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的肉多了有什么危害?吃豆制品是不是多多益善?为了给社区的老人们讲解日常关心的饮食问题,南宁康之桥护理服务有限公司蓉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请来了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教授马力平,着重为社区老年人讲解现代营养状况及需注意避免的饮食误区。
误区1
吃肉为主或强调素食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提高,特别是加工类食品日益增多,使得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改变巨大,膳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前人们以谷物为主,饭吃得多,青菜吃得少,肉很少吃。而现代人们的饮食以肉为主(荤食),饭吃一点,肉吃得多,吃青菜少,或者以果蔬为主。也有些人吃些米饭,青菜吃得多,不吃肉,因此不少素食馆应运而生,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上诉两种饮食方式都不太科学,肉吃多了不好,容易营养过剩;肉吃得少营养不够,对健康不利。
现在的爷爷奶奶,觉得早餐和午餐孩子们都不在,不喜欢煮太好的菜。等到了晚餐,人齐了,就煮一大桌子的菜。晚餐吃的肉越来越多,肉类属于酸性物质,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酸性物质堆积过多而产生酸中毒,引发肾、肝、心脏等功能失调。
酸性物质还可刺激脑细胞,引起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产生睡眠不好、多噩梦、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早衰等症状。
晚餐的肉食多过,脂肪容易堆积,发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每天肉食摄入量150-200克为宜。
误区2
一日三餐晚餐吃太多
现在人们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为:儿童,早吃少,午吃少,晚过饱。成年人,早吃少(无),午吃少,晚过饱。老年人则为早吃少,午吃少,晚吃少。
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正确的一日三餐膳食结构应该为:儿童,早好,午饱,晚饱;成年人,早好,午饱,晚合适;老年人,早好,午合适,晚少。
如果少吃谷物类主食,特别是有些年轻的姑娘,为了减肥,不吃米饭。不吃谷物类主食,热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将容易出现体质弱、抵抗力差、贫血,而老年人则容易引起内脏下垂等。谷物类供给的全日热量占55%-60%,谷物类含膳食纤维,不含胆固醇类物质,还可降低血脂、血糖、预防癌症。每人每天应该摄入的主食应该是200-400克。
米饭吃得少,有人却担心每天吃青菜的量不够,认为要吃很多种才可以。其实每天应该摄入新鲜蔬菜500克,品种应该吃两三种就好,可以每天换着花样吃。
炒好的青菜不要放置在冰箱过长时间,不要在外面与空气接触,避免生产亚硝酸盐。买回来的青菜,如果不立刻煮,可以放入保鲜袋,然后放入冰箱保鲜。
误区3
爱吃多肉多油脂“洋快餐”
“洋快餐”有多个特点,热量过高,“洋快餐”的最大特点是肉量多、油脂多、蔬菜少。例如“炸薯条”大大增加了热量,破坏了维生素,还含有有毒性物质丙烯酰胺。如今的爷爷奶奶们在接送小孙子孙女的时候,或在节假日期间,喜欢长期和孩子一起吃洋快餐,建议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洋快餐”还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微生物、低膳食纤维素的特点。“洋快餐”容易引起儿童的肥胖和性早熟。儿童的饮食习惯不定型,加上不能控制食量和进食的次数,如果吃“洋快餐”上瘾,每周有两三次吃“洋快餐”,吃得多,可逐渐成瘾。同时还伴有可乐、雪碧等饮料的习惯,容易产生肥胖症。在爱吃“洋快餐”的儿童中,有五六岁就发现变声、长喉结、乳房发育快等性早熟的现象。
误区4
偏爱吃制糕点和豆制品
一些老年人喜欢吃甜糕点,因为耐高温、不容易变质。而很多糕点、饼干、面包、蛋糕、炸薯条以及其他的煎炸食品中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吃多了,容易造成肥胖、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癌症;甚至影响妇女妊娠胎儿的发育和儿童的成长。
反式脂肪包括: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植物氢化油、氢化棕榈油。每天喝200-250毫升的奶茶,等于摄入2-9克反式脂肪。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量应该少于2克,最安全的应该为0克。
糕点能不能多吃,吃豆制品也不是多多益善。豆与豆制品是优质的植物性食品,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钙、铁等营养素。但是豆和豆制品中所含的植酸、草酸,对钙、铁、锌的肠道吸收有抑制作用。过量吃豆和豆制品,会影响90%铁的吸收,出现缺铁性贫血,有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症状。应该每周吃三到四次,炖、煮、焖着吃更好。
大豆的蛋白质吸收率不同,油炒豆粒仅为50%,而豆腐、豆芽为95%,最高的是豆腐花为98%,因此吃豆腐花可以很好地吸收蛋白质。
误区5
调味品长期多吃口味重
在烹饪时,适当放些调味料,可以改善食物品质和味道,增加食欲。但是,如烹饪中过量或者长期使用调味料,容易有口干、喉咙痛、精神不振、失眠等症状出现,严重者会引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疾病。
医学研究表明,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干姜等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诱癌性。因此烹饪时佐料尽量不放,由其自然鲜味最好。
