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泡脚竟致截肢?老人养生须谨慎(每天用热水泡脚需要注意什么?这五类人泡脚需要谨慎)

佚名 2024-05-06 17:09:38

泡脚竟致截肢?老人养生须谨慎

进入秋冬季节,特别注重养生的老年人群体喜欢做各种保养,比如热水泡脚。但泡脚也有风险,你知道多少?

|七旬老人盲目泡脚右脚竟被截肢

根据天府早报的报道,70岁的市民李成(化名)长年脚冷,右脚的冰冷感觉更明显,每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就端一盆热水泡脚或拿热水袋捂着,直到后来疼痛难耐,来到成都市三医院血管外科,经检查:不仅右脚明显发黑,脚趾也开始溃烂。老人被诊断为“右下肢动脉闭塞伴肢体坏死”,已经无法治疗的右脚如不及时截肢,会对生命形成威胁。最终,老人失去右脚。

|泡脚看体质:血管病引发手足冰冷用热水泡加速肢体坏死

成都市三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崔驰博士表示:“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天泡脚是不错的保健方式,温度的增高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所以每到冬天,很多人喜欢泡泡脚。但对于有下肢血管动脉闭塞病变的人,泡脚就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加重病情。”崔驰博士还说,“如果是因为血管方面疾病引发的手足冰冷,用热水泡、暖水袋烤、电热毯暖等,都是在加速肢体坏死。”

冬天肢体感到寒冷的情况较为普遍,如何判断下肢寒冷是由血管疾病引起的呢?

崔博士表示,大家可以根据双脚是否出现间接性跛行,是否有不对称寒冷来进行初筛,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血管外科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朋友,以及因长期抽烟而引起脉管炎的患者,更要谨防血管疾病的发生。”

|泡脚有讲究: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最好选择控温木桶

泡脚,中医又称作足疗,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另外,东汉神医华佗所著《足心道》中,也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记载。“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对于这种历史悠久的中医之法,苏东坡、陆游等都对其有过记载。

|泡脚常识

不宜泡脚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容易上火的特殊体质人群足部有皮肤损伤的人群不宜泡脚。如果高血压患者需要泡脚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适宜泡脚人群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普通人群在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烫,应控制在40℃左右。对于腿部感觉较差的人群,水温应更低一些。

2、控制时间,泡脚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3、选择木桶,泡脚器具最好选择可以控温的木桶。

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中许多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养生要得法,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不然养生不成反受伤。

每天用热水泡脚需要注意什么?这五类人泡脚需要谨慎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晚上的时候用热水泡泡脚。接上满满一盆热水,把脚伸进水盆中,一天的疲惫和不适都溶解在了泡脚水中,十分惬意和舒服。泡脚,几乎成为了大部分人群每天必备的放松活动之一。

泡脚除了能缓解工作上的疲惫,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有些朋友还会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药材,如生姜、艾叶等等,说是能起到通七窍、温补阳气、驱寒的作用。

那么,泡脚的功效到底如何,是否能起到上述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泡脚的一些注意事项。

脚几乎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无论是流动速度还是养分,可能会有一定的损耗,再加上脚部的 脂肪少、皮肤薄,非常容易散热 ,进而易导致温度降低。所以很多时候,在同一环境下,脚都是冰凉冰凉的。

而泡脚,能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还能给脚部的血管来一次“加热”,因此能够缓 解脚部发凉症状 。原本冰凉的脚丫,触碰到暖洋洋的热水之后,皮肤、肌肉、血液,全都不约而同地热了起来。血液“热”起来之后,就会沿着血管,把这份暖意循环至全身,从而清除工作一天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因此,在 促进腿部血液循环上,泡脚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泡脚的医疗作用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泡脚水中加入艾草、 花椒、生姜 等材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通络;水中适量加入白醋、食盐能够起到杀菌、消毒、软化祛除角质层的作用,但这和放不放材料没什么关系,本身泡脚就能促进血液循环,醋和盐本身确实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像是这两种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时候泡脚的功效被传得神乎其神,很难分辨真假。

民间土方中曾称:泡脚水中加入桂皮等材料可以温肾阳;加入桑枝 、桑叶 、茺蔚子等材料能治疗高血压;加入山楂、川穹能治疗高血脂;加入苏木、红花、川穹等物质能治疗高血糖。这些 土方、偏方用量基本上全靠口口相传,很难对症下药 ,盲目使用可能会导致 过敏、水泡等症状 ,还可能会耽误治疗。

所以,对于泡脚,能让自己的身体很舒服,达到驱寒的效果即可,想要单纯地通过泡脚来治疗某种疾病,可能性很低。

除了不能盲目地使用中药之外,泡脚过程中,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呢?

