好的医疗单位进行抗凝治疗。以静脉滴注肝素和口服华法令开始,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以调整药物剂量。PT达治疗前对照的1.5倍后可改为单独口服华法令维持。根据PT的变化调节每日的剂量。一般以3个月为限。
按定义,短暂脑缺血发作在就诊时绝大多数已恢复而无需治疗。但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发生,说明对脑血管病的1级预防失败,在动脉硬化的原发病基础上已经迭加血栓、栓塞病变。这时,最重要的是避免发生卒中或新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寻找和治疗中风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控制在不高于18.7kPa(140mmHg)和12.0kPa(90mmHg)的水平。绝对禁止吸烟和饮酒,减少摄入的过多热量,降低过高的血胆固醇和LDL,减少钠盐的摄入和保证足量的钾盐摄入,认真控制体重和糖尿病,积极治疗心律紊乱和心脏疾病。对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55%~60%)的病人应予降低并保持在正常水平。血小板计数超过60万/mm3应明确病因,进行治疗。原来在应用高雌激素避孕药的妇女应予更换。体育锻炼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也就可能减少继发于心肌梗塞的脑栓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针对T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阿司匹林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IA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应更长。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
频繁发作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T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
短暂脑缺血发作
,就医时往往症状已经消失
,但有近
1/3患者会反复发作
,远期脑梗塞及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都高于一般人群。因而
,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治疗
,尤其是多次发作
,又伴有多种中风危险因素者
,更应积极治疗。
1、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滞症等危险因素
,并戒烟。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颈内动脉系统微栓子引起者。因微栓塞栓子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
,抗血小板聚集药可抑制血小板栓子的形成。常用的药物有
:①肠溶阿斯匹林片
,每片
25毫克
,每次
75-
100毫克
,每日
1次
,于晚睡前口服
,并适量多饮水。有溃疡病者慎用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②噻氯匹啶预防中风的效果比阿斯匹林要好
,尤其对女性患者
,但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如后者好。噻氯匹啶的口服用量是
250毫克
,每日
1次或隔日
1次。不良反应有出血、胃肠道症状、嗜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及过敏反应等。
3、改善脑循环。常用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
20毫克
,每日
3次
;或氟桂利嗪
(西比灵
)10毫克
,每晚
1次
;或桂利嗪
(脑益嗪
)25-
50毫克
,每日
3次。
4、抗凝治疗。目前尚未证实抗凝治疗对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肯定有效
,但在频繁发作的某些患者中
,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静脉滴注能获得较好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 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滴服,口服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 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5、活血化瘀中药 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 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编辑本段预防 1、一级预防(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 2、认真管理血压。戒烟,戒酒,有中风家族史和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定期查血小板聚集功能。 3、二级预防(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主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仔细寻找病人中风的危险因素。 4、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饮食忌过咸,过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短暂脑缺血发作该怎么治疗
下一篇: 短暂脑缺血发作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