盐是重要的调味品,高盐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造成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现在人们口味重,喜欢吃多盐的菜,吃盐多对健康不利,每人每天吃盐应该少于6克。
误区6
迷上保健品买来“当饭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一些商家广告强势宣传,部分老年人迷上了保健品。其实保健品不能代替膳食,没有能量,只能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因此不能拿保健品当饭吃。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因为它只有补助的作用,如果有人宣传保健品能治病,请不要上当,如果无病最好则不用。
保健品没病可不吃,坚果类食物好处多,可以多吃。坚果中的植物蛋白含量丰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铁、钙、锌等。可以健脾益智、温肺通肠、补肾壮腰、利耳明目,润肤泽面。
经常食用坚果,可以增加面部咀嚼功能,减少绵薄皱褶,健脑益智,抗衰老。因此可以每天吃花生10粒,生的干花生或者核桃5个,或者是生葵花子2把。
不少人存在这样的想法,人老了大鱼大肉要少吃,否则肠胃功能弱消化不了。甚至有一些老年人干脆变成“素食主义者”,荤腥儿都不敢沾了。不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却表示,老人既不能无肉不欢,也不能谈肉色变,膳食均衡最重要。
疾控专家介绍,肉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类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调节及维持正常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老年人摄入蛋白质不足,会感到疲倦、虚弱,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血压低、贫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浮肿、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
此外,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老年人肌肉丢失速度增快,严重时会影响肌肉正常功能,降低老年人活动能力,增加了残疾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
那么,老年人应该怎么吃肉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出: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至1.5克。照此推算,一般来说,一个老年人每天补充60~70克蛋白质是最佳的。可见老年人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适量选择肉类食品。
所以,为满足老年人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等营养素的需求,老年人需要每日适量吃一些肉类,包括水产品、瘦畜肉、禽肉等。同时肉类可以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及其制品搭配着吃,膳食多样化,营养更均衡。
资料来源据北京青年报(作者:李洁)
1、吃素最健康,蔬菜吃得越多越好?
真相:只吃蔬菜容易造成营养失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蔬菜是抗病防衰的最佳食品,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但蔬菜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美国专家曾研究表明,部分蔬菜中也含有微量尼古丁,因此并不是吃得越多对身体越好。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饮食上需要营养均衡,单一的吃大量蔬菜并不是有益健康的饮食方式,反而可能会因为营养缺失而造成身体的损伤。
2、大骨头汤补钙效果非常好?
真相:大骨头汤含钙不高。其实这是很多人都会中枪的饮食误区,实验表明,骨头汤内的钙含量十分微小,1kg的骨头汤炖出来的钙含量只有20毫克左右,而中老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左右的钙,因此光喝大骨头汤几乎起不到补钙的作用,需要补钙的中老年人要多喝牛奶或者服用钙片。
3、老年人不能吃肉,肉类胆固醇太高?
真相:老年人也需要补充蛋白质。猪肉、牛肉、羊肉含胆固醇较高的肉类中老年人要少吃,但并不是不能吃。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素能够健脑护心,中老年人可以多吃。鸡肉的胆固醇含量较少,是中老年人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选择。
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应少食为妙,否则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和脂肪的积累量。要是健美(身)的话每天可选择在午餐或晚餐食用牛肉1次,份量以100-200克为宜。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营养分析:
1.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
2.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牛肉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3. 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0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母乳为什么呈淡蓝色
下一篇: 一年流产三次危害大吗