首先,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饭后尽量不要泡脚。 可能有些老年人喜欢一边泡脚,一边看电视或者报纸,身旁备着一壶热水,准备凉的时候随时加水。其实泡脚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时间过长不仅仅是对皮肤的一种损伤,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 下肢充血 ,可能会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

更多的血液涌向下肢,胃部的血液就变得少,消化能力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所以,为了胃部的正常供血,尽量在 饭后1~2个小时之后再泡脚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 最佳泡脚时间在25分钟以内 ,出现脚背泛红、后背、额头微微出汗即可。有 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尽量减少泡脚时间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心肌梗死等情况。

其次, 泡脚温度不能过高 ,一般来说在 38~43 摄氏度最好。如果是因为神经损伤或者其他类型的疾病导致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用温度计准确把握温度,避免烫伤。比如糖尿病患者,脚部的神经出现了退化,感觉确实,经常会被洗脚水烫伤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不及时治疗,有很大的可能导致截肢。

再者, 水位没过小腿,效果会更好 。很多人的泡脚水位刚能没过脚背,其实水位没过小腿带来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没过脚背好很多。中医上有句话叫“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大致意思是任意一条经脉上发生的事情,均可通过疏通这条经络的穴位来起到调理的作用。

脚部的穴位很多,经脉也很多,但终究有一些经脉和穴位是在小腿上的。通过对小腿的穴位,比如说 三阴交穴、阳陵泉血、足三里穴 ,通过热水对这些穴位进行持续不断的热刺激,就能更加全面地调节身体。

另外, 泡脚时要多揉搓,不要干泡 。用手掌从脚跟搓到脚心,往前搓到脚趾,也可以用手抓住脚趾做一些运动,不仅能加快血液循环,还能协助刺激穴位。搓脚的时候力度适中,动作要慢,尽量不要用指甲,避免划伤。

最后, 药物泡脚要适量, 避免损伤脚部的皮肤。相信有很多人泡脚中要加入的药物都是道听途说的,或者是朋友告知的,具体的量并不了解,只能全靠手感。药物会通过毛孔、皮肤渗进表皮内部,所以若不能确定药物的用量,可能会因药物过量导致细胞受损坏死。

除了上述这些注意事项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泡脚不仅没有好处,甚至可能会诱发生命危险。

泡脚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但泡脚时间过长、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进而 导致全身血液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 。若是心脏功能不佳,很有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器官 缺血、缺氧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 心衰性猝死

糖尿病足的患者足部的感觉受阻, 脚部神经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 。这就会导致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患者不能察觉,就十分容易烫伤自己。而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再加上处理不规范,极易形成感染、溃烂,严重者为了保全生命,只能截肢。

静脉曲张的患者静脉回流功能受限,局部温度的升高仅会增加血液量,并不能解决静脉回流受限的问题,反而可能会因血流量增加导致 静脉回流的负担加重 。所以,静脉曲张的患者不仅不建议泡脚,也不建议进行蒸桑拿、泡澡等活动。

泡脚可能会导致足癣等其他皮肤病患者的伤口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加重症状。且足部有水泡、疱疹的患者,长时间泡脚可能会导致 水泡破裂、皮肤溃烂 ,也很可能引起相应的感染。

孕妇不建议长时间泡脚,泡脚会对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胎儿又比较脆弱,血液循环的突然改变可能会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再者,儿童的骨骼、韧带、肌腱都在发育状态,长时间泡脚可能会导 致韧带变得宽松,导致牵拉作用减弱, 长此以往,会增加患扁平足的风险。

泡脚对于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泡脚时间、泡脚的温度、泡脚水位等因素都会影响泡脚的效果。除此之外,像是患有心血管功能不佳、静脉曲张等疾病患者,为了其安全考虑,也不建议长时间泡脚。

而除了促进血液循环外,泡脚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很多学者也都做过相关的实验,但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所以,时至今日,药物泡脚也仅仅是作为辅助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使用。

所以,大家觉得药物泡脚的功效如何呢,经常这样泡脚对身体很好吗?欢迎在评论区中提出你的见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42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